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6591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docx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综述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

学科十一五建设规划

机电工程系是德州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系之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各专业所属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实验条件。

近几年来,我系在PLC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访真技术开发及应用和利用AUTOCAD2000二次开发电气CAD及机械设计CAD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依据“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我系主动与科研单位企业和学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积极多组课题研究,承担项目开发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或市级项目多项,完成科研成果30项,其中包括与天津大学合作的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在《仪器仪表学报》、《机械设计》等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2篇被EI收录,参编教材26部。

为响应学院十一五建设,机电工程系对本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所属的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

所属的二级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一、本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本学科培养满足科技发展要求的机电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学、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动而发展。

本学科主要研究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及控制,近代机电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探测与控制技术,系统安全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微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机电仿真系统,状态监测与诊断等。

根据德州区域经济的需要和我系本学科人员的特长,特别在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确定主攻目标,扩大产业化应用范围,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本学科建设发展的沿革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从1999年开始发展,以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动力,逐渐地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特有的优势。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2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7人。

本学科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该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已承担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各一项,校极科研项目9项,相关校级教改项目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做到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科研与实践同步进行。

我系学生参加2005、2006年山东省级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并于今年机电工程系代表我院成功申请了2007年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的举办权,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本学科主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本学科的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是在机械制造与控制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创造性的研究,即在机械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使产品走向智能化、电脑化,使机械、电子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化。

提高机械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施工机械的智能水平。

它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研究可以用于指导相关领域的发展,实现机械机电一体化,提高设备的智能水平,促使机械产品日益向精密化、高效化、自动化及高技术集成方向发展。

对于开发高性能的机械产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

目前,机电工程系在这方向的成果有张俊亮老师的《基于MSP430型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伊连云老师的《变频恒压供水模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校极课题已经顺利结项。

正在研究的有许保彬老师负责的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发展计划项目《防治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和王慧老师的《基于LabVIEW的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系统》、孙秀云老师的《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校级人才引进项目。

在2007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伊连云、董玲老师指导,刘继锋、程克昌、谭军强、孙万燕、赵梅制作的项目《自发电节能环保探测电动车》;张俊亮、姚俊红老师指导,施立彬、曲胜玺、韩泉城、杨晓君制作的项目《家庭安全防卫系统》获一等奖。

唐艳、徐静指导,李保成、杨光朋、闫龙举制作的项目《智能消防机器人》获二等奖。

我系在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研究方向上有比较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

2.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是指以计算机作为技术手段来生成和运用各种数字信息与图形信息,以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尽管对于传统意义的设计制造而言,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比较成熟,但对于强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与推动而言,CAD/CAM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CAD/CAM是一项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技术。

尤其是结合地方经济的建设,CAD/CAM技术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德州周边地区CAD/CAM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

在制造业中大部分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

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是研究机械CAD基本技术和集成方法及其在机电产品优化设计、分析仿真和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控制软件的研究集成制造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机械设计和制造工程中的专家知识系统,以CAD/CAM数据库为集成,重点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规划、结构分析和优化等方面实现系统的集成与二次开发技术。

数控技术在研究对象上的特点是瞄准经济型数控系统和特种数控系统的研究。

目前我系王会老师的《圆柱齿轮减速器开发与应用软件》、付莹莹老师的《精密平行分度凸轮CAD/CAM技术研发与应用》校极科研项目已经顺利结项。

在研的还有姚俊红老师的《齿轮系统参数优化设计软件》校级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

目前,我系有孙如军老师的《数控机床与计算机的通讯与控制》校级科研项目已经顺利结项。

王万新和牟世刚老师曾参加山东省数控大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专业老师发表《凸轮轮廓曲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数控液压伺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经济型数控机床在线测量系统的研究》等论文11篇。

参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高校教材6部。

以后我系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方向将会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本学科与国内外同类学科比较分析

本学科拥有一定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装备和手段。

在2006年迎评促建的建设中,实验室工作和研究条件有所改善,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基本满足目前水平的教学研究需要。

但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硬件条件差,并将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和硬件壁垒。

本学科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我校本学科的内涵和质量与国内著名高校(清华、上交大、华中、西交大、天大、大理工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同类院校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研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设备条件差、投资不足。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大,学科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五、本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与目标

(一)本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研项目为切入口,通过完成项目和学术交流等再培养5-8名本学科的业务骨干,使得本学科学术梯队更为合理,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抓紧在研项目的完成,扩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应用范围,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机制。

在较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力争承担省科技厅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

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逐步研制、完善、配套实验设备,形成较为先进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手段,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根据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特点,结合我系办学特色,优选本科教学教材,三年内力争再出版3-5部教材。

加强和其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争取尽早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本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1、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1)理论教学:

根据本学科所研究的三个方向建立起全新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稳步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修订教学计划,制订适宜的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此工作结合学校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已经基本完成。

下一步的任务是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2)实践教学: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照教育部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改革进程,在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以及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需要,到2009年,争取有五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老师为本科生当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这些企业参观和实习,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应用,满足教学需要,使我系的实践教学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3)开设双语教学:

把双语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已申请《先进制造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两门双语课,争取到09年这两门课达到院级优秀课程。

并再申请3门双语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争取达到院级合格课程。

(4)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上,我们将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组织力量审定、选择适应于我们培养目标教材。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采用获国家级奖励的十一五重点规划或面向21世纪教材。

对于课程内容发展速度较快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必修或限选课程),采用近3年国家出版的优质教材。

对于实验/实践类课程教材,特别是专业很强且依附与实验设备的实验教材,根据我系实验室基本条件和实验/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求,组织教师认真撰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和实习指导纲要等,条件成熟后争取正式出版。

同时鼓励教师可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丛书的编写,目前规划的有:

《工程制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技术》等。

(5)教学大纲:

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研究方向,选定的适用教材,制订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任务、目的、要达到的要求等等,到2009年,全部课程实现教考分离,以此作为考核与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6)质量监控与评价:

严格执行学校已经制定的有关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制订与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与办法,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课程建设: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实施教学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所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认真研究本学科教学体系,分割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方向模块结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突出学科方向主线系统性,弱化单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

对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重点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到主干专业课程的建设。

目前本专业有2门院级优秀课程《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

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争取有1-2门精品课程,建设4-6门院级级优秀课程,所有专业课程都为院级合格课程。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本专业教师队伍计划在这几年内实现下列目标:

(1)每一个研究方向能有博士学历的教师达1名以上,总占专业教师队伍比例的10-15%;每一个研究方向能够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2)抓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以上人数达到80%;

(3)积极引进人才;到2009年教授比例达15%,副教授比例达40%。

具体工作思路与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自己培养、培训。

积极鼓励年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与管理制度,加强与促进现有师资业务水平的提高,其方式可以是异地进修、就地培训等等。

(2)积极引进足够数量的高学历人才和有一定工程背景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实验室建设规划

目前,机电系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实验室主要有单片机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机加工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投资不够,配套较差。

现有的实验室设备,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和研究的要求。

(1)总体建设规划

在原有机制实验室的基础上, 一是必要的硬件投入。

把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握当今本学科发展前沿,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立足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专业及专业基础实验室。

申请学校对本学科建设发展的专用经费,加大对本学科建设的投资力度。

对学科建设与发展保持和发展原有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同时确立和加快建设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

 二是充实实验室建设技术力量,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改革与管理。

建立以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数控技术实验中心、机械CAD/CAM实验中心为主的实验室。

使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成为人才培养基地。

利用学科建设专用经费资助,提高本学科研究工作条件和质量。

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机电工程系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成符合学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体制规范、管理科学、手段先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与学校发展规模,办学定位、专业建设相匹配,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比较齐全,资源能够共享的实验室体系,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重点建设好各实验中心。

(2)实验室具体建设规划

成立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

在现有的单片机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承担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研究方向主要是在机械制造与控制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创造性的研究,使机械、电子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化。

提它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研究可以用于指导相关领域的发展,实现机械机电一体化,提高设备的智能水平,促使机械产品日益向精密化、高效化、自动化及高技术集成方向发展。

成立数控技术实验中心。

在现有的机加工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数控技术实验中心。

现在实验室已经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

计划数控中心设有电气控制系统实验室(如数控机床综合培训系统等)和数控车间(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等数控加工设备)。

在这里,配有专职的指导教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数控知识,掌握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

中心可以进行普通机械设备的数控改造,数控实验设备的开发(包括软件的开发)。

该中心主要任务是培养研究型设计型数控人才,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核心开发能力,与企业合作,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心的教学和科研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4、科研发展规划

根据我系实际情况与本学科特点,调整科研政策,加强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申报力度,同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加强与全区工业企业的合作,努力争取横向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以贡献求发展,开拓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以上努力,有效带动学科的发展,到2009年,形成本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形成比较突出的科研方向及其学术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及其应用方面为重点研究方向,并以此带动各本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各科研方向的发展,既要强调突出特色,又要提倡相互融合、相互交叉、互为补充。

结合学校政策,制订我系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本学科全体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负重拼搏,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集中力量在3-5年的时间里使科研工作在项目级别与规模、论文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发表出版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与著作。

争取在几年内能构申请到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

六、学科建设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狠抓学科梯队建设,突出重点,使我系的学科建设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2.坚持宏观调控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核心、示范作用,调动全系教师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加强学科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加强与学校其他院系相关学科联系,寻求学科增长点,积极申报高档次课题。

4.加大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的力度,坚持人才引进与在职培养结合的原则,积极引进与学科发展方向有关、有高水平学术成就的教授博士,鼓励有学术专长的年轻教师进行深造或进修,提高学术队伍整体学术水平。

5.完善奖励机制,增强教师投身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对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进入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给予重奖。

对获国家级科研课题及省部级课题的教师在政策上重点扶持,并予以重奖。

6.在学校的支持下,集中资金,重点加强重点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的学科实验室建设。

7.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扩大我院学科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聘请国内著名学者来我院授课、讲学,开阔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

制定政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重要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

 

附表:

专业团队人员信息表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研究方向

孙如军

学士

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金秀慧

学士

教授

物理学

姚俊红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王会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理论

牟书科

学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

贺廉云

硕士

副教授

电子技术

伊连云

硕士

副教授

机电工程

张俊亮

在读博士

讲师

机电装备

赵岩

博士

讲师

材料加工工程

付莹莹

硕士

讲师

机械电子工程

牟世刚

硕士

讲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王万新

硕士

讲师

机械工程

冯瑞宁

硕士

讲师

机械设计与制造

王慧

硕士

讲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孙秀云

硕士

讲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陈洁

硕士

讲师

自动化

卫江红

硕士

助讲

机械电子工程

孙莉

学士

讲师

机械设计制造

王志坤

硕士

助讲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侯晓霞

硕士

助讲

材料加工工程

 

自动化

所属一级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一、本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动化技术领域是一个传统的宽口径技术领域,自从现代工业诞生以来,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就一直是各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各个时期中,自动化技术一直是融合最新控制理论、应用最新技术成果、体现最高技术水平的技术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推进大规模生产的核心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国内外都将自动化学科作为重点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自动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桥梁。

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动化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是高等学校不断增强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建设。

通过学科建设,使教师立足于自己学科的高度,紧跟学科前沿,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在更新自己所授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好人才,每一个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归属,从学科到专业再到课程建设,可以从整体的、更高的学科视角来看待专业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使培养的学生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创造力。

二、本学科建设发展的沿革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本科基础是自动化专业,机电工程系2002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学科教师由自动化专业的教师组成。

经过几年的建设,自动化专业已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热爱教育事业、团结互助、敬业爱业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6人,教授、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9人,助教2人,硕士学位以上11人,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高职称教师进入教学第一线,并大力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以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本专业教师除发表多篇论文外,还有多项国家级立项和省级立项。

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控制、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

主要研究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综合控制技术、工业仪表、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系统,研究复杂系统的控制与建模,包括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建模、非线性神经网络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2.电力传动及其先进控制策略

主要研究交流电机调速方法、逆变电源(电焊机电源)、特种电源、数字化焊接电源及焊接专机和成套设备、变频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高频逆变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技术、高功率因数AC/DC双向变流器理论及应用、大功率牵引传动和用于电动运输机械、复杂联动设备、作业机传动的电气传动系统理论、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电能质量控制,包括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技术、瞬变电压抑制技术、固态断路器等。

四、本学科与国内外同类学科比较分析

本学科除拥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外,专业实验室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研究技术手段落后、设备条件差、投资不足。

本学科建设与发展与国内外对比差距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大,学科建设任务很艰巨。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高层次研究人才缺乏。

从发表论文的水平来看,普遍存在论文的档次不高,研究的问题不够前沿。

(2)科研条件欠缺,包括硬件与软件。

目前我们缺乏一些必要的研究条件,缺乏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以及一些必要的实验设施。

(3)与外界学术交流不够。

缺乏必要的资金资助学术团队成员外出学术交流。

五、本学科建设发展计划与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盯住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主动、积极、全面地适应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积极地为山东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

通过五年的学科建设,达到如下总体目标:

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础,有1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并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取得一定数量的技术成果,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的、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较好,办学效益较高,能够为本学科本科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本学科建设发展计划:

1.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现况:

现有

教师:

16人

博士:

0人

 硕士:

11人

教授:

1人副教授:

4人

 

2008

引进博士:

1人

进修与访问学者:

1人

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