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373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docx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

《电子金融》复习提纲

1.金融服务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

指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资金(包括有价品)融通及其相关的活动。

分类:

1、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

直接保险;再保险和转保险;保险中介(中间、代理);保险辅助业务。

2、银行和其他除保险以外的金融服务

储蓄、存放、借贷、融资租赁、支付、货币交换、担保和委托、自有帐户客户的金融交易(外汇、票据、金银、金融衍生品)、证券发行、认购和代理、各类资产管理(保管)、金融咨询和中介等服务。

特征:

1、无形性:

服务不是有形商品,它是无形商品。

2、过程性:

服务是一个过程。

存在并体现在提供商与客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3、差异性:

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其质量因提供者技能、心情和客户的感知、需求以及过程的不同而不同。

4、互动性:

服务存在并依赖提供商与客户的互动。

2.广义和狭义网络金融含义

狭义涵义:

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服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

广义涵义: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

3.网络金融的特点

1、创新性

◆业务创新:

网络信贷业务、电子账单(消费、经营、保险等综合管理账单)、金融交易平台(股票、期货)。

◆管理创新:

内部管理电子化、外部合作网络化、管理过程动态化、组织结构扁平化。

◆市场创新:

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创新新的产品。

如、电子支付、电子市场、电子金融超市。

◆监管创新:

①监管政策变化:

防治风险的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的传统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以及机构集团化政策取代;②监管手段变化:

现场监管、报表监管走向网络动态监管。

2、风险性

◆技术风险

人为技术风险:

病毒、攻击、窃密、失误。

电子技术风险:

错误、失误。

◆经济风险

网络、系统的任何微小错误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连锁不良反应。

4.电子货币的概念、特性和类型

概念:

以数据形式存在并通过网络传递和计算机处理的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特性:

1、快捷、方便、安全

2、多功能、集成化

多功能:

支付、结算、储蓄、借贷、投资

集成化:

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化财务处理

3、国际广泛流通性

4、电子商务支持性

类型:

(1)储值卡:

是指某一行业或公司发行的可代替现金用的IC卡或磁卡。

如电话充值卡神州行等。

(2)信用卡:

是银行或专门的发行公司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把支付与信贷两项银行其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业务。

(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电子支票):

是一种电子货支付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移动存款以完成结算。

(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电子现金、数字现金):

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

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电子现金将成为主流。

(5)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

5.虚拟货币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概念:

由网络平台制定、发行并限于在该平台购买服务、网上支付的具有有限货币功能的信用凭证。

种类:

1、游戏币:

由于游戏费用支付、获利以及兑换的虚拟货币。

2、专用币:

专门用于购买网络服务的虚拟货币。

如:

Q币。

3、网络币:

商业公司发行的,用现实货币购买兑换的,用于网络购物的虚拟货币。

如:

美国贝宝公司发行的网络币。

这种网络币享有购物和汇率优惠。

发展趋势:

趋势一:

基于网络经济和电子服务业的发展,虚拟货币功能将趋于更加灵活和强大:

网络身份分级、支付、奖励、礼品、购物等。

趋势二:

基于网站之间的互通需要,虚拟货币可以通过网站之间的协议实行兑换、通用以及流通。

趋势三:

基于虚拟货币流通的限制和风险,大范围的第三方兑换平台应该出现:

各种虚拟货币的兑换、兑换率制定以及风险管理。

趋势四:

基于虚拟货币的迅速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维持,金融监管机构将对虚拟货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

6.电子金融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金融的网络化——金融业将基于互联网通信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客户提供即时、随地和全能的金融服务。

趋势二:

货币电子化——既是金融网络化的必然要求,又是互联网时代客户安全、快捷、高效的支付结算的内在要求。

趋势三:

清算系统化——网络金融的无界特性决定资金支付清算将必然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多元多层系统。

趋势四:

监管信息化——无论微观网络金融行为和个体风险,还是宏观网络金融运行和系统风险的动态即时监管都必须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才能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7.网络金融安全问题

(1)身份安全问题:

用户身份真假问题

(2)数据安全问题:

被传输数据遭受恶意拦截、窃取、篡改、毁损问题以及计算机、数据库遭受病毒、木马、黑客攻击问题。

(3)运行安全问题:

网络系统的故障及其维护,功能、容量及其扩展问题

(4)模式标准问题:

网络金融业务运行离不开电子支付,各种网络金融电子支付必须基于能够保证互通和保证安全的标准化模式和协议。

8.网络金融个人和企业业务

1、个人用户的主要业务:

网络银行业务;网络证券业务;网络保险业务

2、企业用户的主要业务:

网络银行业务;网络保险业务;网络期货业务

9.网络金融的传统常规风险

(1)信用风险

金融合约违约风险。

基于违约原因的不同信用风险可分为失信风险和违信风险。

(2)利率风险

利率变动造成金融交易损失的风险。

如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对房产、汽车按揭客户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因资产不能正常流动或不能正常支付的风险。

其后果常常造成金融机构信用损失或银行挤兑。

(4)市场风险

因资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金融机构资产损失的风险。

10.网络金融的网络特有风险

(1)系统性风险

1、网络技术性风险

内源性技术风险:

网络以及计算机本身特性缺陷或技术不成熟造成的风险,如停机、堵塞、出错、故障等。

外源性技术风险:

人为破坏计算机和网络造成的风险。

一般通过病毒、黑客等破坏手段攻击网络计算机而造成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毁坏、瘫痪、信息外泄、被盗和篡改等。

2、网络管理性风险

管理技术风险:

因金融网络系统技术设计、选择、运行和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风险。

常常出现信道拥堵、系统瘫痪、数据失真、操作出错。

管理道德风险:

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人员个人道德素质或基于个人不法牟利所造成的风险。

一般表现为账户和密码失密、数据失窃、数据被修改等。

(2)业务性风险

1、操作性风险

系统操作错误或个人操作失误所造成的风险。

①基于金融网络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客户损失或不当得利的风险。

②基于客户或金融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的失误操作造成客户或金融机构损失的风险。

2、市场选择风险

由于传统思维观念影响或信息不对称造成客户对网络金融的逆向选择的风险。

①基于传统观念的逆向选择:

网络金融与实体金融的选择的逆向选择。

②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

客户对网络金融机构的逆向选择。

3、信用风险

由于网络金融的信息不对称和技术成熟程度客户对网络金融不信任造成的风险。

①事前不信任:

在成为网络金融客户前对网络金融的可靠性、可行性不信任,因而影响客户对网络金融的选择。

②事后不信任:

在成为网络金融客户后,一旦网络金融业务发生错误、欺诈造成损失,而对其产生不信任以及信任难以恢复。

4、法律风险

由于网络金融的创新性与现行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冲突造成的风险。

①现法律的运用风险:

现有法律规范运用到网络金融领域的适用性问题造成的网络金融行为违法与不违法界定困难。

②新法律的空白风险:

新法律尚未颁布所造成网络金融行为合法性界定的困难。

11.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1)风险因素多

与传统实体金融相比,网络金融的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

(2)监管难度大

由于网络金融诱发风险的因素多并且性质多样,加上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快而识别跟踪难从而造成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难度大。

(3)突发性较高

由于网络金融诱发风险的因素多、信息传递快而多,且可监测性低,其风险发生往往难以预测和预警。

(4)扩散速度快

基于网络信息的扩散速度,网络金融所发生的任何风险信息将迅速扩散。

(5)交叉影响大

网络金融一旦在某个领域、某个环节、某种产品、某个系统发生风险,基于信息的快速网络传播和金融业务的关联性,点风险很可能演化成系列风险或系统风险。

(6)破坏性较大

基于网络金融风险的发生无症候、传播速度快和影响交叉性,其破坏性往往较大。

12.网络金融的安全技术

(1)网络安全通行技术:

防火墙、密码通行

(2)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IDS

(3)网络安全传输技术:

SSL

(4)网络安全交易技术:

SET

(5)网络安全密码技术:

公私密钥

(6)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PKI

13.电子支付的概念、特征、类型、模式

概念:

基于网络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支付方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并通过电子支付系统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的特征:

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有如下特征:

1、信息性。

电子支付采用通过电子信息流转来完成支付,传统支付则是通过现金、票据等物理实体流转来完成支付。

2、开放性。

电子支付基于开放的网络系统平台(网关之后是金融专网),而传统支付运行于封闭的银行系统。

3、便捷性。

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点。

电子支付分类: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的模式:

循环式、支付式、间付式、支取式

14.SSL、SET和网关对电子支付安全支持技术要点

SSL:

(1)握手协议。

即在传送信息之前,先发送握手信息以相互确认对方的身份。

确认身份后,双方共同持有一个共享密钥。

(2)消息加密协议。

即双方握手后,用对方证书(RSA公钥)加密一随机密钥,再用随机密钥加密双方的信息流,实现保密性。

SET:

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秘密密钥加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数字签名、认证等。

它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明确的交互协议和消息格式保证了互操作性。

网关:

支付网关处于通讯网(互联网、移动网、电信网等)与银行专网(局域网)的转接处,负责接收来自商家服务器送来的SET信息(围绕支付请求的一切重要信息),在转换成银行专网的格式后传送给收单银行处理。

同时作相应的检查工作,如确认商家(收款人)和买家(付款人)的身份等。

15.电子支付的主要工具

1、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电子钱包)

2、电子现金

3、电子支票

4、电子转帐

16.电子支付一般系统的基本类型

1、预支付系统

收款人银行先将应收款项预付给收款人,然后向付款人银行追收应收款项的电子支付系统。

如电子现金支付系统。

2、后支付系统

收款人银行先向付款人银行收取应收款项然后再向收款人支付应收款项的电子支付系统。

如信用卡支付系统。

3、即时支付系统

付款人(付款人银行)即时向收款人(收款

人银行)支付的电子支付系统。

如:

电子转帐支付系统。

17.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功能、分类和支付流程

概念:

指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银行监管下提供交易资金支付的平台。

功能:

①技术中介功能:

它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从而提高买家、卖家、银行之间的货币支付、资金清算和统计查询等支付效率。

②信用中介功能:

它相当于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中间人”,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以此防范电子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降低交易的信用风险。

它是对网络环境下交易信用不足的补充方式。

分类:

1、按支付业务来源分:

①非独立平台:

以自身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如支付宝、财付通。

②独立平台:

无自身电子商务平台作依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如:

银联商务、快钱。

这类支付平台数量多,竞争十分激烈。

2、按支付业务种类分:

①货币汇兑。

②互联网支付。

③移动电话支付。

④固定电话支付。

⑤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⑥银行卡收单。

⑦其他混合类。

交易流程:

(1)买卖双方达成电商交易意向,签订交易合同。

(2)买方选用银行卡将货款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3)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货款后通知卖家发货。

(4)卖方发货后不能立即收到货款,货款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暂时保管。

(5)买方在收到货物并验证货物无误之后,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出验货通知。

(6)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货款转至卖方账户。

18.移动支付定义、分类、运营模式和技术模式

定义:

基于移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利用现代的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工具,进行商务交易中资金支付的行为和活动。

分类:

1、按信息方式分:

①完全无线移动支付:

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支付平台,移动商务主体在动态中完成的一种支付行为。

②无线与有线整合支付:

对网上支付行为进行手机确认后,再行实现在线支付的一种支付活动。

2、按支付额度分:

①微支付:

移动小额支付(micropayment)。

②宏支付:

移动大额支付(macropayment)。

运营模式:

(1)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2)以商业银行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3)以独立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技术模式:

(1)基于SMS的移动支付技术

(2)基于WAP的移动支付技术

(3)基于I-Mode的移动支付技术

(4)基于J2ME的移动支付技术

(5)基于USSD的移动支付技术

19.电子支付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问题:

1、支付安全问题

从技术上讲,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表现在有效性、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即如何保证数字签名是真实的、对用户的认证是有效的、对用户的银行卡等重要信息的加密是可靠的以及防止用户否认已经收到商品等。

2、法律依据问题

由于网上支付是一种正在发展的金融支付方式,世界各国司法部门及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

立法则是一个严肃的程序性行为。

3、习俗观念问题

传统的支付方式要是货币、信用卡和支票,这些方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有形支付,而网上支付主要是数字化货币在网络上传输和周转,是无形的支付方式。

因此,社会在习俗观念上完全接受电子支付还需要一个过程。

4、社会信用问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缺乏基本的商业信用,将严重阻碍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发展。

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商业信任,即使短时间内能将网上银行的支付系统建立起来,那么在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倾向。

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并不令人乐观,网上支付的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大阻力。

5、技术标准问题

各家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的起步阶段采取了各自为政的方针,造成了目前技术标准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发展方向:

1、通道融合:

网络、移动、电信和电视通道融合,为电子支付提供信息传输的网络系统。

2、技术融合:

各种运用于电子支付的技术、协议和标准相互融合,为电子支付提供信息处理的技术系统。

3、工具融合:

各种用于电子支付的工具——电子货币通用性将会大大增强。

4、社会渗透:

电子支付方式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影响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

5、风险叠加:

随着电子支付的综述和广域发展,电子支付系统风险将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成长和叠加而变大。

20.结算、清算的概念,清算与结算的的联系和区别

结算:

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业务的清算

清算:

是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其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的程序。

联系:

银行是结算和清算的中介机构

区别:

结算是一家银行内部进行的,清算多家银行之间的,一般由第三方有偿进行清算服务

21.电子商务的结算和清算

结算——发生在客户之间(现金结算)、客户与银行之间(银行账户结算)、客户与第三方支付之间(备付金账户结算)的资金支付。

清算——①初级清算:

同一商业银行系统对内部客户间在一定时间阶段内的相互资金支付进行的清分和划付。

②最终清算:

清算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之间在一定时间阶段内的相互资金支付进行的清分和划付。

注:

买家(消费者)、卖家(商家)统称为客户

22.电子结算的工具、方式和种类

电子结算工具包括各类电子货币(借记卡、贷记卡、电子钱包、电子票据等)。

电子结算方式:

;除传统结算方式汇兑、托收、承付、转账、委托收款等的电子化支付令外,还有借记卡、贷记卡账户的资金基于电子支付令的划转。

结算的种类

直接结算:

用现金直接给付的结算(又称为现金结算)。

中介结算:

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借助于一定的支付工具(包括有形和无形电子支付工具)进行的结算(又称为非现金结算)。

23.电子清算的概念、初级清算和最终清算

基本概念:

对跨行交易客户之间在一段时间内的相互资金支付进行的清分、对账和划付清算。

由此清讫各银行间基于客户交易的债权债务。

银行(金融机构)内清算——初级清算

同一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内跨分行交易或往来资金的支付清算,由商业银行自身建立清算平台。

银行(金融机构)间清算——最终清算

所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间跨行交易或往来资金的支付清算。

支付清算通过各成员行(成员机构)在清算银行开设清算账户进行。

24.电子清算的主要环节和任务

1、清分(Clearing)。

即清算的数据准备阶段,主要是将当日的全部网络交易数据按照各成员行之间本代它、它代本、贷记、借记、笔数、金额、轧差净额等进行汇总、整理、分类。

清分是网络数据交换中心和各成员行交易主机系统在清算阶段的主要工作,将产生三级清分数据:

①各成员行对网络交换中心的清算净额。

②各成员行相互之间各类别交易的汇总。

③当日的全部网络交易明细。

2、对帐(Reconciliation)。

以清分为基础,交换中心与成员行之间通过ISO8583的对帐报文05XX,使用第一级清分数据(填入97#域)、第二级清分数据(填入74#--89#域)进行汇总性的网上联机对帐。

当联机对帐不平时,应采取措施调取相应的第三级数据即交易明细数据,进行脱机性的明细对帐。

网上传输的是交易记录信息,而非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信息。

3、清算(Settlement)。

在清分与对帐的基础上进行,交换中心向清算银行(中心)提交各成员行之间的净额清算数据,由清算银行(中心)按照预先商定的清算方式发起清算。

在成员行的清算帐户之间实施清算划付,或通过清算网络传递资金调拨指令,完成银行间的清算。

25.中国主要清算机构及其主要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实时、小额批量、票据清算)

(2)中国银行(银行卡清算)

(3)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清算中心(银行汇票清算)

(4)农信银资清算中心(电子汇兑、专项汇款清算)

(5)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交易资金清算)

26.网络银行的概念、模式、特点、优势和系统构架

概念:

网络银行即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因特网作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在线为公众提供银行业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虚拟网站。

模式:

1、纯网络银行模式:

银行仅凭借互联网开展银行业务,没有线下店面和柜台。

2、混合型网络银行模式:

银行在原有传统线下经营模式基础上投资建立网上业务渠道,以巩固现有客户,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特点:

1.组织机构特点

不像传统银行依靠增设分支机构聚集廉价存款,进行规模扩张。

网络银行则通过建立一个网站将业务开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信用风险特点

信息传递、系统的稳定性、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增大银行的信用风险;

3.经营成本特点

与传统银行人工服务不同,网络银行依靠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业务电子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4.服务方式特点

与传统银行门店服务不同,网络银行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3A服务)。

5.运行安全特点

与传统银行盗抢安全问题不同,网络银行面临黑客、病毒袭击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障的威胁。

优势:

1、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

3、大大降低银行投资、运营以及客户交

易成本

4、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服务

5、银行管理更高效。

国内系统架构

 

国外系统架构

 

27.网络银行的业务分类

个人业务

公司业务

信息业务

理财业务

银证业务

银保业务

网上支付

28.网上支付

主要有:

电子商务结算支付;来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结算支付。

29.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问题

1、安全性问题:

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2、技术问题:

各国网络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标准不统一。

3、效益问题:

发达国家使用网络银行业务客户较多,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接受。

另外。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支撑各国发展不平衡。

4、监管问题:

法律、规制的滞后以及实际监管的难度。

趋势

1、业务领域和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

2、基于个性化要求的服务方式创新。

3、基于营销创新的网络银行品牌建设。

4、基于人才培养的网络金融技术创新。

5、基于技术发展全球网络银行业务融合。

6、基于规制创新网络银行服务高效有序。

30.保险的概念、种类和职能

概念:

保险人与投保人签定保险合同,由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一旦保险合同约定的事件发生,保险人给予保险受益人因该事件所致部分或全部经济损失补偿。

种类:

1、财产保险(汽车、房屋等):

损失保险、责任保险(民事责任)、保证保险(信用行为)。

2、人身保险(自然人):

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职能:

1、风险分摊职能

2、防灾救难职能

3、资金融通职能

31.网络保险的概念、特点、经营模式和功能

概念:

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基于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保险相关业务、经营的经济行为。

特点:

1、简便快捷

任何时候、地点受理业务申请。

网上选择、下单,上门签合同、收费。

2、成本降低

省去中介费用使保险产品价格下降10—20%

3、经营高效

客户:

省时、省事

保险公司:

业务办理电子化省去人员、办公费用。

4、多元选择

5、个性服务

6、保护隐私

经营模式:

1、保险网络百货商店——汇集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进行“货比三家”式的营销

“中国保险网”、“中民保险网”

2、保险网络经纪(中介)——保险公司保险营销业务网上外包

“北京东方网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3、保险网络代理——网络银行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

“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保险代理业务

4、保险公司线上网站——营销推广、办理业务

“中国平安”、“泰康在线”

5、纯网络保险公司——没有线下实体营业门店、全部经营基于网络

功能:

1、产品营销功能:

宣传、广告、推介

2、保险咨询功能:

即时对话区、邮件

3、产品比较功能:

产品、价格、服务横向纵向比较和选择

4、在线投保功能:

在线申请投保

5、在线核保和承保功能

6、申请理赔功能

7、权益投诉功能

8、业务查询功能

32.网络保险的流程及其特点

投保——>核保——>承保——>调查、定损——>赔付

(线下操作)

33.网络保险一般业务、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

一般业务:

1、保险产品宣传、广告、推介

2、客户在线咨询服务

3、保险保费计算

4、保险在线投保

5、在线核保

6、缴纳保费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