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926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0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一、区位条件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

行政区域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总面积94.18平方公里。

其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杨陵行政区东部,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

2002年全区共有人口13.99万人,其中示范区7.6万人。

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均从区域内东西向穿过,是杨凌东连我国中东部地区、西进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国家区域性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杨凌以东70公里处,通过西宝高速公路保持着便捷的交通联系,也是杨凌联系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杨凌位居全国宏观经济布局的一级发展轴线上,系属陕西传统的关中经济区,是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星火产业带,“一线两带”重要节点城市。

东距陕西省省会西安市82公里,西距关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宝鸡市86公里,其间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交通联系十分方便。

二、历史沿革

杨凌历史悠久,公元前21~16世纪为邰氏部落故地。

4000年前,中国农耕始祖后稷带领部族“树艺五谷”、“教民稼穑”,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汉时杨凌属扶风管辖,魏时归武功郡,晋改名为平郡,北周时为雍州属地,唐代设稷州,宋初属武功归京兆府管辖,后改属醴州,金时属武亭县,元明两代为乾州属地,清属武功。

建国后,杨凌的行政隶属关系变化频繁,1956年设杨陵镇,1959年改为杨陵公社,1979年设立杨陵特区,1992年称杨陵区,属宝鸡市,1993年划归咸阳市。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省政府直接领导。

三、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杨凌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渭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南界,因此,区内自南向北分布着渭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等河谷地貌单元,构成本区北高南低,倾向渭河的地形大势。

目前,示范区22.12平方公里的用地主要位于二、三级阶地。

表1-1地貌概况一览表

地貌类型

特征

面积比重%

渭河滩地

海拔高度420米,相对高差1.0米

2.5

一级阶地

海拔高度420—430米,相对高差10米

13.8

二级阶地

海拔高度451.8—484.6米,相对高差32.8米

18.5

三级阶地

海拔高度516.4—540.1米,相对高差24米

59.9

2.水文气候

杨凌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9.4℃;1月份平均气温-1.2℃,7月份平均气温26.1℃;无霜期211天,初霜期在10月下旬。

全年≥10℃积温4184℃,≥20℃积温2401℃。

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14.86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163.8小时。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35.1毫米,最少年降水量约327.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979.7毫米;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540毫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季占23%,夏季占43%,秋季占31%,冬季占3%。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93.2毫米。

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

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渭河、漆水河、湋水河等。

渭河从李台乡的永安村流入区内,从东桥村出境,境内流程5.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6.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03亿立方米。

最大洪峰流量578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5立方米/秒。

漆水河系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由武功县武功镇马家尧村入境,于大庄乡圪崂村注入渭河,境内流程8.4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2260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31亿立方米。

湋水河系渭河的二级支流、漆水河的一级支流。

湋水河发源于凤翔县雍义村鲁班沟,由五泉乡曹家村入境,在杨村乡北杨村汇入漆水河。

境内流程24.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46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448万立方米。

除上述三条天然河流以外,宝鸡峡主干渠、二支渠、渭惠渠等人工灌溉渠系流经境域。

其中宝鸡峡主干渠年入水量230万立方米,渭惠渠年入水量359.5万立方米,宝鸡峡二支渠年入水量917.1万立方米,渭河滩民堰入水量61.3万立方米等。

3.土壤植被

杨凌总土地面积14.12万亩,土地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

共有7个土类、11个亚类、15个土属、34个土种。

其中,娄土类面积最大,为10.13万亩,占总面积的71.7%,广泛分布在一、二、三级阶地的塬面上。

黄土类土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10.83%,主要分布在塬边、梯田、壕地和沟坡地上。

新积土面积1.57万亩,占总面积的11.1%,主要分布于渭河及漆水河滩地区。

另外,潮土、水稻土、红粘土、沼泽土等土类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2.66%、1.87%、1.11%和0.8%。

杨凌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

成片的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渭河、漆水河、湋水河的两岸及河滩地、农田、沟坡等地段,且以防护林为主。

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另外,在渭河三级阶地区亦分布有5000多亩的苹果、梨、桃等经济林。

目前森林覆盖率为13.0%。

四、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杨凌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土地相对比较平坦,地面平均坡度1.12%。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土地资源。

因而古为周人祖先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成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水资源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18%;宝鸡峡高干渠、二支渠、渭惠渠等灌溉渠系年调入水资源量约0.1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0.56%。

同时地表水资源利用比较方便,目前仅利用约0.2亿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地下水资源以潜水为主,占到地下水资源总量的65%以上。

因而地下水埋藏较浅。

其中渭河滩地地下水埋深仅2米左右;一级阶地埋深2—4米,单井日出水量达1000—3000立方米,属极富水带;二级阶地地下水埋深15—20米,一般单井日出水量500—1000立方米,为强富水带。

三级阶地埋深80—120米,单井日出水量300立方米,为中等富水带。

因此,地下水资源开采条件较好。

另外,该区水质也相对较好,地表水适合于渔业和农田灌溉,地下水除大肠杆菌数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属良好型水质。

3.生物资源

杨凌区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

长期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持续繁育、改良、优化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并引进新品种,使杨凌成为优良动植物品种的优质生物资源基地。

主要包括优质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西瓜、蔬菜、苗木、花卉、饲草、苹果、葡萄、猕猴桃等农作物种子资源;以及杜仲、沙棘、元宝枫、冷杉、刺梨、马桑、喜树、板栗等优质植物种及其高科技附属深加工产品;主要优质畜禽种类包括马、牛、羊、猪、兔、鸡、狗、骡、驴等及其高科技产品。

五、社会经济

杨凌示范区成立6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已成为陕西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杨凌示范区已经成为国家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十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我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之一。

1.人口与行政区划

杨凌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7月29日,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辖一个县级杨陵区,杨陵区下辖五泉镇、李台乡、大寨乡、杨村乡和杨陵街道办事处。

全区面积94.18平方公里,其中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到2002年年底,全区总人口13.99万人,其中示范区7.6万人。

2.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农科城。

首先,农业科技实力雄厚。

在4平方公里范围内聚积着70多个学科的5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

建国以来,累计取得科研成果5000多项,推广应用后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小麦良种、旱作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森林培育、园林绿化、果树园艺、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科教体制改革激发技术创新的步伐。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杨凌的十大农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

近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新格局。

示范区依托高校的18个重点实验室,组建了9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作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基地,使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两校成立以来,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42项(次),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特别在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目前,在示范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项目中,有46项源自杨凌的科技成果,有两家企业已形成近亿元的销售额。

示范区成立以前,杨凌没有一家由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如今仅在创业中心进行孵化的就有76家。

此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示范区利用各种交易会积极吸引国内外涉农大企业。

目前,泰国正大集团的正大杨凌示范中心项目、美国华盛制药的杨凌植物药项目、西班牙光际实业、深圳光明实业和亨通光华等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正逐步看好杨凌,都纷纷把投资的眼光盯向杨凌。

同时,示范区也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培育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设立科研成果专项资金支持成熟的产业化项目,用一流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农业高科技企业,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86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1家,实现股份制改造和进区征地的企业共15家。

而且,投资设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农业专利信息中心等直接为企业服务的机构,扶持企业的发展。

3.农业科技贸易的成果辉煌

1994年,科技部和省政府为了搭建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流交易平台,在杨凌举办了首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至2003年“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与北京科技周、上海工博会和深圳高交会已成为国家四大科技展会。

每届农高会的规模都得到省部共建单位和联合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

相关部委、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国际机构组团参会参展。

大会不仅举行农业高新科技论坛、科技书市、人才交流、实用技术讲座、专家咨询、科技成果拍卖、“神农杯”颁奖等活动,而且集中展示数千项农业科技成果,其中高新技术成果占到40%,每次会期接待数百万人次,促进项目洽谈和技术成果及产品的交易。

4.农科旅游方兴未艾

示范区成立以来,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家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银行、欧美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多次来杨凌参观、访问,杨凌也多次组织农业科教产业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以色列、奥地利等国家。

举办农高会、国际旱作农业与水土保持研讨班、第二届国际葡萄酒研讨会、海峡两岸农业产业会研讨会、高科技企业融资研讨会、第九届亚洲赛艇锦标赛等大型活动,接待各类来访外国、港澳台专家,组织科教人员出国进修学习、考察访问、参加国际会议。

同时,根据杨凌农业科技设施的特点,积极发展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旅游。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昆虫博物馆、人工降雨大厅和克隆羊研究基地等特色景点吸引大批游客,目前农业观光和科技游为主的游客量已达1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特色旅游正在成为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杨凌目前已被国家旅游总局初步列为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候选城市。

5.“农科乡”发展为“农科城”

示范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城市面貌迅速改变。

至2003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7.6亿元,完成了2平方公里“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杨凌示范区开发面积已从4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健全;新区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从几十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28亿元。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工程、水运中心、热电厂、医疗中心、创业中心等工程的建成使用;高新小学、幼儿园、教稼园、小区绿化、天然气和供热工程以及会展路、西农路改造、渭惠渠南岸、后稷路改造工程相继完工,从整体上提升了杨凌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一座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农科城”已现雏形。

6.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杨凌示范区成立六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活跃,财政收入快速增加,金融信贷规模扩大。

2003年,示范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0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480万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150万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430万元,同比增长15.9%。

实现技工贸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56%。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不够大,缺少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和主导力的品牌企业;二是综合经济效益不够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表1-2杨凌示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997~2002年)

项目

1997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累积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0.2

30.1

39.34

48.75

财政收入(万元)

1072

5000

8472

11275

技工贸收入(亿元)

0

12

18

28

大学本科招生(人)

7442

13389

4200

4428

大学研究生招生(人)

763

1944

680

991

城镇居民收入(元)

4525

7500

11033

11688

农民人均收入(元)

1396

2147

2484

2483

城镇居民住房(平方米)

8

21

25.9

32.3

科教成果转化率(%)

32

43

45

45

就业(人)

14715

21409

29100

31600

示范区非农业人口(万人)

3.46

5.24

5.42

5.52

示范区暂住人口(人)

2416

12986

12832

12200

示范辐射效益(亿元)

20

100

100

100

总之,杨凌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创新,认真探索加快自身发展的新思路,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科技示范、体制改革、引进人才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城市总体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六、周边地区

杨凌周边地区可以划分成两个层面。

一是与杨陵区域接壤相邻,并直接受杨凌辐射带动的近周边地区。

包括西安市的周至县、宝鸡市的扶风及咸阳市的武功县。

二是与杨凌在行政、经济、信息、技术、旅游、交通、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关联度高的区域,一定程度上与杨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的远周边地区。

主要包括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眉县、乾县等。

表1-3杨凌主要经济指标(万元)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

9730

15600

24900

29133

34281

40794

49000

80480

86790

工农业总值

7815

23800

31600

36000

44029

54729

68411

54118

134531

农业总产值

4547

8150

7900

9000

14763

16098

18673

14754

16460

工业总产值

3268

15650

23700

27000

29266

38631

49738

39364

118071

1.近周边地区

周至县是杨陵区的南邻,与杨凌隔(渭)河相望。

该县域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辖8镇21乡。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土地肥沃,粮丰草茂,耕地面积71.43万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史有“金周至”之美誉,现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周至境内森林覆盖面积323.47万亩,木材蓄积量2000万立方米。

林区有大熊猫、金丝猴及金钱槭、独叶草、羽叶丁香等珍奇动植物。

经国家批准境内建有周至自然保护区和老县城大熊猫保护区。

周至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质优,已探明矿藏18种,矿床矿点60余处。

周至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

其载植面积、产量、品种、管理技术、贮藏加工能力均居全国之首。

人工载植面积超过13万亩,盛果期总产可逾25万吨,被国家确定为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周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秦岭主峰太白山矗立境内,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至自然保护区和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亚洲植物园”和“北方的西双版纳”,楼观台,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历代帝王先后多次诏数修缮,亲自拜谒;文人学士慕名游览,赋诗题词,吟诗作画,现存文物数百处。

仙游寺曾经是隋文帝消夏避暑的行宫,和尚诵经参禅的寺院,白居易撰写千古绝唱《长恨歌》的地方。

寺内保存着全国仅存的隋代砖塔—法王塔,1998年10月法王塔搬迁和隋仁寺舍利子等重要文物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仙游寺更是举世瞩目。

同时,境内历尽沧桑的大秦寺、李白秋访的玉真观、众说纷纭的老子墓、黄巢誓师的黄池峪、马召南塬的古战场、南通巴蜀的古栈道等,都留下了历史名人的足迹、韵事和神奇迷离的传说。

近些年来,随着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周至县直接受到杨凌高新技术农业示范效应的带动农业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哑柏镇,利用毗邻杨凌的区位优势,主动进行农业科技示范、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已获得了明显的受益。

此外,从发展来看,周至县在旅游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亦与杨凌有着广泛的区域协作前景。

武功县和扶风县分别位于杨陵区东西两邻,武功县县域面积392平方公里,总人口41.3万人,县城距杨凌仅1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笼养鸡基地县。

工业以食品、化工、医疗、锅炉、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生产已形成规模,涌现出神果集团、农大德力邦、武功锅炉厂、华龙集团等一批改制后的企业,其产品享誉西北,畅销全国。

同时,武功名胜古迹之多,人文景观丰富,以县城旧址武功镇为中心,有后稷教稼台、唐报本寺塔、姜塬古墓、明城隍庙、苏武墓、先周遗址等一批旅游胜景,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前景。

其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等与杨凌属于同质区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后稷教稼”之地,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的重要地段,国家农业经济区。

因此,在未来杨凌城市发展中,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辐射、推动、互补、协调关系。

扶风县总土地面积745.8平方公里,总人口45.5万人。

境内的周原遗址是西周发祥地,以“青铜器之乡”闻名中外;佛教古刹法门寺是唐代皇家宫廷寺院。

塔下地宫的发掘和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及大批稀世珍宝的问世,使其成为中外游客参拜、观光的佛教圣地,成为西安地区西线旅游的龙头。

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前景来看,与杨陵区有着良好的功能互补和地域组织关系。

同时,受杨凌农科城的影响,扶风县的农业科技事业发展较快。

与杨陵区交界的扶风县揉谷乡,多年来得益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效应和杨凌城市功能扩展带动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因而当地政府和居民迫切要求将揉谷乡纳入本次杨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

由于武功县、扶风县与杨陵区特殊的地缘关系,未来将与杨凌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试验、推广示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景点线路的优化组织配置、基础设施的联建共享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同时,根据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关于未来关中城市带各级城镇的规划布局蓝图,并考虑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如果杨凌规划为地级市建制的区域中心城市,武功县和扶风县则是最合理、也最有可能作为城市郊县的两个县。

2.远周边地区

杨凌位于关中城市带西段的中部。

关中城市带西段沿陇海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城镇自东向西依次为西安、咸阳、兴平、武功、杨凌、绛帐、蔡家坡、虢镇、宝鸡。

无论从城镇分布序列还是从东西向距离上来看,杨凌均处于中间位置。

然而,在1997年杨凌设立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1992年设立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前,从城镇职能类型上来看,杨凌仅仅是一个农业科研院所和中高等院校相对比较集中的一般乡村城镇。

在整个沿线城镇职能分工上也没有再赋予杨凌更多的功能。

作为工业原料和产品集散地及次级产品加工地,杨凌明显不如东边的咸阳和西边的虢镇;作为农产品的粮油供应地,杨凌也不如兴平、武功、绛帐、蔡家坡。

其中离杨凌最近的武功和绛帐,因为一直作为关中中部工业原料供应点而有其历史渊源和优势,也使杨凌无法比拟。

就是作为一般的蔬菜供应地,其便利条件也不及其它周围城镇。

从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来看,杨凌则是等级最低的一级城镇。

因此,建区以前杨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地理位置、关中西部区域经济和城镇布局等周围大环境的影响。

杨凌处于西咸城市经济区和宝鸡城市经济区的结合部位置,是两大城市经济区的边缘地带,因而按照一般的城市扩散化发展规律,杨凌也是最晚才能从东西两大城市扩散效应中获益的城镇之一。

更何况改革开放以来这两大城市一直处于增长极化发展阶段,对其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有利影响。

更不用说作为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巨大城市西安市的极化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杨凌的商品货物等级很低,但却物价很高,虽然杨凌集中了大量的科研教育院所,但城镇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水平却很低很差,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城镇整体发展非常落后,使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起码的科研、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

曾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甚或90年代初期,有不少教育科技人才纷纷离开杨凌,使杨凌特有的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优势的发挥受到严重影响。

杨凌设区以来,特别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以来,城镇功能越来越突出,城镇等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大提高,产学研的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商贸、旅游、房地产、服务等第三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城市的景观环境面貌及整体形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时,杨凌与远周边地区的西安、咸阳、宝鸡、乾县、眉县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尤其杨凌旅游业的发展,使其与周围的乾县、眉县、西安等地区形成了紧密的跨区域联系,极大地丰富了西安地区西线旅游的内容。

然而,目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远周边地区的这些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杨凌产生的不利影响将依然存在,杨凌将继续处于周边大中城市发展的“阴影”之下,这也是此次杨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规划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第二章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

一、规划背景

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