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5821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docx

微观经济学必考重点复习题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课件后)

§1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经济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稀缺性强调的是相对有限,而不是(数量)绝对有限。

人类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即资源的稀缺性,也被称为稀缺规律

(2)机会成本:

①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这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价值/满足。

②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的生产时所放弃的该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其它产品的最大价值就是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2.思考题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四种观点:

根据不同学派

1.资源配置观—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罗宾斯的定义:

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

前提是给定资源稀缺程度和没有闲置资源。

2.资源利用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闲置现象(如失业),以及物价稳定等问题。

前提是给定资源稀缺程度和存在闲置资源。

3.财富增长观—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可以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或增加国家的财富。

前提是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可变的。

4.生产关系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中人们形成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

总结: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选择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理论模型法

1.观察与测量(ObservingandMeasuring)

2.建立模型(ModelBuilding)模型:

对现实的简要描述—例如地图

3.检验(Testing):

(1)自然实验

(2)统计调查(3)人为的实验:

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经济学。

§2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需求(量):

一定时期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劳务或资源/要素的数量

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LawofDemand)或需求定理(DemandTheorem):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正常品:

需求随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品:

需求随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替代品:

可以和一种商品产生类似的功能的商品。

互补品:

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某些商品。

(2)供给(量):

一定时期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每一种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物品/劳务或资源/要素的各个数量的集合。

供给法则:

供给法则(LawofSupply)或供给定理(SupplyTheorem):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与供给量呈同向变动关系。

(3)均衡:

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主体达到了特定的目标而不再改变自己行为的状态。

均衡数量:

在相同的价格(即均衡价格)下,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数量。

均衡价格:

能够使物品/服务或要素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求定理: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需求和供给都是同方向变动。

2.思考题

(1)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有何区别

影响因素:

(一)自身价格: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二)收入水平(M):

正常品收入水平与需求同方向变化;

劣等品收入水平与需求反方向变化。

(三)相关产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与被考察物品的需求同方向变化。

互补品的价格与被考察物品的需求反方向变化。

(四)预期(Expectation)

预期价格与现期需求同方向变化。

预期价格(Pe)—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预期收入与正常品的现期需求同方向变化,与劣等品的现期需求反方向变化。

区别:

(一)需求量的变动:

1.含义—其它条件不变,自身价格改变,需求量发生变化。

2.表现:

(1)图:

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2)表:

在同一张需求表内变动;

(3)数学:

同一个需求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动。

(二)需求的变动(ChangeinDemand)

1.含义—除自身价格外,影响人们购买计划的其它因素变化时,需求水平将改变,意味着每一种价格下的需求量都改变了。

2.表现:

(1)图:

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2)表:

换了一张需求表;

(3)数学:

函数改变了。

(2)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有何区别

(一)自身价格(P):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与供给量呈同向变动关系。

(二)投入品的价格(PriceofInputs)

1.投入品的价格上升,在任何一种价格下,供给量下降;

2.投入品的价格下降,在任何一种价格下,供给量上升。

(三)技术水平或生产率水平(Productivity)

1.技术水平提高,在任何一种价格下,供给量上升;

2.技术水平降低,在任何一种价格下,供给量下降。

(四)相关产品价格

1.生产中的替代品的价格与被考察物品的供给反方向变化。

2.生产中的互补品的价格与被考察物品的供给同方向变化。

(五)预期

1.预期价格与现期供给反方向变化。

2.预期投入品价格:

与现期供给同方向变化。

(六)供给者的数量

(七)其它因素:

季节,天气等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一)供给量的变动(ChangeintheQuantitySupplied)—其它条件不变,自身价格改变,供给量发生变化。

(二)供给的变动(ChangeinSupply)—除自身价格外,影响人们生产计划的其它因素变化时,供给水平将改变,意味着每一种价格下的供给量都改变了。

(3)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

(一)变动原因

1.需求变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如收入、相关产品价格、预期等发生变化;

2.供给变动:

影响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化—如要素价格、技术水平等发生变化。

(二)变动类型

1.需求变动,供给不变

(1)需求水平提高→需求曲线右移→P*↑和Q*↑

(2)需求水平下降→需求曲线左移→P*↓和Q*↓

2.供给变动,需求不变

(3)供给水平提高→供给曲线右移→P*↓和Q*↑

(4)供给水平下降→供给曲线左移→P*↑和Q*↓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需求和供给都是同方向变动。

3.需求与供给水平同时提高,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同时右移

(5)变化幅度相同:

P*不变,Q*↑

(6)需求大于供给提高的幅度:

P*↑和Q*↑

(7)需求小于供给提高的幅度:

P*↓和Q*↓

4.需求与供给水平同时下降

5.需求提高与供给下降

6.需求下降与供给提高

§3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弹性系数:

对任一函数,某一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动程度,以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表示。

测度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衡量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近似地表示价格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收入弹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衡量需求量对人们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近似地表示收入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衡量需求量对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近似地表示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3)供给价格弹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衡量供给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近似地表示自身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2.思考题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产品的可替代性:

替代品的多少与替代的程度—一般与产品的定义范围有关

(1)替代品多与替代的程度大→弹性值大

(2)替代品少与替代的程度小→弹性值小

2.产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1)比例越大,弹性值越大;

(2)比例越小,弹性值越小。

3.产品实际用途的多寡

(1)用途越多,弹性值越大;

(2)用途越少,弹性值越小。

4.产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1)必需品(Necessity)缺乏弹性;

(2)奢侈品(Luxury)富有弹性。

5.时间的长短

(1)长→弹性值大

(2)短→弹性值小

(2)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有何关系

答:

1.支出函数或收益函数

(1)总支出(TE)函数或总收益(TR)函数

TR=P×Qd=P×Qd(P)

 

(2)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总支出或厂商总收益的关系

①缺乏弹性:

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化

 

②富有弹性:

价格与总收益反方向变化

 

③单一弹性:

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产品生产周期

(1)长→弹性值大

(2)短→弹性值小

2.生产的技术方法

(1)劳动密集型→弹性值大

(2)资本密集型→弹性值小

3.产品生产所需规模

(1)规模大→弹性值小

(2)规模小→弹性值大

4.考察的时期

(1)极短期→弹性值=0

(2)短期→弹性值小

(3)长期→弹性值大

5.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难易程度

(1)难→弹性值小

(2)易→弹性值大

6.考察的供给者范围的大小

(1)范围大→弹性值大

(2)范围小→弹性值小

7.考察的产量范围

(1)范围小→弹性值大

(2)范围大→弹性值小

§4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人们购买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边际收益:

人们从额外(Additional)或最后(Final)一单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需求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供给价格: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人们提供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边际成本:

人们提供额外(Additional)或最后(Final)一单位物品时所负担的代价。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的差额。

(3)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资源和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生产的物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效率:

在资源和技术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充分地利用资源去生产最能满足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组合的一种状态。

生产效率:

在资源和技术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其它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的一种状态—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进行。

配置效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最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生产组合—净收益最大的组合—每种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组合。

帕累托改进:

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帕累托效率:

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2.思考题

(1)解释“物美价廉”、“质次价高”、“性价比”这些词汇的经济学含义;

(2)生产者剩余与会计利润有何区别

(3)为什么竞争性均衡是有效率的

(4)说明政府实行价格管制的原因及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5)税收和补贴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是否税收存在超额负担就意味着征税会导致无效率

(6)税收负担和补贴分享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关系。

3.回答下列问题:

(1)征税前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是多少

(2)分别说明对供给者征税和对需求者征税时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有何变化

(3)征税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

(4)税收总额是多少需求者和供给者各负担多少验证税收负担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关系;

(5)征税前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有何变化税收的超额负担是多少

(6)如果n=-t,上述对税收分析的结果是否适合对补贴的分析

 

§5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消费,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它体现了偏好凸性假定。

其他条件:

时间、地点、其他产品数量、偏好等。

无差异曲线:

将商品空间简化为两种商品,效用函数是二元函数效用相等的商品束轨迹。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为保持效用水平不变,增加一单位某商品(x1)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x2)的数量。

完全替代品:

(1)互相之间能够以固定比例替代

(2)边际替代率为常数

(3)效用函数:

如U=a×x1+b×x2

或U=a×x+b×y(a,b>0)

(4)违背了偏好的凸性假定

完全互补品:

(1)只能以固定比例同时消费;

(2)效用函数:

如U=min{a×x1,b×x2}

或U=min{a×x,b×y}(a,b>0)

(3)违背了不满足假定

(2)价格消费曲线:

自身价格(p1)变动—以横轴商品价格下降为例.

 

收入消费曲线:

预算支出(B)变动.

 

(3)替代效应:

当商品价格改变仅仅引起商品间相对价格的变化时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此时实际收入不变

收入效应:

当商品价格改变仅仅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时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此时相对价格不变

补偿变量:

当价格变化时,为了使消费者保持原来的效用水平而需要给他补偿的货币数量。

等价变量:

与价格变化对效用水平产生相同影响的收入水平变化量

2.思考题

(1)正常偏好的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答:

正常偏好:

满足完备性假定,传递性假定,不满足假定和凸性假定的偏好关系

1.无差异曲线向下方倾斜,斜率为负,MRS>0[由偏好的不满足假定和MU>0决定];

2.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族),离原点越远,代表满足程度越高[由偏好的不满足假定和MU>0决定];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由凸性假定或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答:

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答: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俩商品的价格之比。

或者说,在消费者均衡的点上,消费者愿意用1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P1/P2)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

净收益极大化的一阶条件: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4)利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需求曲线

答:

(5)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基芬品)

答:

1.正常商品

(1)收入效应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

(2)价格与收入效应反方向变化

(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化

(4)价格与总效应反方向变化—需求定律

2.一般低档商品

(1)收入效应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2)价格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化

(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反方向变化

(4)价格与总效应的关系分两种情况:

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绝对值)—一般低档品

替代效应占优势—价格与总效应反方向变化—需求定律

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绝对值)

价格与总效应无关—违背需求定律

3.吉芬品: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绝对值)

收入效应占优势

价格与总效应同方向变化—违背需求定律

(6)价格补贴的效率分析

答:

价格补贴—每单位商品补贴n元,或补贴商品价格的百分比为s,对消费者而言,商品的价格降低为p1-n或(1-s)p1。

评价价格补贴:

①价格补贴使消费者消费该商品过度

②补贴总额(成本)>等价变量(收益),说明该政府政策的实施成本大于其收益,产生净损失,缺乏效率

 

§6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边际时间偏好率:

边际时间偏好率—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为额外增加一单位现在消费而愿意放弃未来消费的数量—现在消费替代未来消费的能力。

MRTP=1+d

边际时间偏好率—用未来消费衡量的现在消费的边际收益

(2)人力资本:

通过教育、培训等投资行为形成的资本,从而使一个人的生产能力提高。

其作用:

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正相关;

收入水平基本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

因而,对教育的投资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费雪分离定理:

市场的存在允许人们将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分离

2.思考题

(1)用收入-闲暇模型推导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答:

劳动供给的决定

(一)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之一:

人是懒惰的

闲暇是“优品”,是人们欲求的东西,其边际效用大于0;

劳动是“差品”,它带给人们痛苦,其边际效用小于0,需要以收入作为补偿。

劳动供给是人们在收入和闲暇之间配置时间资源的结果。

(二)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

1.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与劳动供给量同向变化

2.向下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工资率与劳动供给量反向变化

3.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与劳动供给量同向变化;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工资率与劳动供给量反向变化

(2)怎样解释人们之间的工资差别

答:

人们的工资差别起源于:

(1)工作性质不同—对劳动技能相同的人们而言,危险性工作的报酬高于安全性工作的报酬,报酬差距称为补偿差别—用来补偿从事具有令人不快特点的工作的补贴

(2)劳动技能不同。

劳动技能相同的人,获得相同的生产者剩余;

(3)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分析利率下降对储蓄者和借款者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影响,并解释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关系

答:

1.储蓄者的情况—市场利率对储蓄者来说是“卖者面临的价格”

以市场利率上升为例

分析利率上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现在消费相对于未来消费变得更加昂贵→现在消费下降与未来消费上升

利率上升→储蓄者一生收入的终值上升→收入效应使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都上升

储蓄者的生活水平(效用)上升

总效应不确定—现在消费不确定,未来消费一定上升

(1)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总效应:

利率上升→现在消费C1↓→储蓄(M1-C1)↑→未来消费C2↑

(2)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总效应:

利率上升→现在消费C1↑和未来消费C2↑→储蓄(M1-C1)↓

思考题:

考虑利率下降时储蓄者的情况。

2.借款者的情况—市场利率对借款者来说是“买者面临的价格”

以市场利率上升为例

分析利率上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现在消费相对于未来消费变得更加昂贵→现在消费下降与未来消费上升

利率上升→借款者一生收入的现值下降→收入效应使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都下降

借款者的生活水平(效用)下降

总效应:

现在消费一定下降,未来消费不确定

利率上升→现在消费C1↓→借款(C1-M1)↓

3.储蓄与利率的关系:

(1).储蓄者个人储蓄的决定

对于储蓄者,由于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变化方向相反,总效应不确定,因而利率与储蓄者个人储蓄的供给量(或现在消费)关系不确定

(2).借款者个人借款数量的确定

对于借款者,由于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变化方向相同(与利率反向变动),总效应变化方向确定,因而利率与借款者个人的借款数量(或现在消费)与利率反向变化

(3).储蓄者市场储蓄的决定

由储蓄者个人储蓄加总得到

(4).可用于投资的居民总(市场)储蓄的决定—形成物质资本的供给

居民总(市场)储蓄=储蓄者储蓄总额(市场储蓄)-借款者借款总额

可用于投资的居民总(市场)储蓄(或现在消费)与利率的关系不确定

(4)分析征收利息税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答:

征收利息税相当于储蓄者面临的利率下降了,而借款者面临的利率不变

(5)画图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问题,并解释分离定理在其中的作用

答:

费雪分离定理(FisherSeparationTheorem)—市场的存在允许人们将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分离

§7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描述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和其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等量的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开始时,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再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3)等产量线:

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4)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5)生产的经济区:

在等产量途中,将分别代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等于0的投入组合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即为脊线,脊线之间的区域为生产经济区。

(6)脊线:

MRSTLK=0和MRTSLK=+∞的点的轨迹,是生产上有效率与无效率的分界线

(7)产出弹性:

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变,单独变动一种投入的数量时,这种投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

规模弹性:

投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的可供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投资规模,或者收缩或者扩张

替代弹性:

在产量和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时,用来测度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对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简单说来,就是衡量一种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的能力。

2.思考题

(1)短期内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的变化规律;

(一)根据假定或实证研究,当某种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时,边际产量经历下列三个阶段: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2.边际产量不变阶段

3.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画图说明);

1.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体现在0,L2,L4上

TPL(0)=APL(0)=0TPL(L4)=APL(L4)=0

Max[APL]=APL(L2)

2.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体现在L1,L3上

L1—MPL的最大值,TPL曲线上的拐点

L3—MPL=0,TPL曲线的最高点

3.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体现在L2上

L2—APL的最大值与MPL曲线相交

在L2左边,MPL>APL,在L2右边,MPL

(3)短期内生产阶段划分的依据和内容(画图说明);

第Ⅰ阶段—劳动投入从0到L2(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MPL>APL>0→APL和TPL上升阶段,生产有效率但配置无效率阶段

第Ⅱ阶段—劳动投入从L2(平均产量的最大值)至L3(边际产量等于0)。

0≤MPL0,TPL上升阶段。

生产有效率而且配置有效率阶段。

第Ⅲ阶段—劳动投入从L3(边际产量等于0)以后的区域。

MPL0,MPL<0。

生产没有效率和配置没有效率阶段。

(4)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5)正规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正规等产量线满足的条件:

(1)完备性

(2)传递性

(3)生产上有效率—生产函数的单调性

(4)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函数的凸性假定

2.特征

(1)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MRTSLK>0,产上有效率;

(2)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等产量曲线族),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

(3)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4)等产量线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6)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及其原因,用数学形式表示递增,不变和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