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41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docx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一、郊区休闲产业的概念及意义

  休闲是指人们在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按照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所自由进行的各种活动。

休闲有三层含义:

一指闲暇时间;二指休闲活动;三指一种精神状态。

休闲不仅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

休闲是指人类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由选择之活动方式,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发展需求,在空间上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地范围以内。

  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和休闲行为而进行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休闲资源开发、休闲设施、休闲服务、休闲消费等。

休闲产业是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生态性、教育 性和健康性,是一项具有高品位、高文化内涵、高层次的自由性活动。

人们通过休闲活动,可以恢复精力和体力,补偿消耗,丰富生活,激发潜能,体现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发展。

所以休闲产业也可视为人的发展产业,也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

  休闲产业是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产生的。

所以休闲产业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并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

休闲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自然本身要求人们不仅应该能够做好工作,而且还应该能够过好休闲生活。

闲暇乃是全部行为之首。

”马克思也认为:

“闲暇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财富标志,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

  注:

本项目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下达和资助作,参加本项工作还有北京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的钱连和、孙春荣、王慧华同志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杨振山、谢婷同志。

  当今,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浊、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优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城市生活缺乏情趣,充满压抑。

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城里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城市郊区天地广阔,有山、有水,空气新鲜,自然环境优美,田园景观多样,绿色食品丰富,乡村民俗文化多彩,这些对城市人来说,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欣赏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城市郊区休闲产业发展,对城市人而言,是以消费投入买健康。

而对乡村而言,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农村文化和绿色农产品等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度假、体验、健身等休闲产业,可以改变农村单一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培育农业旅游和农村度假型的新型产业。

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发展旅游、休闲相关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

同时,发展郊区休闲产业,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乡村去,可以促进城乡文化和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转变农民观念。

综上所述,发展郊区休闲产业,不但符合当前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而且拓宽了农村发展道路,有利于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二、国外与国内休闲产业发展

  1、国外休闲产业发展

  1)国外休闲学与休闲产业研究

  

(1)休闲学研究:

1883年,拉法格《休闲权利》著作的诞生被认为是休闲研究的直接起点;此后,1899年,美国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的发表标志着休闲学研究在美国诞生,这本著作的发表标志着休闲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6年,联合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休闲问题调查,调查共涉及到11个国家;1967年休闲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国际休闲研究委员会的成立。

1970年,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休闲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休闲宪章》(见附件一)。

宪章指出:

休闲活动与健康和教育同等重要,政府应保证其公民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通过休闲活动促成个人实现、发展人际关系,提高社会认可度,提高社会文化地位,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每个人都应有自由选择休闲活动方式和经历的自由。

所有政府都有义务承认并保证其公民的休闲权利……。

  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来看,20世纪60年代前,西方休闲研究内容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休闲问题。

20世纪60年代后,突出了休闲的社会学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休闲经济、休闲产业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国外休闲产业研究:

休闲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欧美领导了世界休闲活动的潮流。

从自18世纪的杂志、咖啡馆和音乐厅,延续至19世纪的职业体育和假日旅游的兴起,休闲活动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活动几乎是同步的。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的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T默利托认为,休闲将是新世纪经济发展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新世纪的若干趋势表明:

“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有可能出现。

”20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占世界GDP一半的份额。

  2)国外休闲产业发展

  

(1)美国:

美国在最近100年间,生活必需品消费占社会总消费的比例下降了60个百分点,而休闲业却增长迅速,占到了总消费的67%。

据美国学者预测,到2015年,美国将有1/3土地,1/3的时间,1/3的收入将用于休闲,休闲社会即将来临。

仅以1990年为例,全美国消费者在娱乐性商品和服务方面总共花掉了2800亿美元,占全部消费开支的7%。

另外,还有大部分的休闲支出被归到了其它类别中。

用于休闲的花销会轻松地超过10000亿美元,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靠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中,休闲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

观光休闲农业是美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2)法国:

休闲农业是法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座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观赏田园,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

通过这些活动,重新认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城乡人民之间交往,增加城乡人民友谊。

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

(3)意大利:

休闲产业在意大利发展较早,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蓬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

休闲旅游者骑马、钓鱼、参与农活,借此暂时离开繁华、喧闹、紧张的城市,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食用新鲜的粮食、蔬菜、水果,购置新鲜的农副产品。

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农业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达到20万人以上。

  (4)英国:

从英国休闲咨询机构公布的数字来看,1993年,英国国民休闲消费总额高达1.029亿元英镑,占消费市场的1/4。

在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中,英国人均周休闲消费活动由16.82英镑上升到41.14英镑,休闲项目也增加了250%。

  2、国内休闲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有了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而转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和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休闲度假,增进健康。

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一周的长假期,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相当于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

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人家庭小汽车增多,出外旅游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这些都为城里人到郊区观光旅游,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辽阔,自然类型多样,又是多民族国家,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发展观光、旅游、度假等休闲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中国休闲产业刚刚起步,而且首先是从观光休闲农业开始的。

在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节,主要是吸引城里人和港澳企业家,前往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并进行商贸洽谈,招商引资,均取得较好的效益。

尔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如北京市四季青乡“锦秀大地农业观光园”、“小汤山农业高科技园”、“庞各庄绿海甜园”;上海市“浦东孙桥农业高科技园”、“崇明岛生态农业园”、“长兴岛的橘子园”;广东省肇庆市新广生态农业园、珠海高科技农业公园、番禺区龙乡农业大观园;四川省成都市的龙泉驿农家乐、三台新鲁橄榄林公园、南充市桃园观光农业园等。

  2)、休闲度假业发展

  休闲度假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较大规模的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而发展的。

1992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苏州太湖、上海横沙岛(后改为上海佘山)、杭州之江、福建武夷山、福建湄州岛、广州南湖、昆明滇池、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滩等十二个地区试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是中国旅游产品结构开始转型的标志。

与此同时,国务院赋予上述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税收、土地出让金、合资政策等方面的八项优惠政策。

其发展目标:

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并形成旅游业新的创汇基地。

在国家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各省、市、区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和兴建地方级旅游度假区和度假地。

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级度假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0多个,其中三分之一为海滨度假,三分之一为内湖度假、三分之一为山地、温泉、江河、森林、人文景观、冰雪旅游等度假类型。

按度假村的功能可以分为别墅型“度假村”、疗养型“度假村”、康乐型“度假村”、休闲型“度假村”、体验型“度假村”等。

  三、北京郊区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北京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经了萌芽自发、政府引导和规范管理三个时期;北京郊区观光休闲农业始于80年代后期,自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率先建立观光采摘果园以来,京郊各区、县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北京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北京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把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和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田野旅游景观,使之与首都的旅游景点相配合,成为城市居民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享用农业成果以及休闲健身的场所。

  1)观光休闲农业类型

  根据2004年初期调查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郊区共有各类观光休闲农业园285个,其中观光采摘为主的农业园共计260个,占全市总数的91.2%;其他类型有花卉为主体的农业园2个,垂钓、餐饮一条龙3个,科技示范、中心、基地14个,生态农业旅游山庄2个,绿色生态的度假村3个,养殖基地1个。

其中评为市级第一批观光农业园30个。

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园主要有以下6个类型:

  

(1)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建立了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如朝阳区的朝来农艺园。

  

(2)农园采摘型:

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花圃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花)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

如顺义区的西甜瓜采摘园。

  (3)渔场垂钓型:

利用水库、池塘、渔池等水体进行垂钓、驾船、滑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域旅游活动。

目前,北京市拥有专供垂钓的水面面积2500多亩,可供四季全天候垂钓的大型垂钓园、棚11处,经营垂钓的单位共400多家。

如怀柔县虹鳟鱼养殖、垂钓场。

  (4)畜牧观赏狩猎型:

利用牧场、养殖场、狩猎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乐趣。

如房山蒲洼乡野生动物饲养场和狩猎场、延庆县康庄跑马场等。

  (5)森林旅游型:

以森林区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来吸引居民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度假、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等健身活动。

如房山区上方山森林公园、密云县云蒙山森林公园、海淀区香山植物园等。

(6)生态科技观光型:

利用生态示范区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吸引游客,使游客在休闲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等。

  (7)综合观光型:

在观光农业景区内设置多种项目,如北京昌平区下庄乡开展山区特色旅游项目—“亲情旅游到下庄”,既观农园寻田园风光,又乐民俗享乡野风情,同时还利用大杨山自然风景区搞红果采摘活动。

  2)观光休闲农业园分布

  根据北京郊区285个观光休闲农业园以各县区统计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各区县分布不均,分布最多的是平谷区占22%,其次是怀柔区占13%,这两个区县占全市的35%。

从区域来看,近郊区18个,占全市的6%;中郊区88个,占全市的31%,远郊区179个,占全市63%。

由此看出在区域上观光休闲农业园主要分布在中远郊区和远郊区(参见图1、2)。

主要分布在现有著名景区、景点的边缘附近,进入景区公路边缘及主干公路两侧,呈带状分布。

  根据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园分布情况,可以划分如下区带:

  

(1)平原观光农业带:

主要分布在顺义、昌平、通州、大兴等区域。

农业观光采摘园与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园相结合,具有观光、采摘、体验、学习等特点。

在近郊区观光园已具有农业公园特点,园艺观赏性强。

  

(2)山前观光农业带:

主要分布在平谷、怀柔、昌平、密云、房山区等山前丘陵地带,其中,平谷、怀柔两区分布最为集中。

主要观光采摘农业园有:

桃、苹果、板栗、葡萄、柿子、李子等采摘园,而且观光采摘与民俗旅游及休闲度假相结合,形成观光、采摘、民俗、休闲、度假等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3)山区观光农业带:

主要分布在怀柔、延庆、门头沟、房山及密云等区域,其中以延庆和怀柔北部分布较多。

主要有苹果、葡萄、山杏、梨、枣等采摘园,以观光采摘为主,部分与民俗旅游及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观光采摘和民俗、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

  2、民俗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特点

  1)民俗休闲旅游业类型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京郊旅游业的发展,民俗休闲旅游业发展很快。

为了促进民俗旅游健康发展,北京市农委会同市旅游局制定了《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和《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

并评定了第一批市级民俗村35个。

主要类型如下:

  

(1)古村落观览型:

指以游客静观或踏看为主的游览方式,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群落观览为主要形式。

如密云县的遥桥峪民俗旅游村就属此型。

  

(2)农事体验型:

即在特定的民俗环境中,同当地人或表演者共同游戏、生活或劳作,诸如歌舞戏、种花养鱼、采摘果实、种植蔬菜、学做菜肴及其他家庭工艺等。

昌平麻峪房民俗旅游村就属此类型。

  (3)度假休闲型:

即以度假为主,在水乡、山村或民俗园中小住数日,对游览地的衣、食、住、行作亲身体验,同时对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方言等加以轻松的了解。

此类民俗村多分布在自然风景区附近,房山区十渡镇九渡民俗旅游村就属此类型。

  (4)传统教育型:

即以一些历史事件遗迹为依托,结合民俗风貌,使游客在领略风土民情的同时,接受传统教育,一般多为“红色旅游”,即利用革命历史遗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房山区霞云岭乡的堂上民俗旅游村就属此类型。

  (5)科普教育型:

在农业生产、村镇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多种科技示范区,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各种实用科技知识。

大兴区长子营镇的留民营民俗旅游村就属此类型。

留民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保500佳,是著名的“中国生态第一村”。

  (6)新村风貌展示型:

其核心就是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典型代表是房山区的韩村河民俗旅游村。

  3)民俗休闲旅游村分布

  根据北京市郊区民俗休闲旅游资料分析,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影响的民俗旅游村,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北部和西南部区县,地处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和山区地带。

就区县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怀柔、延庆、房山、昌平地区,朝阳、丰台、石景山区没有,其他区县分布较少。

  根据郊区远近划分的三个区域来看,近郊区只有一个,占统计数的0.77%;中郊区有21个,占统计数的16.15%,远郊区有108个,占统计数的83.08%。

  截至2003年底,郊区有11个区县50多个乡镇近300余个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接待活动,从事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民近40000人。

  北京郊区民俗休闲旅游村的分布特点,可以划分区三个带:

  ①平原民俗村带:

主要分布在平原小丘陵地带边缘,目前就海淀有一家。

海淀车耳营民俗旅游专业村,位于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南线,自然资源丰富,有吃、住、游、娱等多种消费和接待能力。

有扭秧歌、小车会等传统民俗节目表演。

是集观光、采摘、民俗、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民俗专业村。

  ②山前民俗村带:

主要分布在昌平,其次有顺义、通州、大兴等区域,以农家小院和采摘瓜果为主。

具有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俗等特点。

  ③山区民俗村带:

主要分布在怀柔、延庆、门头沟及房山、密云等区域,其中以延庆和房山分布较多。

主要民俗特点农家房屋、村落建设,是观光和民俗、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

  3、休闲度假村发展现状与特点

  1)休闲度假村的类型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修建了一批高档的宾馆饭店。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的宾馆饭店已趋于饱和,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特点的度假村开始在郊区兴起。

并于1996年在全市设立了平谷金海湖、密云白河、怀柔红螺山、丰台花乡、海淀稻香湖、昌平六个市级旅游度假区。

据初步统计,北京市郊区目前有休闲度假村155个(表1),其中:

近郊区3个,占1.94%;中郊区53个,占34.19%;远郊区99个,占63.87%。

休闲度假村的主要类型如下:

  

(1)以温泉为依托的康体休闲度假村:

开发地热温泉,建成温泉疗养池、戏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过洗温泉浴达到医疗、保健作用。

北京郊区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型度假村较多,目前已建成的温泉型度假村有12家。

如位于顺义高丽营镇于庄的春晖园,占地180公顷,北靠温榆河,环境幽雅,空气清新,52度的清澈温泉可饮可浴,对慢性风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有独特疗效。

是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的理想场所。

度假村现有700名职工,每年营业额接近1亿元。

(2)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生态度假村:

采用“前村后园”,“以园养村,以村促园”的经营模式,其中90%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养殖业,10%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康体、教育、会议、餐饮等设施的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生态型度假村有25家,其典型代表是朝阳区的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以体育设施为依托的运动健身型度假村:

是以大型旅游设施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足球场、羽网球馆等为依托,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开发的度假村,主要满足运动休闲的需求。

目前有运动健身型度假村9家,如丰台区的大井体育公园休闲度假村。

  (4)以森林为依托的休闲型绿色度假村:

是以森林为依托,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内或森林公园旁修建度假村,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到城里享受不到的新鲜空气。

目前森林型度假村有11家,如位于顺义区的北京绿色度假村。

  (5)以旅游房地产为依托的别墅型度假村:

是度假村中比较新的类型,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依托的,大部分是具有异域风情的度假别墅群,全市现有别墅型度假村9家,如密云的瑞海姆田园度假村。

  (6)以民俗风情和古村落为依托的乡土文化型度假村:

大都建在环境优美或有独特乡土民俗文化的乡村,全市共有38家。

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爨底下民俗文化度假村。

  (7)以自然风景旅游景点为依托的山地休闲度假村:

是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大都修建在旅游景点周围,游客白天可以领略风景区的秀丽风光,夜晚可以在度假村休息、娱乐。

目前全市有36家,如怀柔的神堂峪度假村。

  其他类型:

会议型度假村,如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狩猎型度假村,如北京天龙狩猎山庄;科普文化型度假村,如地球村等,共有13家。

  2)休闲渡假村分布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市郊区的度假村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山前地区,构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度假村集中分布带。

从行政区域来看,则主要分布在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山区、半山区区县。

从地形上看则主要分布在西北六环外侧的平原区和浅山区。

具体来讲,北京的度假村分布特点是“两沿两周”:

  “两沿”:

一是指沿河流分布,最典型的是沿潮白河两岸建有十几家度假村, 永定河、拒马河、清水河等河流沿线也有度假村分布;二是沿交通干线分布,北京通往周边地区的国道如108、109、110、111等国道沿线都有度假村分布,另外,连接风景区之间的公路沿线也有度假村分布。

  “两周”:

一是指度假村主要分布在风景区周围,云蒙山、雾灵山、十渡、东灵山、妙峰山、八达岭长城、慕田峪等风景区的周围度假村分布比较多;二是沿水库和湖泊周围分布,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官厅水库、斋堂水库、金海湖、红螺湖等地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绿地广阔,有山有水,环境污染少,交通条件较好,适宜兴建休闲度假村(区),都是度假村的集中分布地区。

(参见图5 )

  表1  北京郊区度假村统计表

  郊区县    度假村数量    分区合计    占全市比重%

  近郊区    朝  阳    2    3    1.94

  丰  台    1        

  中

  郊

  区    昌  平    35    53    34.19

  顺  义    10        

  通  州    8        

  远

  郊

  区    大  兴    5    99    63.87

  平  谷    14        

  密  云    24        

  怀  柔    20        

  延  庆    14        

  门头沟    12        

  房  山    10        

  全市总计    155    155    100.00

  四、北京郊区休闲产业发展条件和原则

  1、郊区休闲产业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太行山、燕山山脉自西向北环抱,山岭雄伟险峻,峡谷奇特幽深;永定河、潮白河水系纵贯京郊,河湖矿泉散布,溶洞瑰丽神秘,融南方山水的柔美和北国风光的雄壮于一体。

气候上,北京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核桃、柿子、板栗、苹果、桃、梨、白杏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这些名特优传统品种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而且还为开发观光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资源条件

  北京郊区有山有平原,山区面积占62%,山体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优美,果林业发展快。

平原区农业资源丰富,已建立了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度假村等多种农业园区,为了发展观兴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

北京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