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730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docx

行为契约应用案例分析

(一)治疗电脑游戏成瘾的案例1.案例呈现

张晓(化名),初二学生,根据张晓妈妈讲,张晓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打电脑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人叫他,他就去打电脑游戏。

为了不让他去网吧,家里甚至买了一台电脑给他打电脑游戏,可是他还是经常离家去网吧打,经常逃课,考试时随便写几个字就交了,有时候甚至不交考卷,初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只考了几分,数学考了10几分。

为此,父母给他办了休学,后来看他可怜,又将他安插到另外一所学校临时读书。

期间,他也没停止到网吧打电脑游戏,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本来已打算放弃的张晓的妈妈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经过协商,最终形成这样一份行为契约。

关于张晓同学在18岁之

前不再打电脑游戏的正式契约

张晓14岁,现重庆市某中学初二学生,我郑重向我的父母、班主任、心理老师承诺以下义务:

18岁以前不打电脑游戏。

以一个学期为限,如果我做到一周,请奖励我,家庭内部口头表扬,说我有毅力,有自制力,能管理自己;如果我能做到一个月,请奖励我,较大范围口头表扬,说我有毅力,有自制力,能管理自己,请同时奖励一本我喜欢的书;如果我能做到一个学期,请奖励我,请认可我不是真的迷恋电脑游戏,请在更大范围内给我口头表扬,说我有毅力,有自制力,能管理自己,同时奖励我一部手机。

如果我做不到,

我甘愿接受的惩罚是:

每周打扫一次卫生间(两个)清洁标准由父母决

签约人:

张晓一一

签约人:

父——张江(化名);母一—李美(化名);班主任一一王刚(化

名);心理老师——周虹(化名)

签定时间:

2003年9月28日,

注:

本契约每周签定一次

摘自熊克蓉,邹红一一《一份神奇的契约》

(二)改善亲子关系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王宝贝的妈妈一直希望自己的独生子比同龄人优秀。

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就经常问他一些问题,渴望了解他在外面的生活,想帮他少走弯路,做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

他上小学后,王女士就更关心了,每天不是问学习,就是问成绩,要不就问他与同学的关系,还陪着他做功课。

其实,王宝贝是一个勤奋好学、性格开朗的四年级学生,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

王宝贝说,他很努力地学习,希望妈妈满意。

本来在学校一天的生活已经很紧张了,回家还要应付妈妈没完没了的问题,不回答吧,妈妈就很不高兴,他特别无奈。

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妈妈坐在一旁,又是夹菜又是夹肉,还不停地说:

“儿子,你多吃点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

“儿子,另I」吃那么多面饭,当心发

胖”。

本来香甜的饭菜,让妈妈搞得

没了味口。

他说:

“我已经9岁了,

妈妈还当我是不会吃饭的婴儿。

于是,新学期开学没几天,聪明

的王宝贝主动对妈妈实施“行为契

约”法。

当妈妈又在吃饭时说些老生

常谈的话题时,王宝贝把筷子一放,

站起来郑重地说:

“妈妈,咱们签份

合同吧!

”合同是这样的:

王宝贝和妈妈的协议合同

1、以后妈妈不在吃饭时间问王宝贝的学习情况;作业不会时,妈妈不许发脾气,不许敲桌子,要耐心讲解;周末晚上给王宝贝放松时间,不能硬性规定必须9点睡觉。

2、王宝贝要主动跟妈妈谈心,不乱花钱,不瞒着妈妈做事情,每天洗自己的碗,叠自己的被子。

3、合同有效期:

本学期。

双方签字:

日期:

整理自晏红一一《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矫正方法》

母子俩都签了字,然后按照协议行事,很快母子关系消除了紧张。

妈妈再也不在吃饭的时候问个不停:

“儿子,今天功课学会了没有?

”“老师提问你了没有?

”“数学题有错的吗?

”王宝贝的变化也很明显:

不乱花钱买玩具,回家主动告诉她当天在学校的情况,按时做作业,自己洗碗,还承担了全家的扫地任务。

2.分析①孩子的行为规则一旦约定俗成,就不用三令五申,照章考核孩子的行为就行了,而长期唠叨罗嗦只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②签协议的表述方式帮助孩子自我观察,建立良好行为,父母省去了许多说教,亲子之间的情绪冲突大大减少。

孩子因此学会自主管教,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矫正注意力缺陷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娟,女,8岁,在某小学念2年级,聪明可爱,生理上正常。

但是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缺陷,做事情比较粗心,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精力集中,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数学作业的正确率较低,在课间休息和活动中不能保持安静等。

父母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个不好行为的话,将会对小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父母与小娟签定了如下的一个行为契约。

我(小娟)同意在一天内做到以下几点:

1、在吃晚饭前,完成教师当天布置的数学和语文作业,并保证至少有80%以上是正确的。

2、当老师在班上对我讲话时,或者对全班讲话时,集中注意力,不东张西望。

3、当课间休息或在操场上时,保持安静并遵守指令。

在一天内如果我做到这几点,我将可以选择如下活动之一做为奖励:

1、在学校的最后15分钟为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与同学玩游戏。

2、每天可以看动画片15分钟。

3、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某一任务,如收数学作业等。

如果坚持一个月,我可以与父母一道外出度假,如吃麦当劳或者去动物园。

如果做不到,我将没有自由活动时间。

我将尽最大努力履行这一协议。

学生签名:

父母签

名:

期:

2.分析

1行为契约设定的目标行为要符合儿童实际能力,注意力缺陷儿童,一旦面对复杂的、长时间的任务,注定要失败。

因此,如果让一个8岁并注意力有缺陷的儿童连续一个星期的数学作业的准确率都必须保持在80%以上才能得到奖励,是一件难以做到事情。

所以,要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行为水平。

开始时,一定要设定少一些的行为目标,任务要相对简

2契约中规定,只要小娟坚持一

个月能做到上述条款,就能得到更大的奖励,但是在一个月的长时间内去执行同样的任务,得到同样的奖励,对于注意力有缺陷的她来说,强化物的吸引力不够,容易产生饱厌现象。

应当保证儿童一开始的行为约束要成功,要形成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信心。

行为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循序渐近,越来越复杂,强化物也应越来越有吸引力。

3建议数学作业的正确率应先定在高于小娟原来正确率的20%左右,之后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行为契约的内容最好每隔几天就需做出调整,特别是小娟出现比较明显的积极改变的时候,强化物的选择面也最好应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