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12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docx

郑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1221

摘要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城市具备了旅游管理、接待和辐射中心的功能,城市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尽如意之处,城市旅游开发建设多为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城市特色在逐渐缺失,呈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培育贯穿全局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见诸于文献的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尤其缺乏微观方面的论述。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解读为:

一是动力源,指依据城市自身特色而建立的相对优势;二是正反馈机制,指以相对优势为核心而建立的城市旅游发展系统的具有正效应的运行过程。

本研究首先概述了郑州市旅游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郑州市旅游不管从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处于全面提升状态,然而依旧面临着许多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采用问卷的方式〕,所有的问题呈现一个主题特征:

古城不古、空有说头、没有看头、名不符实。

其次,依据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对郑州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取。

动力机制可概述为:

以少林、黄河、黄帝、商都四大特色旅游精品为核心构建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为动力源,形成以动力源为中心的软硬环境建设、经济增长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

第三部分从动力机制这一视角对当前郑州市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以“黄河文化、少林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古城的挖掘深度不够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的有效塑造不足是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缺乏对动力机制的整体宏观把握,其通畅性有待提高是问题形成的综合原因。

在详尽洞察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对以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培育郑州市畅通的旅游动力机制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

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旅游标志物城市旅游形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环境的改善,以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齐备,带来更多商务、会议、国内外交流等方面的客人,使城市具有了旅游管理、接待、集散和辐射中心的功能;同时城市能提供非城市所没有的娱乐、文化设施,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旅游开始城市化〔Mullins,1991〕,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统一体,Page在1995年提出城市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尽如意之处,城市旅游开发建设多为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城市特色在逐渐缺失等,关键是没有意识到培育贯穿全局、影响全面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在学术研究领域,城市旅游越来越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旅游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但是见诸于文献的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缺乏微观方面的论述。

保继刚、朱竑〔1999〕是较早探讨城市动力机制的国内学者,以珠海为例,认为主题城市型的旅游发展中城市主题是关键;城市周边环境对主题城市旅游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彭华〔2000〕对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思考,认为必须根据现代旅游供求关系,从城市旅游动力组合中,找出推动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和辅助因素,建立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动力模型,指导旅游与城市经济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培育。

保继刚、刘雪梅〔2002〕在给出城市旅游发展八大动力引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14个地级市为例,通过量化的途径对城市海外旅游发展的各动力引子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并在揭示现状的基础上对将来的变化作出预测。

从这些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看,大多学者都是从宏观角度做定性定量分析,从微观角度的研究偏少;同时,城市旅游的宏观研究虽然有利于总体框架的把握,但过于宽泛。

因此,笔者认为更有必要从微观角度探索城市旅游动力机制。

笔者以为动力机制应同时包括两大核心点:

一是动力源,指依据城市自身特色而建立的相对优势;二是正反馈机制,指以相对优势为核心而建立的城市旅游发展系统的具有正效应的运行过程。

从动力机制探讨城市旅游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理论的不断循环的科学过程,本文试图在深入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旅游的状况,从个案角度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二、郑州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的问题解读

近几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定不移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来抓,坚持做大做强旅游业。

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路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坚持开发、宣传和服务并重的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建设精品景区,打造服务品牌,规模宣传促销,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郑州市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立省”战略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旅游强市”战略。

全市上下更是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的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发展大旅游格局。

〔一〕郑州市旅游发展的整体态势解读

图1郑州市近五年旅游收入结构图

图2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近五年旅游收入比照图

纵向来说,近五年来,旅游经济呈现迅猛发展。

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全国为12.5%〕。

特别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全国的旅游市场处于不景气状态,然而,郑州市旅游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收入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地奉献。

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35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1%;实现旅游收入334.19亿元,同比增长20.1%。

接待入境游人数2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1%;实现外汇收入1.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旅游总收入341.82亿元,同比增长19.62%。

今年1—6月份,郑州市%。

旅游总收入185.51亿元,同比增长14.2%。

同时,由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郑州市的旅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那就意味着在国外市场,还有较大的市场开拓空间。

横向来说,近五年来,中部六省当中,郑州市旅游发展速度最为平稳,但旅游收入与武汉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图2可看出,郑州市旅游的曲线弯曲度较小,可知郑州市旅游发展较为平稳;郑州旅游的收入曲线与武汉的近乎平行,可知郑州市旅游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与武汉差不多;从郑州旅游收入曲线与武汉的曲线间距来看,不仅反映了郑州旅游收入仅次武汉,更说明郑州市旅游与武汉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郑州市旅游当前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郑州市旅游不管从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处于全面提升状态。

然而依旧面临着许多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采用问卷的方式〕,所有的问题呈现一个主题特征:

古城不古、空有说头、没有看头、名不符实。

虽然郑州被评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与中国古都开封和洛阳相比,其古都形象远未形成,城市的美誉度远远不及开封和洛阳。

给旅游者留下“古城不古、空有说头、没有看头、名不符实”的旅游体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旅游形象模糊

众所周知,城市旅游形象就如城市的名片对加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

“时尚之都”巴黎、“花园城市”新加坡等都有显示自己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定位。

然而,郑州市近年来尽管不断加强对旅游景点的投建,城市旅游形象却依旧模糊不清,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不够鲜明。

在当今时代,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孤立的旅游景点,必须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形象战略等全面发展城市旅游,才能提升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缺乏独特鲜明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制约郑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2、旅游产品开发与建设具有相当的盲目性,缺乏个性和特色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建设是发展城市旅游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期产品的营销与价值的实现。

当前郑州市不少景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监督,只关注眼前经济利益的增长,无视了对旅游资源内在文化含量的整理和挖掘,以至于一些景点和设施建设盲目,内容重复、形式雷同现象层出不穷,不仅致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更使旅游产品缺乏个性和特色,因此到过郑州的游客普遍认为,郑州市的景点没有看头,没有文化品味。

3、核心旅游标志物极度匮乏

旅游标志物是游客从陌生走向熟悉旅游目的地最快捷的方式。

而我们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旅游标志物的匮乏,很多游客在旅游之后返回居住地仍然对刚刚访问过的城市缺少把握的回味感。

比方:

课题组访谈一个50人的郑州旅游团时,问及对郑州哪些景观印象深刻,80%以上的人提到,跟他们去过的其他城市比,郑州没有什么独特的标志物像上海的东方明珠,成都的春熙路等,可以让他们记忆犹新。

三、郑州市旅游动力机制的提取

上文详细谈到郑州市旅游面临的核心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必须于整个城市旅游的运行当中理解。

而在这个解读与分析过程中,旅游的动力机制则是更为核心的内容,因此,很有必要先对郑州市的旅游动力机制作以详细阐述。

我们所定义的城市旅游的动力机制是指参与发展的众多要素,如何围绕核心要素,相互作用的运作过程。

在借鉴相关研究与实地调研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城市旅游的动力机制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动力源,指依据城市自身特色而建立的相对优势;二是正反馈机制,指以相对优势为核心而建立的城市旅游发展系统的具有正效应的运行过程。

〔一〕动力源的提取

一是动力源确实定。

首先从郑州市近年来打造的核心旅游产品说起,近年来,郑州市重点以少林、黄河、黄帝、商都四大旅游精品为核心构建历史文化名城,进而使之成为国内旅游名城。

少林文化旅游区:

依照《关于设立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通知》〔豫文[2008]195号〕,不断整合少林寺旅游资源,突出禅宗祖庭、少林功夫和地质奇迹的旅游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

加快建设《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工程、少林功夫文化演艺中心、少林动漫等项目,做大做强集演艺、竞技、培训于一体的武术产业;加快旅游风景道、旅游步道建设,加强植被抚育、生态环境恢复和景观修复、培育世界级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精品。

黄帝文化旅游区:

加快开发新郑黄帝故里、始祖山〔黄帝文化遗址、石砌建筑群、石岩画和古城寨遗址〕、新密黄帝宫等旅游资源,营造景区周边环境,增强中华祖根地的文化氛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活动,提升黄帝文化品牌影响力,构建黄帝文化产业化发展格局,推动黄帝文化旅游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黄河文化景观带:

统筹开发黄河文化景观带,提升黄河风景名胜区、丰乐农庄、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花园口、杜甫故里、河洛汇流、汉霸二王城等沿黄景区,形成黄河历史教育、湿地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等旅游产品体系,并不断开发休闲度假、康复疗养、汽车营地等旅游新产品。

商都文化旅游区:

郑州市近年来加快商城遗址周围拆迁整治进度,进一步改善游览环境,增强商都文化的展示功能和影响力。

对照动力源的两个特征:

一是自身特色,二是依据自身特色而建立相对优势。

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少林文化无疑是较为凸显郑州旅游特色,而特色就意味着垄断性,因此依据特色更容易建立相对优势。

再说相对优势。

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自身的绝对条件,而是取决与相对优势。

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出游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但是一定时期内总的需求量又受到经济条件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旅游市场总需求是有限的,且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使游客在各个目的地之间存在着某种分配;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新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将不断涌现,从而使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因此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目的地的绝对条件,而在于相对优势。

关于相对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首先,这里的相对优势是针对某一类型的游客偏好市场而言,由于游客偏好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某个方面存在相对优势。

不同类型游客偏好市场的大小与旅游地相对优势的匹配,共同决定了此旅游地总的游客流量。

其次,相对优势只具有时段上的意义,随着时间的变化,相对优势也会变化。

正是相对优势的变化,导致了旅游地的兴衰演变。

一般来说造成相对优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大方面:

从需求方讲,游客偏好的转移;从供应方讲,针对某一市场,旅游地自身旅游产品质量的换位及新旅游地的崛起。

第三,相对优势存在着级别,在全球没有相对优势的旅游地,可能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在全国没有相对优势,可能在省级具有相对优势。

因此,只有挖掘自身特色,使之具备相对优势,才能吸引游客。

依据动力源的内涵以及郑州市近年来发展旅游的措施,郑州市发展旅游业的动力源可提取为:

以少林、黄河、黄帝、商都四大旅游精品为核心构建国内历史文化名城。

〔二〕以动力源为中心的正反馈机制

1、理论基础

依据前人归结的出来的“推—拉”模式,旅游发展的动力体系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需求体系、中介体系、引力体系、支持体系。

需求体系:

由个人偏好、消费观念、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等游客需求;中介体系:

是一个联络旅游产品供应与需求的中间环节。

它一方面把产品推向市场,引导消费,将旅游消费转化为旅游行为;另一方面又将需求信息反馈到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指导其制定城市旅游开发和促销战略。

主要包括各种媒体、广告、旅行社等;引力系统:

广义的说,就是旅游产品体系,由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部分组成,物质性吸引体系有:

景观和环境吸引、设施吸引;非物质性吸引体系有:

形象吸引、活动〔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吸引、氛围〔苏州的江南风情、大连的现代气息等〕吸引和服务〔旅游信息、接待等服务〕吸引等;支持体系:

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具体包括硬件设施〔城市建设、交通、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和软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旅游政策等〕。

笔者在该“推—拉”模型上做一些稍稍改造,将吸引体系与支持体系合为一体,统称吸引体系。

因为,从支持体系的内涵看,它完全可以作为吸引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改造后的城市旅游动力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3城市旅游动力系统结构图

依据城市动力系统模型可知,要想实现郑州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三大子体系实现良性循环。

回头来分析三大子体系,依据彭华的理论,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消费者需求总量的增长及结构的变化,其他两个方面的子体系构成内部因素,按照唯物论,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这些内部因素就构成了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并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城市旅游的主导驱动力。

同时,从长期来看,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因素会发生变化,即城市的主导驱动力发生变化。

主导驱动力的转变必然改变着旅游目的地的主打吸引力,从而改变着城市之间相对优势,致使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变化。

总之,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共同决定了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的变化。

但在短时期内,一般来说,全国旅游市场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游客的偏好不发生大的变化,即消费者需求的总量增长和需求结构较为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动。

2、郑州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的建立

表1郑州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的主要假设、外部参数和内部变量

主要假设

需求方面:

全国旅游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游客的偏好不发生大的变化;供应方面:

郑州市旅游发展不存在容量的限制,即旅游产品接纳游客的能力是完全弹性的。

外部参数

其他城市形象、郑州市的自然历史景观、郑州市其他收支、土地面积等。

内部参数

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政府收入、居民素质、流入人才/资金、政府形象、景区服务等。

现阶段郑州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图4〕

上文已详尽阐述并提取了当前郑州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动力源是构建以少林、黄河、黄帝、商都为四大旅游精品为核心的国内历史文化名城,那么要分析并提取出郑州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即提取郑州市当前如何以动力源为中心,建立正的反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带动郑州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见图4〕

首先,动力源以经确定下来,政府必将围绕动力源加大投入。

笔者以为主要从加大三个方面的投入:

其一,硬环境的改善。

主要包括景观和环境吸引、城市设施吸引等吸引体系的硬件方面。

这里挑两个重点方面做以详细阐述。

一是城市旅游设施吸引。

城市旅游设施是旅游得以实施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可分为基础设施和专门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为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而必不可少的各种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供电、环境卫生、以及城市街道美化、绿化、交通工具等,是城市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

专门设施指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设施,主要包括:

休闲娱乐设施〔如:

主题公园、游乐场、海洋馆〕、文化设施〔如:

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商务设施〔如:

会议中心、展示中心〕、购物设施〔如:

特色购物街〕。

专门设施具有一定的门槛性。

这就要求旅游城市要依据自身的规模和层次,配置不同规模、级别的专门设施,要充分考虑其使用规模和频度,防止贪大求洋,不讲效益;另外,专门设施也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李立勋就城市是否需要建设专门为游客服务的设施这个问题,主张游客融入整个城市的生活,实现游客与市民同享、同乐。

如:

在旅游景区,为了方便景区的管理,适当建设一些旅游定点商店则是可以的,但是为了表达对购物旅游的重视,撇开现实的购物体系,建立专门的旅游购物区域,不仅使游客远离了市民与旅游目的地的现实生活而缺少体验的乐趣,而且自身的经营也难以长期维持;二是景观吸引。

景观是游客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最基本、最直观的因素。

一般来说,首先从整体风貌入手,给游客对旅游地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知。

整体风貌要反映城市的相对优势,如:

青岛整体风貌就是现代化滨海城市;再者是以动力源为核心的标志性建筑及特色景区。

如:

上海的东方明珠、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

郑州市近年来,在硬件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特别在2007年和2008年,全市旅游建设总投资到达30多亿元,直接用于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50%以上。

登封市在对少林寺周边环境及常住寺院整修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12亿元对嵩山古建筑群进行了提升改造;巩义市康百万庄园、慈云寺改造工作基本竣工;杜甫故里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中;炎黄二帝巨塑已竣工并对外开放。

其二,软环境的培育。

一般主要包括氛围吸引、活动吸引、服务吸引等吸引体系的软件方面。

活动吸引:

当前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制造旅游的重要方式。

如:

商务〔各种展销会〕、文化〔艺术节〕。

目前很多地区已经把“特殊事件”列入发展旅游的重要手段;氛围吸引:

就是旅游目的地城市那种不可名状、却实实在在可以让游客强烈感受到的特有的味道。

如:

成都,只有一走进成都,感受最深的是“休闲”;服务吸引:

这是服务行业最基本的内容,笔者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郑州市近年来在软环境方面,成绩斐然。

不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子,培育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演艺新增长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其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创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专门在我市召开经验推介会;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国际旅游小姐巡游郑州活动、第二届中博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二届全球服务外包大会等全国性、国际性重大节会活动,极大的提高了郑州市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其三,通畅的旅游营销体系确实立。

即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和途径与旅游目标市场消费者〔现在和潜在〕进行全方位沟通,从而建立自身作为旅游城市的鲜明市场形象,并最终实现旅游项目与产品的销售。

通常分为两个层次,旅游城市的政府性营销和旅游经营实体在其具体旅游产品经营的过程中进行的营销。

政府营销:

主要通过政府成立专门的旅游机构,负责城市、国家层次上的所有相关旅游事务。

主要职能为:

通过市场调研,从为整个行业提供指导方针及协助主要市场的促销活动两个宏观方向,设计并实施营销规划。

政府营销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发展具有外部效应和营销效果乘数效应。

旅游经营实体作为市场主体,积极包装、宣传、推介旅游相关产品。

两者密不可分,有机联系,共同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郑州市近年来,在旅游营销上,下了大工夫,主要表现在政府营销方面。

通过整合资源、促进企业融合,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催生了度假旅游、都市旅游、科技旅游、文博旅游、娱乐旅游、乡村旅游等一批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极大的丰富了旅游市场;先后赴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促销活动,积极探索与大旅行社的合作,将郑州旅游产品纳入各大旅行社向境内外推广的“古都之旅”与“大黄河之旅”线路;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打造郑州500公里旅游经济圈,与西安、济南、徐州、武汉等16个城市签定了旅游市场开发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确立郑州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郑州市旅游局推出“欢乐郑州行”旅行商、媒体踩线系列活动,即邀请省内和省外周边主要城市旅游局和旅行社、主流媒体到郑州,全面系统地推介郑州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新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保持郑州旅游良好的增长势头。

事实证明了这种“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是促进郑州市旅游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

以上重点综述了以动力源为中心的三大方面的投资建设,必然带来以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为相对优势的凸显,最直接的表达是代表四大文化的相关景区的游客数量大幅度提升,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远远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12.5%〕,同时,软硬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质量、政府形象、居民素质是各国政府企业确定对外投资方向时考虑的关键条件。

截止2008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并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资金和人才的流入,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经济的增长,政府收入的增加有利于郑州市旅游软硬环境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以动力源为中心的软硬环境建设、经济增长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

图4以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因果回路具体说明了现阶段郑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

四、问题根源所在:

缺乏对动力机制的挖掘和培育

前文已对当前郑州市旅游面临的核心问题及动力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笔者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问题根源所在。

〔一〕缺乏对动力源的深度挖掘和塑造

1、以“黄河、少林、黄帝、商都”四大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古城的挖掘的深度远远不够

这是“古城不古,只有说头,没有看头,名不符实”的根本原因。

依据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历程启示可知,要想实现其旅游的持久发展,必以其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游客。

而郑州市在构建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商业化,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深度远远不够。

目前,少林文化主要是侧重于少林武功的展示,而无视了佛教为少林文化之根基,少林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佛教,从而使少林寺的功夫看起来缺乏文化底蕴而显得浅薄;黄帝文化从目前开发状态看,只有在祭祀文化上表现得较为充分,但祭祀文化的内涵尚需继续挖掘,对黄帝的祭祀活动不仅具有缅怀祖先与弘扬道德的意义,还应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祭祀者在民族寻根的仪式中表达当时人们的价值追求。

此外,其实黄帝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去挖掘,如:

农耕文化、陶冶文化、文字文化、原始音乐、姓氏文化、祭祀文化、历法文化等;黄河文化景观带虽然逐步形成湿地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产品体系,但没有表达出其深刻的内涵,据课题组设计的抽样调查,80%以上的游客反映黄河古文化的源远流长的韵味并没有展示出来;郑州商城是我国商代早期最大的一座王都,而对其做详细研究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仅有张国硕编写的《郑州商都文化》一书,较为细致的介绍商都文化。

2、缺乏对承载历史文化载体的有效塑造

这是“古城不古,只有说头,没有看头,名不符实”的直接原因。

实践经验证明,要想更好解说自身的特色,并引导游客接受它,必然需要通过塑造有效的载体去实现。

如:

上海的东方明珠。

承载上海现代文明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集观光、会议、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