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0677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6年2月号第5辑

  1.农村“妻荒”背后的“伪市场”

  2.患病请假遭解聘,劳动权益在哪?

  3.上海女逃离:

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

  4.对国人购买世界46%奢侈品的喜与忧

  5.诚信建设非设“诚信日”这么简单

  6.农村新春“豪赌”背后的文化缺失

  7.“史上最早”开学,要让学校说了算

  8.“诚信日”从来都不是用来包治百病的

  9.节后不想上班是种病,得治

  10.“考94分被骂哭”折射教育功利化

  11.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还需“双轮驱动”

  12.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还需“双轮驱动”

  13.从春节红包大战感知年俗文化变迁

  14.实施七年,如今谁还记得“限塑令”?

  15.横扫黄金,中国大妈要的只是安全感

  16.期待常萍式特聘成为重教学的起点

  17.正视“过完春节就离婚”背后的文化冲突

  18.严管药品审批让“伪药品”脱“马甲”

  19.农村老人只能“自生自灭”吗?

  1.农村“妻荒”背后的“伪市场”

  2016-02-1410:

07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毕晓哲

  记者在甘肃省靖远县农村老家过春节,也跟了几场亲事(甘肃农村将娶媳妇称为“亲事”)。

交谈中记者发现,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

在靖远县的多个村庄,记者听到了和李阳一样的反映。

(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的所谓“妻荒”,只是一些边远贫困农村的“冰山一角”。

农村男青年择偶难早在多年前就存在,而且随着农村女孩子的日益稀缺,无论是彩礼还是“妻荒”都在呈放大之势,不仅在甘肃一些地方农村,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广东等一些省份边远农村,同样大量存在“妻荒”现象。

表面上,多数农村出现的“妻荒”源于农村女性资源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女性在学校毕业后在城市就业谋生,不再希望回到落后的欠发达的农村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农村出现女性资源向城市“流动”的“妻荒”只是问题的表象。

  对于一些农村出现“妻荒”,一些人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解读。

农村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不健全,生活条件较差,“见过市面”的农村女孩子骨子里已不再将农村当成归宿,总体上导致农村青年女性资源稀缺,从价值和价格规律分析,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彩礼日益攀高,甚至某些农村男性村民攒了“60万元老婆本”也娶不到妻子,这或与“供应与需求”的市场规律相吻合。

然而,农村“妻荒”绝不像“市场”那样简单。

如果“价高者得”,为何一些有钱也不穷的农村男青年仍然打光棍?

如果说将“娶妻”当成市场行为,又为何解释一些青年女性为某一名心爱的农村男性抛家舍业一同到农村创业?

当然,日前媒体报道的某上海女和男友到江西农村后,吃到第一顿饭就立马告吹、连夜返回上海的例子或能说明一种现象,但总体上仍只是一个特例。

在爱情与婚姻这一亘古以来的话题中,无法离开物质看待婚姻,但更不应该否认婚恋情感、婚姻习俗观念和外界舆论评价的巨大影响。

  农村“妻荒”实际上是一个“伪市场”。

它是包裹着“市场”外表的社会发展的特殊现象,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有关,与我国长期存在并未根本解决的城乡差距有关,更与新的时代公民择偶观念摆脱传统、更多体现自我息息相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用此形容比较贴切,同样可以用于“妻荒”背后的女性择偶心理上,但城市为何多年来始终属于女性青年向往的“高处”?

而广大农村为何始终“留不住”女性青年?

这不仅仅有“市场”所谓的的选择,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包含有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有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村的“长期落伍”。

几年前一则新闻显示,在北京和河北交界地有两个村,两村仅一街之隔,属于河北管辖的村庄的老人一个月低保金仅260元,而仅几米之隔的位于北京的这个村庄的老人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500元余元。

经济收入直接决定生活品质,还直接决定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尊严”,同等情况下某一名女性会嫁到哪个村不言自明。

  我们抛开“市场”考虑和品量,农村“妻荒”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仅仅看到“市场需求”这一表象,是会被引入歧途的。

农村青年娶妻难,本质上是城乡鸿沟,但造成城乡巨大落差和鸿沟的根源在于,多年来我们关注和解决的农村问题并不多,或者说解决的和关注的远远不够

  “农村安则天下安”,我国最广大的地域属于农村,我国有8亿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的生活幸福程度不仅关系广大农村本身的繁荣与繁衍,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农村“妻荒”不应该在听之任之,不应该像调控市场那样完全交给“市场”,应该从国家和政策层面进行干预和调控。

一者,将更多的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发挥广大农村的资源优势,科学利用旅游、种养殖等等优势资源,让农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真正提升;二者,要纠正“城镇化就是扩大城镇规模”的误区。

真正的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获得城市户籍”更应该是农民的真正“市民化”,让进城的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让不离乡在农村创业的村民获得市民一样的生活品质和城市保障;三者,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开展科学技能和知识培训,让“文化”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同样是根本之道。

(毕晓哲)

  2.患病请假遭解聘,劳动权益在哪?

  2016-02-1410:

12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张西流

  徐某患病后请假在家休养,但单位却以其未办理正式请假手续为由与他终止了劳动关系。

记者12日获悉,北京通州法院一审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徐某违法终止劳动关系赔偿金和医疗期工资共计3万余元。

(2月13日《北京晨报》)

  作为一家正规企业,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去规范员工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罚,也无可厚非。

然而,企业规章制度,不能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更不能侵犯员工的基本权益。

必须承认,员工患病请假,未向单位办理正式的请假手续,确实违反了劳动纪律,但动辄就将其解聘,有违传统的道义观,企业这样做显然是不人道的。

  依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只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员工才有可能会被辞退;而这名员工患病请假未办理正式手续,显然称不上“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可见,一些企业制订的规章制度,要么师出无名,要么存在霸王条款;尤其是在处罚上,“自选动作”是五花八门,损害了员工的劳动权益。

至于员工患病请假遭解聘,毕竟仅是企业的“自选动作”,因缺少相关法律支撑,难免会引发争议。

  事实上,企业员工遭遇的权益困境,远不止“患病请假遭解聘”。

比如,一些企业用人不签劳动合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给不了员工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更没有人文关怀与劳保关爱;出了劳资纠纷,要么拒不认账,要么以重罚和辞退相要挟。

神圣不可侵犯的劳动法,在某些企业管理者的眼中,俨然成了一张废纸,形同虚设。

  因此,患病请假遭解聘,值得企业管理者反思。

管理制度的设计,应该具有双重功效,一方面是要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一方面是要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

同时,企业管理制度,应释放出人文情怀,让员工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对于违规员工,少惩戒,多疏导,别动辄就向他们挥舞“重罚”和“辞退”的利剑,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制度充满关爱员工、善待员工的善意。

特别是,有关部门应从立法和制度层面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对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实施有效保护,使他们能够真正从权益困境中走出来。

(张西流)

  3.上海女逃离:

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

  2016-02-1414:

10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舒圣祥

  一篇有关“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吃第一顿就要分手”的帖子在春节期间被网友持续关注。

这位女孩春节到男朋友的江西老家过年,却把男朋友家的晚餐发到网上,不仅毅然和男朋友分手,而且连夜返回上海家中。

这一事件,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情感神经;如今,年都快过完了,该话题仍被很多网站放在头条位置。

  移动互联时代,多小的一件私事,都可以成为热闻。

上海女逃离事件,无疑又给新闻传播学新添了一个例证:

新闻帝国时代正在结束,新闻群岛时代已然崛起。

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是传媒。

要不然,这点私人化的破事,影响力缘何能够盖过春晚?

——“盖过春晚”的判断,仅代表个人目力所及:

自打满分的春晚被很多人戒了,上海女逃离事件朋友圈里却都在聊。

  要讨论这起事件,首先要分清楚公域与私域的问题。

在私域的层面,这是一个爱情问题,有木有真爱,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在公域的层面,这是一个乡愁问题,所谓“农村,说一声爱你太沉重”。

在私域层面,上海女与农村男的结合,根本不成问题,幸福与不幸,都是个人的选择,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但是,个人素养差别肯定是有的,爱得到底有多深也是需要检验的——逃离因此既是一种选择,同时也是一个答案。

  此事在舆论场引发热议,显然不是因为大家都很关心他们之间的爱情,而是因为很多人悲哀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农村出身,感觉到被上海女的傲慢给伤害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无关是否真的被上海女歧视。

换个角度想想,那一桌菜肴如果换上漂亮的盘子,没准儿就是昂贵的绿色食品,就是从当地走出去的人“魂牵梦绕的美食”,就是记忆中的过年味道。

  真正的问题,不是上海女的逃离有没有歧视农村人;而是我们农村出身的人,为什么要有被伤害的感觉?

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会强求别人认同;相反,地方与地方之间从来就是不同的,遑论城市与乡村?

  “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关于农村大学生和进城打工者身份迷失问题的讨论,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治病的药方不在于恳求他人展现出“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友善,而在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乡愁不只是一种情感,更应该是一种行动,与其恳求别人认同和点赞,不如自己不抛弃不忘记。

(舒圣祥)

  4.对国人购买世界46%奢侈品的喜与忧

  2016-02-1414:

36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朱永华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

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财富品质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的营业收入估算发现,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

其中,910亿美元在国外发生,占到总额的78%。

也就是说,中国人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是“海外淘货”的。

(2月14日中新网)

  在中国几千年的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人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国人赢得了世界的青睐甚至“攒足了面子”,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有勇气来拒绝中国游客的入境消费。

表面上看,国人近八成奢侈品消费是在“海外淘货”,对拉动国内市场消费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实际并非如此。

世界市场早已进入“地球村”时代,生产任何一种产品生产都不是孤立的,尽管这些奢侈品牌大多出自海外,但与国内市场几乎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某些奢侈品甚至就是“中国制造”,国人对奢侈品的青睐,在拉动世界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在刺激国内企业提升创新信心和“工匠精神”。

从长远利益看,显然是利大于弊。

  但也不能不说的是,疯狂购买这种性价比并不“实惠”的奢侈品,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不正常心态驱使下的虚荣心作祟。

不少中国游客热衷选购海外奢侈品,既不完全是经济实力支撑,也不是刚性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经济由落后到崛起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烦恼”。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持续发展,国人的消费心理日渐成熟,这种有失健康的消费冲动,也一定会被理性所取代。

  由此可见,在国人疯狂消费奢侈品,尤其是近八成奢侈品为“海外淘货”这一现象中有喜有忧,喜的是无论这种消费方式有多少盲从和缺乏理性,都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国人的消费实力,国人在海外的消费狂欢,也是站在民间立场为国家向世界做年度发言。

而忧的是,在这种疯狂国外扫货的消费心理中,更隐藏着对国内市场和民族品牌产品的极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反而呈扩大蔓延之势,甚至连一盒感冒药都要选购日产。

这种对民族品牌极不自信的不正常心态,尽管原因多方多面,但对于提升中国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确实弊端很多。

  泱泱大国和世界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缺乏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尊重,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绝对不容低估。

因此,如果通过规范国内市场和通过严格的制度监管,来提升国人对本土品牌的自信和将国内市场培育成健康有序的“国际市场”,让墙内开花“遍地香”,这尤其值得相关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和尝试。

(朱永华)

  5.诚信建设非设“诚信日”这么简单

  2016-02-1415:

54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余明辉

  浙江省义乌市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决定,将1月9日设立为义乌市“诚信日”。

据义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政府组织在公共媒体上公开征集市民意见,大多数市民认为1月9日寓意为“一言九鼎”,将“诚信日”设在1月9日更能体现诚信精神的内涵。

(2月14日新华网)

  设立“诚信日”,一方面凸显了地方对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视,以及不折不扣积极行动的真诚意愿;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具体日子的设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诚信的重视,自觉不自觉的加入到诚信的行列当中。

就此而言,义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将1月9日设立为地方的“诚信日”可圈可点,且值得肯定。

  但是,就时下我国社会诚信及建设的现实而言,单独设立这样的“诚信日”,到底效用几何值得深入观察和探讨。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信用约束机制逐渐显现,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但也毋庸讳言的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很多情况下政府、企业、个人等表现出来的信用观念还很淡薄,信用行为还不够规范,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协调,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备受社会关注和诟病。

  企业虽然说目前信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制度逐步规范,企业形象不断改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拖欠货款、贷款,偷税漏税,披露虚假信息,提供虚假证明,进行黑幕交易,合同违约、合同欺诈,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不诚信现象依然存在,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据统计,我国企业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

  此外,个人诚信表现得也不太乐观,对待具体问题时还比较缺乏自律意识,知行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如目前农村个人信用贷存在的较多“赖债”现象,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逃单率不断上升现象、社会明星“老赖”问题层出不穷等,无不显示我国个人诚信问题的依然严重。

  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出现的背后,除了宏观上我国社会还处在快速转型期,相关信仰缺失,而诚信等教育又跟不上形势需要之外,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如诚信法律建设不全、执行不力等,也有着更直接的联系。

所谓诚信与法制相伴,诚信的厚薄取决于规矩的方正。

罚不慑,法难威;法不震,德必失。

而这背后,无疑与社会诚信建设者、守望者的政府诚信不足、榜样失范不无关系。

  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诚信社会建设道路的复杂以及任重道远,并非设立“诚信日”这么简单。

反过来讲,建设诚信社会,包括地方政府等,通过设立“诚信日”来引导未尝不可。

但根本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环节,我们决不能患上“诚信日”依赖症,而借此完事,更重要的任务是在为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建设立明规严规,通过社会诚信的齐头并进,尤其是政府诚信的示范带头,快速有效提升社会的整体诚信建设,从而使人人参与诚信人人受益于诚信。

(余明辉)

  6.农村新春“豪赌”背后的文化缺失

  2016-02-1509:

17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堂吉伟德

  一年打工存不了两万元,没想到过年几场牌就输掉一大半——春节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

(2月14日《新华网》)

  豪赌的原因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没有其他消遣方式作为替代的情况下,赌博就可能成为一些人过节的方式。

二是功利社会之下的攀比之风,要面子思想已然泛滥成灾,从人情往来到赌场气质,从而让赌博如同不断膨胀的气球一样,随着最后的破败而惨淡收场。

很多人辛苦了一年,却在数天内将血汗钱输得精光,这个节日过得如何,就不难想像。

  为什么会产生赌博现象?

其实还是价值迷失下的风气趋恶。

赌博似乎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毒瘤,久而久之日变得越来越严重。

2014年1月13号在贵州的凯里的一个村里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爆炸案,伤亡非常惨重,15人死亡,8人受伤。

爆炸地发生的地方是村里的一个赌博点。

在这些被抓获参赌人员中,不但有男有女,而且各年龄层的都有,其中最小的只有十九岁。

  虽然参与赌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是,生活上比较空虚。

可以说,越穷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普遍,山区重于平原,农村甚于城市。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虽然物质不断丰富,然而文化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

尤其是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和项目少之又少,与农村的空心化相比,则是基层文化供给与满足的空心化。

那些手头越来越富裕的农民,在满足了口腹之欲后,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生活却无人问津,即便是一些政策性的项目实施,也未能做到精细化和细分化,给予他们的供给侧相当弱化,从而导致他们有深度的被遗弃感。

  在正当性需求无法满足,而高大上的渠道又无以畅通的情况下,黄赌毒现象就必然会占领高地,成为主流并腐蚀人的精神追求,异化人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这些回乡的青年会陷入赌局,一句话“无事而生赌”。

因为没有其他的方式和载体,满足他们休闲的需求,打发他们空虚的时间,那么走上赌桌就几乎难以避免。

虽然有广场舞之类的群众活动,不过小众化和特定化很难起到普及的作用,也无以满足其他群体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针对节庆时间,返乡农民工人数较多,有着强烈的文化需求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落实一些举措,才能起到预防新春“豪赌”现象的产生。

  其实,近年来,春节成春劫的众多因素中,赌风日盛无疑是文化变异的注脚。

除了吃就是喝,除了喝就是赌,传统的春节文化在方式的变异下,已然变得面目全非。

究其原因,就在于过节的方式与时俱进中,没有做到去粗取精,更没有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赌风的四起,豪赌的产生,本质上还是在三个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短腿,人的精神变得空虚而无寄托,从而给了赌博最好的生存空间。

因而,若不能从文化层面去审视,那么农村新春“豪赌”的个体之痛和社会之忧,就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堂吉伟德)

  7.“史上最早”开学,要让学校说了算

  2016-02-1509:

25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薛家明

  今年厦门中小学初九(16日)注册,初十上课,被称作“史上最早”开学时间。

记者调查发现,厦门今年寒假在近六年来,不仅是最短,而且是最早开学的。

基于此,网上出现教育局排错放假时间表了的“传说”。

对此,昨日市教育局进行回应:

“厦门寒暑假放假时间加起来的总天数是符合省教育厅规定,寒假没有排错!

”(1月14日《厦门日报》)

  平心而论,厦门出现中小学的“史上最早”开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学生而言,放假并不等于放开玩。

相反,在另一条起跑线上,各种特长班、复习班,接踵而至。

再加上寒假生活、课外作业,假期的课业负担甚至比平时还重。

“提前开学”其实也是一种放松。

而对于家长来说,假期的压力也远远高于平时。

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家长就要不断地赶场接送。

而不同于学校的早8点、晚5点,很多辅导班通常2小时一堂课。

这就要求一些家长请假接送,忙得不亦乐乎。

因此,出现“史上最早”开学,也是一种提前解脱。

  那么,为何“史上最早”开学还是受到了高强度的吐槽呢?

一是,公众早就习惯了大寒假模式,出现“小寒假”,自然会有逆反性的吐槽。

比如,假期“小气”、不人性、不接地气等等。

  更重要的是,发泄对教育局垄断“开学权”的不满。

长期以来,各市县都统一规定开学时间、学期长度,甚至是授课进度。

应该说,这样的大一统,有利于统一开展教学、统一督查和管理。

然而,大一统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自主性。

比如,有的学校的是足球特长学校,就需要暑假短一点,寒假长一些,以保证学生的有效足球课时。

显然,在这个语境中,“史上最早”开学就是不合时宜的,必然会招来舆论的反弹。

  可见,公众对“史上最早”开学的质疑,并非是简单的吐槽开学过早,更是在发泄对教育局垄断“开学权”的不满。

在教育上,我们一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校教学各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

但教育主管部门管的过死,机械式的搞一刀切,就会扼杀学校的特色,甚至让学生失去发展方向,变得“千篇一律”。

试问,在机械式、模块式的语境中,学生还有多少发展自由呢?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出现“史上最早”开学可以有,但应该让学校说了算。

  新一轮的教改,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自主课上通过小组讨论、评议提升、反思拓展,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然而,在给予学生课堂自主的同时,学校却连开学时间、学期长度都没有自主权,如此的“自主”又能有多大的疗效呢?

可见,我们把课堂留给学生,首先要从将“开学权”还给学校开始。

而要完成这个放权,就需要教育主管机构以自断臂膀的勇气,从我做起!

(薛家明)

  8.“诚信日”从来都不是用来包治百病的

  2016-02-1509:

43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龙敏飞

  浙江省义乌市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决定,将1月9日设立为义乌市“诚信日”。

据义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政府组织在公共媒体上公开征集市民意见,大多数市民认为1月9日寓意为“一言九鼎”,将“诚信日”设在1月9日更能体现诚信精神的内涵。

(1月13日新华社)

  设置“诚信日”的城市,越来越多了。

早在2001年,浙江温州就设立了“8•8诚信日”,今年,其将迎来第16个节日;而在2007年,河南洛阳又将11月22日定为“诚信日”,取义于11月22日的谐音,“一是一,二是二”,今年也将迎来第9个诚信日……如今,浙江义乌将1月9日设立为义乌市“诚信日”,正是这样的一种传承与延续。

  “诚信日”的越来越多,终究是一件好事,最起码说明:

重视诚信品质,正成为很多人的一种行动自觉。

而类似的共识,也不再停留在民间层面,政府对此也开始重视。

  即便如此,义乌市“诚信日”的设置,还是遭遇到不少的质疑。

比如,有些人就认为,设置一个“诚信日”,就像是一种形式主义,因为这不会让所有的人立地成佛,立马就具备“诚信意识”;还有人表示,真要每个人都一言九鼎,就不能只是设置一个日子,而必须靠法律法规来约束……

  类似的理解,更像是一种“习惯性质疑”,而这也误解了诚信日的意思,放大的诚信日的价值。

就“诚信日”的设置而言,它也不可能达到“一设就灵”的高度。

毕竟,一个节日而已,友情提示的价值更高一些,强有力约束的可能性并不大。

打个比方,节日的设置,只是一个“闹钟”,闹钟的存在,只是提醒你一下,但你能不能按照闹钟的约定去办事,还得看你自己。

  真要从源头上让人具备“诚信品质”,一方面,自然是自我与社会道德的约束,比如这“诚信日”的设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启示,让人记住“诚信仍然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品质”;另一方面,则是法律的约束,2015年,最高法便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建立了被执行人失信黑名单,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类似的制度规定,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的“自我反思”与“法律治理”齐头并进,才是让更多人具备诚信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