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4851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docx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札记

1简述文章创作背景?

1927年到1935年,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最多、使中国革命损失最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所谓的科学理论强加于中国的革命实践,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领导人的”唯书唯苏和严重的教条主义”左”倾作风,更是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

要挽救中国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必须坚决反对这种不切实际的瞎指挥”和教条主义,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完成的。

1.共产国际的”瞎指挥”

共产国际在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瞎指挥”,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斯大林的”第三阶段”理论、罗明纳兹的”无间断革命论”以及”第三时期理论”。

1927年7月28日,斯大林在《真理报》上发表了《时事问题简评》一文。

他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准备”十月革命”的苏维埃运动阶段。

他不顾中国革命实际,照搬俄国革命程序,机械地划分中国革命阶段。

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罗明纳兹更是把”第三阶段”理论发展为更加”左”倾的”无间断革命论”。

他混淆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中国革命规定为”不断革命”的过程。

1928年,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又提出了新的”第三时期”的理论,认为1928年以后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三时期,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向反动资产阶级展开全面进攻,以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

为了在中国革命中”无条件地执行”“第三时期理论”,共产国际从1929年2月到10月连续向中国共产党发出三次指示信,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即刻开展武装革命暴动,在”继续发展对资产阶级地主反动势力的进攻”#的同时,还要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并迅速开展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共产国际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对中国革命的这些”瞎指挥”,是中国共产党内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错误的直接原因,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2.中国共产党内的”左”派风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最教条的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左”派风最盛行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分别是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左”倾错误都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这三次左”倾错误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那就是”唯书”、”唯苏”的教条主义。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

会上,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完全接受了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以及罗明纳兹的”第三阶段”理论和”不间断革命论”,并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

这个决议案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教条地照搬斯大林和罗明纳兹的”左”倾理论,片面地认为中国革命是所谓”不断革命”,主观地把当时的革命形势认定为”不断高涨”,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发动工人暴动。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由于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使大革命失败后保存下来的有限革命力量蒙受了重大损失。

1929年2月到10月,共产国际连续给中共中央发来三封指示信。

以李立三为首的党中央再次不顾中国革命实际,做出了完全按照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错误决定,先是通过了《接受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后又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对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的判断。

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3个多月,但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因为急于组织暴动而把原来的有限力量暴露出来,先后有11个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

红军在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先后丢失了洪湖及右江等革命根据地。

3.备受挫折的个人境遇

看到中国革命在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和党内严重”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下,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毛泽东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革命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决地与本本主义作斗争。

在此过程中,他备受指责、打击和挫折。

但是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第三阶段”理论和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盛行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受挫。

之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10月,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而毛泽东的正确做法却被共产国际和党中央批评为”机会主义”,毛泽东也因此受到了政治纪律处分。

到井冈山后的几年里,他备受中央的指责和排挤,加之长达3个月的__疟疾的折磨,使得他好几次徘徊在生死线上。

特别是1929年,中共中央将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派到红四军中工作,他在红四军中制造派系,照搬苏联军队的一长制,全面贯彻共产国际的不正确指示,扩大军委的作用,以削弱和取代前敌委员会的权力。

在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坚持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民主集中制)“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受到了批评和非难,其”集权制领导原则”也被视为”形成家长制的倾向”,还要求他对争论负有”较大的责任”。

他不仅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他担任的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也被会议免去。

但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说,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斗争中间的经验加强这个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政治领导;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自然会证明他这个不正确。

红四军攻克上杭县城后,于1929年9月下旬召开红四军”八大”。

毛泽东因不满”七大”对自己的错误指责和生病原因没有出席,再次被前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

第二年红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在给中央

的报告中说,由于”实行所谓”自下而上的民主制&,开会就得争论半天,“大大小小的问题,事前没有准备就拿到会上讨论,往往最后无法定论。

甚至为了一个红军法规中的党代表权力问题,讨论了两天仍旧没法解决,结果还是决定请示中央”,红四军”八大”“无组织状态地开了三天,毫无结果”,”这就是九次大会前各级指导机关的极端民主化倾向的现象”∋。

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党内严重”左”倾形势下,在共产国际”瞎指挥”和党内不顾实际盲目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而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正确主张无法得到执行甚至备受指责和非难的个人境遇中,有感而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正是由于毛泽东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根据地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坚决地反对共产国际和党内的本本主义,才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但他的这篇文章没有受到重视,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他屡屡因”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而遭到排挤。

由此,党内的教条主义愈演愈烈,最终发展为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2如何理解反对本本主义是思想路线形成的雏形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有力地剖析和抨击了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存在的”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想,并提出了调查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可以说,􀀂反对本本主义已经初具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雏形。

毛泽东在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

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在文中明确地指出,要解决问题,就要去调查,了解清楚问题的本质和始末,这样,“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毛泽东认为,在制定斗争策略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文章第六部分中,毛泽东提出: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在文章第三部分”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他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这里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科学论断,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毛泽东在文中还明确指出: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上级机关”的正确指示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认为是正确的,这充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

通读􀀂反对本本主义全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以说,整篇文章都充满着毛泽东对本本主义的憎恶,贯穿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思想,已经基本具备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框架和雏形。

3实践论1-5自然段毛泽东如何论述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第一段开宗明义,直接指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旧唯物论的缺陷:

一是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

不了解人是社会的人,是生活实践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二是实践是人的生理活动。

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三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了解人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理解认识依赖于实践的前提。

2-5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论系统化。

(1)它对实践内容和形式作了科学规定:

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现实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的形势多种多样,但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2)实践的在人的认识多城中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对于外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谈谈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和实践论对个人学习工作的指导意义。

1文章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基本脉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第一的观点,为当代高校自己学习指明了学习方向。

文章通篇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基本脉络,阐明了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而以此为思维基础,论证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证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认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活动正确与否的标准等方面充分论证,阐明了一个道理,所有的认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从而阐明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所以,作为当代高等院校自己来说,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学习、生活实际,客观认识学习与生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不唯上、不唯书,主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要从思想上破除学习生活网络化、知识建构书本化、学术研究教

条化的倾向,主动深入生产实践、社会变革的实践、学习实验等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按实践的要求、规章、秩序模范从事实践活动,从中吸收成果、获得真知,真心做学问、真诚学做人。

2文章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全面论述、客观看待,论证了实践第一这个真理性命题。

人是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也只有人才是能动的认识活动的载体,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动力以及检验认识活动的标准,都是人这一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所离不开的。

一切为了实践、一切依靠实践是认识活动的价值意义。

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同时表明了自身立场,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实践第一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认为人的所有认识一点也决不可能离开实践。

从而,与一切反实践的、主观主义的、官僚主义的、教条主

义的观点划清了界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指明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是不可取的。

作为高校自己的学习,每名同志也不应该脱离学习实践谈学习,也不能背离现实的学习生活抓研究,更不能闭门造车、主观臆断,凭经验和技巧出发,躺在床上写文章、抓住书本做学问。

3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真实、准确地阐述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为自己学员的“治学”提供了更现实的指导。

毛泽东强调,绝对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要求我们看待理论问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要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地看待,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清红皂白瞎

学习、乱套用。

44从物质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观点分析人类的认识问题出发,指出了认识活动的变化性和过程性,这为当代高校自己学习提供了积极学习的动力学依据。

任何过程,都是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矛盾斗争的结果.。

人的思想认识运动也是如此,在不断的思想冲突与认识矛盾中,不来获得新认知、新信息,不断更新旧内容,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所以,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这种推移和发展的过程,便是动力作用的结果.。

自己的学习生活,会遇到很多新鲜事物、新异知识、技能,包括理论认识。

所以,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催生新的学习动力,才能不断产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信心、鼓足前进的动力。

只有不断制造学习的不平衡或不满足,才能打破原有的智能环境或体系平衡,产生接受与不接受的矛盾,出现动力,进而促进学习活动的向前发展,推动学习中的人的认识走向更高级阶段。

2.5回归实践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高校学得的知识、技能,只有正确指导工作实践,才是真正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回归实践,理论也是为了指导实践才有其内在意义.《实践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都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所以,包括自己在校学习在内的任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认识成果,必须回到新的、更广泛范围内的实践中去检验,论证,丰富和发展,这

才是自己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在哪些方面,毛泽东贯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服的方针?

《论十大关系》一共讲了十个问题,

(1)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应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为了发展内地工业,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必须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尽量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无论不顾哪一头,都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

党和非党的关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

(7)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要按照不同情况,对反革命分子采取杀、关、管、放等不同的处理方法。

也应当给他们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

(8)是非关系,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要看、二要帮。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搬照抄。

他说: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主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当时中国面临的任务,是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此,毛主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把重工业作为中国建设的重点。

同时,我们也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市场上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人民不满意。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从长远观点来看,不仅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要,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相联系,毛主席论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中国必须实现国防的现代化,这就是:

为了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发展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简述《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有什么作用。

理论上: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于改革开放,探索开始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是我党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著作。

虽然这一探索是初步的,却是比较系统的,它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石。

(1)蕴含了改革开放的思想:

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内容。

改革的方向:

摆脱“照抄外国”的老路,寻求“适合中国的路线”《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自己的建设路线。

毛泽东在1960年的《十年总结》中指出:

“前八年照抄外国经验。

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应该说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认识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清除教条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照抄”历程使得教条主义沉渣泛起。

“学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都还有教条主义”。

它的最大弊病在于不研究中国的实际,生搬硬套“本本”和别国经验,以此来规定我国的发展走向和具体政策。

要通过改革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必须清除教条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提出,要接受苏联的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而且要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拉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序幕.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怡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还处于建立和巩固的阶段,具体制度在运行中的矛盾还只是部分地暴露出来。

但是,毛泽东从苏联的教训和中国的实际出发,及时地提出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设想。

1.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经济体制2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政治制度.一是分清敌我,正确处理两类矛盾。

二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三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四是坚持民族团结,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2)蕴含了和谐发展的思想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开始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探索。

《论十大关系》是他探索的重要成果,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十种关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对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解决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只有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才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在统筹协调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特别是《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及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几对关系,在今天看来仍是我们不断协调解决的矛盾。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今天看来,这些闪烁着深刻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分析当今社会现状,解决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仍是不无裨益的,它仍将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好当前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蕴含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1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

1956年,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

可以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的最初起点,也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最早萌芽。

《论十大关系》内容十分丰富,关键之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建设,二是政权建设。

十大关系的前五个问题,就是紧围绕经济建设7至9个问题,主要是围绕政权建设其他两个问题,既围绕经济建设问题又涉及政权建设问题。

无论是经济建设问题还是政权建设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战略问题,这是《论十大关系》中组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

2“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

从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思想,终于完成了从《论十大关系》中组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认识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深化与科学的定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思想蕴含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3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关系,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决定论。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科学理论依据。

正因此,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用了大的篇幅来阐明经济建设的发展问题。

在其中,“综合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