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219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飞的教学反思.docx

试飞的教学反思

试飞课型:

精讲课

学情分析:

神七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宇航员出仓,给我们留下永远难忘的回忆。

英雄航天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也受到了人民的敬仰。

很多学生对航天英雄都有了崇拜的心理,但是不了解,身为国母的宋庆龄,也是一位英雄。

她是第一位乘坐中国飞机的女性,她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长,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掌握人物表现手法。

2、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难点:

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

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

3、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集体读一读。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试飞的时间和地点在哪里?

1923年7月广州大沙头机场

(2)谁作为乘客参加了这次的试飞活动?

宋庆龄

引导学生反馈搜集的资料,介绍宋庆龄。

教师小结:

同学们,宋庆龄是中国近代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为什么这次试飞,她的亲自参与呢?

你知道其中的意义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2、我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诵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说一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分钟后汇报)

自由朗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小组交流。

汇报。

出示生字词。

bīnxiāoxiāncāngzhuì

宾潇纤舱惴

(2)重点词语理解。

宾客:

客人

潇洒:

指行为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多用来形容神态和容貌,也指举止

哗然:

人多声杂的样子

纤弱:

纤细而柔弱。

惴惴:

形容发愁害怕的样子

温文尔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第二循环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5分钟后汇报)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分段情况。

3、汇报,展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

介绍了这次试飞的时间,地点及原由。

第二部分(2—18自然段):

写试飞的整个过程。

第一层(2—8自然段):

写试飞前的场面。

第二层(9—14自然段):

写宋庆龄参加试飞,众人试图阻止。

第三层(15—17自然段):

试飞。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

写试飞成功后人们激动的心情。

4、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写了试飞前,试飞,试飞后整个过程。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5分钟后汇报)

自由诵读课文。

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教师总结: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篇课文正是通过试飞这件事,来表现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了那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并试着仿写几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

2、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交流中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读一读。

美丽潇洒温文尔雅文静纤弱微笑

2、集体朗读这些词语。

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宋庆龄的)

3、这位温文尔雅,文静纤弱的夫人背后却是她勇敢,沉稳以及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走近她——我们的国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习第16~18段,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5分钟后汇报)

1、自由诵读课文。

2、集体朗读18自然段。

3、小组交流体会。

4、汇报展示。

“夫人微微笑了笑,挥手向人们致意。

”是在宽慰群众,请他们不要为自己担心。

“飞机冲向低空时,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宋庆龄微笑着向人们招手。

”体现了她的从容,勇敢。

“宋庆龄轻轻摇了摇头,微笑着说:

“不,应该感谢你。

我感谢你,国民感谢你。

”这次微笑不仅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还是他无比的喜悦和欣慰的笑。

第二循环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第19~22段,勾画出人物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勾画表现人物思想的句子。

3、小组交流你的体会。

4、汇报。

孙中山的话:

宋庆龄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祖国的强大,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足见她对祖国的热爱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篇二:

试飞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3)

《试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些故事或者其他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及人物

1.齐读课题,了解这次试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2.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进行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各段序号。

2.按“试飞前”“试飞”“试飞后”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段学习

1.自己学习第1~15段,了解孙中山、宋庆龄、杨仙逸和黄光锐这几个人物和这次试飞的意义。

2.自己用符号勾画出描写宋庆龄外貌、神态和场面的地方。

3.师生互动学习交流。

4.找出宋庆龄这样勇敢的原因,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5.老师指导对话朗读。

6.理解关于描写宋庆龄外貌的词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段,深刻体会人物思想境界

1.自读第16~18段。

找出描写宋庆龄微笑的句子,并读一读。

2.勾画出描写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词语,读一读。

3.谈自己的体会。

4.老师指导学生读好第18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自己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试背第18段。

7.从写作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完成课后第2题。

五、学习第19~22段,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1.自读课文,找到与前面照应的宋庆龄亲自参加试飞的原因。

2.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

六、再读全文,深化感受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自己学这篇课文的感受。

3.完成课后第1题。

4.结合选做题,拓展对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认识

《试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宋庆龄勇敢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背诵课文倒数第五自然段。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宋庆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热爱。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介绍宋庆龄一次不平常的试飞。

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领略到宋庆龄的勇敢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热爱。

【知识链接】

学生们宋庆龄都不熟悉,了解。

对此,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

宾客、潇洒、纤弱、惴惴不安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惴惴不安(a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激动地()关切地()飞快地()

亲切地()平稳地()清晰地()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关切——美丽——潇洒——激动——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课文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宋庆龄试飞的,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朗读。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在场的文武官员也听说,有一位乖客要参加试飞,人们猜想,这一定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男

子汉。

为什么人们都认为一定是位非常勇敢的男子汉参加试飞?

这对刻画宋庆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孙中山说:

“当然,‘万一’是存在的,夫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她说‘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

’”

这句话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们的心也随着飞机一起悬在了空中。

说一说“悬”字的表过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写到宋庆龄的笑,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练测测】

1、理解课文填空。

课文是按()的顺序来写的,即()→()→()

2、辨字组词。

潇()纤()舱()摄()

啸()奸()般()镊()

3、照样子写句子。

只见飞机像一只雄鹰在空中做出各种特技表演动作:

俯冲、后翻、拔高、侧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眼中的宋庆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宋庆龄和孙中山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反思】篇三:

“美国”教学反思

“美国”教学反思

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美国这一节课是初中地理内容,虽然是复习课,但是却是高考的重点,针对这一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美国这个国家,并熟记以及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现有如下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学形式要创新。

过去讲授国家地理时,就是按照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从位置与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与灾害,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民族、地区文化等方面逐一分析,分析的时候大多的情况就是拿一幅地图让学生阅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上缺乏新意。

学生们不爱学习地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容陈腐,与生活关系不密切,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所以这节课我在内容上虽然基本上是按照上面呈述的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但是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轻重详略,而是按照美国国家的具体特点有所侧重取舍的。

例如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待机画面用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的漫画,其夸张的描绘引起学生的注意。

再如,在落实领土组成内容是,我设计了三个图标,每一个图标就是美国本土及海外州的的轮廓,让学生给自己的组队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学生在给自己的组队起名字的时候就在不自觉地阅读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图,并且还了解到了美国海陆轮廓的知识。

对于美国的范围,不是首先上来就让学生阅读地图,指出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其范围,而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

“某国试飞的导弹由于出现故障,一下子坠落在30on~45on,75ow~60ow的海域,哪个国家会提出抗议?

”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是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美国的位置与范围的相关内容。

“每年的9月1日,我国的中学生都背起书包进入新的学年,聆听老师的新学年的教导,可是在美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防震演习的图片):

为什么?

”学生一下子就对美国多火山地震的知识感到兴趣,并且主动探究其成因;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上突破了为了学习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维瓶颈,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走向,力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从身边熟悉的话题、或者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等出发,设置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信息、阅读地图、合作学习等。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法,不自觉地得到了提高和深化。

二、教学结构要清晰。

有人说课堂教学就像一台话剧。

话剧讲究情节、讲究舞台效果、讲究结构,随着情节的变化,结构上要有起伏:

铺垫、过渡、高潮、结局等。

我不大赞成课堂是话剧的说法,话剧是演员表演观众听看,话剧重在表演,而教学重在思考、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很理性的挖掘真理的过程。

如果有人硬是说课堂像话剧的话,那么我想课堂话剧的演员应该是学生,观众也是学生,教师是跑龙套的服务生,课堂话剧当中的结构就是教学场景的组合和变化。

所谓教学场景就是由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学中心话题和教学方式。

教学的中心话题就是这节课要突出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以及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教学方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而

进行的教学行为模式。

教学中心话题是逐层展开的:

有引入、有铺垫、有深入,在逐层展开的过程中,教师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相应地不断变化和调整,那么这种变化和调整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教学场景的变换与位移。

这节课设计了三个场景。

一个是探究美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个是美国与日本的对比,第三个是对美国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进行总结。

在三个场景的前面还设计了一个情景导入的小片段,那就是用美国相机给大家拍照引出对美国发达经济的思考,抛出问题“大家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只有200多年历史,却成为世界强国,工农业高度?

他是依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美国的地理环境特征,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三个教学场景。

设计教学场景时,还考虑到了课程文化建设的要求,比如说三个场景分别冠有与其探究内容密切联系的富含文化韵味的三个词语:

“美国之旅”、“小试牛刀”、“瞻前顾后”。

一看这些题目,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很亲切、很清晰、很乐意探究的愿望。

以上三个教学场景,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重有轻,有详有略。

“美国之旅”是重头戏,在这个教学场景中,主要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突出的自然灾害,同时还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国家区域地理的一般方式。

“小试牛刀”是正餐后的甜点,也是知识能力的升华和迁移,把学习日本的方法现炒现卖来探究英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且在“小试牛刀”过程中不经意又学会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比较法。

“瞻前顾后”是点睛之笔,从知识上说既照应了开始的新课导入片段——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也点明了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浑然一体,使教学结构既清晰又通畅,教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起来得心。

三、课堂实教要灵活

课堂是河流,而不是人工渠:

基于教案,高于教案。

教案是预设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还没有发生,教师按照对学生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然后在假设的情况下制订的教学方案。

无论是在知识的准备上,重难点的处理上,还是在教法的的设计上都事先精心考虑,周密安排。

但是,如果你把教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都原封不动的在课堂上实行,肯定是失败的课堂。

很多经验欠缺的教师不是他教案设计得不好,而是教案实施的不好。

那么,怎样实施教案呢?

我在设计美国这节课时,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会问“美国经济这么发达,为什么要买热带作物,夏威夷的成因是什么?

阿拉斯加是如何来的?

”有一个学生问题起了这个问题,如果按照教案是可以敷衍过去的,比如说“这个问题等下课后我给你回答”,当时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很自然,很有拓展的价值,我就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下可好了,一下子冒出了很多令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当时学生很认真很投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实施教案就是基于教案,高于教案。

对于本课重点美国的农业带究竟是如何分布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设计了“我为玉米、棉花、小麦、乳畜业找‘婆家’”的活动,活动分为小麦、棉花、玉米、乳畜四个组进行,让学生根据棉花、玉米、小麦的生长习性,发展乳畜业应考虑的条件以及结合图中所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小麦、玉米、棉花、乳畜业找到合适的“婆家”。

各组讨论及交流以后派出代表来为各自负责的农业生产找合适的分布区域。

根据各小组的讨论及发言情况,由教师对每组讨论回答情况进行小结,最后再从总体上进行总结,形成整体印象。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又能照顾到学生富有个性的积极参与,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篇四:

《看谁飞得远》活动反思

《看谁飞得远》活动反思

《看谁飞得远》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当飞机从天空中飞过时,孩子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对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孩子自身能力的局限,他们借助把一些东西抛向天空,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发现孩子总喜欢用纸折折叠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于是我把纸和飞机飞行加以整合,设计了《看谁飞得远》这节课,让幼儿动手动脑,旨在让他们通过创造性的制作和肢体表现活动,使幼儿飞天的想法变为直接行动。

活动《看谁飞得远》在活动设计上较为新颖与开放,给了幼儿很大的自主探索与想象空间,真正将幼儿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定位。

活动中,开始是让幼儿自己折各种折法的纸飞机,然后试飞。

但在实际问题中,第一学期的中班幼儿动手能力还不高,对于“纸飞机的多种折法”这一要求还不能达到,所以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我将第一个环节改成了“出示折好的纸飞机,引导幼儿说说纸飞机的玩法。

”这样的开场,既建立于幼儿的经验,能很快调动幼儿的兴趣,又难点不高,使全体幼儿都能思考起来;同时又能很快的切入主题。

在试飞环节中,幼儿自然而然的都抢着要飞一飞。

这时,我提出“谁能有好的试飞方法,让飞机飞的又高又远。

”在积极的心态下,幼儿都积极思考起来,这时我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每人选择一架纸飞机,分组结伴探索试一试怎样才能飞的高,飞的远?

根据幼儿的讨论我及时的进行总结,并创编了儿歌帮助幼儿记住动作要领。

然后启发幼儿用“飞机从xx飞到了xx”的句式说一说,既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的“小小飞行员”的飞行比赛中,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竞争意识强烈,体验了纸飞机通过抛掷在天空飞翔的感觉,笑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反思整节教学活动,我认为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活动设计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

本次活动我从教案的设计上进行改变,使活动的目标更具体细化、更有针对性,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进行投掷纸飞机练习和比赛,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过程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

从教学内容上看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的有机整合。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

传统的组织形式,让幼儿自由交流、分组结伴(分组创新尝试练习),教师通过言语启发、鼓励,让幼儿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积极创想、合作探究,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各种自创投掷纸飞机的练习,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创想也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

三、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运用手中纸飞机的自主学习中,为了使幼儿体验快乐和成功,我时刻关注幼儿学习的态势,幼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在进行比赛时,他们分组合作,显示出幼儿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小伙伴一起进行研究学习。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育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过在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在幼儿练习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准确,结果在自由探究与发展练习环节上有些不平衡,给我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也使整节活动显得不够完美,所以在练习时间和环节分配的把握上,我今后要更加注意。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使幼儿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还得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对于纸飞机依然兴趣不减,百玩不厌。

有时,哪怕只有一张小纸,也要让它变成小飞机“直冲云霄”。

简简单单的纸飞机,孩子们却玩出了活力,玩出了精彩,愿小飞机带着孩子们的梦想飞向蓝天!

篇五: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克山农场小学罗秀荣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我说:

“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

”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

美术课要想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