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172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3.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如①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②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形势严峻。

2.我国存在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原因是地域广大,受季风气候影响,由南向北、从东到西,③气候和④地势差异显著。

3.因⑤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思维活动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有哪些?

答案 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具体如下表示: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⑥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资源采取⑦掠夺式、⑧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3)由于⑨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4)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⑩投入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2.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

(2)长江、黄河上中游⑪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5)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探究点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

探究活动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试分析其原因。

(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2)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

(4)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产生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

(5)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

反思归纳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环

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

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属半湿润、湿润高原;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气候较

为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迁移应用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

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第(3)题,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

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答案 D

解析 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图,分析回答2~3题。

2.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D.森林资源的分布

3.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答案 2.C 3.D

解析 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

所以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5.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

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6.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完成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这一

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已建成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破坏植被

(2)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土壤侵蚀

(3)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治荒漠化;保护大江、大河源头;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的灭绝速度等。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及产生原因。

图中甲所在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极易引起荒漠化;乙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破坏极易引起土壤侵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可从保护湿地、防治荒漠化、保护河流水源地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基础过关]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第2题,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酸雨现象严重。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得,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4.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答案 B

解析 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和干旱。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5~6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答案 5.C 6.A

解析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原因,破坏植被,且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大面积红色砂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

①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种植业 ③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畜牧业

④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北方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南方山地和丘陵区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之称,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只能发展畜牧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差别较大,生态防治应因地制宜。

材料二 我国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示意图

(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①问题与当地自然背景关系很大,请简要阐述。

(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

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

D.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水平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

(2)大风日数多且比较集中;降水少,地表为戈壁、沙漠;地表多疏松砂质沉积物。

(3)CD

解析 ①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较典型,③主要集中在南方工业发达、降水丰富地区。

根据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可知:

①为土地荒漠化,②为水土流失,③为酸雨。

西北地区降水条件、地表物质条件、风力条件都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保证。

酸雨的产生主要与煤炭(含硫煤)的使用、SO2气体的过量排放有关,应当寻找清洁的替代能源。

[能力提升]

9.下图中,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目前面临着河流缩短、湖泊消失的现状,许多人不得不抛弃家乡的土地而远走他乡。

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合理开矿B.上游过度用水

C.毁林开荒D.围湖造田

答案 B

解析 图示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石羊河,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为上游过度用水。

10.图甲表示某著名湖泊,图乙表示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入湖泥沙增多

B.气候变暖,冰雪融水补给减少

C.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②线逐渐靠近①线说明夏季入湖水量减少,这主要跟河流上游大量引水灌溉有关。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11~12题。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第12题,选项A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选项B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选项D不现实。

13.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地区:

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B.东北地区:

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

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D.西南地区: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东北地区应注意对荒地的保护;黄淮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鱼塘—台田”模式是黄淮海平原治理低洼地的模式,盐碱地的治理需要调控水盐运动等;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再加上降水较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成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重点。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B.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C.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D.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

(2)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3)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危害更严重的是哪个地区?

说明理由。

(4)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答案 

(1)BD

(2)土壤侵蚀。

引起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3)B。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4)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区南方与北方面积基本相当,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未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

(2)题,根据图例可直接看出A区域生态问题。

该区域地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多,容易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

第(3)题,两地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不同主要与两地的地形、气候、土地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第(4)题,森林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不同,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山区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5.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 

(1)读图可知a处于塔里木盆地区域,即得出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沙源多;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等因素。

(2)沙尘暴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植物生长;同时沙尘堆积使土地沙化;改变土壤成分导致肥力下降。

(3)建防风林、农作物留茬能削减风力,成本不高;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硬化地面抵抗风蚀都是投资大且不符合实际的。

(4)关注环境问题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重在参与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