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1110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4 大小:1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4页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4页
亲,该文档总共2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2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docx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石。

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八年制《人体解剖学》把两者结合了起来。

[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课程。

学习人体解剖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形态与机能相关,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进化发展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来观察、学习和阐述人体结构。

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结合学生亲自操作,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解剖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位置、层次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结合原版教科书学习部分专业英语词汇。

[教学方法]

采用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进行教学。

其中以统编教材为主,其它教材包括原版教科书为辅,以学习者为中心,带问题进行实习研究、实际操作。

讲座与自学相结合。

各教学手段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建多层次、立体式人体解剖学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和时数]

本课程90课内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习40学时。

另外安排专题讨论18学时,总课时108学时。

讲授内容

讲授时数

实习时数

绪论

4

胸部

4

4

腹部

6

8

盆部及会阴

2

1

背部

2

1

下肢

3

4

上肢

6

6

头部

5

5

颈部

5

5

周围神经小结

1

1

中枢神经系统

10

5

讲评及测验

2

专题讨论

18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与医学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术语

人体的解剖学姿势、轴、面

方位及运动术语

二,运动系统总论

骨学总论

骨的分类;骨性标志;骨的构造

关节学总论

关节的分类;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的形态和运动

肌学总论

骨骼肌的形态和构造;肌肉的附着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

三,内脏学总论

内脏的一般构造;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消化腺的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殖系统概述;男、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功能特点

四,脉管系统总论

心血管系统概述(组成、功能)

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

动脉、静脉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淋巴系统概述(组成和功能)

五,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概述

第二章胸部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实习4学时

[教学内容]一,概述(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二,胸壁

胸椎、胸骨、肋的基本形态

胸壁的关节及运动、胸廓的组成及整体观

胸壁层次结构

乳房的位置及形态构造、血供和淋巴回流

胸壁的肌肉(名称及作用)

胸壁的血管分布

胸神经前支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分布

肋间隙肌肉、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

胸廓内动脉

三,膈

膈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裂隙和薄弱区及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裂孔的位置及穿行结构

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四,胸腔和肺

胸膜、胸膜腔的概念

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顶的毗邻

胸膜隐窝及其临床意义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肺门、肺根、肺韧带及肺门的位置关系

肺与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五,心和纵隔

纵隔的境界、位置、分部

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及内腔结构

心传导系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心包、心包裸区、心包腔、心包横窦和斜窦及其临床意义

心和心包内的血管、神经

心瓣膜位置、体表投影及听诊部位

上纵隔主要器官和结构的排列关系

后纵隔内以下结构的位置及其毗邻

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三角

左、右支气管

食管胸部

胸导管

主动脉胸部

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胸交感干

纵隔左右侧面观的主要结构纵隔间隙和淋巴结

第三章腹部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习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二,腹壁

腹前外侧壁层次结构

腹前外侧壁浅层结构

腹前外侧壁肌肉(位置及作用)

腹前外侧壁血管、淋巴及神经

腹股沟区、腹股沟三角、腹股沟管构成

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阴囊的形态、构成

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功能及构造

三,腹膜和腹膜腔

腹膜被覆脏器的情况

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腔分部

四,腹腔脏器

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毗邻

胃的韧带与网膜

胃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十二指肠各部及其毗邻,十二指肠的血管

肝的位置形态、毗邻,韧带与膈下间隙、肝门与肝蒂

胆囊与肝外胆道

胰的位置、毗邻和血管

脾的位置及毗邻,脾的韧带和血管

空肠和回肠的位置、形态特点、血管、淋巴和神经

盲肠与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血管及体表投影

结肠的分部、形态特征、位置与毗邻、血管和淋巴

肝门静脉组成、毗邻、结构特点、属支及收集范围

肝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肾的形态、位置与毗邻、被膜

肾门、肾蒂和肾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肾的额状切面所见结构

输尿管腹部(位置、毗邻、血管)

肾上腺(位置、血管)

五,后腹壁

后腹壁肌肉位置及功能

腹主动脉(起止、分支、分布)

下腔静脉(组成、位置、属支)

腰丛组成、位置、分支分布

腰交感干

腹壁淋巴结

第四章盆部及会阴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

二,盆壁

髋骨(髂骨、耻骨和坐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骨盆的组成、功能、大小骨盆分界线、性差及骨盆的测量标志

骶丛组成、位置及其分支分布

盆部筋膜间隙、肌肉和盆膈

盆部血管、神经及淋巴(髂总、髂内动静脉,骶交感干、上腹下丛、盆丛)

三,盆内脏器

直肠的位置与形态、毗邻、血管、淋巴和神经

膀胱的位置与形态、膀胱三角、血管、淋巴和神经

输尿管盆部、壁内部

前列腺的位置、毗邻、形态及功能

输精管、射精管及精囊腺

子宫的位置、毗邻、形态、韧带和血管、淋巴和神经

子宫附件(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和血管)

阴道位置、毗邻和形态

四,会阴

肛区及肛管的位置及粘膜面的结构特点、毗邻关系

坐骨直肠窝

尿生殖区及会阴浅、深隙

阴茎的形态、构成

男女尿道的形态特点、分部、弯曲、狭窄及开口部位

女阴

第五章背部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习1学时

[教学时数]

一,(境界与分区,体表标志)

二,浅层结构

三,深筋膜及背肌

背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血管和神经

四,脊柱

脊柱的组成

脊柱整体观及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椎骨的连结

椎间盘的形态、构成、功能及临床意义

五,椎管及其内容

椎管构成

脊髓的被膜、血管

第六章下肢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习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二,下肢骨

下肢的测量、力线及颈干角

下肢重要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

下肢骨分部、组成、排列及基本形态结构

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三,臀部

浅层结构

髋肌后群名称、位置及作用

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和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髋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血管与神经支配

髋周围动脉网

四,股部

浅层结构(大隐静脉行径要点、属支及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

阔筋膜、骨筋膜鞘

髋肌前群、大腿肌名称、位置及作用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股三角构成、内容(股动脉、静脉、股神经位置排列、主要分支)

股鞘、股管构成

收肌管构成、内容

闭孔血管神经束

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

五,膝部

窝的组成及其内容

膝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血管与神经支配

膝关节动脉网

六,小腿

小腿肌位置、层次及作用

小隐静脉行径及收集范围

胫前、后血管

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深、浅神经)行程、分支分布

七,踝和足

足背动脉

踝管及其内容

踝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

足弓的组成及功能

第七章上肢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习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上肢的测量、轴线及提携角

上肢重要血管和神经干的投影

二,上肢骨

上肢骨分部、组成、排列和基本形态结构

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三,肩部与腋腔

胸肌名称及作用

腋腔结构及内容

腋动脉分段及其毗邻

腋淋巴结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和流向

臂丛及主要分支

上肢带肌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肩韧带

肩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血管与神经支配

肩胛动脉网

四,臂部

臂前区浅层结构(头静脉、贵要静脉、皮神经)

臂肌分群及作用

肱动脉分支分布

臂部主要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分布)

五,肘部

肘前区浅层结构

肘窝构成、内容

肘后区结构

肘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血管与神经支配

肘关节动脉网

六,前臂

前臂肌分群、排列及作用

前臂前、后区血管神经

前臂骨间的连结

七,腕与手

腕前区血管神经、腕管构成、内容

手肌分群位置及功能

手掌层次、筋膜鞘及间隙

手的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神经分布

桡腕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

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

手指结构及腱鞘

第八章头部

[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习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二,颅骨

颅的组成及功能(脑颅、面颅)

颅前面观

颅侧面观(颞窝、翼点)

颅顶面观(骨缝: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新生儿颅

颅后面观

三,颅部

头肌名称、位置和功能

颅顶各区层次结构

颅内面观(颅底三窝、脑神经的进出颅部位)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四,面部

面部浅层结构

面肌、咀嚼肌名称、位置和功能

三叉神经纤维成份、三叉神经节的位置、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行程分布

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与分布

面动脉及其分支和面静脉;“危险三角”区

腮腺咬肌区层次

腮腺位置、形态、毗邻关系,腮腺导管

头部淋巴结位置、收集范围和流向面部脏器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五,眶及眼球

眶及眼球构造、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组成作用

眶的神经、血管

六,口

口腔的境界及分部、咽峡的组成

牙的种类形态

舌的形态及构造(舌粘膜、舌肌)

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七,鼻

鼻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外鼻、鼻腔、鼻旁竇)

鼻的血管、神经

八,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位置、六壁的形态结构及毗邻、听小骨及其肌肉

咽鼓管位置、开口;乳突、乳突小房

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声波传导途径

前庭蜗神经的行程

第九章颈部

[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习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境界与分区,表面解剖)

二,颈部分区层次结构

颈部浅层结构

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颈肌分层、分群及功能

三,颈前区

下颌下三角组成、内容及毗邻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境界、内容,二腹肌后腹的毗邻

颈动脉鞘及其毗邻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在颈部的行径

舌咽神经的成份及分布

迷走神经的成份及分布,迷走神经的行程,迷走神经的分支分布

舌下神经的行程及分布

颈交感干

肌三角境界、内容

四,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胸锁乳突肌区境界、内容

颈袢

颈根部内容及毗邻

斜角肌间隙及其内容

椎动脉三角及其内容

五,颈外侧区

颈丛位置、神经点与膈神经

枕三角

副神经的行程及分布

锁骨上三角境界、内容

六,颈部脏器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毗邻、被膜、周围的血管神经

喉的位置、软骨支架及活体标志

喉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血管神经

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

咽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七,颈部重要淋巴结群

颈部淋巴结位置及回流

第十章周围神经小结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脊神经

脊神经的组成、性质、分支分布及纤维成份脑神经

脊神经丛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

二,脑神经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部和进出颅部位

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及分类

脑神经行程、主要分支与分布

三,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别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节前、节后纤维的分布

椎旁节、节间支、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及分部

椎前节的名称及位置

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

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节前、节后纤维的分布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名称、组成、位置及分布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

[教学时数]理论10学时实习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脊髓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概述

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白质、网状结构)

脊髓的功能:

传导和反射(节内反射、节间反射,浅反射、深反射)

脊髓典型的损伤

二,脑干和网状结构

脑干组成、外形

菱形窝的构成、境界及表面结构

第四脑室的位置、顶、底及交通

脑干内部结构的概况(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长上、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

延髓的内部结构

脑桥的内部结构

中脑的内部结构

脑干概要

脑干典型的损伤

三,间脑

间脑位置和分部

背侧丘脑(外形、内构、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

下丘脑(边界、细胞特点、纤维联系、功能)

底丘脑

上丘脑

后丘脑

四,端脑

端脑的外形

大脑半球的主要脑沟及分叶

大脑半球各叶的沟、回

大脑皮质的细胞构筑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大脑半球的髓质(连合系、联络系、投射系)

胼胝体

内囊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五,小脑

小脑外形、位置和功能分部

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疾病

六,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的相关术语

基底神经节的毗邻解剖

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

基底神经节的闭合环路

基底神经节疾病

七.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概述

边缘系统的术语

边缘系统相关解剖

边缘系统构成、纤维联系、功能

八,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深部觉)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的位置

内侧丘系交叉的水平及皮质投射区

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的概念及机能意义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的位置、交叉的水平及皮质投射区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的位置、交叉的水平及皮质投射区

视觉传导通路组成、视交叉及皮质投射区

瞳孔对光反射路程

听觉和前庭系统

嗅觉系统

九,运动传导通路

上、下运动神经元概念

锥体系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起始、通过内囊的部位、锥体交叉

皮质核束起始、通过内囊的部位、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基底神经节、小脑和锥体外系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不同表现

十,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及硬膜外腔

脊髓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

软脊膜

脑的被膜:

硬脑膜形成结构及硬脑膜窦

蛛网膜及蛛网膜粒

软脑膜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动脉

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供血范围,皮质支、中央支的分布

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及其机能意义

脑的静脉

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室系统的组成及交通

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Seminar专题讨论]

1.肌肉功能及周围神经

主要肌肉功能检测及典型的周围神经损伤

2.脊髓

脊髓内部上下行纤维束、各种损伤、不同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

3.脑干

脑干内部主要断面、脑干各种损伤及表现

4.基底神经节与Parkinson病

形态解剖、纤维联系、基底神经节的闭合环路、基底神经节疾病

5.边缘系统

6.边缘系统构成、纤维联系、功能;下丘脑形态解剖及功能待定

[实习内容]

1.观察离体躯干骨、人体骨架

2.开胸,观察胸壁、胸膜、胸膜腔;取肺,观察肺形态结构

解剖心包、心脏各腔;解剖纵隔各部结构

3.解剖腹前外侧壁、腹股沟管;观察腹膜腔、腹膜形成的结构

观察腹腔脏器;解剖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肝门静脉系

观察腹膜后隙脏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解剖腰丛及其分支、腰交感干

4.观察骨盆、脊柱;示教盆腔脏器、会阴、背肌、椎管及脊髓

5.观察离体上肢骨、关节;解剖腋腔、臂前区;示教三角肌区、肩胛区、臂后区

解剖肘前区、前臂前区、手掌及手指;示教肘后区、前臂后区、手背及手指

6.观察离体下肢骨、关节;解剖股前区;小腿前区、足背

解剖臀区及股后区、膝后区、小腿后区、踝后区

7.观察颅骨及视器、前庭蜗器模型

示教颅顶、颅底内面、颅骨连结、视器及前庭蜗器标本

解剖面浅层及腮腺咬肌区;示教面侧深区;观察鼻、口腔标本及相关模型

8.解剖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示教颈深部结构

解剖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颈外侧区

9.观察脊神经、脑神经及内脏神经标本及相关模型

10.观察脊髓、脑干标本及相关模型、典型脑干横断面切片

11.观察小脑、间脑、端脑标本及相关模型

12.观察传导通路模型

13.观察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血管和脑脊液循环相关标本及模型

[教材]

1.王怀经,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柏树令等。

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K.L.MOORE,A.M.R.AGUR,ESSENTIALCLINICALANATOMY,2002

4.J.T.HANSEN,ESSENTIALANATOMYDISSECTOR,1998

5.D.T.YEW等,BASICNEUROANATOMY,1996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范围“医学专业八年制”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理解人体的发生、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

2.做到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的技能

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时数]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实验时数

绪论、上皮组织

2

1

结缔组织

3

1

血液(自学)

1

肌肉组织

2

1

神经组织

2

1

循环系统(自学)

1

内分泌系统

2

1

皮肤(自学)

1

免疫系统

3

1

消化管

3

1

消化腺

2

1

呼吸系统

2

1

泌尿系统

3

1

男性生殖系统

2

1

女性生殖系统

3

1

胚胎学总论

5

颜面、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发生

4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3

循环系统的发生

3

合计

40

15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

1.组织胚胎学的内容及意义

2.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常用组织学研究方法(HE染色、PAS反应)

熟悉:

1.电子显微镜术

2.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术

3.免疫细胞化学术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学的概念。

基本组织的概念、类型。

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2.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胎胎发育的概念

二、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光镜观察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法,涂片法,活细胞观察法。

电镜观察方法透射、扫描电镜术及应用。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观察方法,PAS反应,酶细胞化学定位,免疫组织化学。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目的,了解该学科与其他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科的关系。

2.学习方法形态与功能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结合。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HE染色、PAS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

1.上皮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功能和分类。

2.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

3.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

4.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熟悉:

1.腺上皮与腺体的概念

2.上皮组织的再生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上皮组织的特征

上皮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功能和分类

二、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

各种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

三、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与腺的概念。

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概念。

外分泌腺的分类原则及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四、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结构和功能。

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及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

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纤毛、桥粒、质膜内褶

问答题:

上皮组织的特点

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

1.结缔组织的特点、功能、起源及分类

2.纤维

3.基质

4.细胞

5.软骨组织

6.骨组织

熟悉:

1.致密结缔组织

2.脂肪组织

3.网状组织

4.骨发生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结缔组织的特征

结缔组织的特点、功能、起源及分类。

二、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与理化性质。

基质基质的化学成分、特性与机能。

组织液的概念及作用。

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胶原纤维的形成过程。

巨噬细胞、浆细胞来源、形态结构与功能。

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脱颗粒现象。

脂肪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三、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

四、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

五、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

六、软骨

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分布。

软骨组织(间质、软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软骨的生长方式。

弹性软骨弹性软骨的分布、结构特征。

纤维软骨纤维软骨的分布、结构特征。

七、骨

骨组织的结构骨质的组成(纤维、基质及钙盐),骨板的结构。

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来源、形态结构与功能。

长骨的结构松质骨与密质骨,密质骨的骨板排列方式。

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骨髓的类型与分布。

骨的发生骨发生的两种方式:

膜性骨发生和软骨性骨发生(包括软骨周骨化与软骨内骨化)。

骨组织发生的两个基本过程。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浆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问答题:

1)巨噬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

血液有形成分的分类和正常值

熟悉:

血细胞和血小板在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

[教学时数]理论0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内容]

自学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及有形成分的概念。

有形成分的分类和正常值。

红细胞红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