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255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docx

部编版版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3351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知道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

3.掌握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环境承载力

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

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

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

(2)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  )

(3)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  )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 由于认识角度不同,估计的方法也不同,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较大。

(3)√ 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教材整理2 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教材P19—P20,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自然环境和

资源的优劣

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

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

4.特性:

具有相对性。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正误判断:

(1)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

(2)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  )

(3)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

【提示】 

(1)× 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2)× 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3)× 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环境承载力

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图

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探讨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提示】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探讨

人类获得资源数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探讨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

探讨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丰

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

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

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承载力越小

人口受教

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

对外开

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

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大

1.下图示意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

读图,回答

(1)~

(2)题。

(1)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

【解析】 第

(1)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2)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答案】 

(1)D 

(2)B

人口合理容量

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人在此幸福地生活。

几年后迁来一些人,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一些人,结果生活难以维持,大批人被迫外迁。

探讨

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解释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吗?

【提示】 草原上,开始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人口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第二次人口迁入时,已超越草原“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

探讨

《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

“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提示】 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承载力,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承载力为16亿左右。

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承载力含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探讨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值吗?

试说明。

【提示】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是固定值。

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人口过快增长,区域供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参考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制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估算标准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在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

(1)~

(2)题。

【导学号:

27290010】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B.15.1亿~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的人口政策

【解析】 第

(1)题,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

(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 

(1)C 

(2)D

 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

探讨

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不断增加。

人类增加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提示】 开垦新耕地,扩大耕地面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单产。

探讨

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开荒,耕地资源总量却在减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工矿建设用地增加,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造成耕地的破坏。

探讨

该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

【提示】 资源是有限的。

社会发展必须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读图可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资源消耗量同步增加,粮食产量先增加后趋于下降,环境质量明显降低。

2.读图可得出,今后,人口数量将会因环境变化、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而受到限制,出现下降趋势。

3.明确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口数量变化又是其他要素变化的根本因素。

3.下图为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对世界未来趋势的预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未注明曲线为人口、资源、污染曲线,其中①为________曲线,②为________曲线,③为________曲线。

(2)20世纪以来,世界资源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增长约在________年达到最大值,此时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可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资源消耗量同步增加,粮食产量先增加后趋于下降,环境质量明显降低。

今后人口数量将会因环境变化、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而受到限制,出现下降趋势。

【答案】 

(1)资源 人口 污染

(2)逐年减少

(3)2050 呈下降趋势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环境承载力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27290011】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 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第2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力变小。

【答案】 1.C 2.A

对点训练2 人口合理容量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

(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对比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答案】 3.B 4.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