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0740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docx

南京大学医学院考博的内科学历年真题doc

名词解释:

1.新月体肾炎:

|新月性肾炎又称为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是一组病情发展急骤,以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迅速发展为少尿、无尿和肾功能衰竭的预后恶劣的肾小球肾炎的总称。

其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具体如下:

(1)原发性:

发病原因不明,前驱可有链球菌感染史或胃肠道、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三型:

①I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此型患者血中抗基底膜抗体阳性,电镜下可以见到基底膜内侧有线状沉积物。

②II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电镜下可见基底膜外侧有团块状免疫复合物沉积。

③III型的发病机理不明,肾小球中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三型中以I型病情最为凶险,治疗最困难。

(2)继发性:

可继发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继发于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较少见)等;②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隐匿性脏器细菌性病灶、乙型肝炎及流行性感冒等;③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血管炎,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瘢、自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等。

2.本-周蛋白:

本-周蛋白(Bence-Jonesprotein)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此种蛋白质在pH4.9±0.1条件下加热至40°C〜60°C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至90°C~100°C时又可再溶解,而温度下降至56°C左右时,蛋白又凝固,故又称凝溶蛋白。

基于本-周蛋白这种特性的检测方法为加热凝固法,不敏感,致假阴性率高,本-周蛋白的检测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标本新鲜;②尿液混浊时需离心取上清液;③若为蛋白尿者,须先用加热醋酸法沉淀普通蛋白质,然后趁热过滤,取滤液检查,本法需标本量大,本-周蛋白达300mg/L才能阳性。

用PAGE电泳法检测,本-周蛋白的阳性检出率达97%,进一步确诊需同时作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和浓缩尿蛋白电泳。

本-周蛋白阳性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

骨髓瘤50%-70%为阳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内IgM显著增高,约有20%呈阳性反应。

3.管-球反馈: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feedback)是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自身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的流量增加,致密班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

相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就下降,致密斑发出信息,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至正常水平。

这种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有人认为致密斑主要感受小管液中的NaCI含量改变而不是小管液的流量。

一般来说,肾小管液流量与NaCI含量成正比。

致密斑发在管-球环节中起重要的传感器作用。

致密斑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邻。

致密斑发出的信息通过某种途径影响入球小动脉的口径,从而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当肾血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滤过率也增加,流经远曲小管的小管液量也增加,致密斑部位NaCI含量升高,致密斑发出信息刺激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局部生成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口径缩小,阻力增加,从而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原来水平。

相反,当肾血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流经远曲小管的小管液流量减少,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减少,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入球小动脉收缩变弱,口径变粗,阻力减少,肾血流量恢复至原有水平。

此外,肾内产生的前列腺素、腺昔和儿茶酚胺等也参与管-球反馈。

4.法乐氏综合症:

5.心脏指数:

]心脏指数是将由心脏泵出的血容量(升/分钟)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得出的数值。

进而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

以单位体表面积(平方米)计算心输出量,称为心脏指数(心指数cardiacindex)o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约5~6L/min,故心指数约为3.0-3.5L/(min•平方米),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时常用的平定指标。

决定因素决定心脏指数的两个因素:

1.心率:

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率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通常由窦房结的电活动决定。

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着窦房结的放电频率。

决定心率的四个因素:

自有节律:

其他因素缺失时,心脏组织自有的放电频率。

交感神经活性:

增加心率。

副交感神经活性:

降低心率。

药物:

心率的增加和降彳氐可受药物影响。

2.每搏指数:

心脏每次博动泵出的血容量(单位体表面积下)。

每搏指数是将每次心脏搏动泵出的血容量(毫升)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得出的数值。

进而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

决定每搏指数的三个因素:

前负荷:

舒张末期心脏的充盈压力。

心肌收缩力:

收缩期时心肌的固有收缩力。

后负荷:

收缩期时心脏做功射血必须要对抗的压力。

计算公式:

心脏指数(升/分钟/平方米)=[心率(次/分钟)x每搏指数(毫升/平方米)]/1000»

6.文氏现象:

|文氏(wenckebach)现象指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的传导逐波减慢,最后发生传导中断的传导阻滞现象。

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病理性或者药物引起;另一种是心率增快或受迷走神经影响而造成的生理性文氏现象。

在房室交界区最为常见,一般为暂时性,有些因体位、呼吸、心率改变而出现,仅少数为永久现象。

第II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型:

I型亦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心房激动完全受阻,P波之后无QRS波,引起心室漏搏。

心室漏搏后的第1个P-R间期缩短,呈周期改变。

此型房室结区的绝对不应期延长,而相对不应期近于正常,此型预后较好;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1、窦性P波,P-P间距规则;2、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不能下传,发生心室波群脱落,脱落后的P-R间期又为最短;3、脱落之前R-R间期逐渐缩短。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1、窦性P波,P-P间距规则;2、P-R间期固定(可为正常或延长),突然出现一个P波不能下传,发生心室波群脱落。

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波被阻滞,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7.

柏-查综合症:

Budd-Chiari综合征(BCS)译为柏-查综合征或布-加综合征。

本征最早描述为肝静脉血栓阻塞引起的肝淤血继而形成被动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系列临床征象,如肝大,腹水和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

早期报道多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目前其含义已扩大,泛指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肝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肝静脉高压征候群。

本节主要讨论前者。

除已知的病因外,如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肝静脉血栓形成,BCS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本症有先天性的痕迹,如血管蹊,膜状闭锁,狭窄二端对位不良等。

但由于本病发病又多在20_40岁之间,所以推测多由先天性的胚胎遗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所致。

BCS的关键所在是阻塞引起的肝静脉高压,继而使门脉回流受阻,造成淤血性肝肿大和门脉高压,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

下腔静脉阻塞并非是本症产生的必要条件,仅在其阻塞发生在肝静脉近心端以上或直接累及肝静脉开口造成肝静脉高压,才成为本症的组成部分。

缩窄性心包炎和心衰等亦可引起肝静脉高压,但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均与本病相去甚远。

BCS的临床症状主要为:

肝大和脾大,可合并腹水,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征候群相似,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肝大。

存在下腔静脉阻塞者常有相关的症状体征,如下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和腹背部静脉增粗,也易导致误诊为同类的独立病变。

临床上BCS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BCS较少见,其发病急,表现为大量顽固性腹水,消化道出血,如无适当的治疗措施并侧支循环建立不佳者预后较差。

慢性型早期无症状,仅极少经体检发现,出现症状后易误诊为肝硬化等。

笔者所见误诊最长时间者可达20年。

近年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症认识的提高和影像检查手段的进步,此现象渐减少。

BCS的影像学诊断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非创伤的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CT和MRA。

其中超声,特别是多普勒超声是经济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主要显示肝,脾肿大,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塞的程度、范围和血流方向等。

CT平扫时可显示肝脾肿大等。

值得注意的是淤血肝脏的密度不均匀,出现不规则低密度灶,有时可误诊为肝癌,肝脂肪变等。

肝尾状叶肥大对本症有提示作用。

良好的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可较清楚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狭窄和闭塞的情况。

MRA利于本症的诊断,并更具立体感。

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由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是在无腹腔内临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来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

多见于晚期肝硬化和其它一些重症肝炎患者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SBP的发生率为10%~47%,病死率48%〜57%,随着对SBP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病死率仍在20%-40%。

因此,对于SBP要积极预防其发生,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SBP的致病菌大多为需氧菌,>90%的为单一菌种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于肠道菌群,少数来自于泌尿道、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灶。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5%-55%,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0%-34%。

常见肺炎链球菌及其它链球菌属,其它少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碱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

由于腹水中氧的浓度很高,故厌氧菌和非需氧菌感染少见。

SBP系肠道细菌种植至腹腔所致的机会性感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肠壁淤血水肿,粘膜屏障作用削弱,肠腔内细菌增殖紊乱和细菌易位,以及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作用削弱等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关系密切。

1.肠道粘膜屏障作用削弱,细菌迁徙至腹腔;正常情况下小肠内只有少量需氧(兼性)革兰阴性杆菌.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属、肠球菌等细菌过度生长。

细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尤其是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致肠上皮细胞受损。

门脉高压所致的肠道淤血、水肿、低灌注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亦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上消化道出血均可损害肠上皮屏障功能。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细菌进入腹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①肠道细菌直接外移渗入腹水:

即肠道细菌一肠粘膜-腹膜。

②血行感染:

即肠道细菌-肠壁毛细血管一门静脉系统一体循环。

③淋巴途径感染:

即肠道细菌-肠淋巴循环一体循环。

淋巴途径感染在SBP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病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2.宿主免疫力低下;①体液免疫异常。

这其中包括补体下降,调理素活性降低及白细胞趋化因子(C3a、C5a、C567)减少。

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③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下降:

正常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80%是由肝巨噬细胞完成的。

肝硬化肝巨噬细胞明显减少,几乎很难找到。

而且吞噬功能也降低。

肝巨噬细胞调理素一一纤维连接蛋白也下降,致使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的内毒素和细菌未能经过肝巨噬细胞充分解毒及清除而得以进人体循环。

3.腹水抗菌活性减弱;已证明肝硬化腹水中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和免疫球蛋白补体浓度以及调理素活性等几种防御成分均低于非肝硬化性腹水。

肝硬化腹水杀菌能力亦随之下降。

丧失了抗菌能力的腹水成为细菌的理想培养基,细菌在腹水中得以迅速繁殖。

临床表现:

SBP起病有急有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

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隐匿者仅有腹部不适、轻微腹痛,肠蠕动减弱或腹部胀气,可能是唯一阳性体征。

约13%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或一般情况进行性加重。

并发SBP患者可能出现下列主要表现:

1发热: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一般除极度衰弱,休克和少数无症状者外,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其次为驰张或稽留热。

高热伴脓毒症状者常有败血症。

2腹痛:

多有轻重不等的腹痛,起病隐匿者可仅有全腹不适,急性起病者可为突发腹部剧痛或者腹胀,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

需注意的是,肝硬化晚期或重症、或年老体弱、或休克、或大量腹水者可无腹痛表现。

3腹膜刺激症:

表现为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可为全腹压痛甚至拒按,也可局部压痛或深压痛,反跳痛程度也可轻重不等。

4腹水征:

发生腹膜炎后,往往腹水迅速增多,利尿剂无效,而出现不断加剧的腹胀,食少,尿量减少和不能平卧,甚至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此外肝硬化继发重症SBP也可以各种并发症为主要表现,如早期出现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肺综合症等,常常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预后极差。

临床分型:

有学者依据临床表现不同将SBP分为5型:

I型为普通型:

有典型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者等急腹症样表现;II型为顽固性腹水型:

腹水进行性增多,利尿效果差,腹水顽固不易消退;III型为休克型: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IV型为肝性脑病型:

以肝昏迷为主要症状;V型为无症状型:

腹水检查支持SBP但无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一般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短时间内增高时,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时,对提示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但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脾功能亢进或者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因此,当肝硬化并发SBP时不少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正常。

当外周血白细胞无明显异常时,也不能排除SBP的发生,此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一步分析。

2腹水检查:

①腹水常规检查包括腹水外观、比重、蛋白定性、定量、腹水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检查。

SBP腹水外观多为淡黄色,细胞数较高者外观浑浊。

李凡他试验阳性者居多,蛋白定量常低于10g/L,比重<1.018。

pH在7.25左右,多小于7.35。

白细胞数多>0.5x109/L,其中多形核白细胞(PMN)>0.25X109/L为确认感染的重要指标。

②腹水细菌培养: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但普通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当腹水PMN计数>250/mm3(0.25x109/L)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只有50%左右的阳性率;如在床边将腹水放入血培养瓶中孵育,则细菌阳性率可高达80%。

为提高腹水培养阳性率,建议抗生素使用前进行,使用血培养瓶增菌,同时送需氧及厌氧培养,接种腹水至少10ml。

腹水量>10ml,离心后可提高培养率。

在临床上还经常发现临床症状、腹水表现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十分符合SBP,但腹水涂片和用传统腹水培养法阳性率都很低,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腹水未能检测到致病菌,这部分患者称为培养阴性的中性白细胞增高腹水(CNNA)oCNNA和SBP几乎是同一种临床现象,是SBP的一种变异形式。

3.血培养:

约有50%SBP患者血培养可与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特别是有30%腹水培养为阴性的患者,约有30%血培养也可为阳性。

但多数文献报道血培养阳性率均很低,叶荣夏报道血培养阳性率仅为4.6%,临床考虑SBP患者建议同时行血培养及腹水培养以提高培养阳性率。

4腹水总蛋白浓度:

在肝硬化患者中,腹水总蛋白浓度小于10g/L,可作为SBP发生的发病因素。

肝硬化患者发生SBP与腹水总蛋白降低有关。

疾病诊断: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988年我国腹水会议制定了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出现发热,腹痛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2.凡腹水白细胞>0.5x109/L,PMN>0.5,腹水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或涂片阳性者,可确诊断为SBP。

3.凡腹水白细胞>0.5x109/L,PMN>0.5,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SBP.。

4.凡腹水白细胞>0.3xlO9/L,PMN>0.25,即使无临床表现,应视作为菌腹水症,应高度疑及SBP,并按SBP治疗。

5.如腹水检查不能达到上述标准,下列试验阳性者,也可诊断为SBP:

①腹水pH<7.30,或血清腹水pH梯度>0.10,腹水pH测定必须在抽出腹水后迅速完成,超过30min则腹水C02增多,pH下降;②腹水乳酸盐>0.63mmol/L,,但恶性腹水中乳酸盐也可呈高水平,酸中毒时腹水乳酸盐也可升高,应注意鉴别:

③腹水鳖试验(测定内毒素)阳性;④腹水腺昔脱氨酸(ADA)>6kU/L,但恶性腹水中ADA也可升高,结核性腹膜炎时ADA达更高水平。

鉴别诊断:

主要与继发性腹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1.继发性腹膜炎继发于外科急腹症或腹部外科手术后,鉴别要点为:

起病急骤,常伴有明显的脓毒症表现,急性腹膜刺激征即“腹膜炎三联征”突出;腹腔穿刺为脓性,可见消化道内容物残渣,腹水生化葡萄糖降低(L),白蛋白(>10g/L)和LDH(>血清LDH水平)增高,细菌涂片与培养不是单一细菌,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X线平片在空腔脏器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必要时行内镜、腹腔镜检查,或行剖腹探查术。

2.结核性腹膜炎鉴别主要依据: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可伴有午后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扪诊呈特征性揉面感;腹水淋巴细胞增多、抗酸染色阳性;血沉增快,血清结核抗体阿性;试验性抗曆治疗有效。

疾病治疗: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治疗是复杂的综合治疗,其中重要的治疗为有效地控制感染,其次要积极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加强支持治疗等。

抗菌治疗1.1经验性治疗:

晚期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一旦出现感染症状、体征和(或)腹水中性粒细胞>0.25X109/L,立即应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SBP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应遵循广谱、足量、肾毒性小的原则。

①首选第三代头胞菌素:

三代头孑包类抗菌素抗菌谱广,肾毒性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距离很大,且能迅速渗入腹腔而达到杀菌浓度,因此目前已成为经验性治疗SBP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头胞三嗪、头胞囉岳、头孑包他定,头孑包哌酮等。

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抗菌谱广,且对内酰胺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SBP时其疗效和头葩廛肪相当,且价格低,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头孑包囈府的代替品。

③氟奎诺酮类抗菌素:

是一种广谱、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价廉的药品,但近年来随着此类药物广泛应用,使得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株明显增多。

因此,对于重症肝病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不提倡首选此类药物。

同时由于对幼龄动物的软骨有毒性,故而婴幼儿慎用此类药物。

④氨基糖戒类如丁胺卡那:

对葡萄球菌属及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但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常常合并肝肾综合征的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尽量避免使用,但它与内酰胺类有协同作用,且部分耐药菌常对这类药物敏感,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肾脏功能。

⑤氨曲南,一种单环类的。

-内酰胺抗生素,为窄谱抗生素,对肠道正常菌群的干扰较小,因此不易引起体内菌群失调,缺点是价格昂贵,故不作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随着广谱D-内酰胺酶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革兰阴性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对于院内感染的SBP,近期(3个月内)因腹腔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的SBP以及较严重的SBP,应避免使用头胞菌素、氨曲南等抗菌药物,可以选择卩-内酰氨+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如头胞哌酮+舒巴坦、氧哌嗪青霉素+他座巴坦,以及氨基昔类抗生素如肾毒性较低的依替米星等抗菌药物。

重症感染者可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安培南和美罗培南。

各地区、各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同,应掌握当时、当地的流行菌趋势及耐药菌动向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1.2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在获得致病菌之前,以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为主,一旦培养出致病菌,则应根据药敏实验选择窄谱抗生素。

首次细菌培养阴性者,在经验性治疗48小时后复查腹水PMN,若其值下降超过50%,提示治疗有效,继续使用原抗生素,反之,应该立即换用其他抗生素。

抗生素疗程宜个体化,一般疗程10-14天,达症状体征消失,腹水PMN<2.5X109/L,腹水细菌培养阴性。

腹腔局部处理①腹腔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局部用药,易诱导细菌多重耐药,目前已不再应用。

②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灌洗: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时,如发生利尿剂抵抗,或腹水明显混浊、有絮状物,或呈血性腹水时,可行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穿刺灌洗。

单纯排放腹水易产生低血容量、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须在大量放液的同时输入足量的白蛋白扩充血容量,可防止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损害,显著减少并发症。

一次性将腹水排尽,排液后按1L腹水补给10g白蛋白的比例静脉输注无盐白蛋白。

若每次排放3〜5L,可适当减少白蛋白用量,按1L腹水补充6~8g白蛋白的比例给予。

白蛋白治疗1999年Sort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肝硬化并发SBP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头葩廛脖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降低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为住院首日注射白蛋白

(1.5g/kg)1次,第3天时注射第二次(lg/kg)。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发生肾损害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有关,用白蛋白扩容可以预防肾损害,降低病死率。

支持治疗:

给予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补充富含支链氨基酸的优良蛋白,严格控制血糖(<8mmol/L),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感染恢复有重要作用。

疾病预后:

SBP的预后极差,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且复发率高达每年约70%,因此预防显得十分重要。

预防的主要措施为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即用抗生素清除需氧菌群。

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学会肝硬化腹水治疗治疗的推荐意见中认为有腹水、腹水总蛋白较低者、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以及曾患过SBP但已经恢复者是SBP的高危人群,可以长期预防性地口服抗生素(诺氟沙星或复方新诺明或新霉素)作一级预防。

但预防性地给予抗生素不符合抗生素的用药原则,且容易出现耐药,如果一旦出现细菌耐药,预后很差。

疾病预防:

使用促胃动力药和口服益生菌等措施对于预防SBP也有一定作用。

1.调节肠道微生态:

①补充益生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地衣芽孑包杆菌制剂,为肠道抗炎微生物,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上皮屏障。

②补充益生原:

乳果糖、拉克替醇等口服或高位灌肠,可促进肠道分解糖的有益菌群优势生长,抑制肠道分解蛋白的有害菌群;其酸性代谢产物并可促进肠源性毒素的排出。

2.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谷氨酰胺(GLN)是快速分裂型细胞(如肠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重要能源,是危重症患者的条件必须氨基酸。

在肠屏障受损、细菌内毒素易位时,补充GLN可减轻肠膜萎缩,修复肠屏障,降低肠壁通透性,并能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因而可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降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风险。

GLN用量为每日1.5-2.Omg/kg加入至少5倍的氨基酸溶液中静脉滴注,速度不应超过0.lg氨基酸/h,至少连用6do

9.黑斑息肉综合症:

|黑斑息肉综合征(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Peutz一Jegherssyndrome)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患者有明显家族史。

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周围和颊钻膜的色素沉着,以及胃肠道多发息肉,病理上为错构瘤。

本病于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