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625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docx

高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答案解析

020届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仪器连接、实验操作顺序【选择突破】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

B.装置②可用于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插入液面以下

B.制备乙酸乙酯时,加料顺序为浓硫酸、乙醇、乙酸

C.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D.实验室可用苯和溴水在Fe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制备溴苯

3.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装置可用于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

B.

装置可用于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C.

装置可用于吸收

防止倒吸

D.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蒸馏水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

检查气密性

D.

读液体体积

5.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四氯化碳中B.制氯气在通风橱中进行

C.金属钠着火用小苏打干粉灭火D.发生火灾拨打110报警电话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

C.用装置丙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S

D.用装置丁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7.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溶液100mL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瓶塞处是否漏水

C.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时,若仰视,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

8.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装置

实验

干燥氯气

吸收NH3

石油的分馏

制取乙酸乙酯

 

A.AB.BC.CD.D

9.化学药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和呼吸道吸收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预防措施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使用四氯化碳时戴防尘口罩

B.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戴防酸碱手套

C.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D.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应戴口罩防止吸入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苯萃取碘水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C.用50mL的量筒量取6.80mL盐酸

D.中和滴定实验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1.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含有Fe2+,以下操作选择及排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少量氯水 ②加入少量KI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③①B.①③C.②③D.③②

1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镁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圆底烧瓶中可以换成固体MnO2

B.如果直接加热MgCl2•6H2O不能得到无水氯化镁,将得到Mg(OH)Cl或MgO

C.尾气吸收可以用浓硫酸作为吸收剂进行吸收

D.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镁,如果金属镁燃烧发生火灾,要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冷却结晶法来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钾杂质的硝酸钾晶体

B.检验溶液中存在

的常用方法是:

往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

C.将石油裂化产物通入溴水中,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D.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为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加液顺序通常如下:

淀粉溶液

溶液

溶液

碘水

新制

悬浊液

14.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以下8种可供选择的操作,其中合理的操作是

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金属钠 ⑤通过足量CO2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⑦加入乙酸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⑧加入足量的三氯化铁溶液

A.④⑤③B.⑦①C.①D.⑥①⑤③

15.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A.蒸发、浓缩、结晶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碳酸氢钠热分解

D.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16.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

在溶液中FeSO4+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

17.亚硝酸钠

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已知:

室温下,

,以木炭、浓硝酸、

为主要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将B中药品换成NaOH溶液

B.应在B、C之间加一个盛放无水

的干燥管

C.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中通入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

再熄灭酒精灯

D.装置D可用于尾气处理,标况下每吸收

 L的尾气消耗

 mol高锰酸钾

18.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图实验装置及相应操作制取纯碱。

实验时,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导气管乙应该通入氨气

B.导气管甲应先于乙通入气体

C.干燥管中应盛装碱石灰

D.广口瓶最好置于热水浴中

19.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不能将水与乙醇分离,但可以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B.在蒸馏过程中,发现蒸馏烧瓶中未加沸石或碎瓷片,可以立即补加

C.在过滤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玻璃棒作用完全相同

D.测定同温同浓度NaCl和CH3COONa的pH可比较HC1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20.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

转移溶液

B.

制蒸馏水

C.

分离水和酒精

D.

稀释浓硫酸

2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①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立即停止加热,以免浪费酒精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④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向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将容量瓶倒过来,若不漏水,将瓶塞旋转180°,再倒过来,看是否漏水

⑤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⑥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时,先把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量

⑦酒精灯在桌子上歪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上

⑧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A.①③④⑥⑧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⑤⑥⑧

22.已如:

FeCl3固体遇到水蒸气容易发生潮解变质,使用下图装置并按a、e、d、b、c的顺序连接装置,利用浓盐酸制取氯气并制备一定量的FeC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烧瓶内加入的固体可以是MnO2

B.b、c之间最好再连接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

C.e中的溶液可以是饱和食盐水,也可以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反应结束后,c中的溶液能够使KI-淀粉试纸变蓝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的尖嘴不能伸入到锥形瓶中。

错误;

B.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就是采用略向下倾斜的试管来制取的。

正确;

C.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在收集气体时,入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出气管稍微露出橡胶塞即可。

该装置入气管与出气管的长短接反了。

错误;

D.采用装置④可以制取少量Cl2,但是盐酸应该使用浓盐酸,不能用稀盐酸。

错误;

选B。

2.C

【详解】

A.实验室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时,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所以温度计测量馏分的温度,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故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冷却后再加入乙酸,不能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醇和乙酸,故B错误;

C.氨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AgOH,AgOH继续与氨水反应生成银氨络离子,符合操作,故C正确;

D.溴水和苯不反应,应利用液溴与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制备乙酸乙酯时的药品添加顺序,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3.D

【详解】

A.溴乙烷的消去产物为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检验乙烯,故A正确;

B.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可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故B正确;

C.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与水分层,该装置能防止氨气倒吸,故C正确;

D.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错误,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可以不用温度计,且还需要冷凝管,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蒸馏操作使用温度计是测量蒸汽的温度,保证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有效性,控制反应发生温度条件时,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保证反应适合的温度。

4.D

【详解】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废弃固体药品不能随意倒入水池中,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该装置没有构成密闭体系,无法检查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错误;

D、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A错误;

B.氯气有毒,制氯气在通风橱中进行,B正确;

C.钠燃烧产生的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金属钠着火不能用小苏打干粉灭火,C错误;

D.发生火灾拨打119报警电话,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解答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时要注意: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是否做到防爆炸。

②加热液体混合物,是否做到防暴沸。

③制取有毒气体,是否做到防中毒。

④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水吸收气体,是否做到防倒吸。

⑤制取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是否做到防污染。

6.B

【解析】

【详解】

A、制备氯气的反应: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A正确;

B、试剂瓶连接顺序颠倒,应该是先净化后干燥,B错误;

C、通过置换反应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S,多余氯气用碱液吸收,C正确;

D、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能完成“喷泉”实验,D正确。

答案选B。

7.B

【解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出1.06g,选项A错误;

B、使用容量瓶前需检验瓶塞处是否漏水,选项B正确;

C、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n减小,根据c=

可知会造成浓度偏低,选项C错误;

D、定容时仰视,会造成液体高于刻度线,V变大,根据c=

可知会造成浓度偏低,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和误差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B

【解析】

【详解】

A、用该装置干燥氯气应该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A错误;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该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B正确;

C、石油的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错误;

D、乙酸乙酯的吸收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且导管口应位于液面上方,D错误。

答案选B。

9.A

【解析】

【分析】

A、四氯化碳为液体,用防尘口罩不能起到作用;

B、强酸、强碱溶液具有腐蚀性;

C、实验室应防止中毒;

D。

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易被吸入。

【详解】

A项、四氯化碳为液体,用防尘口罩不能起到作用,防尘口罩是防止吸入固体颗粒的,故A错误;

B项、强酸、强碱溶液具有腐蚀性,为防止腐蚀皮肤,可带防酸碱手套,故B正确;

C项、实验室应防止中毒,在实验室不能携带食物,且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故C正确;

D项、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易被吸入,应带口罩防止吸入,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的安全,侧重于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可操作性以及安全性的评价。

10.D

【解析】

A.用苯萃取碘水时,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A错误;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乙酸,提高乙酸的利用率,B错误;C.量筒精确到0.1mL,C错误;D.中和滴定实验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终点,D正确。

11.A

【分析】

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根离子显血红色;

二价铁离子遇到硫氰根离子不变色,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碘离子和铁离子反应和亚铁离子不反应。

【详解】

先根据Fe3+的特征反应,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判断溶液不含Fe3+;然后加入氧化剂氯水,如果含有Fe2+,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溶液变成红色,以此证明Fe2+的存在,加入少量KI溶液和铁离子反应,和亚铁离子不反应,不能证明含亚铁离子,操作选择及排序为③①。

答案选A。

12.B

【详解】

A.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将浓盐酸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HCl气体,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抑制Mg2+水解而制取无水氯化镁,若将浓硫酸换为MnO2,则不能产生HCl,因此不能得到无水氯化镁,错误;

B.如果直接加热MgCl2•6H2O,则MgCl2水解,不能得到无水氯化镁,将得到Mg(OH)Cl或MgO,正确;

C.尾气中含有HCl,不能被浓硫酸吸收,应该用水作吸水剂,由于HCl极容易溶于水,因此在用水作吸水剂时要注意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错误;

D.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镁,如果金属镁燃烧发生火灾,由于Mg可以与CO2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错误;

答案选B。

13.D

【详解】

A.由于氯化钾和硝酸钾都溶于水,二者溶解度不同,可用重结晶法来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钾杂质的硝酸钾晶体,故A正确;

B.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为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故B正确;

C.石油裂化产物中含有烯烃,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溴代烃不溶于水,则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上下两层均为无色,故C正确;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应加入碘水判断,但是加入碘水前先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溶液和碘反应,从而影响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的实验现象,可另取溶液检验,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对于C选项的实验现象,往往只会关注溴水褪色,忽略了生成的溴代烃不溶于水而分层的现象。

14.D

【解析】

【分析】

要想实现苯酚与乙醇的分离,应该先把苯酚转化为难挥发的苯酚钠,蒸馏,乙醇挥发后再把苯酚钠转化为苯酚,此时苯酚与水不溶而分层,然后静置分液可得到苯酚,据此解答。

【详解】

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应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蒸馏除去乙醇,然后通过足量CO2,生成苯酚,苯酚与水不溶而分层,静置分液可得苯酚,则正确的顺序为⑥①⑤③。

答案选D。

15.B

【解析】

【分析】

A、蒸发、浓缩、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

B、向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中加入水,通过观察液面变化能够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该稍稍向下倾斜;

D、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不能插入混合液中。

【详解】

A、蒸发、浓缩、结晶操作应该使用蒸发皿,不能选用坩埚,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当液面高度不变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大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否则可能导致大试管炸裂,故C错误;

D、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控制馏分成分,温度计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6.D

【分析】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因此实验前需要通入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硝酸蒸气,可以通过水吸收后再干燥,在探究干燥的一氧化氮在加热时与铜的反应,未反应的NO可以利用硫酸亚铁溶液检验。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故A正确;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与Cu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故C正确;

D.由于FeSO4+NO

[Fe(NO)]SO4(棕色)为可逆反应,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故D错误;

故选D。

17.D

【详解】

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A.若将B中药品换成NaOH 溶液,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NO放出,故A错误;

B.因为一氧化氮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在B、C装置间增加一个盛放无水

的干燥管,只能除去NO中的水,无法除去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由于实验过程中有一氧化氮产生,所以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尽,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

,可以防止倒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NO能与

反应生成

,D装置用于尾气处理,标况下,

 LNO的物质的量等于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的高锰酸钾为

 mol,故D正确;

答案选D。

18.B

【解析】

【详解】

A.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要防倒吸,导气管甲应该通入氨气,故A不正确;

B.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足量的NH3使食盐水显碱性,才能使氨盐水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故B正确;

C.干燥管是用来除掉过量氨气,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故C不正确;

D.广口瓶置于热水浴中,不利于气体的溶解,也不利于碳酸氢钠晶体的析出,故D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19.D

【解析】

A项,水与乙醇任意比互溶、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所以分液漏斗不能将其分离,故A错误;B项,在蒸馏过程中,发现蒸馏烧瓶中未加沸石或碎瓷片,要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不能立即补加,故B错误;C项,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玻璃棒引流,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两次用到玻璃棒,一次是搅拌加速溶解、另一次是引流,故C错误;D项,强酸对应的阴离子在其钠盐溶液中不水解,溶液显中性,弱酸对应的阴离子在其钠盐溶液中水解,溶液显碱性,且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在其钠盐溶液中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所以可通过测定同温同浓度NaCl和CH3COONa的pH的方法比较HC1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故D正确。

20.A

【详解】

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可用玻璃棒引流,注意不能将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口,防止液面外流,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冷凝水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

C.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分离,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答案选A。

21.C

【详解】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若立即停止加热,则会发生倒吸,引起试管炸裂,错误;

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正确;

④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向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将容量瓶倒过来,若不漏水,将瓶塞旋转180°,再倒过来,看是否漏水,正确;

⑤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正确;

⑥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时,若把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量,则会使原溶液的pH发生变化,错误;

⑦酒精灯在桌子上歪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上,正确;

⑧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若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则会发生沸腾现象,错误;

答案选C。

22.C

【解析】

【详解】

A、装置a是制备氯气,此装置中有酒精灯加热,因此可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故A说法正确;

B、FeCl3固体遇到水蒸气容易发生潮解而变质,因此需要防止水进入到装置b中,即b和c之间再连接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防止装置c中水蒸气进入装置b,故B说法正确;

C、装置e的目的可能是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因此装置e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如果盛放NaHCO3溶液,则产生CO2,产生新的杂质,故C说法错误;

D、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氯气,即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NaOH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I-氧化成I2,使淀粉变蓝,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