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236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docx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形状误差检测

1.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

光隙法

将被测直线和测量基线(刀口尺、平尺)间形成的光隙与标准光隙相比较,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圆柱(锥)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1:

如图1a的图样标注,其检测方法如图1b所示。

将平尺或刀口尺与被测素线直接接触,并使平尺和被测素线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这个最大间隙就是被测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值。

平尺做得足够精确,可以作为直线的理想形状。

由于平尺的位置就是理想直线的位置,因此,测量时,应将平尺的位置放置符合最小条件,使平尺与被测素线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其方法如下:

⑴若素线为两端高、中间低,即高-低-高时,如图2a所示。

平尺与两个高点相接触,则平尺与高点之间的间隙即为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⑵若素线为两端低、中间高,即低-高-低时,如图2b所示。

平尺与最高点接触,并且使平尺与最低点的间隙相等,即f1=f2,此间隙就是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方法二:

垫塞法

用量块或塞尺测量被测直线和测量基线之间的间隙,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低精度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三:

指示器法(测微法)

用带指示器的测量装置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中、小平面及圆柱、圆锥面素线或轴线等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2:

将被测零件放在平板上,并使零件紧靠直角座,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如图3中①所示。

根据记录的读数,用计算法按最小条件计算该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将零件按图中②所示,间断旋转,重复上述步骤,测量若干条素线的直线度误差,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值。

例3:

被测零件的图样标注如图4a所示,测量方法如图4b所示。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平行于平板的两顶尖之间,在开始端将两指示器调零后,沿铅垂轴截面的两条素线测量,如图4b中的①。

同时分别记录两指示器在各自测点的读数Ma、Mb,取各测点读数差的一半,即(Ma-Mb)/2中的最大值作为该截面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间断转动被测零件,如图4b中的②所示,重复上述步骤,测量若干截面,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零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方法四:

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根据干涉条纹的形状或干涉带条数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精研表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五:

光轴法

以几何光轴作为测量基准,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该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平面和孔、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六:

钢丝法

以张紧的优质钢丝作为测量基线,测出被测直线相对于该基线的偏离值,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直接测量,适用于测量水平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值。

方法七:

节距法

将固有水平仪的桥板放置在被测直线上,等跨距首尾衔接拖动桥板,测出被测直线各相邻两点连线相对水平面(或其垂面)的倾斜角,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垂直界面内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例4:

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导轨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即将导轨长度划分为若干段,测量每段长度的水平偏差,通过计算或作图找出导轨全长的直线度误差。

⑴量出被测导轨的总长,根据总长和精度要求,确定相邻两测点之间的距离(节距),并将导轨擦拭干净;

⑵测量前,将被测导轨表面调整到接近水平位置,使在整个被测长度上,水平仪的读数都在示值范围内;

⑶将水平仪固定在桥板上,再将桥板放在被测表面的起始端(此时水平仪的读数不一定为零),进行逐段测量,直到最末端,移动桥板必须注意首尾相接,如图5所示。

每个位置待气泡稳定后,从气泡边缘所在刻线读出气泡偏离的格数,并将从头至尾的各读数记在报告中。

同样,再从头至尾测第二次,将两次读数取平均值便得。

⑷根据测量用作图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与其给定的公差值比较,来判断其合格性。

操作者在测量过程中,切勿来回走动,以便让气泡稳定下来读数。

方法八:

跨步仪法

以跨步仪两固定支点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第三点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差值,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九:

表桥法

以表桥相间两固定支点的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中间点相对于测量基线的偏离值,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大、中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十:

平晶法

以小平晶某一轴向截面边缘的两点连线作为测量基线,测出各段偏差值,经过数据处理求出直线度误差值。

此方法属间接测量,适用于无大平晶时的窄长精研表面直线度误差测量。

方法十一:

量规法

用直线度量规判断被测件是否超越实效边界,以确定被测零件直线度误差的合格性。

此方法适用于检验轴线直线度公差遵守最大实体原则的零件。

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

平晶干涉法

对于量块、千分尺等较小的测量面,常用平晶干涉法测量其平面度误差,如图6所示。

平面平晶与被测实际表面相接触,当干涉条纹呈现相互平行的直的明暗条纹时,如图6b,则被测实际表面是理想的几何平面;

当干涉条纹呈现如图6c所示的弯曲形状时,则平面度误差

为光波的波长。

当干涉条纹弯曲成封闭的条纹时,则平面度误差

为干涉条纹数。

说明:

此方法适用于测量高精度的小平面,如块规等。

它是符合最小条件的测量方法。

方法二:

三点法

如图7所示,将被测零件用可调千斤顶安置在平板上,以标准平板为测量基面,按三点法调整被测面与平板平行。

用测微计沿实际表面逐点或沿几条直线方向进行测量。

用布点测量平面度误差时,均先测得各测点的数据,而后可以按要求进行数据处理,求平面度误差,常用的布点方法如图8所示,测量按箭头方向依次进行,前两种常用测微计、水平仪等测量,数据处理也比较方便。

图8c的布点常用平板检定,用自准直仪测量,经数据处理可以比较精确地得到其平面度误差值。

例5:

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⑴擦净被测小平板,按图8c的布点方式(四周离边缘10mm),在被测表面上标定测点,并进行编号;

⑵将被测小平板如图7所示安置在基准平板的三个千斤顶上,三个千斤顶应位于被测小平板上相距最远的三点;

⑶用测微计将靠近三个千斤顶位置的被测表面点调到最高,此时,即以此三点建立的平面作为测量基面;

⑷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移动,在测微计上指示的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f1即为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此值因三个千斤顶位置的不同,变化较大);

⑸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上沿布点移动,得到各测点的数值,按最小条件的评定原则,用基面旋转逼近法求得平面度误差f2;

⑹对f1、f2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试验报告;

⑺整理现场。

方法三:

四点法

例6:

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⑴擦净被测小平板,按图8c的布点方式(四周离边缘10mm),在被测表面上标定测点,并进行编号;

⑵将被测小平板如图7所示安置在基准平板的四个千斤顶上,四个千斤顶应位于被测小平板上相距最远的四点;

⑶用测微计调整四个千斤顶位置,找到测量基面,该测量基面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平面:

通过实际被测平面的一条对角线(两个角点的连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其余两个角点的连线);

⑷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移动,在测微计上指示的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f1即为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⑸用测微计在被测表面上沿布点移动,得到各测点的数值,按最小条件的评定原则,用基面旋转逼近法求得平面度误差f2;

⑹对f1、f2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试验报告;

⑺整理现场。

3.圆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

分度头测量

⑴将零件顶在光学分度头的两顶尖间,指示表引向工件,并使表头与工件径向最高点接触;

⑵将分度头主轴上的外活动度盘转到0°,再将指示表调零;

⑶根据对测取点数的要求进行分度,在一周内,分度头每转过一个角度(或进行了一次分度),从指示表上读取相应点的数值,记入圆坐标纸,连成误差曲线;

⑷进行数据处理并做出合格性判断。

方法二:

圆度仪测量

⑴接通电源,先开稳压电源,稳压在220V后打开主机电源和测量放大器;

⑵根据圆度仪操作程序调整好仪器,要求被测轴线和主轴轴线对准;

⑶装上记录纸;

⑷将记录按钮轻轻按下,注意比较笔尖应该在记录纸幅内摆动,进而按下按钮,记录开始,记录一圈后,记录电源自动切断,指示灯灭;

⑸取下记录纸,将记录图形贴附在同心圆模板下面,按最小条件读取被测件的圆度误差值;

⑹进行数据处理并做出合格性判断。

说明:

圆度仪有两种结构,图9a所示为转轴式(传感器旋转式)圆度仪,主轴工作时不受被测零件重量的影响,因而比较容易保证较高的主轴回转精度;图9b所示为转台式(工作台旋转式)圆度仪,能使测头很方便地调整到被测件任一截面进行测量的优点,但是受旋转工作台承载能力的限制,只适用于测量小型零件的圆度误差。

方法三:

二点、三点法测量

二点法、三点法测量的圆度误差可以由下式决定

式中,△为特征参数,指直径的两极限测量值之差;F为反映系数,它表示圆度误差反映在特征参数上明显程度。

反映系数的大小与轮廓的棱数、测量装置的结构(如测砧的分布位置)和指示器的安装位置(如是否对称)等因素有关。

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只能用来测量被测轮廓为偶数棱的圆度误差。

该法是在零件的同一横截面上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取各个方向测得值中的直径最大差值。

测量时,特征参数△=

,F=2,所以两点法测得的圆度误差为

对于正奇数棱状态,两点法就不能测量出来,如正三棱圆形状,在各个方向上的直径都相等,所以无法用直径来反映圆度误差。

三点法测量用于已知为奇数的圆度误差测量,与两点法组合,可以用于测量不知具体棱数的轮廓。

V形支承测量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顶点式对称安置、顶点式非对称安置和鞍式对称安置三种,分别用于测量内、外轮廓。

图10为顶点式对称安置,是测量外圆时用的V形块装置,为了保证在同一截面上测量,以钢球作轴向定位,工件安置在V形块上,回转一周,测微计上最大、最小读数的差值即为特征参数△,除以反映系数,即得圆度误差值。

测量时,对同一截面分别用二点法、三点法进行测量,则一组组合方案可以得到三个测得值△,取此三个△值中最大值

除以反映系数F,计算出圆度误差值f。

反映系数F是一个与V形块的角度和被测实际圆棱的数量有关的函数值。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知道被测圆柱面的棱数,反映系数F取近似平均反映系数

组合方式不同,平均反映系数

也不同。

4.圆柱度误差的检测

方法一:

圆度仪检测

⑴将被测零件的轴线调整到与圆度仪的轴线同轴,然后记录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如图11中①所示)截面上各点的半径差;

⑵在测头没有径向偏移的情况下,可以按图11中②间断移动测头,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横截面(测头也可以沿螺旋线运动);

⑶由计算机按最小条件确定圆柱度误差。

⑷也可以用极坐标图近似地求出圆柱度误差:

将测得的几个轮廓都投影在垂直于测量轴线的平面上,记录仪将各截面图记录在同一极坐标上,按评定圆度的方法,用透明模板上两同心圆将各截面共同包容,构成两个同心圆与轮廓内、外至少有四点交替接触,形成最小包容区域,这两个同心圆半径差为圆柱度误差。

方法二:

V形法测量

V型法测量圆柱度误差是一般生产车间可以采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只需要普通的计量器具,如百分表、比较仪。

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上,使其轴线垂直于测量平面,同时固定轴向位置,使百分表接触圆轮廓的上面,如图12所示。

将被测零件旋转一周,记下其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

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内最大与最小读数值的差值的一半作为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轮廓圆具有奇数棱的圆柱度误差。

⑴将被测零件放置在90°的V形块上,平稳移动百分表座,使表的测头接触被测零件,并垂直于其轴线,使表上指针处于刻度盘的示值范围内;

⑵转动被测零件一周,记下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⑶重复步骤⑵,分别测量被测零件的5个不同截面,取各截面内最大与最小读数值的差值的一半作为零件的圆柱度误差f1;

⑷将被测零件放置在120°的V形块上,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轮回,求出圆柱度误差f2。

⑸取f1和f2中的较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与其给定的公差值比较,得出合格性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