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609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说课教学设计

让评价成为学与教的指明灯

——CO2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

说课人:

莫璇

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一、评价模式的选择与理论的支持

我国教育部将“坚持促进发展”作为推进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

为了适应新课程对评价的要求,深圳市宝安区多所中学在区化学教研员唐云波老师的带领下,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专项课题《“教学评一体化”理科教学的研究:

教学范式的视角》(课题编号:

Z022015030),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作为课题组成员,宝安中学集团初中化学科组以“表现性评价引入化学教学模式研究”作为子课题。

表现性评价具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而且对评价中如何发展的目的和功能有进一步的阐述。

因此,选用表现性评价于课堂,特别是复习课,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

【1】

表现性评价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

其具有的积极效用包括:

①直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真是行为表现,以便教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安排提出指导和建议。

②评价与教学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

③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表现性

评价的实施流程步骤如下:

二、课标的要求

课标指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而“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科学探究主题,课标提出了4各方面的内容,本节课期望能检验学生的内容如下: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CO2气体性质实验的复习课,在复习的同时期望检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掌握情况,为后期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方向。

因此,本节课设置了两个任务:

任务一:

制取CO2用于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任务二:

制取CO2用于探究CO2是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这两个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关系如下:

这两个任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难度呈现递增趋势。

学生可以教材为基础完成第一个任务,并以此为阶梯完成第二个任务。

这是两个模拟真实情景的两个任务

四、评价目标

1.通过“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对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检验、净化装置的选择检验对“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能力的掌握;在装置连接过程中检验相关的实验技能。

2.通过两组设计中是否设置对照组检验对“控制变量法”、“能设置对照组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等科学实验方法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需要推理与判断。

3.通过方案展示、自评与他评检验对实验的预

测、现象和结论描述、反思与交流等能力,体会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五、表现性任务实施过程

【引入】二氧化碳气体是初中阶段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

CO2

1

.与水反应

2.与碱的反应NaOH\Ca(OH)2

3.不可燃、不助燃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进行CO2与水反应、CO2与

碱的反应NaOH反应的实验设计。

【任务一】制取CO2并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

【任务分解】任务可分为:

①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

2制取CO2

【设计前的思考】

①阅读课本九上118页实验6-5中,思考课本中如何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这一实验?

②根据第一个问题中对二氧化碳的要求,选用何种仪器制取CO2?

③获得的CO2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如果不符合,如何处理?

【学生活动】教师提供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及部分仪器作为参考,完成制取CO2并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选择适合的仪器,组装,并填入需要的药品,简略写出实验步骤。

仪器可重复使用,如果需要增加其他

的仪器,请用笔画出补充。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方案,并进行解说。

部分方案如下: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方案(自评及他评),并做出修改。

部分修改如下:

 

【教师提问】选择其中一套装置,根据这套装置,请你回答我的。

例如:

1.装置A的两种仪器名称,反应方程式,优点?

2.如何证明杂质气体的存在?

3.装置B的作用,若没B装置,导致E中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有哪些?

4.D、E的现象是什么?

实验的操作顺序如何

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解答】

【学生完成自我评价】

【小组间完成他人评价】(评价表格附在最后)

 

【任务二】制取CO2用于探究CO2是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任务分解】任务可分为:

①探究CO2是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制取CO2

【设计前的思考】

1.探究CO2是否能与NaOH反应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方法一:

可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

方法二:

可以检验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方法,需要什么药品?

选择什么装置?

2.获得的CO2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如果不符合,如何处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二氧化碳气体制取、净化装置及探究CO2是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设计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方案,并进行解说。

部分方案展示如下:

方法一:

方法二: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方案(

自评及他评),并做出修改。

部分修改后方案展示:

方法一:

方法二

【学生完成自我评价】

【小组间完成他人评价】(评价表格附在最后)

【学生做出自我诊断】汇总评价单,对自己做出相关知识的诊断,并做出相关内容的复习计划。

五、反思

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包括

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自评和他评,真正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在课堂操作中,学生首次设计出实验方案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次自评和他评。

在经过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之后,学生再对方案进行二次修改,学生在进行自评和他评。

教师通过表现性评价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的教学实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整一个节课的活动中很好体

现了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扩展和应用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能更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学生在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掌握较为薄弱,而实验技能三个方面掌握较为到位。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对下一步的实验复习做更有针对性的规划。

通过表现性评价规则的制定,教师更能规范地对学生的评价行为,能提高教师的评价意愿。

学生可以利用表现性评价指标获得在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了解合格表现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自评与他评过程中能根据自己在任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全面而准确的评估,改进学

习方法,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六、参考文献

【1】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6-81)

【2】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表一:

制取CO2并探究CO2是否能与水反应的评价指标

内容目标

表现性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

评分

分值

优(9-10分)

良(7-8分)

一般(6分以下)

自评

他评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根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对气体的要求

选择发生装置(能控制反应速度和发生停止的装置都符合实验要求

10

选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

选用固液常温(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

选用固固加热

根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对气体的要求对气体进净化

10

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

用NaOH

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

只除去HCl或H2O中的一种

有多因素影响时能使用控制变量法

设计“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设置两组对照组(三个实验),

10

只通二氧化碳与通二氧化碳、水;只通水与通二氧化碳、水。

只通二氧化碳与通二氧化碳、水;(一组对照组)

只通

二化碳、水(无对照组)

能掌握气体净化与检验的原则

1.净化气体时,先除其他气体再除水

2.检验气体时,先检验水再检验气体气体

10

1.净化气体时,先除其他气体再除水

2.检验气体时,先检验水再检验气体气体

净化和检验气体成分都采用相同的顺序

净化和检验气体的顺序没有原则

能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描述实验过程和反应现象

10

滴加水,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通二氧化碳后,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通二氧化碳后,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满分

50

得分

 

表二:

制取CO2并探究CO2是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评价指标

内容目标

表现性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

评分

分值

优(9-10分)

良(7-8分)

一般(6分以下)

自评

他评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根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对气体的要求对气体进行净化

10

只需要除去HCl,无需除去H2O

除去HCl,和H2O

没有除杂质气体

验证装置C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种类进行实验设计

10

选择过量的BaCl2/CaCl2+酚酞;

或者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气体产生的情况

选择过量的BaCl2/CaCl2

或者滴加未说明用量的稀盐酸

酚酞或其他无法检验的试剂

能设置对照组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设计“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的实验”时,选用“利用气压的变化判断气体的增减”这一方法,

设置对照组排除无关因素

10

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做对照组

不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做对照组

没有设置水这一对照组

能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

“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与结论的描述

10

选用根据气压变化的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的,根据学生的实验装置描

述;选用稀盐酸检验生成物的,描述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已经进行。

基本能描述主要现象,且与结论对应

描述出现少量错误,或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验证装置C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种类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的描述

10

①选择过量的BaCl2、CaCl2等物质,描述产生白色沉淀;加酚酞,变红色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不变色的只有碳酸钠;②滴加稀盐酸,如果马上产生气体,则只有碳酸钠;若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气体,则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

基本能描述主要现象,且与结论对应

描述出现少量错误,或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满分

50

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