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13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

40分钟)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③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4.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图T13-3,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图T13-3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5.在上海世博会E片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

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

CO2→C3→(CH2O)→丙酮酸→CO2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生物圈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图T13-4

6.图T13-4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则四种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依次是b>d>c>a

C.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D.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营养级生物中,b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不一定最多

7.图T13-5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T13-5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D.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8.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生物种群

能量(kJ)

1.1×108

2.8×109

1.1×107

9.9×107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

9.如图T13-6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T13-6

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

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

图T13-7

10.图T13-7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

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

11.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请据图作答:

图T13-8

(1)图乙中某植食性昆虫属于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一部分,图甲中成分d的生态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甲中,b→a过程的碳流动形式是________,d→c的途径通过____________进行。

(3)图乙中t1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

(4)假如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

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达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

请据此资料回答:

图T13-9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例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徐州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人居—种植—养殖—沼气)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图T13-10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时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成分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同化在水稻和大豆中的能量除本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

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

试分析增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B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

40分钟)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弱,其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也弱

B.“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增长率下降,其年龄组成已演变为衰退型

C.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内因是遗传多样性,其丰富、复杂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D.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2.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3.有关图T13-11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T13-11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4.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图T13-12

A.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a,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c

C.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D.a、b、c、d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5.图T13-13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图T13-13

A.甲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C.该图示中至少含有4条食物链

D.如该图表示能量流动,则①③⑦可能代表热能

6.如图T13-14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T13-14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7.图T13-15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  )

图T13-15

A.热带雨林、温带森林

B.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

C.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图T13-16

8.图T13-1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

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

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

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图T13-17

9.一个科研小组对某温带湖泊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生态学调查,此湖泊中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动物,夏季和冬季不同水层中溶氧量变化如图T13-17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调查时发现,绿藻和蓝藻主要分布在水体的表层,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光照充足

B.绿藻与蓝藻的主要区别是绿藻有核被膜

C.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湖水6~10米深处溶氧量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对弱

D.在6~10米这一水层中冬季湖水溶氧量明显高于夏季的原因可能是冬季温度低,生物的有氧呼吸减弱,对氧的消耗相对减少

10.湿地因在环境净化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常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据此请回答:

(1)从消耗氧的角度来看,湿地中的金鱼藻、水葫芦、莲、芦苇、泥鳅、蟾蜍、圆田螺、蝗虫、食虫鸟等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写出一个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生态村利用一小片湿地处理奶牛场每天排放的粪便、饲料残渣等,使环境得到改善,输入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粪便残渣流入湿地的速率,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有机物的分解利用,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粪便残渣过量流入湿地,会导致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一个让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被人类利用的方案:

 

11.某生态学家曾对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植物→田鼠→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请回答: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9.8×106

未利用

____

62.8%

99.7%

注: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表中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该生态学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两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的统计数据(株/100m2):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

550

350

167

39

乙种群

55

120

380

400

根据该统计数据,请画出甲、乙两种群第一年至第四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以时间为横轴,种群数量为纵轴)。

 

12.图T13-18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

请据图回答:

图T13-18

(1)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中的能量。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

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13.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

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

(1)珊瑚所受的破坏尤其严重。

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

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_______。

即使背光面有充裕的空间,珊瑚也只向见光面扩展,这是因为________。

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_______,珊瑚礁如果消失必将导致________锐减等环境问题。

图T13-19

(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海水酸化。

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____________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

(3)假设海水pH在千、万年尺度上缓慢变化,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___________的过程。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_______特点。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专题集训(十三)参考答案

1.C 【解析】 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1-a表示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要求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大值20%,据此可以列式y≥ax×5×5+(1-a)x×5=20ax+5x。

2.C 【解析】 A正确,因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食物链更复杂,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正确,在人工鱼塘中往往会因为人类投放饲料使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因为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D正确,因为有毒不易,由于分解物质的富集作用,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而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减少。

3.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丙和丁有共同的食物乙,所以二者之间除存在捕食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只以甲为食物,丁除以甲为食物外,还以乙和丙为食物,二者之间缺乏其他条件,同化能量多少无法比较;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根据富集作用的原理,丁的浓度可能会更高一些;与丁有关的食物链有三条,丁分别占有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4.D 【解析】 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应用生态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属应用层次。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生产者的同化量,故A项错误;b→d生产者净生产量随放牧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间斗争加剧,而不是种内斗争加剧,故B项错误;放牧量在c点以前,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大于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所以c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D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的CO2在暗反应阶段合成有机物,A正确;碳在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转化途径为:

CO2→C3→(CH2O),呼吸作用的转化途径为:

(CH2O)→丙酮酸→CO2,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D错误。

6.C 【解析】 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的生物,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生存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同一种群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种内斗争越激烈,但不同种生物不能通过比较种群密度来说明其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若图示为四个营养级生物,b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但它的数量不一定最多,数量金字塔有时是倒置的。

7.C 【解析】 由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看出,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M时甲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少,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8.D 【解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乙种群所含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甲、丁相近,均处于第二营养级,丙能量最少,处于第三营养级,所以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其他三个种群均为异养型;营养级越高,农药残留量越多。

9.C 【解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故C错。

10.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不能循环流动;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次生演替。

11.

(1)d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含碳的有机物 细胞呼吸 (3)K/2 增长型 

(4)较低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 

(1)由图甲知,b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图乙中某植食性昆虫属于图甲中d的一部分,图甲中成分d的生态作用主要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b为生产者,a为分解者,b→a过程的碳流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为初级消费者,c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

(3)图乙为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t1时增长率最大,对应K/2,P点时增长率降低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所以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

(4)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营养结构简单,所以稳定性较低。

12.

(1)CO2 全球性 

(2)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壤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

【解析】 

(1)坎昆峰会主要目的是减少CO2的排放量,则X气体指的是CO2,各国的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2)分析图1可知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过程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过程③和④的复杂程度,代表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而营养结构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3)生产者种群的能量=B和D种群的能量×10+A种群的能量×100,所以A种群的能量=[5.8×109kJ-(1.3×108kJ+1.5×108kJ)×10]/100=3.0×107kJ。

可见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13.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水稻、大豆和蔬菜(不全不给分) 消费者和分解者(或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3)分解者 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解析】 

(1)生态农业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水稻、大豆和蔬菜)。

水稻和大豆中的能量除本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提高蔬菜产量。

(4)发酵装置B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其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B

1.D 【解析】 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但其恢复力稳定性强,所以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强,故A项错误;“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增长率几乎不变,此时出生率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