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6141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9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规律。

2.昼夜交替的成因和周期。

3.运用地方时、区时的基本规律解决时间的计算问题。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方向

由西向东。

3.自转周期

约23时56分4秒。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

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15°/时。

(2)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处最小,为0。

二、产生昼夜交替

(2)界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由晨线(a)和昏线(b)组成。

2.昼夜交替

(1)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

(2)周期:

24小时(1个太阳日)。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产生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早。

(2)含义: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3)时差: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地球上以经度每15°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及其计算: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

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每往西1个时区,区时晚1小时。

(3)日期变更:

当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减去1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上1天。

3.区时的应用

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

如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原因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定义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3.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影响

对河岸的冲刷、洋流的流向、气流的方向等都有影响。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问题探究]

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1 观察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点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极点上也一样吗?

提示:

图中同一条经线上赤道、30°N、60°N各点每小时转过的角度都是15°,其他纬度上也一样;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两端为两极点,因此极点每小时转过的角度为0°。

因此除极点外,地球上所有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h。

探究2 不同纬度上15°角所对的弧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反映的是什么规律?

提示:

图中赤道上15°角对的弧线长度为1670km,30°N上15°角对的弧线长度为1447km,60°N上15°角对的弧线长度是837km,由此可总结出,随着纬度增加,地表上每小时转过的弧线长度减小,即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

探究3 试思考如果地表某点(极点除外)上空1000m处一物体与地球同步运动,该物体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表对应点会有什么不同?

提示:

地球自转角速度可以理解为以地轴为中心的15°同心扇形的顶角,因此与距地轴的远近无关,即高空的点与地表对应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但距地轴不同距离的弧线长度并不相同,距地轴越远的弧线长度越大,即高空点自转线速度比地表对应点大。

[总结深化]

1.地球自转的方向

 

图1    图2    图3    图4

(1)侧视图:

北极在上,逆时针方向旋转(见图1);南极在上,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2)。

(2)俯视图: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见图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4)。

2.地球表面各地的自转速度

影响因素

变化规律

纬度

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两极点为零

除两极点为零外,角速度处处相等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方法技巧] 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

 顺着东经度数越来越大的方向或顺着西经度数越来越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对点演练]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解析:

1.A 2.D 第1题,A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B、D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C为月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2题,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并且说明在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本图中当A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要标出图中的自转方向,先明确南北半球,然后再画出自转方向。

由于图中给出了北极点N,故此图所表示的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的特点,其次要弄清楚A、B、N三点所在的纬度排列是从赤道到极点,由于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相同的,而线速度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因此,从角速度看,A、B两点相同,均为15°/h,N点为0;从线速度来看,A最大,B次之,N为0。

第(3)题,结合地球的自转周期及其长度回答。

答案:

(1)略(逆时针)

(2)A、B两点角速度相等,均为15°/h,N点为0。

线速度A点最大,B点次之,N点为0。

(3)23时56分4秒

知识点二

产生昼夜交替

[问题探究]

 分析昼半球和夜半球及其演化图,共同探讨问题。

图1.19

演化图1         演化图2

探究1 观察三幅图,找出晨昏线(圈)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

结合晨昏线(圈)的形成条件,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平面一定过地心;晨昏线(圈)一定平分地球;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

探究2 晨昏线(圈)可分为晨线和昏线,区分三幅图中哪是晨线哪是昏线,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

理论依据是“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据此判断图1.19中的晨昏线为晨线;演化图1中晨昏圈中实线部分为晨线,虚线部分为昏线;演化图2中晨昏线的BC部分为晨线,AB部分为昏线。

探究3 日常一天的计时是24小时,利用晨昏线(圈)能找到哪些特殊的地方时?

提示:

①晨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昼半球正中间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正中间的地方时是24时或0时。

②晨昏线(圈)始终平分赤道,即平分赤道上的24小时,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总结深化]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

(2)晨昏线(圈)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和赤道。

(3)晨昏线(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5)晨昏线(圈)上各点太阳高度同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6)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晨线和昏线判断的依据是地球自转方向,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自西向东”中的东与西两个方向。

类型

方法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

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18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图示

[对点演练]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如下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C 图中演示的为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不同的地区昼夜状况和地方时不同。

2.读以下几幅图(注:

图中阴影为黑夜,图丙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各图中的晨线分别是:

甲:

弧______,乙:

弧______,丙:

弧______。

(2)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相距________度。

(3)晨昏线在一天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

解析:

(1)题,判断晨昏线要动态地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2)题,读图甲可知,晨昏线平分赤道,因此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相距180°。

第(3)题,晨昏线移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答案:

 

(1)AC AO AB

(2)180°

(3)相反

知识点三

产生时差

[问题探究]

利用世界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示意图和材料,合作讨论完成问题。

2018年欧洲杯决赛于法国巴黎时间(东一区区时,现执行夏令时)7月10日21:

00在圣丹尼斯举行。

探究1 全球划分为多少个时区,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是多少?

相邻时区的中央经线相差经度是多少?

提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总经度为360°,因此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是15°,相邻时区的中央经线相差15°。

探究2 各时区的区时怎样确定?

不同时区的区时差怎样计算?

举例进行说明。

提示:

区时是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8×15°)经线的地方时,西五区的区时是西经75°(5×15°)经线的地方时。

不同时区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如东八区与东四区的区时差为4小时,东八区与西四区的区时差为12小时。

探究3 当2018年欧洲杯决赛开赛哨声响起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提示:

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巴黎时间即东一区区时(7月执行夏令时),故北京比巴黎早6个小时,因此哨声响起时北京时间应该是11日3:

00。

探究4 由计算某时区的区时总结某地的地方时计算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

区时计算思路

总结地方时计算思路

计算某时区的区时需要先知

道另一时区的区时

计算某地的地方时首先要确定另一地的地方时

利用时区差计算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利用两地的经度差计算两地间的时差

根据“向东+,向西-”得出另

一时区的区时

所求地点位于另一地以东时用另一地的地方时+两地时差,若所求地点位于另一地以西时用另一地的地方时-两地时差

[总结深化]

1.区时的计算

时区的推算

时区中央经

线的推算

区时的计算

公式

X÷15°=n+Δ(X为已知的某地经度,n为求得的整数,Δ为余数)

中央经线=n×15°(n为已知的某时区数)

Tm=Tn±m、n两地的时区差(Tm、Tn为区时)

说明

①Δ<7.5°时,时区数为n;Δ>7.5°时,时区数为(n+1)。

②X为东(西)经度则n为东(西)时区

①n为东(西)时区则中央经线为东(西)经度。

②中央经线经度数分别加、减7.5°得到时区的经度范围

①“东+西-”。

②Tm>24,则区时为减去24,日期加一天。

③Tm<0,则区时为加上24,日期减一天

示例

98°E所在的时区:

98°÷15°=6+8°,因为8°>7.5°,所以时区数为东七(6+1)区

西九区中央经线=9×15°=135°W,范围为127.5°W~142.5°W

北京时间8时时西五区的区时:

T西五区=8:

00-(8+5)=-5+24=19:

00,日期比北京时间晚一天

[方法技巧]

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和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0°向东到180°,0到-12对应0°向西到180°。

如下图所示: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

00+45°/15°=15:

00,F点地方时为24:

00-45°/15°=21:

00。

[易错辨析]

(1)北京时间不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要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2)国际标准时间,又称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

3.日界线

(1)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①自然界线:

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界线:

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2)日期变更

(3)日期范围的界定

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

零时经线和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区,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判断全球日期(今天和昨天)分界问题的方法

(1)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就占全球24小时中的几个小时,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定新的一天所占的经度范围或比例。

(2)一般情况下,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天的区域。

(3)特殊情况下,太阳直射0°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太阳直射180°经线,全球分为两天,且各占一半;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对点演练]

下图为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1~2题。

1.①地的地方时是(  )

A.18点B.0点C.6点D.12点

2.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及其所在时区是(  )

A.② 东十二区

B.② 西十二区

C.③ 东十二区

D.③ 西十二区

解析:

1.C 2.C 第1题,①地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处,为6点。

第2题,据图中标注的经度及自转方向可知,②为西十二区,③为东十二区,地球上最先进入新一天的是东十二区。

如图所示,ABC为晨昏线,B点地方时为12时,伦敦为星期六,北京为星期日。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时B.5时

C.17时D.19时

4.此时全球星期六与星期日日期范围的比值是(  )

A.1∶1B.2∶1

C.5∶3D.3∶5

解析:

3.B 4.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0°经线和0时经线。

由图中180°经线可找出0°经线的位置,由图中12时经线可找出0时经线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

第3题,图中45°E为0时,根据公式可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间为:

0+(120°-45°)/15°=5时。

第4题,图中45°E为0时,结合上图可知,阴影部分为星期日,非阴影部分为星期六,故星期六与星期日范围比值为5∶3。

知识点四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偏移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2.手势法巧判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具体操作:

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下图: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对点演练]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

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  )

A.M岸

B.N岸

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D.不能确定

2.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为(  )

A.向东B.向西

C.向南D.向北

解析:

1.B 2.A 第1题,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

第2题,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

2.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

A.4个B.5个C.3个D.1个

解析:

A 2.B 第1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点位于赤道上。

第2题,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其他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由晨昏线判定的方法可知:

如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半球,则a为昏线;过b进入昼半球,则b为晨线,与题干要求不符;同理推断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2018年10月5日斯德哥尔摩(59°23′N,18°00′E)当地时间区时为11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据此完成4~6题。

4.斯德哥尔摩所在的时区是(  )

A.中时区B.东一区

C.东二区D.东八区

5.我国观众要实时收看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应在北京时间(  )

A.10月5日8时30分

B.10月5日12时30分

C.10月5日18时30分

D.10月5日20时30分

6.对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的地方时

D.北京市的地方时

解析:

4.B 5.C 6.D 第4题,斯德哥尔摩的经度是18°00′E,位于东一区。

第5题,北京位于东八区,比斯德哥尔摩早七个小时,我国观众要实时观看应该在10月5日18时30分。

第6题,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市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即东经116°的地方时)。

7.从北京开往西安的K51次列车,当其自东向西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  )

A.南侧B.北侧C.东侧D.西侧

解析:

选B 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列车自东向西行驶时向右偏即向北偏,北侧铁轨磨损较大。

8.如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岸堤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C 左图的纬度值向北增大,说明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图中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小岛最终可能与①岸相连;右图的纬度值向南增大,说明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图中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小岛最终可能与④岸相连。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此时的时间是________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________个时区。

(4)此时以________和____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

根据图中条件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45°W,45°W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A点应为3时,表示的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因45°W为12月22日12时,故135°E应为12月23日0时,所以135°E向东至120°为12月23日,属于12月22日的时区有21个。

答案:

(1)3

(2)12 22

(3)21

(4)135°E 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