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1469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甲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兴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融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

因为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

那富丽堂皇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qīng),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héng)行霸道、凶残暴谑的妖魔,乙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zhēng)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丙。

像“三调芭蕉扇”写铁扇公主的失子之痛;牛魔王的喜新厌旧;铁扇公主在假丈夫面前所表现的百般无奈,万种风情;玉面公主在真丈夫面前的恃宠撒(sǎ)娇,吃醋使泼,真是分不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写幻还是写真。

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自有其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①;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②。

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③。

然而,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仙卿(qīng)龙宫冥府B.横(héng)行霸道融于一炉

C.挣(zhēng)脱束缚人间朝廷D.恃宠撒(sǎ)娇凶残暴谑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隐喻事故

B.变幻隐寓世故

C.变换隐寓事故

D.变换隐喻世故

3.文中四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光怪陆离B.翻云覆雨C.惊心动魄D.富丽堂皇

4.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①:

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②:

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③:

从“幻”转化为“真”

B.①:

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②:

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③:

从“幻”转化为“真”

C.①:

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②:

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③:

从“真”转化为“幻”

D.①:

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

②:

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

③:

从“真”转化为“幻”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这四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B.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后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王勃,唐代诗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6.下列标语与张贴场合相协调的一项是

①敬老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考场门口:

失败乃成功之母。

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

陡坡,慢!

④医院病房:

一切为了健康。

⑤某一交叉路口:

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④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

C.栗深林兮惊层巅D.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

意动用法,认为有罪过

B.多行不义必自毙毙:

失败、垮台

C.我从去年辞帝京辞:

离开,辞别

D.(姜氏)亟请于武公亟:

急忙,赶快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A.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B.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C.魏氏日收十数缗D.人税十数钱

10.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

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A.我欲因之梦吴越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爱共叔段,欲立之

1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不宜限其中以自私B.故君为社稷死

C.暮去朝来颜色故D.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12.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

君何患焉?

A.自挂东南枝B.除君之恶,唯利是视

C.夫子,觉者也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

“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

司空刘宴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

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

“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

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导因讲计曰: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

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袭,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

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

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

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卷六五)

[注]①晋元帝:

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

东晋王朝从此建立。

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

②吴会:

地名。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有兴复之志潜:

暗地里

B.帝亦雅相器重雅:

C.宜有以匡济者匡:

辅助

D.皆江南之望望:

声望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导每劝令之国皆尝小人之食矣

B.导因讲计曰我欲因之梦吴越

C.乃相率拜于道左乃如河上

D.未若引之以结人心而二三子以为己功

1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

B.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C.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

D.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留县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

B.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室,同时他也得到了司马睿的赏识,被司马睿当成知交。

C.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

这对于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确非常重要。

D.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严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

1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选自《晏子不死君难》)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1】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

消受。

18.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0.21.2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23.24.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评卷人

得分

四、情景默写

25.根据前后文填空。

(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歌主旨的句子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从远景的视角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4)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

(6)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在远方

鲍尔吉·原野

即使再刚强的人,也常会在音乐面前产生脚软的感觉,想停下来歇歇,蓦然忆起与现时不相干的旧事。

这些旧事过去从未想过,例如童年衣衫一枚白莲花样式的纽扣,今天才想到,它原来像一朵白莲。

某次雨晴,下午的阳光喷射而出把电影院染得一壁金黄,后来,每至此地都希望它仍然金黄。

放学路上,有一只甲虫在女生的衣领上爬,想取下来又怕她叫喊。

储藏室的门框上沿有一只不知放了多长时间的粉笔,取下,在水泥地上大写特写“独立寒秋……”。

音乐是一枚永不锈蚀的钥匙,打开了原以为早已封闭的门。

音乐在远方。

每一种乐器会与人心深处的某种节律相谐。

换句话说,音乐永远不会与你陌生。

它不像外语或化学那样,对介入者提出一种条件。

小提琴是无边的丝绸,温润到灵魂的边缘。

法国号是满面红光的绅士,但在莫扎特那里却成了忧伤沉思的散步者。

我们尽可以把大提琴看成是身背行囊、在漆黑的夜里远行的男人,把竖琴看成是带有爱琴海芬芳气息的希腊女人。

而巴赫的C大调第一前奏曲里面的竖琴却是一队肃穆的僧侣。

每种乐器与人之间都有天生的亲缘性。

我第一次听到日本的尺八,越南的十七弦琴和印度的悉它时,并无隔膜之感。

它们的音乐与它们的山川草木丝丝入扣,使人眼前如有一排东瀛或南亚居民的脸,很亲切。

夏威夷有一种形似吉它的小型弦乐器“尤里克克”,材质是类似红木的寇阿相思树木,音色跳荡浪漫。

“尤里克克”在夏威夷语里意为“活蹦乱跳的跳蚤”。

这种柔美的“跳蚤”领我们来到椰树遮月的岸边,倾听草裙与鲜花的太平洋的心音。

音乐,在远方。

人们没有办法对抗时间的顺序性。

必须忍受时间的规则,一分一秒、一月一年地度过岁月,不能回避与跨越。

这是人们感到生活沉闷的理由之一。

音乐令人惊喜地给予我们另样的时间。

在一个沉闷的下午,可以经历不同色彩的时间,它告诉听者不同的晨昏与不同的心境。

1942年夏季,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的枪林弹雨里写下《第七交响曲》。

8月9日,市广播乐团仅有的15名演奏员汇集到指挥依利亚斯堡的身边。

这个团其他的人,不是饿死,就是在掩体里面作战。

当这些瘦得可怕的音乐家开始演奏《第七交响曲》的时候,他们的脸色红润了。

全世界通过转播听到了乐声。

人们在其中听到了什么?

美国诗人桑德堡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写给肖斯塔科维奇的祝贺信中说:

“上星期日下午,在美国有千百万的人聆听了你为流血的俄罗斯所谱写的音乐……

俄罗斯以外的世界屏息注视着进行的一切。

你的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不会被征服的……”

由管弦构筑的纪念碑,巍峨入云,使我们记住了那些必须记住的一切。

音乐,在远方!

(选自《掌心化雪》,有改动)

2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法国号是满面红光的绅士,但在莫扎特那里却成了忧伤沉思的散步者”是因为它与莫扎特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相谐。

B.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手法,既写出了“尤里克克”音色跳荡浪漫,又写出了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C.在作者看来人们感到生活沉闷是缺少音乐,因为音乐能给时间抹上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境。

D.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它使十五位瘦得可怕的音乐家在演奏《第七交响曲》时脸色红润,精神焕发。

E.从美国诗人桑德堡给肖斯塔科维奇的祝贺信中,我们读出了音乐有跨越空间,打破民族界限的作用。

27.请概括第一段中作者所回忆的旧事的特点并说明这样写的用意。

28.怎样理解“由管弦构筑的纪念碑,巍峨入云,使我们记住了那些必须记住的一切”这句话的含义?

29.“音乐在远方”的文字在文中出现三次,请比较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评卷人

得分

六、小作文

30.微写作。

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

请从《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个人物,以他(她)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

要求:

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

180字左右。

评卷人

得分

七、命题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地之间,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

那深山大泽的天籁之音,那心灵深处的肺腑之言,那穿越时空的震撼回响,那哲人智者的细语叮咛,或欢快,或凝重,或激越,或深沉……

有一种声音,是投入心灵之湖的石子,激荡起灵感和智慧的波澜;有一种声音,是融化情感坚冰的灵药,传送着真情和温暖的养分;有一种声音,是点燃希望灯塔的火炬,照亮人生坎坷而暗淡的旅途……

请以“美妙的声音”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

本题中,B项,“融于一炉”的“融”应为“熔”,“熔于一炉”是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

C项,“挣脱束缚”的“挣”应读zhèng,“挣脱”意思是“奋力摆脱”。

D项,“侍宠撒娇”的“撒”应读sā;“凶残暴谑”的“谑”应为“虐”,“暴虐”指凶恶残酷。

故选A项。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变换”,用同类之物交换或代替,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由一种换成另一种;“变幻”,无规则可循、不易揣测的变化。

甲处,是说《西游记》中塑造的形象,从“似人似怪,神通广大”“莫测”可知,这里强调其变化,应使用“变幻”。

“隐喻”,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隐寓”,隐含,暗中包含。

乙处,是说“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谑的妖魔”隐含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应使用“隐寓”。

“事故”指意外的坏事,如损失或灾祸;“世故”是指待人接物的经验丰富。

丙处,是说小说中的神魔都通晓世俗人情,应使用“世故”。

故选B项。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贬义词。

文中是说《西游记》中的故事“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兴妖除怪”,不合语境,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本领高强,能够翻动天空的云和雨,望文生义。

A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C项,“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D项,“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ACD三项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B项。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三句话让考生进行排序,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此处说的是“保持其形貌和习性”,后面列举的事例应突出动植物的习性,这就确定了“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这一句;第二处,前面说“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此处应是填写动植物的性格,由此确定“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风,杏树呈轻佻之姿”这一句;第三处,前面说“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前面说动植物具有“神性”,后面应是“神性”的表现,这就确定“从‘真’转化为‘幻’”,故选D项。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本题中,A项,“《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作者分别是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错误,《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应该是罗贯中。

故应为“《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作者分别是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

故选A项。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标语与张贴场合相协调的一项”,然后分析标语的内容,再分析所给的场合,根据场合的特点辨析标语正误。

本题中,“①敬老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使用不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这应该是鼓励年轻人要努力,与“敬老院”不合;②“考场门口:

失败乃成功之母”使用不当,作为考场,应以鼓励为主,而“失败乃成功之母”提到失败,与“考场”不合;⑤“某一交叉路口:

多拉快跑,争分夺秒”使用不当,“交叉路口”应放慢速度,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强调“多”和“快”,容易出事。

排除这三句,故选B项。

7.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

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本题中,C项,“栗深林兮惊层巅”中没有通假。

A项,“姜氏欲之,焉辟害”中“辟”,同“避”,意思是避开。

B项,“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中“离”通“罹”,遭遇,“知”同“智”,明智。

D项,“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中“县”通“悬”,悬挂。

故选C项。

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D项,“(姜氏)亟请于武公”中“亟”如解释为“急忙,赶快”,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亟”应解释为“多次”“屡次”。

故选D项。

9.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该词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

本题中,例句“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中“相”是名词做动词,做相;D项,“人税十数钱”中“税”也是名词做动词,交纳。

A项,“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中“美”是形容词意动,以为美;B项,“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中“枕”没有活用;C项,“魏氏日收十数缗”中“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故选D项。

10.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之”的用法,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本题中,例句“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中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中“之”也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我欲因之梦吴越”中“之”是代词,代越人说的话;B项,“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中“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爱共叔段,欲立之”中“之”是代词,代共叔段。

故选C项。

【点睛】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

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