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0043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docx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气、血、津、液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答案:

E

  7.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量的变

  B.单方面的

  C.有条件的

  D.绝对的

  E.必然的

  答案:

C

  8.《内经》: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A.相互转化

  B.相生相克

  C.相互对立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答案:

D

  9.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

  A.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

  B.水变成冰

  C.内转变为外

  D.云转为雨

  E.物质转化为精神

  答案:

E

  10.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11.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

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

  A.阳消阴长

  B.阳胜则热

  C.阴盛则寒

  D.寒极生热

  E.重阳必阴

  答案:

E

  12."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A.阴阳的互根

  B.阴阳的对立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

  E.阴阳的相互制约

  答案:

C

  13.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B.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C.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答案:

E

  1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E.相互转化

    15.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扶正却邪

  B.泻实补虚

  C.调理阴阳

  D.却除病邪

  E.补益正气

  

  16.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A.木乘土,金侮土

  B.木乘土,水侮土

  C.木侮土,水乘土

  D.土乘木,水侮土

  E.土乘水,木侮木

  答案:

B

  17.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答案:

D

  18.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火为土之母

  B.金为木之所胜

  C.水为火之所不胜

  D.木为水之子

  E.金为土之子

  答案:

B

  19.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治疗法。

则以下哪种方法不妥

  A.培土生金

  B.培土制水

  C.泻心火以降肝火

  D.补金以生水

  E.火制土

  答案:

E

  20.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

  B.木侮金

  C.火克金

  D.火乘金

  E.金乘木

  答案B

-

21.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答案:

A

  23.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D

  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E

  25.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C

  2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A

  27.五味中入肝的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答案:

A

  28.五味中入肺的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答案:

D

  29.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A.肺病

  B.心病

  C.肝病

  D.脾病

  E.肾病

  答案:

C

  30.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

  答案:

D

  31.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脏腑的生理特性

  B.脏腑的病理特性

  C.脏腑的组织结构

  D.脏腑的功能关系

  E.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E

  32.《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

是指

  A.脏腑

  B.五脏

  C.六腑

  D.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33.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答案:

A

  34.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为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

  答案:

B

  35."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答案:

D

  3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志

  C.心脉相连

  D.心为阳脏

  E.心肾相交

  答案:

B

  37.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者,气之本

  B.心者,五脏之本

  C.肝者,罢极之本

  D.脾者,仓禀之本

  E.肾者,封藏之本

  答案:

B

  38.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B.调气机畅

  C.运行血液

  D.消化功能

  E.疏通水道

  答案:

B

  39.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

脉浮、其证属

  A.肺气失宣

  B.肺气虚弱

  C.脾虚及肺

  D.肺肾两虚

  E.肾气不足

  答案:

A

  40."决渎之官"是指

  A.小肠

  B.大肠

  C.三焦

  D.胆

  E.膀胱

  答案:

C

 4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

  A.脑

  B.肺

  C.三焦

  D.脾

  E.肾

  答案:

C

  42.下列那一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A.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卫气

  C.主通调水道

  D.主动化水液

  E.主治节

  答案:

D

  43.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A.主统血

  B.主藏血

  C.主升清

  D.主运化水谷

  E.主运化水液

  答案:

B

  44.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

  A.通调水道

  B.运行血液

  C.气机调畅

  D.情志活动

  E.津液代谢

  答案:

C

  45.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生成和精神情志活动

  B.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C.血液运行和气机调畅

  D.血液生成和气机调畅

  E.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答案:

B

  46.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

  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

  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答案:

A

  47.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B.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C.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D.气血的运行和气机的调畅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答案:

B

  48.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阴阳升降,相互既济

  B.动静结合,互为阴阳

  C.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D.心火上炎,肾水润下

  E.水升克火,生中有克

  答案:

A

  49.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精液的生成和气机调畅

  B.精液的生成和呼吸运动

  C.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D.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E.精气的相互资生、促进

  答案:

C

  50.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

  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答案:

D.

  51.胃的特性之一是

  A.喜润恶燥主升

  B.喜燥恶湿主升

  C.喜燥恶湿主降

  D.喜润恶燥主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2.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

  A.宗气的上升与输布

  B.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

  C.营气的上升与输布

  D.卫气的上升与输布

  E.元气的上升与输布

  答案:

B

  53.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

  答案:

E

  54.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

嗳气不舒,其证属

  A.肝脾不和

  B.肝气犯胃

  C.肝气郁结

  D.胃气不降

  E.脾气虚弱

  答案:

B

  55.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水肿者,常为

  A.肺胃两虚

  B.脾胃同病

  C.肝脾不和

  D.脾肾俱病

  E.肾、膀胱并病

  答案:

D

  56.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A.脾与肾

  B.心与肺

  C.肾与肝

  D.肝与肺

  E.肺与肾

  答案:

B

  57.先见大便秘结,继发喘咳胸满,多为

  A.阳明腑实

  B.胃病影响脾

  C.大肠病引起肺气不利

  D.大小肠俱病

  E.肠道津枯

  答案:

C

  58.奇恒之府不包括

  A.筋

  B.脉

  C.骨

  D.髓

  E.女子胞

  答案:

A

  59.水谷之海是指

  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六腑

  答案:

B

  60."水火之宅"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

E

61.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

  A.感受了外邪

  B.阴阳失调

  C.先天禀赋不足

  D.正气虚衰

  E.生理功能衰减

  答案:

B

  62.中医学概念中的"气"是

  A.人体气血津液的总称

  B.人体的生理功能

  C.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和动力

  D.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3.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来源与分布方面

  B.先天与后天方面

  C.功能与结构方面

  D.生化与运行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4.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65.元气的化生来源于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水谷精微

  D.脏腑之气

  E.肾精

  答案:

E

  66.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A.调节体温

  B.气化功能

  C.构成血液

  D.抗御病邪

  E.温煦脏腑

  答案:

C

  67.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

  A.先天之精

  B.津液

  C.水谷精微

  D.营气

  E.肾精

  答案:

C

  68.脾胃之气属于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中气

  E.宗气

  答案:

D

  69.运行于脉外而散行于全身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答案:

B

  70.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答案:

A

  71."血为气之母"主要是指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养气

  D.血能摄气

  E.气随血脱

  答案:

C

  72.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下列那一组脏腑的综合作用来完成的

  A.心肝脾肺三焦

  B.肝脾肺肾三焦

  C.肺脾肾三焦

  D.心肝脾肾三焦

  E.心肝肺肾三焦

  答案:

B

  73.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的最主要因素是

  A.肺的宣发肃降失职

  B.脾的运化功能失健

  C.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D.肾的主水功能失调

  E.三焦疏通水道不利

  答案:

B

  74.你认为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点

  A.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B.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C.得阳气。

煎熬而成者为痰,为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D.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5."六淫"是指

  A.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

  C.不正常之六气…

  D.六元

  E.六种不正常的气候

  答案:

C

  76.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A.其性开泄

  B.易伤津血

  C.易于动血

  D.其性重浊

  E.其性凝滞

  答案:

A

  77."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

  A.易行遍全身而致各脏腑同时发病

  B.善于向上向外

  C.善于迫血妄行

  D.病位行无定处

  E.善于运行气血

  答案:

D

  78.风为百病之长是指

  A.风善行而数变

  B.六气皆可化风

  C.六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

  D.风邪致病发病较急

  E.风邪致病发病较快

  答案:

C

  7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A.其性开泄

  B.易伤津血

  C.易于动血

  D.其性重浊

  E.其性凝滞

  答案:

E

  80.燥邪最易伤

  A.肺

  B.心

  C.肝

  D.脾

  E.肾

  答案:

A

81.寒主收引是指

  A.寒性重浊粘滞

  B.寒邪损伤阳气

  C.寒邪阻滞气机

  D.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E.寒为阴邪,易伤下部

  答案:

D

  82.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邪重浊,留滞机体

  B.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C.湿为阴邪,阻滞气机

  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答案:

B

  83.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易耗气伤津

  B.易于动血

  C.易于挟湿

  D.易于生风

  E.易于伤肺

  答案:

A

  84.下述哪一点不属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

  A.唇甲色淡

  B.肌肤甲错

  C.刺痛拒按

  D.出血,紫绀

  E.肿块固定

  答案:

D

  85.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肺肾

  B.心肾

  C.脾胃

  D.肝胆

  E.肝肺

  答案:

C

  86.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87.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88."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

  A.藏精以化气

  B.纳气以助肺

  C.主水液气化

  D.为五脏根本

  E.司膀胱开阖

  答案:

B

  89.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

  B.扶正祛邪同时并重

  C.以扶正为主,益顾祛邪

  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90.逆证侯性质而治的治则是

  A.正治法

  B.反治法

  C.从治法

  D.反佐法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91.以下那一种属于从治法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以补开塞

  D.以补治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92.以下那一种属于正治法

  A.热者寒之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通因通用

  E.以补开塞

  答案:

A

  93.塞因塞用适用于

  A.表实里虚

  B.表虚里实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E.虚实夹杂

  答案:

D

  94.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寒热错杂

  D.表寒里热

  E.阳虚里寒

  答案:

A

  95.通因通用适用于

  A.脾虚泄泻

  B.气虚便血

  C.瘀血崩漏

  D.肾虚尿频

  E.虚实夹杂

  答案:

C

  96.《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下列那一种治法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E.通因通用

  答案:

D

  97.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

  A.正气的强弱

  B.正邪的消长

  C.阴阳的盛衰

  D.气血的盛衰

  E……气机的失调

  答案:

B

  98.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

  A.发病的时间

  B.病邪的性质

  C.正气的强弱

  D.病变的部位

  E.治疗的方法

  答案:

C

  99.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

  A.寒热错杂

  B.虚实夹杂

  C.气血不和

  D.邪正相争

  E.阴阳失调

  答案:

E

  100."实"的病机概念是

  A.气滞血瘀,瘀阻脉络

  B.水湿贮留,痰饮壅盛

  C.宿食内停,腑气不通

  D.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E.脏腑失调,气机阻滞

  答案:

D

A1型题

  1.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薰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答案:

A

  大纲内容: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二望面色要点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考察点:

望面色

  难易程度:

  2.下列除哪项外,均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A.目暗睛迷

  B.舌苔骤剥

  C.脉微欲绝

  D.抽搐吐沫

  E.昏迷烦躁

  答案:

D

  大纲内容: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三望形态要点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义

  考察点:

望姿态异常`

  难易程度:

  3.下列各项,属实热证的是

  A.头颅过大

  B.头颅过小

  C.囟填

  D.囟陷

  E.解颅

  答案:

C

  大纲内容: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要点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考察点:

望囟门

  难易程度:

  4.齿燥如枯骨者,属中诊3

  A.热盛伤津

  B.阳明热盛

  C.肾阴枯涸

  D.胃阴不足

  E.肾气虚乏

  答案:

C

  大纲内容: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要点望齿、龈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考察点:

望齿

  难易程度:

  5.风痰的特征是

  A.色黄粘稠

  B.白而清稀

  C.清稀多泡沫

  D.白滑而量多

  E.少而粘稠

  答案:

C

  大纲内容: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察涕、痰的临床意义

  考察点:

望痰

  难易程度:

  6.舌红绛而光者,属1

  A.阴虚

  B.气虚

  C.血虚

  D.气阴两虚

  E.水涸火炎

  答案:

A

  大纲内容:

第三单元望舌细目二正常舌要点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考察点:

望舌质

  难易程度:

  7.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脉浮紧。

其舌苔应是

  A.白厚

  B.薄白

  C.黄腻

  D.花剥

  E.白腻

  答案:

B

  大纲内容:

第三单元望舌细目四望舌苔要点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

  考察点:

望舌苔

  难易程度:

  8.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风痰阻络

  B.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

  E.痰火扰心

  答案:

D

  大纲内容:

第四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夺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考察点:

独语、错语的病机

  难易程度:

★★

  9.咳声重浊者,多属

  A.风寒

  B.寒湿

  C.痰饮

  D.燥热

  E.肺热

  答案:

A

  大纲内容:

第四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考察点:

咳嗽的辨证

  难易程度:

  10.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出现口臭

  A.龋齿

  B.心火

  C.胃热

  D.宿食

  E.内痈

  答案:

B

  大纲内容:

第四单元闻诊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考察点:

口臭的辨证

  难易程度:

  11.下列哪项是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表现

  A.头晕胀痛

  B.头晕昏沉

  C.头晕眼花

  D.头晕耳鸣

  E.以上均非

  答案:

B

  大纲内容:

第五单元问诊细目三问头身要点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