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343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docx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

《邓稼先》全套教学导案及教案

导学案

【导学目标】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积累字词1.给加粗的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

热泪盈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

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

到死为止。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二)根

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4.《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合作探究】

5.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6.请用“我发现……词语(句子、段落)写得好,它好在……”的句式赏析文中的美点。

【拓展提升】7.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说说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1)

(2)(3)

(4)(5)(6)

【合作探究】

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

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第四部分最后说:

“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拓展提升】

6.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

,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7.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

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

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

“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

”有青年问了一句:

“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第三课时

【预习导学】

1.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完成文后问题

(1)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

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

为什么?

(2)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2.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完成文后问题

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望是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坐了半个月的摊,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

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以至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桥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

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

下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

各用一句话概括。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

(3)老舍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试根据示例,用一两句话简析下面的话。

示例:

“她愣住了”,写出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爱子情深。

[甲]“母亲笑了”,写出母亲

[乙]“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

[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写出母亲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邓稼先》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

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

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

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

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

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4、——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

然不同。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

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5、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邓稼先》教案设计1

主备课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阅读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重点:

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法学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创境:

多媒体(图片)显示1964年10月,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图片。

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彩,再次让炎黄子孙欢欣鼓舞,世界各国为之震惊。

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那么,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呢?

请铭记这样一个大写的名字—邓稼先。

二、课前热身

由学生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事迹(多媒体出示邓稼先和杨振宁画像)

三、整体感知

1、在读课文之前,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略)

4)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板书)

四、问读探究

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整体上有了把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还会有一些疑惑,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就文章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2)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

为什么?

4)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五、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

1.揣摩精妙词语。

教师提示: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妙的词语用“。

”标示出来,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_用得好,它好在________”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发言。

2.揣摩精妙语句。

教师提示: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说话。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结构特征。

教师提示:

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教师小结:

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形象性的文学作品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美趣。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很出色,张扬个性,让鉴赏成为自己的事。

希望以后再接再厉,让学习呈现独特的个性,让课堂绽放七彩的花朵。

六、体验与反思,畅谈学习感受

教师提示: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针对形式来谈。

如“你认为邓先生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邓先生给你最大的震撼是什么?

”,如“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文章,有新意,你有尝试的想法吗?

”,如“作者丰富的人文素养、开阔的眼界和胸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如“走近大师,你悟到了什么?

”等等。

学生自己发言,畅谈学习感受,有思考、有感悟、有收获,也有反思。

七、整合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

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作业本练习

2.小练笔:

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要求:

字数在600字左右。

【课后反思】《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

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

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因此,精心设计导语就非常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

  整个教学过程呈三个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该课的教学流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并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可操作性较强,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识,注重过程,同时还十分注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这正是当前语文新课改革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做法。

《邓稼先》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

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

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

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

”确是实情。

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截然不同的:

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所幸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

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

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

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

”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

也该有悔、有愧……

(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问:

谁读过这首诗?

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

(邓稼先)

[幻灯片2]文章标题──邓稼先及照片

问:

谁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

师生交谈、展示。

[幻灯片3]再展示几幅邓稼先工作照,请大家欣赏。

师生共同总结:

邓稼先是个什么样的人?

[幻灯片4]

邓稼先──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功勋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幻灯片5](补充资料──教师搜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邓稼先并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1.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

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2.邓稼先有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

“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二、整体感悟

速读训练:

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

(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总结)

[幻灯片6]

1.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简介邓稼先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5.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6.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三、品味研读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1.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2.四人合作小组讨论4—5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

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此处通过议论使人物形象进一步升华,血肉也更丰满,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3.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在文中的画龙点睛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一起继续品读研究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高度评价邓家先的重要词语,体会其在议论、抒情中的作用。

1.品读词语

(1)元勋:

立大功的人。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

竭尽劳苦;瘁:

辛劳。

已:

止。

(3)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

承当,承受;无愧:

不惭愧。

(4)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鲜,少。

(这几个词虽简单,但是他也从不同侧面表现、刻画了邓稼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与文句及这位大科学家的人品结合起来。

2.品读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三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此种手法,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了出场人物的使命感。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

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

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3.品读精典语句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二、归纳、总结

结构特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一枝多花,色彩纷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