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330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docx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2套最新编辑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

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社会风貌B.君权强化C.民族关系D.闭关锁国

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

6.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7.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

A.醴陵瓷B.蔡侯纸C.浏阳花炮D.铜官陶

8.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明朝政治腐败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9.“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11.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B.军机处C.锦衣卫D.广州十三行

12.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

①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②该政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④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A.1个B.2个C.3个D.4个

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4.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  )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海外贸易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5.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

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6.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

说明你的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

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

“此辈(注:

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

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

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

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

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南通)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社会经济中丝织业的发展.

【解答】据“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2.(2016•重庆)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2016•潍坊)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材料“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反映的是清朝抑制商业发展;“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反映了清政府的禁海政策.故选B.

C项错误,材料中重农体现不出;A项禁绝贸易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完整.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内容.

 

4.(2016•黔东南州)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社会风貌B.君权强化C.民族关系D.闭关锁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

【解答】本题是图表题,题目表格内容反映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

故选D.

【点评】理解和把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5.(2016•齐齐哈尔)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被动挨打.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闭关锁国的主要史实.

 

6.(2016•绵阳)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骄傲自大的心理,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接触,使中国隔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看不到外国的先进,更以天朝上国自居,成夜郎自大的心态,题目中的所述现象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

 

7.(2016•长沙校级二模)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

A.醴陵瓷B.蔡侯纸C.浏阳花炮D.铜官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醴陵瓷.

【解答】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瓷器的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醴陵瓷的出现时间.

 

8.(2016•陕西校级二模)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明朝政治腐败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的消亡.

【解答】明朝时期以农立国,轻视商业,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16•市中区模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

【解答】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放发展,在苏州、湖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故选C.

【点评】把握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0.(2016•仪征市一模)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解答】A项,18世纪时清朝没有加强发展陆路交通,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B项,“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当时中国更加关注国内情况,对海洋缺乏兴趣.塞防海防孰重孰轻的问题在18世纪中后期并没有突出出来.故B项错误.

C项,由题干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强调18世纪时西方国家利用海洋积极对外扩张,发展海外贸易,而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正确.

D项,18世纪时清朝虽然商品经济很发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没有根本改变,政府并没有积极培育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1.(2016•亭湖区校级二模)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B.军机处C.锦衣卫D.广州十三行

【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所以清朝时,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广州十三行”办理手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清政府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12.(2016•六合区二模)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

①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②该政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④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①正确;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②有误;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③有误;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闭关锁国的主要史实.

 

13.(2016春•端州区期末)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状况.

【解答】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较为荒凉,到清代前期就成为繁荣的市镇,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的繁荣,B项正确;小农经济发展能够推动人口增长,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使荒凉的地方变得很快繁荣起来,A项不对;历朝政府鼓励垦荒,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使荒凉的地方变得很快繁荣起来,C项错误;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与掌握,理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镇发展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14.(2016春•峄城区期末)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  )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海外贸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解答】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非常兴盛,商业也很发达,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仍是农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5.(2016•泰州二模)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

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和西域都护的设立.

(2)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

(3)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解答】

(1)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2)依据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可知,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安定,国力雄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3)依据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清初40年实行严厉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口通商,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英国多次入侵后,清政府只允许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可知,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现在我们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故答案为:

(1)长安,西域都护.

(2)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上.

(4)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6.(2016春•河南校级月考)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

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解答】

(1)由材料中关键词“机工”“机户”可知,故事讲的是发生在明朝中期以后,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雇佣工人.故事中描述的“机户”掌握生产资料和机器,是早期的资本家.

(3)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不能发展开来,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故答案为:

(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

(3)不能;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点评】本题以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2016春•商河县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

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

“此辈(注:

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

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

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

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

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分析】

(1)本题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其表现.

(2)本题考查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

(3)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实行的时间.

(4)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5)本题考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及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解答】

(1)由材料“施复夫妇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等可知,这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是:

施复夫妇是机户,他们拥有织机,雇佣了一些机工.施复夫妇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2)在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区,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不与外国交往的政策称之为“闭关锁国”政策;1644年清军入关,随后逐渐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迫打破,所以说存在近200年.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由材料二可看出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由材料三可看出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

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有利于清朝的稳定统一;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