《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203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测量学》

实验指导书

系别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前言

《测量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要学好这门课程,除必须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会各种仪器的使用。

测量实验就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通过实验和实习,才能牢固的掌握各种仪器及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学会应用测量技术,去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在实验、实习中,同学们将接触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

因此,爱护仪器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测量仪器属于精密贵重物品,使用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测量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倘有损坏或丢失,必须按规定赔偿。

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掌握测绘技能,在实习中,每组同学都应密切配合,团结合作,互教互学,共同努力,按照每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因教学计划中实验课的课时数有限,一般仅能安排5~6次,希望各位同学珍惜!

测量仪器使用须知

测量仪器构造精密,比较贵重。

为了保证仪器的精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使用者必须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特别提醒,请注意以下各点:

一、开箱取出仪器时,应记清仪器各部件的位置,以便在装箱时,按原来的位置放进去。

从箱中取出仪器,动作要轻,应一手抓住支架,一手托住基座。

千万不能提仪器转动部位(如望远镜等)。

同时还应注意箱内各种附件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同时放回原处,避免遗忘与丢失。

二、安置仪器时,首先应扭紧三脚螺旋(注意螺旋的松紧方向),然后用脚将三脚架的尖端踏入土中,使用其稳固。

装置仪器于架头时,应拧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脚架紧固在一起。

三、应尽量避免将仪器安置于道路、施工场地和坚硬光滑的地面,以避免碰撞和滑倒。

如必须安置上述地面时,应特别注意保护。

四、不可把仪器和工具(如花杆、水准尺、三角架等)倚于墙壁、树木等物上,以免滑倒损坏。

五、搬动仪器时,须轻微松制动螺旋,万一仪器遭受震动,可稍有转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若近距离搬动仪器,可以不必将仪器从脚架上卸下,但切不可将其扛在肩上。

而应将仪器抱于臂内,面对仪器,用一手托住仪器,另一手抱住脚架,以免行走时碰撞会伤仪器。

若搬动距离较远,应把仪器卸下,装入箱内搬迁。

六、使用仪器时,对各螺旋都不能用力过大,以防螺旋受损。

对制动螺旋,不要旋得过紧,以对微动螺旋不应趋于极端。

若仪器某部件呆滞难动,切勿猛力扳动,应请老师审视解决。

七、勿使仪器曝晒和受潮。

仪器用完毕后,应将仪器揩试干净,将脚螺旋调至适中位置,固定磁针、卷好重锤线,将物件归还原位,检查附件是否齐全,然后按取出时的位置放好仪器,轻轻关箱。

若遇箱关不严,切不可重压!

而应开箱调整仪器及附件位置,直至恰好关严为止。

八、对于仪器玻璃镜头,切不可用手、粗布或手绢等揩试,若有尘埃或水雾,只能用专门的柔软洁净的毛刷或擦镜纸、鹿皮绒布等揩试,以免镜头被沾污或磨损。

测量记录注意事项:

1、测量记录须用硬铅笔(如2H、3H)或钢笔正楷书写,字迹应清晰工整。

2、实验报告应写明班级、组别、姓名、学号、实习日期、实习地点、天气情况、使用仪器的牌号等。

3、观测数据应在实测过程中,及时记入簿内。

切不可用其他纸张记录,然后转抄上去。

记录读数时,记录者应边写边复诵,以便让观测者检查是否有误。

4、记录数据如有错误,可用一横线划去,书写正确的数字于旁边。

不可用橡皮擦试后重写!

若某次记录错误太多,或重做实习,原记录不可撕毁,须以大字斜书“作废”二字,紧接下页开始新的记录。

5、记录的数据应满足观测精度、单位要统一,例如读数至毫米,而某一次读数恰好是1.24米,则也应记录为1.240米,记录角度,如有空位,也应以“0”补上。

例如3度2秒,正确的记录应是3°00′02″。

6、简单的计算,应在测量进行时,立即算出,以便及时检查、校核。

其计算数据的小数点位数,也应满足精度要求。

实习一水准仪的认识实习

一、实习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构造,了解水准仪上各部件的位置和作用。

学习使用水准仪测定地面上两点的高差的步骤。

二、每小组用具:

水准仪一部,水准尺一根。

三、要求:

1、每位同学要在熟悉仪器构造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整平、瞄准、对光、读数,达到能正确使用各部分的螺旋。

掌握整平、瞄准、对光与读数要领,能迅速准确地读出尺上的读数。

2、每个同学写出实验报告一份,其内容必须有:

(1)、实习步骤;

(2)水准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填入下表二);(3)测定两点高差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水准仪的方法。

每个同学的实测数据,分清后视和前视(填入表三)并算出高差。

实习记录表格一

序号

部件名称

作用

1

准星与照门

2

目镜对光螺旋

3

物镜对光螺旋

4

制动螺旋

5

微动螺旋

6

微倾螺旋

7

脚螺旋

8

圆水准器

9

管水准器

 

实习记录表格二

测 点

后视

读数

前视

读数

高差

+

-

四、实习步骤

1、认识水准仪各部分的构造和各螺旋的作用,分清制动螺旋、微动螺旋、对光螺旋、微倾螺旋位置,掌握其使用方法。

2、练习整平、瞄准和读数。

掌握脚螺旋的调节方法,瞄准时要消除视差,读数前要调好符合水准器,并弄清水准尺的刻划与数字标记。

3、使用水准仪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分清后视与前视,注意高差的正负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五、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仪器各部分螺旋,应注意对螺旋不能用力强拧,以防损坏。

2、读数前必须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水准尺上标记与刻划的对应关系,避免读数发生错误。

实习二普通水准测量

一、目的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以及校核计算的方法;

2、学会对水准测量进行路线校核和调整闭合差。

二、每小组用具:

水准仪一部,尺垫一个,水准尺一根。

三、要求

1、已经水准点BM01、BM05,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A、B、C、D……各点的高程。

(各组的任务,另行布置)。

2、在BM01与A点之间,选择转点T·P1(铺上尺垫),然后施测BM01与T·P1点间的高差,逐段测至A点。

3、继续向B点、C点……施测,一直测到BM01点闭合,(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格附后,见附表四)

4、进行校核计算,检验计算是否有误:

(Σa-Σb=Σh)。

5、计算高差闭合差,与允许闭合差比较。

若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进行闭合差调整,推算出A、B、C……各点的高程(闭合差分配表附后,见附表五),若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则分析原因后,返工重测。

五、注意事项

1、在施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观测、记录、扶尺一定要互相配合好,才能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记录应在观测读数后,一边复诵校核、一边立即记入表格,及时算出高差。

2、只有转点(T·P)才放置尺垫。

水准点(B·M)和未知高程点(A、B、C……各点),不能再放尺垫。

转点上的尺垫,要等把仪器搬到下一点,观测了后视读数后,才能搬迁。

实习记录表格三普通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线日期观测人

仪器号天气记录

测点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

高程

备注

+

-

 

实习记录表格四闭合差调整表

点号

距离

(kM)

测站数

n

高差

备注

观测值

(m)

改正值

(mm)

修正结果

(m)

 

实习三经纬仪认识实习

一、目的

1、认识经纬仪的构造,熟悉经纬仪上各种螺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练习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二、每小组用具:

经纬仪一台、花杆一根。

三、要求

1、认为经纬仪下部部件的位置,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功能。

填入下表。

实习记录表格五

序号

部件名称

作用

1

水平制动螺旋

2

水平微动螺旋

3

望远镜制动螺旋

4

望远镜微动螺旋

5

竖盘指标水准管

6

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7

照准部水准管

8

度盘变换器(或复测按钮)

9

管水准器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的基本方法。

对中误差应小于5mm,整平误差应小于1格。

要求每位同学都能正确进行仪器操作。

四、操作步骤

(一)初步了解

1、观察三脚架:

注意脚架伸缩螺旋,及架头连接螺旋的作用,然后安好脚架,用架头连接螺旋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

2、调整脚架,使水平度盘大致水平后,旋动脚螺旋,注意水平度盘水准管气泡的移动情况;

3、了解望远镜制动及微动螺旋的位置和作用,并将望远镜置于水平位置,旋动竖直度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注意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及竖盘读数的变化情况。

4、注意物镜、目镜及对光螺旋的位置和作用,并将镜内十字丝及物像调整清楚。

5、观察光学经纬仪时,注意复测手把或按钮的作用,在显微镜内读数时,应先调节反光镜,使内部明亮,读数清晰。

(二)经纬仪的安置及瞄准

1、准备工作:

以地面上的混凝土桩为测站,以桩上的小钉作为点位,将三角架伸至适当高度。

以桩为中心,把三角架按等边三角形安置,并用目估的方法尽量使架头中心与桩顶在同铅垂线上。

2、对中:

安置仪器于脚架上,悬挂垂球,若垂球尖端末对准点位中心,则用手轻轻取出三脚架的二脚,按需要移动的方向,缓缓移动,直到对准为止。

并将脚架尖踏紧。

此时若未严密对中,可微松架头的连接螺旋,轻轻移动仪器,使垂球尖对准桩中心的小钉,然后固定连接螺旋。

3、整平:

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放松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平行,两手按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气泡移动的方向左手拇指转动的方向一致),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度,调节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中。

再转动照准部到原来的位置,若不居中,再重复调节,直到水准管在任何位置都居中为止。

4、瞄准:

(1)放松照准部和望远镜制动螺旋,沿镜头用瞄准器大致瞄准目标,再固定制动螺旋。

(2)转动目镜,将十字丝调节清晰;

(3)转动对光螺旋,使欲观之目标成像清晰。

(4)利用制动和微动螺旋,使十字丝交点精确对准目标。

(三)读数:

首先弄清度盘的刻划方法(光学经纬仪要弄清测微尺或测微器的刻划),记清二者每小格所代表的角度值。

对游标经纬仪,先读出游标为“0”线所对度盘上的整分划数,再读度盘与游标正对一线的游标读数,二者相加,即得正确读数。

对光学经纬仪,是测微尺读数的,即为落在测微尺上的度盘整分划数,与该分划线在测微尺上的指标数相加,即得正确读数。

是测微器读数装置的,读数时转动测微手轮。

使度盘分划线精确地平分双指标线,按双指标线所夹的度盘分划数读数,加上单指标线在测微器上的读数之和,即为正确读数。

五、记录表格(见附表六)

实习记录表格六

水平度盘读数

°′″

水平角

°′″

备注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应轻拿轻放,开箱后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用完后要放妥当,各部分螺旋适当旋紧,如果箱关不严,切不可重压,而应开箱调整仪器的位置,直到恰好关严为止。

2、放松望远镜制动螺旋时,必须以手扶镜筒,慢慢转动,防止镜头突然下转,仪器受损。

 

实习四用测回法测定水平角

一、目的:

练习用测回法测水平角

二、每小组用具:

经纬仪一台,花杆两根;

三、要求:

每位同学独立观测一测回,前后两个半测回的角度之差不超过45”,组内另外的同学观测时,改变水平度盘起始方向的位置,另观测一个测回。

P3

四、实习地点:

学院测量实习基地。

五、施测方法:

1、在实习基地内,选相互通视的三个点P2

(如P1、P2、P3),首先安置经纬信仰于P1

P1点(或P2、P3点均可),对中、整平后,以盘左位置先瞄准左方目标P2,读数后,及时记入表中,再瞄准右方目标P3,读数后记录入表。

并计算出上半测回的角度值。

2、倒镜,以盘右的位置再测下半测回,计算出角度值。

若两个半个测回之差不超过45״,则取平均值,作为这一测回的结果。

若超过45”,则应返工重测(可由另外的同学,改变水平度盘起始方向的读数后,再测)。

直到符合精度要求,求出这一测回的结果为止。

得到∠P2P1P3的角值。

3、安装仪器于P2点,同上。

测得∠P1P2P3的角值。

4、安置仪器于P3点,同上,测得∠P1P3P2的角值。

5、检查实际测得ΔP1P2P3的三个角之和与180°相差多少。

(记录表格见附表七)

六、注意事项:

1、安置仪器时,脚架要稳固,脚架的固定螺旋应拧紧(注意松紧的方向,勿乱拧),中心螺旋也要适当拧紧。

2、观测时,立在点位上的花杆应尽量竖直,尽可能用十字丝交点瞄准花杆根部,最好能瞄准桩心的点位。

3、在观测左方目标后,进而观测右方目标时,切不可转动度盘。

4、在计算角度值时,若右目标读数目标读数小,则应在右目标读数上加360°后,再减左目标读数。

实习记录表格七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测区日期观测人

仪器号天气记录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点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

角值

一测回

角值

平均

角值

备注

实习五直线丈量及磁方位角的测定

一、目的

1、掌握用钢尺量距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罗盘仪测定地面上的直线的磁方位角。

二、要求

1、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2000;

2、用罗盘仪测定一直线的正、反磁方位角,其差值应在180°±0.5°以内。

三、每个小组的仪器及工具:

钢尺一把,罗盘仪一部、花杆三根,测钎一付。

四、实习地点:

学院内测量实习基地。

五、实习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实习直线定线,用钢尺丈量距离。

轮流抽两位同学实习测定磁方位角,每人自己动手安置仪器,观测一个读数,两人观测的正反磁方位角同时记录手簿,检查施测精度。

2、实施直线定线和用钢尺量距(略)。

3、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的步骤:

用罗盘仪测定一直线的磁方位角(或磁象限角)时,先将仪器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经过对中、整平和放下磁针后,用望远镜瞄准直线的另一端,读取磁针静止时的度盘读数(当望远镜的物镜在刻度0度一端时,按磁针北端读数),即得该直线的磁方位角(或象限角)具体测法如下:

(1)对中:

目的是使用仪器中心与直线端点的准确位置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其方法要点是:

固定三脚架的一腿,移动其他两腿,使垂球尖对准点位。

(2)整平:

目的是利用罗盘仪上的水准器,使刻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方法是放松球窝装置,调整仪器,使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即旋紧球窝螺旋。

(3)观测:

松开举针螺旋,使磁针徐徐落在顶针上。

用望远镜瞄准目标,待磁针静止后,读取磁针北端指在刻度盘上的读数。

即得α正。

(4)置仪器于直线的另一端,测定该直线的反方位角。

当两者之差在180°±0.5°的容许范围内时,可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即α平=0.5[α正+(α反±180°)]。

如果超出误差的容许范围,则应返工重测。

实习记录表格八

 

 

量得

长度

(米)

平均长度

(AB+

BA)/2

误差

(米)

相对

误差

磁方位角

磁象

限角

º′

备注

观测值

º′

平均值

º′

º′

 

1

 

AB

 

168.548

 

168.533

 

0.030

 

1/5600

N

210OO

 

21015

 

21O15

 

南西

 

3015

S

3030

 

2

 

BA

 

168.518

N

3000

 

3015

S

2103O

 

 

 

七、注意事项

1、实习时应遵守操作规程,实习完成后,就检查仪器、工具是否齐全,然后如数归还测量仪器保管室,请管理老师验收。

2、钢尺质脆易折,应注意爱护。

用完后,应擦净上油,以防生锈。

实习六视距测量

一、目的:

1、掌握用经纬仪测定竖直角的方法;

2、学会用经纬仪视距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二、每小组用具:

经纬仪一台、水准尺一根、计算器一个、2米小钢卷尺一把。

三、要求:

各组以基地上对应的桩号为测站,每个同学观测2~5个测点,根据观测的数据计算出测站至各测点的水平距离及各测点的高程。

四、施测步骤:

1、在各组的测站安置仪器进行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高(量至厘米即可),记入表中(见附表九)。

2、写出所使用经纬仪的竖直角计算公式,并记录表格头上。

要弄清K=?

和C=?

3、选定测点,立视距于测点上。

用仪器的中丝瞄准尺上的仪器高处,然后固定望远镜,读出下丝、上丝和竖筋读数,分别填入表内(读数前,必须使用竖盘指标水准管使气泡居中)。

4、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测点与测站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并由测站点的高程,推算出各测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计算竖直角时,应注意+、-符号;

2、如遇障碍、仪器中丝不能截在尺上仪器高处时,中丝可落在尺上任意读数处(设为b),则可用以下公司计算高差:

h=0.5K·L·sin2a+(i-b)

实习记录表格九视距测量记录表

测区日期观测人

仪器号天气记录

测站测站高程K=C=

竖直角计算公司:

a左=a右=

竖盘位置

尺上读数

尺间隔I

竖盘

读数

竖直角a

水平

距离

D

高差

测点

高程

中丝

上丝

下丝

半测回

平均

实习七经纬仪测绘法

一、目的

练习在一个测站上,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

二、每小组用具:

经纬仪一台、小平板仪一台,图纸一张、量角器一只,铅笔一支,橡皮等。

三、要求

1、测图比例尺1/1000,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大于5mm。

2、碎部点观测用盘左即可。

水平度盘读数到5″,竖盘读到仪器的最小读数。

四、施测步骤

1、测量方法

把仪器架安在控制点上,以两个已知的控制点为基础,用全站仪测出地物的特征点与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和夹角。

2、碎部点测量的步骤

1)寻找合适的控制点,是该控制点能够尽可能的多测量出的地物的特征点

2)用全站仪测出地物的特征点与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和夹角

3)计算出特征点和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和夹角,并检查是否正确,正确后绘在图纸上,随测随绘。

(配简图)

3、碎部点测量的数据(表三)(表格不够自己加)

测站

基线

特征点

水平距离(m)

水平角(°′″)

A

AC

1

2

3

五、注意事项

在测站上,每测绘20~30个碎部点后,就应检查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是否仍为0°0′0″,以免因缺乏检查造成错误,引起返工。

 

实习记录表格十碎部测量记录表

测站起始方向日期

仪器号天气记录

指标差仪器高测站高程

视距读数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米)

中丝

下丝

上丝

实习八地形图测绘法

一、目的

掌握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地形图绘制

二、仪器

全站仪一套、罗盘仪、标杆、绘图板及绘工具等

三、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四、步骤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