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8552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

1、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

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

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

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

B.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

C.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

D.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

B.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剧人物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

C.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

D.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

B.本文阐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

C.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

D.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班琳丽

老姐是一个“戏痴”,一身的戏。

我很小的时候在姥姥家见过她几次,那时她已经是戏班里一个红极一方的俏戏子。

唱戏是要庄上人家管派饭的,我的姥姥特别会做饭,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见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逗我们玩儿,或是教我们唱戏。

她是很美的一个女人,至今有两点在我的记忆里有如特写镜头,白如初雪的脸和恍如刚刚吐了血的红唇,恰如一幅半残的写真画。

现在想来,那是她化妆的脸。

事实是她成了我的七姥姥后,不唱戏,走下舞台了,她依然每天化妆。

据我母亲说,她每天晚上睡觉也不卸妆,以致我那个花心七姥爷吓出病来,一病而终了。

我现在想,那是老姐最后的挣扎或者说绝唱吧,她不想走下舞台,痴痴地感觉着,小脚迈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飘飘荡荡长抛丈许的水袖,窸窸窣窣闪动石榴裙裾,一唱一念,一眸一嗔,重拾昔日舞台上那个当家花旦的风采。

记得姥姥常一边做针线一边叹息,唉,她是个有痛的女人。

那时我也随在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身后叫老姐为老姐,不叫她七姥姥的。

她似乎特别喜欢被人这样叫,哪怕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嬉闹,她的眼神也会刹时亮起来,柔柔和和,迷醉了似的,从来不恼。

恼的是我那七姥爷,这称呼无异于他的疤痛。

我是再大些从姥姥那里了解到“老姐”这名字的全部故事的。

把老姐喊成一个女人一生的痛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老姐用手牵着或是拿一个眼神牵着来我姥姥家吃派饭的那个男角,姥姥庄上的人叫他老罗义。

当时戏班里有一出轰动一方的传统戏《对花枪》,老姐扮戏里敢爱敢恨的姜桂枝。

“顶着一头白毛尾,长着一脸枯皱皮,领着孙媳和儿媳,南里北里找女婿”。

扮相俊俏,唱腔也美。

那个男角就扮戏里忘掉前情的老罗义。

老姐凭着一出《对花枪》折倒了数千观众,当然还有那个老罗义。

戏里姜桂枝比老罗义大,戏外老姐也比“老罗义”年长,老罗义戏称他爱上的女人为“老姐”了。

戏里一对夫妻旧好重拾,戏外他们做起了暗箱夫妻,直到那天老罗义的原配骂上台来,一出戏的包袱“哗拉”一下抖落开,人们才看到了真相。

事实是老姐也是那一刻才看到老罗义的真面目,灯光暗淡的舞台上,老姐指着老罗义,久久地吐出一句:

“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言罢,一头栽倒在台牙子上。

那阵子恰好我七姥爷第三个老婆也死了,他正纠缠老姐。

就棍打鸡,老姐就嫁给了他。

老姐以为嫁到庄上就能永远留在戏班里。

不是,她屈嫁的丈夫不仅让戏班主撵走了老罗义,还约法老姐从此不得登台唱戏。

不久,老姐痴了,终日里像个病人,吃不下饭,干呕、胸痛,打针吃药,也还是那副病恹恹的样儿。

她每天爱干的事就是化妆、补妆,然后躺下来病着,有时也会从她那里传出一句道白“你,你你,你这个挨千刀的老罗义……”冷丁的怪森人的,细了听,心就酸了。

我七姥爷放手人世后,老姐的病情也没见轻。

姥爷们怕老姐寡妇门前出是非,给荣耀的家族抹黑,当然再嫁他们更不允,姥爷们就商议着给老姐过继个儿子。

子赐是条脉线,兴许就拴住了她。

二姥爷的儿子多,他们商议就把二姥爷的小幺过继给老姐了。

没想两天不到,孩子哭啼啼跑出来了。

一问,饿的。

问他老姐不做饭吗?

孩子说老姐吃生的,棒粒子,豆粒子,红薯片子,都生了吃,不动火。

我的姥爷咬着牙骂,混帐!

这之后,除了姥姥不时去给老姐送些吃的,庄上很少有人过问老姐是活着还是死了的事了。

等老姐快被村人完全淡忘的时候,庄上来了个唱大鼓书的男人。

几乎人人都说见到老姐了,说见老姐影子似的坐在人场里听大鼓书,总是那边散场了她才走,依然化着浓妆。

再后来,姥爷的一个本家说,早没见过老姐了,会不会已经死在床上。

我姥姥一惊,忙掂着小脚去看,大门敞着,锅冷灶寒,床上尽是乱七八糟的衣物,就是不见老姐的影儿。

庄上的人纷纷猜测,老姐是跟唱大鼓书的男人跑了。

也许他那里没有老姐要的爱情,可有老姐魂牵梦绕的戏,谁能说大鼓书不是戏呢?

那年,老姐二十三岁。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多种技法入文.如倒叙开头,文首设置悬念,写到‘那时的老姐总爱跟一个男角到我姥姥家吃派饭”,是为后文写老罗义与老姐的暗箱夫妻埋伏笔。

B.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妮妮道来,语调饱含深倩,情节虽有一定的曲折性,但并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然而读来却仍很有吸引力。

C.小说讲述了老姐的艺术和爱情方面经历的痛,着重表现了封建大家族所秉持的封建礼教对老姐自由、爱情和青春的戕害,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D.老姐喜欢别人喊她“老姐”,这个称呼会让她的眼神刹时明亮起来,柔和迷醉,是因为“老姐”这个称呼让她可以回味到曾经与老罗义一起唱戏的场景之中,重新体味戏中的爱情与爱情中的戏。

E.小说中老罗义有原配还与老姐做起了暗箱夫妻,说明这个人人品卑劣,忘恩负义.老姐的命运遭遇是由这个人物一手造成的。

5.文章题目为“痴”,老姐的“痴”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人们猜侧老姐跟唱大鼓的男人跑了为结尾,请简要分析这样的结尾有何好处。

7.鲁迅说: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请根据鲁迅这句话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姐这一人物的悲剧性。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再伤害,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

?

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

“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仰光的连续空战,希赢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纯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身后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

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

“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XX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

?

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9.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10.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

“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1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

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

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二)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庄子•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

(三)古代诗歌阅读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①快阁:

地名,在江西太和县。

黄庭坚时任知县。

②痴儿:

作者自比。

(1)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2)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

请分析。

第II卷(选择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运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

形象地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①______。

生物晃一下尾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

同样的,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②___。

18.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前段时间,山西一游客因为川菜“鱼香肉丝”中没有鱼而拒绝付款一事传遍了网络。

其实,正如“老婆饼”中没有老婆,“蚂蚁上树”中没有蚂蚁一样,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毫无关系。

正因为如此,进了中餐馆,看菜名点菜是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的。

所以研究中国菜名字起源,自然也没有任何价值。

①中国菜的菜名与内容大多数还是有关系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列文字概括“阳光动力2号”飞机的四个主要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

4月21日“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了它环球航行的中国段航程。

这架革命性的飞机由碳纤维制成,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

飞机机翼、机身和水平尾翼上共安装了约17248个厚度仅为135微米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机翼下方安装的4台无刷、无感应电动发动机提供可再生能源。

每个发动机能产生17.5马力的动力,还有一个减速齿轮,将直径4米的两叶片螺旋桨的速度限制在525转/分钟。

整个系统的效率是94%,创下了能源效率的新纪录。

在“阳光动力2号”的设计与制造中,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材料。

其中,索尔维集团发明了一种电解质,用于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拜耳材料科技集团允许本次计划使用其研发的纳米科技;Décision公司则负责提供前所未见的超轻碳纤维。

20.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

(2)体会这幅漫画的寓意,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诗人普希金说:

昨天,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

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有人说:

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去,那就莫如忘却。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2.B3.C4.DB

5.三方面:

①戏痴:

老姐对戏痴迷,不仅在舞台上表演精彩.不能唱戏后还每日化妆.因为不能唱戏而精神失常,最后跟着唱大鼓的男子跑了。

②情痴:

老姐因为和老罗义一起搭演《对花枪》,戏里戏外都做起了夫妻。

因为男子的真面目败露而情感崩溃,日日口里愤怒念着“老罗义”。

③痴呆:

因为不能继续登台唱戏和情感崩演而精神失常,痴痴呆呆,连生活都不能正常。

6.①未亲见的情节以猜侧来写出,显得客观、真实,符合常理。

②人们猜测老姐跟唱大鼓的男人跑了,强化了人物形象的戏痴这一重要特点。

③表现了作者对老姐的美好祝愿.

7.①人美。

老姐俊俏,是个笑人。

但最终艺术爱情都不顺利,生病,生活都无人料理,吃生食物,生活摧残了美丽的她。

②戏美。

老姐唱戏扮相俊俏,唱腔美,折倒了数千观众,但最终却被迫不能登台唱戏,只得每日里口念戏词,日夜不卸妆,最终痴呆。

③情深.老姐因戏里的情而爱上了戏外的老罗义,戏里戏外,郎才女貌,然而老罗义的真面目让爱情瞬间破裂。

老家被迫嫁与花心老头,但依然每日喊着“挨千刀的老罗义”。

④执著的性格。

老姐热爱、执著进而成痴的性格本应是人生成功幸福的保证,但是在她的透遇中却使她年纪轻轻却精神失常,陷入无尽的孤独痛苦中。

8.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A项“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E项“为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