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452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晓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吴晓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晓维.docx

《吴晓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晓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晓维.docx

吴晓维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议大黄的价值

 

毕业生姓名

吴晓维

毕业生学号

108542101083

毕业生班别

08药品经营与管理1班

专业名称

药品经营与管理

所属系

管理系

指导老师

赵贤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4月日

 

议大黄的价值

【摘要】大黄为中国特产,全世界60种大黄中,中国占2/3。

至今,国际上公认我国的大黄医疗效果最好。

通过文献回顾,对大黄的生物学作用,药理作用和大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本文首先对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其应用作一一介绍,再从大黄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引申出大黄对人体的各种影响,最后从临床学的抗癌、上消化道出血、咳血(咯血)、感染性病变、尿毒症、急性有机磷中毒、流行性出血热、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烫火伤、精神病等角度阐明了大黄确实是一味价值很高的中药。

【关键词】大黄;凉血解毒;生理作用;中药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

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1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其应用

1.1大黄的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2大黄的作用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1.3大黄的应用

1.3.1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

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1.3.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1.3.3热毒疮疡,烧烫伤。

本品内服外用均可。

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

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

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1.3.4瘀血证。

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 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3.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2大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2.1泻下作用

大黄泻下作用确切,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为蕙醒类和二蕙酮类以及它们的昔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葱酮类化合物一番泻昔,但现代研究还表明,大黄中还存在其它一些未知的泻下成分。

大黄的泻下成分能排泄于乳汁中,因此体弱虚弱者或妇女胎产后均应慎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可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后6~19h可排便。

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的作

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

现在一般认为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②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采用记录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葡萄糖-钠转运电位的方法,观察大黄总苷、大黄素、番泻苷对在不完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对葡萄糖-钠转运电位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这些成分可阻止不完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的吸收,并伴随水的吸收减少,使肠腔容积增大,进而使肠蠕动增强,亦可产生通里攻下的作用。

用单味大黄研末冲服治疗各型肠梗阻44例,每次9g,每日2次,4~24h内病人即可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率达97.7%。

各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时,除采用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还可水煎大黄、芒硝、甘草各20g,或直接开水冲泡单味大黄,取汁500ml,于洗胃后经胃管灌入,病人排便后,每日用上述三药各10g泡服[14]。

2.2抗菌作用

实验证明,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的抗菌成分为:

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它们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最敏感,对白喉杆菌、枯草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以及痢疾杆菌等也较敏感。

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为蕙酿衍生物,其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作用最强,目前已知的抗菌机理为:

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大黄抗病毒作用也很广泛,其抗单纯疙疹病毒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吸附和穿入过程而组织病毒的复制[15]。

2.3抗炎作用

大黄能清除组织和血浆内的炎性介质,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内毒素水平[16]。

郭昌燕等应用富含脂质过氧化物一丙二醛(MDA)的鼠肝与中药大黄孵育,观察大黄对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对MDA呈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提示临床应用大黄可以抑制MDA生成,减轻组织器官损伤,防止病情恶化[17]。

大黄治疗炎症的机制主要有:

①大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有利于炎症机体抗炎抗毒的应激反应。

②大黄有减轻血中内毒素作用,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细胞聚集反应,并能抑制环氧化酶途径产生的血栓素A2和17-三烯酸生成,使脂氧化酶通路活跃,羟基花生四烯酸生成增加,有阻止重症感染患者病程向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演变的重要作用。

2.4保肝利胆作用

Arosio等发现,芦荟大黄素对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不仅能阻止肝细胞的死亡,而且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炎症反应也有保护作用[18]。

大黄不仅可以增加胆汁流量,而且能促进排胆,松弛奥狄括约肌[19]。

同时大黄还能使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临床上用的胆道排石汤中大黄是主药之一。

2.5对胰腺分泌及其消化酶的影响

大黄对TNF-α(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下的胰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相应TNF-α浓度下的胰腺细胞的细胞存活率[20一21]。

大黄还能促进胰液分泌,在模拟胃肠道条件下,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胃蛋白酶无影响。

中医认为的大黄苦寒伤胃,与其影响消化酶有关。

2.6对胃和十二指肠的影响

大黄对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均有治疗和防止出血作用,作用类似于甲氰咪呱。

大黄对低血容量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动物胃肠薪膜有显著保护作用,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也有防治作用[22]。

2.7止血作用

各种动物实验证明,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降低抗凝血酶l的活性,使血管收缩活动增加,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因而促进血液凝固。

大黄还可以影响微循环,促进局部止血。

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没食子酸等[23]。

也有报道,大黄对正常人的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2.8降血脂作用

大黄可使蛋黄及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的小鼠血清及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醋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葱醒类、儿茶素类及多糖[24]。

2.9抗肿瘤作用

大黄的抗瘤谱较广。

有报道称大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抗突变作用,以及抑制N一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实现的[25]。

大黄儿茶素、大黄素大黄酸都是大黄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2.10免疫抑制作用

大黄能抑制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并有抑制活性T细胞的作用,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黄素对钙离子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有利于对免疫细胞的调节[26]。

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IL)产生的抑制作用,观察大黄生物活性成分大黄素对兔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大黄素可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ConA,LPS)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onA诱导脾细胞IL2的产生。

其抑制作用与大黄素浓度成正比。

进一步研究发现,培养后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当,在ConA刺激脾细胞增殖的晚期加入大黄素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大黄素是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而发挥作用,并非细胞毒的作用。

大黄还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用最新一代钙离子荧光指示Fura-2/AM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发现大黄素(终浓度18.5μmol·L-1)对淋巴细胞外钙内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大黄多糖则有抑制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作用(P<0.01),且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

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进一步证明,大黄素可促进细胞内Ca2+释放,也可促进细胞外Ca2+内流。

而且大黄素对[Ca2+]i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这些研究都为大黄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样大黄对巨噬细胞生物合成白三烯B4也有影响, 研究表明,大黄素在5×10-7mol·L-1~5×10-6mol·L-1浓度范围内,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白三烯B4(LTB4)的生物合成,量效关系良好;大黄素对大鼠腹腔MΦ生物合成LTB4的抑制率范围为(28.4±6.07~88.0±5.3)%。

2.1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大黄素能抑制肾小管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

另外,大黄酸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高代谢,明显减少尿蛋白,并可抑制高糖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可以逆转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和TGF-β1所致的系膜细胞I型葡萄糖转运蛋白的高表达以及系膜细胞糖摄人的增加也有显著抑制作用[27]。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制肾小球细胞增殖 郑丰等[28]在建立体外肾小管细胞培养的基础上,以3H-TdR掺入量为指标,观察大黄对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发现:

①服大黄的大鼠的血清加入肾小管细胞培养液中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大鼠服药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相应增强。

②将大黄素纯品直接加入肾小管细胞培养液中亦可抑制细胞增殖。

大黄抑制肾小管细胞增殖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

刘志红等[29]研究进一步揭示大黄素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生长与大黄素对MCc-mycmRNA表达的抑制效应相关。

魏建冬等[30]研究发现大黄能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系膜区基质的堆积,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球分泌白细胞介素-I(IL-I)有关。

(2)大黄对肾小管的影响 张景红等[31]研究证实,大黄及其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降低其细胞代谢,即大黄可选择性地抑制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状态,从而减轻高代谢对健存肾单位的损害。

(3)大黄对肾微循环的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内凝血及血粘稠度增加。

而大黄有抗凝血及降粘作用。

大黄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代谢产物合成,抗血栓形成,改善中毒后肾脏血液循环及钙拮抗剂样等作用,而起防治早期肾损害作用[32]。

测定肾功能证实,大黄提取物可使CRF大鼠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均显著增加[33]。

(4)大黄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作用

实验证实[34],大黄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初期的肾脏肥大。

并且证实大黄治疗组大鼠,在其肾脏无明显肥大时,肾小球内多肽生长因子即被“下调”,说明大黄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作用,可能与其直接影响了多肽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提示大黄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的作用与肾小球内多肽生长因子表达被“下调”有关。

(5)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 黄翠玲等[35]研究结果显示,大黄能抑制糖尿病(DM)大鼠肾脏肥大,使肾重/体重值明显下降,降低DM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使DM大鼠血糖、果糖胺(FS)和糖化珠蛋白(GGb)含量明显下降。

表明大黄对糖尿病肾脏组织糖基化产物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但大黄通过何种机制抑制肾脏组织糖基化反应,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推测与下列作用有关:

①大黄具有降糖作用;②大黄可能通过抑制体内过氧化反应,间接抑制糖基化;③大黄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抑制糖基化作用。

2.12抗衰老

大黄在抗衰老方面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实验表明,大黄制剂在促进老年人记忆功能及缩短大便间隔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D一半乳糖所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记忆减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还能明显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增加2一3月龄小鼠游泳能力和耐缺氧能力[36]。

2.13毒性作用

生大黄,尤其是鲜大黄服用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晕。

大黄蕙酿类具有肝毒性,大鼠服用3-9月,可出现肝组织进行性变化及甲状腺瘤,还可引起性腺退化及萎缩,使妊娠大鼠死胎率增加,胎仔体重受抑制,但未见胎仔畸形,孕妇慎用[37]。

2.14治疗慢性肾衰竭

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

①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②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③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后者可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体蛋白;④抑制体蛋白分解,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⑤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⑥明显降低胍类毒素的蓄积。

研究还发现:

大黄改善氮质血症;影响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正脂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38]。

  刘氏等[39]研究大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cmyc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抑制MC生长的分子机理;结果发现生长相对静止状态的MCc-mycmRNA表达处于低水平,而细菌脂多糖(LPS)可显著增高MC的c-mycmRNA表达,而且于2.5h达最高峰,并持续6h;LPS诱导的MC高表达c-mycmRNA可被大黄

素(25mg/L)所抑制。

由此可以证实大黄素对MC的c-mycmRNA表达的抑制效应与其抑制MC的生长相关。

胡氏等[40]在体外观察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LP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及IL-6产生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大黄素血清及大黄素的作用。

结果发现IL-6、TNF、LPS均可刺激MC的3H-亮氨酸(3H-TdR)掺入,以IL-6的刺激作用最强。

LPS、TNF可以刺激MC产生IL-6,提示炎症因子对系膜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是双重的。

同时还发现含大黄素代谢物的大鼠血清,可以明显拮抗IL-6、TNF及LPS对MC的刺激作用,大黄素在体外还能抑制MC产生IL-6。

大黄对炎症因子作用的抑制效应以及抑制MC产生IL-6的作用,是大黄治疗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主要作用机理。

郭氏等[41]观察大黄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肥大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

结果发现TGF-1刺激可以导致LLC-

PK1细胞出现细胞肥大,表现为细胞体积、细胞内蛋白量及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

大黄酸处理后细胞体积及细胞蛋白量明显降低。

TGF-1也明显增加LLC-

PK1细胞3H-TdR掺入量、培养上清液中FN含量、以及细胞内胶原IV和FNmRNA的表达。

大黄酸则抑制上述ECM合成的增加,明显降低细胞内胶原IV、FNmR-NA表达水平。

因此认为大黄酸可以逆转GF-1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抑制TGF-1刺激的ECM合成。

这可能是大黄酸预防或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变,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2.15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使用化学发光体系来检测大黄清除多种活性氧的作用,并以抑制各体系光强度50%的大黄浓度(IC50值)作指标。

结果在O2、H2O2全血吞噬细胞、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发光体系中,大黄的IC50值分别为6.0,95,7.5和28μg·ml-1。

然而,大黄对OH-1无清除作用。

显示大黄能清除O2,H2O2和其它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2.16大黄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苟奎斌等[42]研究大黄中所含的蒽醌类即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对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抑制生长作用。

本实验研究证实,4种大黄蒽醌化合物皆对HP有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同时证明无抗菌作用的某些成分(如大黄酚),对HP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

通过大黄对消化道溃疡治疗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发现大黄冲剂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显著疗效,与其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17大黄的趋精神作用

国外从化学、行为药理学及神经化学方面探讨了大黄的趋精神作用[43]。

认为大黄趋精神作用的主要成分是RG-鞣质;大黄的趋精神作用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物作用一致,并且不伴有行为毒性。

3大黄的研究进展

如上文对大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大黄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中药,被称为中药“四大金刚”之一。

美国学者诺尔曼·泰勒在《改变世界的植物》一书中,将大黄列为“有全球影响”的十几种传统药物之一。

特别是在治疗现代疑难病症方面,大黄显示了非凡功能,故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对大黄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3.1抗癌作用

一些癌细胞中多种激酶含量和活性增加,而大黄素是某些激酶的强抑制剂,对活化致癌基因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例如,大黄素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的IC50为3·3μmol/L,对肌浆球蛋白链激酶的IC50为8μmol/L,而100μmol/L的大黄素对正常细胞激酶影响很少。

癌细胞中磷酸酪氨酸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大黄素可使癌细胞中磷酸酪氨酸蛋白含量下降,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硝基芘、苯并芘致沙门菌的突变。

大黄乙醇提取物对肉瘤37和艾氏腹水瘤(EAC)均有抑制作用,ip40mg/d×7d,可明显抑制P388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IC50分别为46·5和80μg/ml。

大黄素抑制小鼠EAC对3H胸胸苷跨膜转运的IC50为9·9μmol/L[44]。

大黄水浸出液外敷,对化疗致渗出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外敷24h时渗出液减少,水疱吸收;54h水肿消退,疼痛缓解;7d痊愈,痂膜脱落不留疤痕。

治疗31例全部有效,优于可的松和硫酸镁湿敷。

大黄具有独特的对抗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脱氢作用及酶酵解作用,逆转癌细胞的MDR。

大黄能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抗药性,增加罗丹明123在癌细胞中蓄积。

大黄素可通过降低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提高抗癌药物在癌细胞中的浓度而增强抗癌效应。

人们曾一度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作为抗MDR剂,但因药物本身ADR大而不能推广应用。

而大黄素为较理想抗

癌生化调节剂,除能逆转棘手的MDR外,与5-Fu、顺铂、丝裂毒素C、氨甲蝶呤、阿霉素等合用,还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增强对黑色素瘤、EAC、人肺癌A549的细胞分裂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增强对人肝癌BEL7402的细胞毒作用,对癌基因HER-2/NCU过度表达的肺癌细胞产生协同杀灭作用[45]。

3.2出血性疾患

如上消化道出血,现代临床用单味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巳有许多报告,累积病例数超过2000例。

原发病最多的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见于报告的还有慢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复合溃疡,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癌,十二指肠、回盲部、结肠或胆囊恶性肿瘤,回肠息肉、憩室,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过敏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多种疾病。

止血有效率,大黄制剂为85%~100%,多数超过95%,大黄提取物的有效率较低,大约70~80%左右。

还有咳血(咯血),咳血或咯血是指呼吸道(尤指下呼吸道)出血。

临床应用大黄治疗咳血或咯血,尚未见大量报告。

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肺结核咯血等长期咯血,用其它疗法不效者,大黄疗效较好。

其他止血,桃花散、大黄石灰水等可止鼻衄、各种外伤出血,均报告疗效较好。

3.3感染性病变

痈疮疖肿、皮肤感染;五官科的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肺炎(麻杏石甘汤);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肠痈,大黄牡丹皮汤);痢疾;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面部痤疮、疖肿;淋巴结结核;传染性肝炎;胆道系统感染等,均报告有一定疗效。

3.4尿毒症、氮质血症及肾功能衰竭时应用

3.5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

大黄有抑制RBC免疫抗体a、b、c的作用,可提高肝细胞解毒功能,恢复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大黄可拮抗Ach引起的肠痉挛和血管收缩,并可恢复单胺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解除微循环功能障碍,促进肠蠕动,加速肠道多种病原体毒素和有毒物质排出,减少脑、心、肝、肾的损伤,尤其与阿托品类药物合用疗效更明显并可减少阿托品致心动过速便秘等[46]

3.6其他如流行性出血热、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烫火伤、精神病(癫狂)等。

此外,尚有广泛性大动脉炎性头痛、挤压综合症、前列腺疾患、湿疹……用途极为广泛。

[47](P179-234)

综上所述,大黄素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广泛,毒副作用少,药源丰富,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前景。

大黄正作为我国先民智慧结晶之一,以其“一药即一复方”的功效多样性、成分复杂性、作用广泛性以及研究前景的广阔性,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黄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大黄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近十余年来,出版介绍大黄的书籍已有7万之多,领先于其他所有中药,在杂志上发表有关大黄的论文之多也占所有中药之首。

对于大黄产品的开发利用也领先于其他中药,去年一种以大黄为主的保健药全年销售额达到11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48],这也是大黄神奇功效的生动体现。

因此不论是传统中药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在不远的将来,大黄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由此可见,大黄确实是一味价值很高的中药。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兼同事们,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得以顺利渡过实习期,并且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感谢一些从论文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写作给予我很大帮助的朋友们。

在此再次深深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一18.

[2]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