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163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式企业管理.docx

中国式企业管理

 

目录

 

摘要2

关键字2

一、正人先正己的领导细节3

二、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文化细节4

三、卓越的品牌细节5

四、管理的创新细节6

五、审时度势,灵活机变的决策细节7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执行细节9

参考文献11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中国式企业管理细节

摘要

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细节,主要包括正人先正己的领导细节,讲了领导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接着讲了审时度势,灵活机变的决策细节,要因时制宜,不要墨守成规;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创新管理是细节的体现;最后讲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执行细节,主要讲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执行力。

关键字:

中国式企业管理

一、正人先正己的领导细节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企业管理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人性化的趋势。

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已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动摇的基石。

管理者自然是要管人的,可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管人,却不喜欢被人管。

管理者怎么才能让手下心服口服呢?

西方人总是向外寻找方式,制定种种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人;而中国的管理者除了必须的规章制度这些正式的约束,还有一些非正式的约束,那就是正人先正己,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时刻严于律己。

一个企业要想腾飞,企业的领导者也必须学会向内看,从自己做起。

刘志华是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的总经理,在这位巾帼英雄领导之下,京华公司从创建之后就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拥有3200万固定资产的实力雄厚的企业。

京华公司今天的成绩与他们的领导者始终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一次,企业要上一个新项目,刘志华亲自领导新产品的开发试制。

但由于经验不足,还是初次接触一个新领域,因此在指挥上产生失误,导致开发失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其实试制新产品是允许失败的,但刘志华并不允许以这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因为自己一旦松了口,那么以后部下失职也就无法追究了。

这样一来,整个企业就必然会法纪不严,秩序大乱,无从生产,自己就更没有权威去对别人发号施令了。

因此,他坚持“杀一儆百”的做法,只不过这个“一”就是她自己。

首先,工厂中贴出了一份公告,上面写着:

“经理刘志华盲目指挥,给生产造成损失,罚款100元。

以示警戒。

其次,她又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了检查,检讨自己指挥上的错误,并表明决心找到新的办法。

虽然100元并不是什么大的数目,做检讨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事。

但是刘志华首先从自己这里找问题,做出了一个表率,其他人不仅会加深对她的尊重,而且都会以她为行动的典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办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得到?

想要别人做得好,首先得自己做得好。

要管理好下属,一部分靠权,以权管理,名正言顺,这属于“硬件”,而另一部分就得靠自己,这属于软件。

一个领导者只有正人先正己,才能上行下效,使大家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

二、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文化细节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发展战略靠企业文化来奠基,企业素质靠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形象靠企业文化来塑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更为企业提供丰厚的无形资产。

因此,我国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之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1、培育独具个性的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厚的无形资产。

三、卓越的品牌细节

 卓越品牌不但承载了企业的文化,也包含着企业对消费者的各种承诺。

今天,企业通过媒介来传播本企业的产品、品牌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而现实中,消费者却往往无法感受到宣传中的“承诺”,这源于企业缺少对消费者细节的体贴,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无法满足。

可以这样做个比喻:

管理是树,品牌是挂在树上的果子,细节是大树的枝叶。

放弃细节就等于大树放弃了树叶,大树不但不能参天入云,也结不出美丽真实的果实——品牌。

对于一些卓越的品牌,他们正在领飞未来!

其卓越都是来自其细节和标准,来自其坚持和履行承诺,如星巴克成功的核心方法是必须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情,为了保证口感,要求把咖啡的制造过程精确到秒,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

蒸汽加压煮出的浓缩咖啡应该是在18秒到23秒,如果17秒或者超过23秒完成了制作,就要被倒掉;再比如搅拌棒的问题,不少咖啡搅拌棒是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散发一些树脂,从而影响口味和健康,所以星巴克的研究人员用了18个月时间,对这个小小的搅拌棒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星巴克在每个店面都配备了最好的净水设备,这些都花费不菲,在门店的咖啡豆,如果7天内没有用光,就必须倒掉。

可以说,在星巴克的生产过程中,有上千件诸如此类的小事情,我们如果不做,顾客可能从口味上没有感觉,但是星巴克坚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卓越成就未来,企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从细节入手,以标准为主,不断塑造品牌和提升价值,打造卓越品牌。

四、管理的创新细节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管理。

管理模式要革命,要超越,但更要创新。

创建管理创新模式在于科学规范管理工作,在全面保证与提高工作、生产、成果、产品与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新。

而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调整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识创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日标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管理本身的过程,即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管理就是创新。

在管理中许多企业都有了创新。

在“第八届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大会上,“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夺得建国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评选的唯一特等奖。

春兰的创新型矩阵管理有一个“16字方针”,主要内容是“横向立法、纵向运行、资源共享、合成作战”。

前8个字重点解决集团和产业公司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力求放而不乱,提高运行效率。

所谓“纵向运行”,指保留“扁平化”按产业公司运行的特点,以产业为纵向;“横向立法”,是指针对原来管理有所失控的问题,将集团的法律、人力、投资、财务、信息等部门划为横向部门,负责制定运行的规则,并依据规则对纵向运行部门实施监管。

这样一来,横向部门“立法”并监管,纵向部门依然大权在握,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过是在“法”定的圈子里,要依“法”运行。

“16字方针”中的后8个字,重点解决原来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

把横向职能部门划分为A系列和B系列,制定运行规则,“立法”的是横向中的A系列;B系列则负责实现对春兰内部资源的共享,为产业公司提供专家支持和优质服务。

比如春兰的整个法律事物,在公司总部设一名法律副总裁,分管法律事务工作,对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下设法务处,在法律副总裁的领导下,具体实施对集团所属各子公司法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集团所属子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法务部门,在子公司负责人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法务工作,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法务处的指导和管理。

按照原先的运行制度,48个部门都需要律师。

而根据矩阵管理模式现在只设立一个法律顾问组,为集团所有部门使用,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容易规范化。

春兰空调的创新型矩阵管理强调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了整体合力。

从而更好的体现了管理出于创新。

所以,创新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五、审时度势,灵活机变的决策细节

中国人做事喜欢未雨绸缪,一般在决定行动之前都会好好的盘算一下,好对可预见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条理的,系统的打算。

但这并不是说计划或决策是一层不变的。

因为在决策的推行过程中,如果坚持不做任何变更,那么这个决策很可能会被迫停止。

因此在不改变决策目标本质的情况下,可以灵活机变一些,可以边做边修改边调整。

这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

做到集思广益,又始终把握了决策的主动性。

因此,在做决策时,要学会多与相关的同事或下属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也有参与感,这样当你实施决策时他们才会自动协助,而不是故意阻碍,这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很好体现。

现在企业不乏这样的案例,1964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野马”正式在市场上露面,在此之前,福特公司为此大造了一番舆论,掀起了一股“野马”热。

在头一年的销售活动中。

顾客买走了41.9万辆“野马”,创下了全美汽车创造业的最高记录。

“野马”的问世和巨大成功显示了艾柯卡杰出的经营决策才能。

从此,他便扬名美国企业界,并荣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此例说明,灵活机动的做决策,可以扩大销售额,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进而占领市场。

再比如,日本尼西奇公司在战后初期,仅有30余名员工,生产雨衣,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订货不足,经营不稳,企业有朝不保夕之感。

公司董事长多川博从人口普查中得知,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尿布市场。

多川博决心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把尼西奇公司变成销售尿布专业公司,集中力量,创立名牌,成了“尿布大王”。

资本仅一亿日元,年销售额却高达70亿日元。

真是经营决策中注意细节和灵活变通,使企业避免了倒闭的危险,转败为胜。

如果企业长期只靠一种产品去打天下,势必潜藏着停产倒闭的危险,因为市场是多变的,人们的需要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企业家经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审时度势的做出决策。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一定不能墨守成规,亦步亦趋,要懂得灵活机变和审时度势。

因为现在的竞争市场是万变的,各种情况有也可能发生,领导者要学会依据随时可能变动的情况来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部署,切不可因循守旧,落入窠臼。

这样才能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执行细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应该具备哪些器具,才能善其事呢?

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课题。

要想执行有力,执行到位,也是如此。

很多企业,员工每天辛辛苦苦忙到晚,领导者也是天天加班又加点,可是效益就是上不去,为什么?

基础建设没打好,员工技能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可能是根源所在。

小到一个市场,大到一个企业,其发展的速度要加快,发展的质量要提高,发展的规模要扩大,生存和发展的寿命要延长,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外,还要有好的战略,好的班子,好的管理,好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能力,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了管理层领导的观念,素质和心态,因而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提高执行力,就要从下面几个因素去考虑:

1、领导以身作则,是提高执行力的先决条件。

实现“三心合一”,即:

普通员工的责任心,中层员工的上进心,高层员工的事业心,达到“三心”的最佳组合。

2、好的管理团队,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基础。

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

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

3、明确管理层的责,权,利,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4、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打破“人管人”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

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好的管理机制,好的带头人,明晰的责权,利得关系,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管理的执行力就会强化,管理的平台就会突破,这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走向长寿的重要手段。

总之,中国是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在拥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并对其有所了解后,管理者们能够出色的管理配置这些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员工组合。

在选择了员工之后,必须根据以上的原则妥善解决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中国企业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司马安,《中国式管理的七十二个细节》,经济科学出版社;

2、英弗朗西斯·凯恩克罗斯,《企业生存十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

3、方新亮,《管理经济学现代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