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096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docx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系列专题讲座

专题一、如何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平

问题提出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讨论稿)中,将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设计为五个方面: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我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与此同时,还分学段、分活动项目分类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设计目标、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具体细化成可操作性的目标,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何关注生成性目标呢?

学习提要

本专题主要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具体设计的方法入手,阐述了如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确定目标的方法,以及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化的基本策略。

通过本节的学习,教师们要掌握如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

1、设计综合性目标的方法

2、设计生成性目标的方法

3、将总目标如何落实在学校目标设计中的方法

4、将总目标如何落实在班级目标设计中的方法

5、如何设计过程性目标的方法

方法策略

一、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特点,设计目标

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特征,设计目标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是由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

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个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同时,人的个性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对任何主题的研究都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要求能够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各种技能和经验,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整体关注。

既要有知识目标的设计,又要有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计。

案例借鉴

案例说明

本案例为马栏山小学何嘉茹老师设计的“我是小导游”主题活动的目标,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教师是怎样对综合性目标进行整体关注的。

案例呈现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两种方式了解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的特点和了解马栏山社区的环境特色。

2、学生能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游客的基本情况,学会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决定活动的实施步骤。

3、学生初步掌握制定活动计划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与陌生游客主动导游,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2、学生通过了解社区的背景资料,及向游客介绍,让学生产生热爱社区的感情,为将来他们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打下情感基础。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懂得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旅游点的相关信息,如:

景点介绍,长沙交通情况调查,长沙主要旅游点名称、票价等信息,初步学会如何查找、收集信息,并将之整理成资料。

2、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具体、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如:

采用对话式的交谈法交流心得体会,或用图片、文字等将成果展示出来。

3、学生通过请不同的人来担任活动的指导老师,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老师,随时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懂得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

案例由马栏山小学何嘉茹老师提供

2、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特征,设计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

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实践性特征。

尽可能运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行为动词,避免课堂化的行为动词。

如画一画、说一说、查一查、想一想;避免课文化主题,学生不通过社会实践就可获得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操作的主题。

如,“中华民族知多少”、“自行车的历史”的主题,就属此类型。

3、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特征,设计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

平时,学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整体规划、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有的计划性的一面。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因此,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的同时,更要关注其生成性目标,而不能机械的执行预设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计划。

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社区的交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能随时捕捉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价值。

活动开始时,老师让学生收集有关社区交通情况方面的相关的资料,学生采取各种方式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汽车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问题更感兴趣,于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又开展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具体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不是所有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具体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活动主题、不同的活动主体,其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下面,从学校目标设计、班级目标设计、主题目标设计三方面阐述目标具体化问题。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既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在学校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又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

评估需要是学校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晰学校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

同时,学校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制定,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细化为若干基本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配到不同学段中去。

如,有所学校为了落实: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的目标,将学校某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全面了解社区,增强学生对社区生活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产生建设社区的行动。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意识,提高学生社会公共意识,社会道德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强化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提高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际、组织、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目标是学校目标在班级的进一步细化,班级目标是全班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的,具有鲜明的班级特点。

如,有所学校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为:

“1.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基础,引导学生选择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2.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学会自我反思评价。

5.逐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个方面,根据学校目标,其学校所在班级根据班级学生兴趣特点,分别在学校总目标的规划下,进一步细化,确定了班级目标和活动主题如下:

班级

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

方式

指导教师

(1)班

“我是小主人”系列

1.我们的学校

2.班干部竞选

3.今天我当家

4.我是小小装饰设计师

通过以“我是小主人”为主题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家庭、关注班级、关注学校的过去和现状,初步体验“我能行”的真切感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查

访问

演讲

实践

徐宇红

陈颖

李科

(1)班

 

(2)班

 

“市场调查”系列

1、对市场不法商贩的调查

通过对本居住小区内商贩经商情况的调查以及对不法商贩督促调查,倡导文明经商之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调查

访问

宣传

实践

听讲座

文艺表演

 

陈银芝

文婉姣

2、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长沙市场开拓的调查

通过对国外知名品牌在市场中的开拓调查,锻炼学生与人沟通,并善于通过现象来总结规律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调查

走访

调查报告

实地考察

讨论

3.对长沙家电市场主要家电情况的调查

通过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家电市场今天与过去的巨大变化,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调查

采访

绘画

征文

实践

(1)班

 

(1)班

 

 

“探寻长沙的井文化”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探寻长沙的井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长沙的古井文化,丰富学生的古文化知识,让学生的行动去唤醒长沙人民保护古井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服务社区、参与社会的能力。

听讲座

调查

访问

实地考察

演讲

绘画征文

实践

宣传

莫姣老师负责指导,课题组老师协同配合(

 

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通过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能力及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的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品行。

观察

查资料

访问座谈

听讲座

演讲

写科普小

论文

王航炜

 

袁悦群

(2)班

我是小书迷

通过参观阅览室、图书馆,制作“自己的书”,修补图书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氛围、体会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参观调查访问手工劳动表演

杨智芳

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标设计

在学校课程实施目标和班级课程实施目标之下,每一个具体活动,都要有其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都是基于总目标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目标也随时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不断生成而不断调整的。

活动阶段不同,活动主题目标也随之变化。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决定其更为详细具体的课程目标是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逐渐建构的。

进行具体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具体目标设计,对学生开展具体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作为学校或指导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使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目标指引下,开展活动。

每一个的活动主题,都有其具体的目标,在活动主题目标设计过程中,除了前面谈到的要关注生成性目标的同时,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教师们关注。

第一方面,要设计阶段目标。

由于学生每个活动阶段的活动方式不同,活动目标也就有差异。

如,活动主题确定阶段的目标设计,更多地关注问题意识、收集信息等方面的目标,活动实施阶段则比较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等目标,活动总结交流阶段则关注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当然,这是从共性的角度来谈的,不同活动主题,其过程目标设计不同。

第二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标设计时,要将知识技能目标细化为可操作性目标。

如,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学会调查取样和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等。

第三方面,要注意目标设计语言的表述方式。

首先,要注意目标表述时的行为主体,在一些方案和案例的描述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表述目标时的错误。

这错误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表述目标时,往往将教师自己表述为行为主体。

如: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目标,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这一目标就算达成了。

至于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交际能力方面究竟有多少提高,如果按上述目标来衡量的话,那是无关重要的。

因此,目标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上面所提到的目标应该表述为:

学生能够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通常使用“经历”、“体验”、“运用”、“了解”、“接触”、“参与”等行为动词;使用“形成……态度、情感、意识”等词语来表述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具体目标。

如,“关于拆迁的话题”主题活动目标设计时,可这样表述其目标:

通过实施本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接触拆迁居民和政府拆迁部门,了解拆迁居民的思想动态和政府部门有关拆迁的政策,帮助政府部门做好拆迁的宣传工作。

通过分析探讨,正确认识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主动为拆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案例借鉴

一个主题活动中如何进行阶段目标设计,一直是教师们犯难的问题,案例中的过程目标设计,既很好地落实了总目标的要求,又关注生成性目标。

如,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后,调整下一步的活动目标设计,就体现了对生成性目标的关注。

“设计未来的湘雅路”活动总目标

认知:

1、学生了解长沙近年来道路、交通的变化。

2、形成建设长沙、美化长沙的责任感。

情感:

1、通过了解家乡长沙的变化,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产生对自己成果研究的喜悦、自豪感。

能力:

1、学会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制定计划、参与社会实践。

3、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动手制作,养成动手习惯,学会一定的制作技能。

第一阶段目标:

发现问题

1、通过调查采访以及观察活动,了解五一路、芙蓉路拓建前后的变化,并与学校所在社区的旧城区的湘雅路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

2、学会调查、采访、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目标:

深入研究问题

1、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行动手设计,规划湘雅路的未来。

第三阶段目标:

信息交流

1、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

2、根据交流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进一步开展活动。

第四阶段目标:

进行社区服务

1、整理活动资料和设计的方案、图纸,开展“湘雅路的明天”社会宣传活动。

2、将有关活动建议送交有关职能部门。

案例由三角塘小学贺桂中老师提供

思考与设计

阅读思考:

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关注生成性目标的体会。

自主设计:

1、就某一活动主题,设计其总目标和过程性目标。

2、设计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方案。

专题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作好的准备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姜平

问题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课程意识。

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的课程。

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存的“教材”,它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自2001年秋季开学始,综合实践活动动课程在全国42个实验区开始全面实施,目前,已进入逐步推广阶段。

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它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为依托,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历与实践,将学生从教室拉向社会,从以教科书为蓝本,转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活动体验来求得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指导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为迎接这门新课程的到来,需要作好哪些准备呢?

学习提要

本节主要介绍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从指导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做好的准备入手,介绍具体的课程实施准备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观念准备

2、方案计划的准备

3、方法技能的准备

方法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念的准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教材、教参、试卷、标准答案去教。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教学内容由国家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规定,教参由出版社提供,教学方法由教研部门介绍,试卷和标准答案由教育部门及教研部门编制,教师成为教研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为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模式的盲目模仿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这门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低,谈不上什么个人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忠实于教材的传统讲授的角色转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

要有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反思信息的能力,要有问题意识和课程意识。

教师要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着重理解如下几方面的要义。

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为: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新课程价值观的核心),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教学的教育性,每一个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作为新课程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其目标的取向上具体表现为具有鲜明的行为目标与体验性目标,注重的是行为的过程,另外它是在教育情景中伴随教育过程的展开自然而然生成的,具有发展的、动态的生成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学生个性自由的发展、整体认识自我、社会与自我,主动探究并学以致用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与创造空间。

其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使该课程的实施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课程,它的实施,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研究的乐趣,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开展当代社会调查,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在通过对自然、社会发展、自身需要研究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其课程实施过程最能体现学习方式转变;通过学习方式转变,促使学生自由的发展,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格。

其三,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它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它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真正促使学校课程的创新和文化重建。

其四,基于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造空间。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区环境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

其课程内容为不断发展、创生的过程,给教师传统讲授的角色提出了挑战。

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掌握的方法。

2、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没有体系化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

它涉及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同学们的整个“生活世界”。

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源于同学们的生活领域,对象和范围可以来自同学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特点是开放性和具有可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由同学们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值得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的价值。

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大致涉及四个方面,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学习内容逐步综合、深化和拓展。

(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是与学生生活的社区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

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

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等。

(2)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

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各国中小学课题研究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领域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的经济问题(如证券与股票、产业结构研究等)、社会政治、社会研究领域是围绕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与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相关。

(3)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

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

同学们从自我生活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从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反思自我,发展自我。

(4)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还可以围绕同学们各门学术性课程的学习,开展有关文化现象或文化问题的人文科学领域问题的探究。

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一定要超越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领域知识的局限,把同学们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通过实践来探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的研究。

3、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

教师、学生、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

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案例借鉴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呢?

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