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8756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docx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完整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十、申请书正文〔不要改动模板设置;正文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字体;图片用jpg或gif格式。

(一)、工程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工程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当前,珍惜地球上有限的石油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减小温室气体排放量,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的产物,已经成为石油消耗的主体。

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要缓解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汽车工业必然向着环保、清洁、节能方向开展。

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具有零〔低〕污染物排放、低噪声、能源效率高、维修及运行本钱低等特点,代表了世界汽车开展的未来方向。

尽管各大汽车制造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够长。

无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还是纯电动汽车(EV),都严重依赖充电网络。

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讲,蓄电池充电设备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它的功能是将电网的电能转化为电动车车载蓄电池的电能。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总体上可分为车载充电装置和非车载充电装置。

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相关技术问题,开发相关的充电产品,对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电动汽车是电动源、电机和整车三大技术的结合体,电动源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充电装置三大功能模块。

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开展方向,国内外已经形成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专用材料的开发热潮。

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技术,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必须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才能到达需要的电压,单体性能上的差异使得锂动力电池的使用技术问题迫在眉睫,而且必须尽快解决。

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电池组寿命低于单体平均寿命的一半以下,可以推断都是由于使用技术不当造成的,首要原因当推过充和过放导致单体电池提前失效。

当前,由于电池,BMS和充电机生产商之间相对是独立的,没有组成一个很深入地配合,造成锂动力电池应用中存在平安与使用寿命等绪多突出问题,因此,本工程立足于锂动力电池特性、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锂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模块化、小型化的高效率充电系统,优化充电模式,提高锂动力电池组的平安性与利用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工程的市场需求分析

电池的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使用寿命等被认为是阻碍电动车商业化的最大瓶颈。

当前,我国研制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充电站的布网建设,却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开展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电动汽车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等技术难关也被攻克。

但现阶段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还面临诸多难题。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电动车商业化的根底设施不完备,尤其是充电站的建设。

由于受充电站的限制,目前我国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只能在规定的线路上运行。

国外方面,东京电力公司日前宣布,将带头参与有关的根底建设,明年东京将率先建成200多个充电站,三年后将增加到1000个以上,为新车型上市做好根底准备。

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充电设备,能在5分钟的停车时间内提供足够让一辆小型电动汽车行驶40公里的电量。

在美国,充电网络将由“美好空间工程〞公司与加州北部的旧金山、奥克兰和圣何塞等城市的政府联手建设,总投资达10亿美元。

根据方案,公司将于2021年在上述城市的所有居民区、商厦、停车场和政府大楼安装充电站,以方便电动汽车驾驶者随时为汽车充电。

国内方面,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发文,明确支持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在几大城市的首批充电站建成后,将成为‘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补充电力的基站。

方案4年内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979辆电力车辆的替换,建成内部充电网络。

同时,在试点省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工程抢险车、水泥搅拌车、街道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领域积极开展电动化改造、试点运营和充电站建设等工作。

预计到“十一五〞末,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动公交运行路线将到达420条,电动公交车到达4200辆,电动出租车到达535辆。

在试点省市以外的其他地区,也将着力培育电动汽车应用领域,在条件成熟时扩大试点范围。

因此,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推进,未来几年国内外对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

对于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单体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以容量为例,其差异性永不会趋于消失,而是逐步恶化的。

组中流过同样电流,容量大者总是处于小电流浅充浅放、趋于容量衰减缓慢、寿命延长,而容量小者总是处于大电流过充过放、趋于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两者之间性能参数差异越来越大,形成正反响特性,小容量提前失效,组寿命缩短。

要实现单体电压的均衡控制,均衡器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离开均衡器,管理系统即使得到了电池组测量数据,也无所作为,也就无所谓管理。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开展,电池组均衡装置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已有许多研究,国外已有报道,如德国KaiserseLautern大学,日本本田公司等。

电池均衡控制技术作为充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研究相关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开展趋势及申报单位现有工作根底〔重点、重大工程还需提供查新报告〕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开展趋势

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兴旺国家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开展。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工程,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智能化快速充电技术、电池充放电平安管理、提高充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实现充电机的小型化,提高功率因数,减小充电机对电网的污染等方面。

在充电机与充电站的研究方面,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充电设备,能在5分钟的停车时间内提供足够让一辆小型电动汽车行驶40公里的电量。

未来充电装置的开展趋势是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小型化、方便维护与安装。

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以往几年中,大局部企业在电动汽车研制中曾遭遇为难,主要是因为采用了铅酸、镍镉、镍氢电池〔Ni-MH〕等。

现在,经过研制与实验比拟,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离子电池取代铅和镍氢电池,运用于汽车领域正成为一项核心技术,它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也无二次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宽泛,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小轿车、电动大货车等较为理想的车用蓄电池。

缺点是价格较贵、平安性较差。

不过现在已有技术开发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等新型材料,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平安性,而且降低了本钱[1-4]。

当前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上下温情况下如何提高锂电池的充放电的性能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散热;其次是在大量单体电池串联成组应用时,如何充分利用电池的容量,防止充电过程中的电池过电压。

充电模式与控制策略方面,当前主要有三种充电方式,即无控制恒压充电方式、定电流恒电压充电方式与最大功率充电方式。

恒电压充电方式是通过无控制的整流电路进行充电,由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后整流滤波实现,特点是电路简单,应用广泛。

但重量大,污染重不适合快速充电。

定电流恒电压充电方式是在恒电流下开始对电池充电,电池电压到达上限值时,维持充电电压不变继续恒压充电,特点是可以根据电池状态设定充电电流曲线,适合快速充电。

最大功率充电方式适用于太阳能动力汽车充电。

国内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研究领域,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池管理团队致力于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突破,十五期间承当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的电动轿车电池管理系统和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电池管理系统并圆满完成任务。

电池管理团队对电池管理技术进行了一定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工作,与株洲时代集团等企业合作形成系列产品,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动汽车。

同时,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纯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线路充电站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单位,研发了大功率的高频充电机、适用于铅酸、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系统和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相关通信协议,组建了包括28台充电机的地面监控网络,整个充电站已经平安运行了4年。

在充电控制技术方面国内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多数大功率充电机还采用传统的相控整流电路,存在重量大、可靠性差、对电网污染大、充电与移动不便等问题。

在智能化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与高功率密度的充电机产品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内少数几家高校开发的样机在功能与实用性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增加运行可靠性目标出发,根据自动充满、少析气和无伤害的充电要求,研制出全自动电系统和智能充电系统,实现了充电过程的优化控制,满足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各种要求。

但是,现有的充电产品只是针对某种特定车辆的充电,相关的行业标准与通信协议也不够完善,市场上还没有适用各种类型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充电机产品销售,在充电装置的产业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参考文献:

[1]郝德利,冯熙康,王伯良等.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3〔1〕:

160-165.

[2]李顶根,李竞成,李建林.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7,28(8):

1522-1527.

[3]李睿,魏学哲,邹广楠.模块化的HEV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J].汽车工程,2004,26(6):

629-633.

[4]YaoC.Hsieh,BalanceDischargingforSeries-connectedBatteries[C].35hAnnualIEEEPowerElectronicsspecialistconference,2004,2697-2702.

[5]王志福,彭连云,孙逢春,张承宁.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J].电池,2003,33(3):

167-168.

[6]黄海江.锂离子电池平安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

[7]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8]陈清泉、孙立清,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开展趋势[J],科技导报,2005,23(4):

24-28.

[9]滕乐天、姜久春.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设计[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21.

[10]M.S.W.Chan,K.T.Chau,C.C.Chan.Modelingofelectricvehiclechargers.1998.vol:

1.433-438.

[11]日本电气学会.电动汽车最新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申报单位现有工作根底

重庆通信学院是军队著名通信院校,本工程研究组所在军事电力工程系是全军唯一的通信电源专业教学科研机构,在电力电子技术、化学电源和通信电源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雄厚的技术实力,依托全军电力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本工程具有完备的实验条件,其中包括:

逻辑分析仪、高性能数字存储示波器TDS3052、电池容量测试仪、可编程交直流电源、电子负载、热成像分析仪、波形发生器和功率器件老化测试仪等先进的实验仪器与设备。

软件方面具有电力电子仿真软件SABER、系统仿真软件Matlab、IC设计与仿真软件Cadence等。

本工程组在充电电源、化学电源、通信电源、焊接电源以及特种电源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丰富的研发经验,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电化学、控制工程和通信与电子系统,在国际国内期刊或会议发表优秀论文5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军队及地方科技成果奖。

在电池充放电管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通信与控制理论方面有较坚实理论根底与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所承当的“智能化快速充电电源〞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已经在全军通信部队中应用。

开发的“智能多功能逆变式焊接/切割电源〞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本课题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根底,与重庆华伟工业集团、重庆新世纪电气,重庆乔亚电子等电源生产厂商有密切合作关系,使本工程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渠道。

本工程的合作单位重庆新世纪电气主要致力于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远程可视化管理系统设备和软件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效劳。

公司始终坚持“科研投入优先、科研创新为本〞的企业开展战略。

“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公司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重庆通信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密切的技术开发协作关系,绝大多数科研成果都实现了产品化。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能源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产品和技术,电力有源滤波器系列产品,微机消谐装置和水电站励磁控制器系列产品,以及直流电源、逆变电源等相关技术和产品。

在电源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研发实力与产品化根底。

(三)、工程方案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本工程立足于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关键充电技术与装置的研究与开发,将先进的高频开关功率变换技术、软开关技术、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充电控制技术、现场总线与嵌入式控制等技术进行集成,结合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电动汽车精细化充电技术,开发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模块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充电系统,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充电性能与充电效率。

2.研究与开发内容〔重大工程应有课题设置方案〕

(1)锂动力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研究

影响充电系统实际充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如何有效控制充电电压、电流及时间等参数,平安,可靠,快速地完成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

电动汽车为了获得高压运行系统,它所用动力电池都是采用串联的方式,充电方法采用串联的充电方式,要求电池模块间的性能一致性要好,否那么会造成性能优秀的电池过充,性能低劣的电池过放等问题。

因此,结合电池均衡管理系统,研究充电控制曲线及其控制算法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充电控制技术研究的需要,必须清楚了解锂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响特性,对电池的动态特性及测试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将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机进行融合,根据电池工作状态实时调整充电电流与电压,提高充电性能与充电效率。

(2)充电系统模块化技术的研究

充电系统主要由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充电相关功能模块构成,充电系统涉及到功率变换、自动控制、电池应用与现场通信等多项技术,可靠性要求高,部件通用性非常重要,采用模块化技术是最优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充电机产品多数采用效率低、体积与重量大、功率因数低、经济指标落后的工频相控类充电装置。

不但可靠性低,而且对电网产生严重的谐波污染。

高频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功率因数高、效率高、控制方便、以及方便并联扩容等诸多优点,未来的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机必将采用高频开关变换器的方式实现电能的变换。

在大功率充电机中,国内采用此项技术的充电机还很少,一方面是考虑到充电机的本钱因素,主要原因还是充电机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不够,少数科研院所的样机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工程拟将模块化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将充电系统各项功能实现模块化,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方便系统扩容与维护。

〔3〕功率变换模块软开关技术研究

高效率是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对整个电动汽车的能量效率有巨大影响。

如果采用传统的硬开关变换电路来实现功率变换,充电机的效率最高只能到达90%,不利于节能环保,使电动车运行本钱增加。

如果采用软开关变换电路,可以使充电机满载效率到达93%以上,随着软开关技术的开展,移相全桥,LLC谐振电路等软开关电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整机的效率,减小噪声,可以将软开关技术应用于充电机中。

〔4〕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

电动汽车地面充电机多采用380V电压三相输入,经过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整流变成直流电,滤波后提供应高频DC-DC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经过DC/DC变换输出需要的直流,再次滤波后为动力电池充电。

该方案输入功率因数低,在充电机负载增加时,对电网产生严重的谐波污染。

抑制电力电子装置产生谐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被动方法,即采用无源滤波或有源滤波电路来旁路或滤除谐波,目前国内的充电站多采用此方法来实现无功功率补偿。

另一种是主动式的方法,即设计新一代高性能整流器,它具有输入电流为正弦波、谐波含量低、功率因数高等特点,即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

近年来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得到了很大的开展,成为电力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目前在电路拓扑和控制方面已日趋成熟,而三相整流器的功率大,对电网的污染更大,因此,有必要对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减小充电机对电网造成的污染。

〔5〕电动车锂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的开发

本工程针对锂动力电池在电动车应用中存在的平安性、使用寿命、均衡控制、电池利用率与充电系统的效率偏低等问题,研究开发高性能的充电系统。

该系统基于CAN总线的模块化系统构架,主要包括功率变换模块、电子控制单元〔ECU〕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输入输出保护模块以及电量计和安时计等,具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可以组成不同规格和功能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

实时监控充电机的运行状况,实现智能化充电管理;提供人性化的人机接口和界面,通过CAN总线与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并可与上位机组成监控网络;功率变换模块内设计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软开关变换电路,保证高输入功率因数与提高功率变换效率。

ECU模块通过CAN总线与电动汽车内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根据电池状态实时调整充电参数,选择最优的充电模式,实现精细化充电管理,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性能与串联电池组的容量利用率。

图1充电系统功能框图

3.工程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创新点:

〔1〕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开发出一种充电控制算法与充电模式,根据电池状态计算并实时调节充电参数,提高串联锂电池的利用率,优化充电系统的性能与能量转换效率。

〔2〕基于先进的软开关技术与功率集成技术,提高充电系统的功率密度,有效减小系统的重量与体积,提高系统效率。

〔3〕模块化设计理念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本钱。

技术难点:

〔1〕在大量成组串联锂电池应用方面,如何有效提高电池组的容量与使用寿命,保证充电平安,并且在宽环境温度下提高锂电池的充电性能。

〔2〕充电系统的性能优化涉及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的密切配合,如何将两个分立的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充电系统性能。

〔3〕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国内在功率变换器中成功应用实例较少,选择适宜的电路拓扑并设计出可靠性高的控制算法是成功应用的关键。

(四)、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本钱费用估算

a.材料价格按现行采购价。

b.生产工人定员50人,工资及附加费1800元/人月计算。

c.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折旧年限10年,无残值。

d.设备维修费按设备原值的3%计算。

e.销售费用按销售额的10%计算。

f.企业管理费按销售额的5%计算。

g.银行贷款利息按年利率6%计算。

根据以上的本钱估计,规模经营后,生产一台功率10KW的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本钱总计约为8000元。

〔2〕产品价格与销售收入

以目前市场的充电机价格作为参考,一台10KW的充电机价格约为12000---15000元,因此,假设每年销售500台计算,年销售收入约为600万。

〔3〕盈利预测

在国家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政策推动下,未来几年电动汽车将在国内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而充电系统作为必须的配套工程,也必将得到快速开展。

对于充电机的需求量预计年增长10%,扣除相关所得税和增值税,保守估计充电机工程在投产2-3年后的年利润可到达200万。

〔4〕社会效益

a.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与推广普及

充电机作为电动力汽车充电站的核心装置,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平安,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作为绿色能源在应用领域的拓展,将其用于汽车驱动系统,是落实科学开展观、实施国家能源开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战略举措。

重庆市也将构建起一个国家级、世界级的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抢占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制订话语权,构建中国电动汽车第一高地,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开发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b.加快人才成长速度,培养本地化人才队伍

通过本工程的研究,可以加快本地化的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并可以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机制的良性互动,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充电系统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当蓄电池的电能用完之后,就必须使用充电系统对电池进行再充电。

要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普及电动汽车,就必须配套建设充电系统,以增强公众对使用电动汽车的兴趣和信心。

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将带头参与有关的充电网络根底建设,明年东京将率先建成200多个充电站,到了三年后增加到1000个以上。

以色列方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汽车网络,即在以色列全国建立50万个充电站,并于明年投入使用第一批电动汽车。

而在国内,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发文,明确支持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年内,天津市的汽车充电站将到达15座。

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开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外对具有优良的充电模式,高效率、低污染、高性价比的新型充电装置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电动汽车充电机产业必将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推进而得到快速开展,因此,锂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具有非常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3.工程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1〕市场风险

充电机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不确定而引起的充电需求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充电站的运营与建设。

消费者在面对新技术、新产品时,通常会持观望态度,尤其在我国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还相当有限,环保意识还相对欠缺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电动汽车的市场目标仅限定为符合产业特性的公交车、公务车和城市特种车辆等,相应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机的需求必将受到影响。

〔2〕政策风险

国家尚未出台对充电站建设方面具体的扶持政策或规定,如对充电站建设用地、充电电价、充电网络建设等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这将对充电站的运营带来风险,进而影响到充电机的市场需求。

〔3〕技术风险

地面充电机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任务,并且要控制快速充电对电池造成的损害,相应的充电控制技术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国内在自适应充电控制算法的研究方面与国外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多数充电机都是采用三段式的充电模式,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损害比拟大,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电动汽车的运营本钱。

由于电动汽车开展初期,车辆及电池难以标准化,国家也未出台关于充电机的相关标准与标准,包括通信协议、连接器标准等。

这可能使充电机在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及电池充电时,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从而对充电机的控制技术与应用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在非专业人员对充电机操作中可能导致平安方面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