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698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docx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

学校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

学校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方案(附师生返校流程)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做好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做好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的工作,结合我校厂中校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省市教育和卫健行政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要求,xx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指南共分为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服务管理、行政管理、疫情管理五大部分。

一、学生管理1.开学返校前

(1)做好每日学生疫情防控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监测与筛查情况。

(2)做好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返校的宣传与监督,主动联系每一位学生,随时畅通联系、传递信息,提醒和强调不得提前返校和跨区异动等要求。

(3)组织年级长、班主任(辅导员)等采取“人盯人”措施,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指导学生做好社区报备、接受居家观察或接受集中隔离等配合工作。

(4)做好学生居家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的引导与指导,利用班级微信、QQ群和校园新媒体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5)协调家长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6)制定并落实学校不同地区学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方案,优先安排毕业年级和本地学生返校。

(7)提前15天告知学生具体开学时间,要求学生在返校日前14天严格落实使用钉钉打卡每日健康报告制度,并通过支付宝申领xx健康码(“绿码”通行,跨省互认!

“xx健康码”正式上线运行!

)、准备好当地定点医院体检证明和健康承诺书。

返校陪同家长也须申领xx健康码,到当地定点医院开具健康证明。

(8)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好返校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口罩、体温计、免洗洗手液和常用药品等)和带盖餐具、换洗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生活。

2.返校途中及返校当日

(1)假期未在xx以及省内疫情高发区居住、停留或途径,且未接触确诊/疑似病例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经批准后可按时返校。

(2)按照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外地返xx的学生,需在校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3)加强学生返校途中管理,密切关注学生返校行程,指导学生做好自我防护。

要求学生有条件的乘坐私家车返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

避免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返程途中乘坐交通工具的车次(航班)和座位号,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大巴等)车牌号,留存备查,并通过手机认真填写返校信息登记表。

(4)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返校时尽可能自备体温计和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常用药品等防护物资,以及带盖餐具,尤其要关注农村及贫困学生防护物资的准备情况。

(5)返校当日,学校在xx中校西门口设置报到处和临时医学观察点,安排专人和校医值守。

学生根据学校返校要求分批依次到校,经安全消毒、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同时提交当地定点医院体检证明、健康承诺书)、核实身份后进入校园。

送行家长和无关人员不得入校,进校人员须间隔1米以上,依次排队,避免拥挤。

筛查异常者(体温>37.3℃,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得入校,引导家长陪同学生前xx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就诊,根据就诊结果分类处置。

(6)返校学生按规定路线进入校园。

进宿舍楼前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问询并登记。

来自重点疫区需进行学校集中隔离观察的学生由专人送至隔离观察宿舍,并做好观察交接和登记、报告手续。

14天隔离观察期间,学生不得离开隔离宿舍,须按照要求每天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其用餐和生活物品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

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引导学生到学校临时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进行隔离,经校医初步排查后,报告学校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120救护车(或学校专车)送往xx市定点医院诊治。

如被确诊为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学校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封闭集中隔离观察宿舍,配合辖区疾控中心做好医学流调和消杀工作。

3.开学返校后

(1)开展校园卫生(包括但不限于教室、会议室、实训室、宿舍等)大扫除和消杀工作,教育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宿舍定时开窗通风,注重合理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适度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返校后无特殊原因不得离开校园,坚决不串门,不扎堆聚集。

在校期间务必科学配戴好口罩,尽量减少触摸公共场所的物品。

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如厕后随手冲厕,不随意乱丢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等。

(2)严格落实学生早、中、晚各检测一次体温制度,学生必须每天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报告身体健康情况。

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3)学校教学区实行封闭管理,学生早、中、晚按班级分批有序进入教学楼,接受体温检测,上下楼梯走步梯,靠右行走,间距1米以上。

做好教室、公共卫生间、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的每日消毒及通风工作;教室每日至少通风三次,每次达30分钟以上(如无特殊天气,原则上不得使用空调,保持教室门窗敞开)。

(4)学生宿舍实行封闭管理,进出测体温、实名验证,对学生公寓进行每日消毒,实行宿舍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更新在校学生住宿情况。

严格落实宿舍管理制度和手机管理制度,实行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

同一宿舍相对固定床位,原则上每间宿舍不超过6人,宿舍之间不允许串门,避免人群交叉感染;鼓励学生在床位悬挂围帘、蚊帐等简易性防护工具。

严禁学生校外租房,若因身体等原因不方便住校的学生,学生在家自学,学校在学业上提供合理帮助,待疫情控制住后,再返校学习。

(5)学生自带餐具分批错峰用餐,就餐时分散就餐,避免交谈和面对面就餐。

师生员工排队候餐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到就餐最后一刻决不摘口罩。

(6)有独立洗浴间的学生宿舍,学生一律在本宿舍内解决洗浴问题;无独立洗浴间的学生宿舍实行学生分批次隔位洗浴。

公共电热炉、洗衣机分批分时使用,不得聚集扎堆。

(7)做好学生宿舍、公共卫生间、洗浴间、走廊、楼梯间的每日消毒及通风工作;宿舍每日至少通风三次,每次达30分钟以上;学生上下楼梯分开,一律靠右,间隔1米以上;如无特殊原因,学生宿舍一律不得使用空调。

(8)加强学生的网购和外出管控,每天指定专人代领快递,减少非必要的外出。

特殊情况出校门必须持政教处审批的假条方可放行。

所有进出校园人员均需要落实身份核实→“扫码或亮码+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

(9)鼓励班主任和辅导员运用线上方式和校内广播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尽可能不召开人员聚集的现场会议和室内活动。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室外体育活动。

暂停不必要的社团活动,确需开展活动的,必须按规定申请审批。

(10)依托校团委,组建专门队伍,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相关QQ群、微信群等,提供网络辅导服务及资助帮扶措施。

(11)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在校医室的指导下,调动学生会和预备役有生力量,做好学生突发疑似病情的紧急处置工作。

二、教学管理1.开学返校前

(1)做好每日在岗教职工(含返聘教师和外聘教师)的疫情防控数据统计上报。

(2)指导重点疫区和外地返校教师做好社区报备、接受居家观察或接受学校集中隔离等配合工作。

(3)指导教师学习防疫知识,熟悉学校疫情防控流程。

(4)落实好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组织学生学习防疫知识,开展答疑解惑、精神抚慰等工作。

(5)做好在线教学安排,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

(6)做好正式开学后无法正常返校学生和集中隔离观察学生的教学应对预案。

(7)加强线上教学意识形态管控,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督。

2.开学返校后

(1)扎实做好开学第一课,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疫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工作由线上教学转到线下教学为主,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落实好未实施线上教学的原教学任务的补课工作和隔离期学生、未及时返校学生的补课工作。

(3)线下教学以“5+2”、“白+黑”方式排课,学生排课相对固定,减少交叉感染。

(4)落实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教研等实施方案。

(5)做好对所有教室、音乐室、计算机室等室内场所的每日消毒工作。

(6)控制授课班级人数,增加座位间距。

教学期间,师生均须佩戴口罩。

教师上课以讲桌为中心站立,避免近距离接触学生。

(7)鼓励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减少纸质作业。

尽可能不召开人员聚集的现场会议和室内活动,可采用班级群、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交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8)按时返校工作的教职工,须佩戴口罩上下班,往返途中提倡自驾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建议使用个人饭盒和餐具用餐。

对教职工健康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校内住宿教师管理参照住校学生管理执行。

(9)对因出行管控、体温检测异常、隔离观察以及患病入院诊治等情况而暂未报到的教职工,落实“人盯人”,实行日报告。

返校时严格审核,确认身体健康后,方能返校继续工作。

三、服务管理1.开学返校前

(1)做好校内后勤人员每日疫情防控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好校内临聘用工人员和外包人员未经学校批准一律不得返校的宣传与监督。

密切关注疑似确诊、隔离观察从业人员以及从xx或省内重点疫区返回的从业人员,建立从业人员替换梯队机制,确保学生返校后的后勤保障正常运行。

(2)制定并落实教学区、宿舍区、餐厅等公共场所设施维修等疫情防控服务保障措施,安装紫外线照射灯,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纸巾、手部消毒剂等物品或手部烘干机等设备。

(3)在开学前一周,组织开展爱国爱校卫生大扫除,完成一次校园全覆盖式卫生整治,确保不留死角。

重点整治宿舍、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充电室、流动图书架、卫生间、垃圾站(桶)等卫生防控风险点;重点做好食堂操作用餐区、宿舍、教室、电(步)梯、走廊、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场所、重点区域的卫生保洁及消毒杀菌。

(4)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隔离场所须符合防疫要求,位置相对独立,避免与学生公寓非隔离观察学生群体混用。

做好观察隔离人员服务保障,配备应急车辆,保障隔离观察区域值班、水电,建立用餐预案等。

(5)储备数量足够、品种齐全的疫情防控物资和防护用品。

(6)加强与xx市定点医院、xx镇卫生院的沟通联系,在学校设立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和相关医疗设备及药品,争取获得最大支持,确保在防疫期间能够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7)因地制宜提前做好开学后校园师生快递收件和发件的集散管理工作。

2.开学返校后

(1)加强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会议室、计算机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的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并留置适量洗手液、消毒药水供学生临时使用。

加强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外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

(2)暂停使用校园内所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确保不产生因空气流通导致的呼吸传染。

(3)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

落实教职工、校内临聘人员、外包人员的就餐管理办法。

(4)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5)强化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见省教育厅《xx省关于疫情期间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的通知》)。

(6)落实教职工、校内临聘人员、外包人员在校工作期间突发疑似病情紧急处置办法。

(7)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办法、门卫管理办法与监控要求、校门口社会接送车辆疏导办法等,开学后对学生出入校园进行有序控制。

(8)对返校后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学生,应协助引导学生到学校临时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进行隔离,经校医初步排查,如发现有异常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送往新郑市定点医院诊治。

四、行政管理1.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导协调学校各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

成立各类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任务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分明,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2.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

结合本校实际,在组织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流程、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管理措施、突发事迹报告与处置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落实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制度的责任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与属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等单位建立工作网络,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施联防联控。

建立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多级防控工作联系网,及时收集和反馈师生信息。

4.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信息日报工作制度。

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5.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宣传。

围绕战“疫”经验、典型人物以及防疫知识等,发好声、传好音。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相关信息,加强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回应师生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6.加强应急值守,实行校领导一线带班制度,加强安全值班和信息每日报送制度,做到“五个一律”(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7.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保证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到位。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督促各部门加强防范,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校已经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严格按照党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决策部署,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上述工作。

开学后,将进一步强化落实相关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疫情管理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将立即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需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

就医应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二)学生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立即引导学生到学校临时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进行隔离,并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校医初步排查后,报告学校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120救护车(或学校专车)送往xx市定点医院诊治。

(三)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xx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将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

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要求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校领导、校医、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一次性医用手套。

(四)学校各应急小组(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络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疏导组)各司其职,及时通报好想你公司,协同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整学校各项管理安排,按照卫生健康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1.疫情防控领导组。

及时跟上级部门联系,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做好防控工作;快速协调各组成员、物资等。

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宿舍、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信息联络组。

掌握病例的活动史、人员接触史,掌握重点人群名单、医学观察人员每日健康情况等信息。

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渠道畅通。

负责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3.安全后勤保障组。

提供所需要应急处置的设施、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负责保障校内餐饮、生活饮用水。

在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立即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做好在校师生生活保障。

必要时,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在xx镇设置集中医学观察场所。

加强校园巡查管控,及时停止校园群体性聚集活动,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置涉校舆情事件。

4.医疗保障组。

组织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协助当地疾控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工作。

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天的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追踪,查明缺勤原因;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指导师生做好正确防护。

每天保持与校领导、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上报学校最新情况。

5.消毒组。

要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国家和省的消毒指引,做好病例所在宿舍、教室等疫点、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做好校园其他区域的保洁和消毒防疫工作,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办公室、计算机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

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

应当加强学校食堂、浴室及宿舍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

加强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充电室、计算机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的通风换气。

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并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各教室和食堂入口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洗手间配备洗手液,指导和督促师生做好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6.宣传和心理疏导组。

负责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健康教育工作。

疫情期间通过学校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官网、微信微博等各种渠道宣传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告知师生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勤用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并妥当处理废弃纸巾;促进全体师生严格规范个人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根据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密切家校沟通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稳定家长和师生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学生开学前2周1.居家活动,健康生活2.及时关注学校官方信息,不提前返校3.理性认识疫情,做好科学防护4.配合在校教学安排,积极完成居家学习任务5.配合学校健康管理登记打卡、申领xx省健康码6.准备好当地定点医院体检证明和健康承诺书7.准备好体温计、医用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8.准备好带盖餐具、换洗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9.疫情重点地区学生未接到通知暂缓返校开学当天1.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勤洗手2.返校时携带上述所列必备用品3.有条件的尽量乘坐私家车返校4.返校当天通过手机填写返校登记表5.入校前接受消毒、测量体温和健康问询6.出示健康码、体检证明和健康承诺书7.领取疫情防控宣传手册8.按照学校指定路线返回指定宿舍9.父母及陪同人员和车辆不得进校10.入校后不聚集、不串宿舍、不离开校园开学后1.配合学校健康监测2.佩戴口罩,保持卫生行为3.做好日常个人用品消毒4.保持宿舍卫生整洁,注意通风5.按照学校要求上下课和就餐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7.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校园家长开学前2周1.居家活动,通风消毒2.外出防护,保持卫生行为3.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开学当天1.外出防护,注意卫生2.安全出行,远离人群3.护送返校,安全离开开学后1.外出防护,保持卫生行为2.信息共享,保持家校沟通班主任(辅导员)开学前2周1.引导学生做好科学防护2.督促学生做好14天健康记录3.督促学生返校前准备好相关健康材料4.开展线上远程办公5.熟悉学校疫情防控流程6.按照学校通知返岗开学当天1.登记返校学生信息,及时分类处置2.汇总班级学生健康信息3.指导学生入校注意事项开学后1.配合任课教师,上好开学第一课2.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3.记录学生健康情况,逐日报告4.处理学生突发状况5.做好班级卫生消毒工作6.引导学生上下课和错峰就餐任课教师开学前2周1.做好自身健康防护2.开展线上教学辅导答疑3.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备课工作4.熟悉学校疫情防控流程5.按照学校通知返岗开学当天1.协助迎接学生返校2.熟悉新的教室安排3.检查教学设备4.做好备课工作5.加强个人防护开学后1.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2.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衔接3.辅导未返校和隔离学生自主线上学习4.协助处理学生突发状况5.加强个人防护学校开学前2周1.公布开学日期2.普及防控知识3.完善应急预案及防控制度4.物资保障,全面消毒5.强化校园安全管理6.疫情监测,信息上报开学当天1.出入校园管控2.安排校医监测返校学生健康状况3.劝返体温异常学生,指导及时就医4.落实重点疫区学生隔离观察5.环境、设备、桌椅消毒6.疫情信息上报开学后1.禁止不必要的集体活动2.疫情监测,每日上报3.公共场所通风消毒4.加强进出校园管理5.医疗防护物资保障6.加强食品安全管理7.安排师生错峰用餐8.做好隔离学生和其他住宿学生管理9.稳定教学秩序,处理突发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