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27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质的组成元素仅为C、H、O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2.下列①—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下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

若要将图1转换为图2,下列操作正确的顺序和转换后看到的视野情况()

3.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  )

①细胞的多样性 ②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③生物界的差异性 ④细胞的统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的酶相同B.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C.酶的催化作用需要ATP提供能量D.酶的合成过程不消耗ATP

5.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6.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7.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B.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C.③过程中需要多种转运RNA,转运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8.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

9.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10.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小分子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11.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

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12.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

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

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13.下面是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B.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

C.此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1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的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1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

B.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糖体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

D.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洗衣粉量、污渍的种类属于自变量

16.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为

B.图D处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够产生抗体又能够无限增值

C.图B的操作目的是保证图A中B淋巴细胞的单一性

D.实验室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图E或图I所示的培养方法

17.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18.下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

a、b分别表示先将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然后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

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

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生态优势更明显

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

19.如图所示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③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B.①过程代表植物体细胞杂交;

C.⑤过程中常用的基因表达载体是质粒;

D.图中育种方式突出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多选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物质可以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D.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22.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C.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2P个体的比例为1:

31

23.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

B.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l、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D.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

24.如图甲表示科学家对水稻幼根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情况及处理后的实验数据,图乙是将水稻幼苗水平放置后其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甲表明生长素分布不均是生长素向背光侧极性运输的结果

B.图甲表明水稻根具有背光性,背光弯曲的角度α一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C.图乙所示字母C点表示的是根的近地侧

D.图甲、图乙所示实验结果均显示了生长素对根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葫芦引进我国后泛滥成灾,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谈梅止渴”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C.西枝江水葫芦大量繁殖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D.反射活动中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

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65分。

26.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

(3)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若某婴儿已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你认为有效的食疗措施是。

(4)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Ⅲ4的基因型是;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②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填“父亲”或“母亲”)。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

27.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变化的相互关系,选取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分组编号后,按下表中实验措施进行了不同实验;甲、乙两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编号

实验措施

实验结果

胰岛素变化曲线

(10-5mg/dL)

血糖变化曲线

(mg/dL)

不处理

a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X

W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e

注射胰岛素溶液

b

Y

注射葡萄糖溶液

Z

(1)根据不同的实验措施,在上表中补充填出X对应的胰岛素变化曲线标号是。

(2)根据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实验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号狗的实验结果说明和两种方式共同参与了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结构决定了感觉器官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Ⅴ曲线回升的血糖来源于。

(3)④、⑤两组实验体现了血糖变化与胰岛素分泌的相互关系,但还不够严谨,需要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增加对照实验的实验措施是。

28.如图所示,图甲表示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物质的数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a为液泡,结构b和结构c依次为,葡萄糖→③过程中还能产生的物质是。

(2)限制图丙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3)在图乙曲线中,可用表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

(用S1、S2、S3表示)

(4)图丁所示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水滴位置在X。

恒温30分钟后,将针筒容量调至0.6mL,水滴位置恢复到X。

若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mL/h,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

29.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演替。

30.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

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期。

当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

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2、4、8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b.图-2、图-3表明:

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有关。

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31.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示意图

①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

③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小心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说明:

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浓度

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液滴沉浮情况

下沉

微下沉

均匀扩散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

,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

(2)本实验的结论是:

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M的蔗糖溶液浓度

(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4)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

(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32.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

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和标志重捕法。

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

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

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

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②;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②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3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需求来改造生物的性状。

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在此过程中涉及的细胞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②为_______________,能实现②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一般经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去核后未受精的卵细胞作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

(4)下列A~D中表示④到⑤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方法的是____________,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

(5)⑦是⑥的后代,那么⑦的遗传性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最相似;如果②的数量太少,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扩增;要实现⑦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③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

(6)⑦和某些转基因羊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类所需药物,这类转基因动物被称为。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ACDBB6-10BCDCA11-15ABCBC16-20CDCBB

21.AD22.ABD23.ABD24.ABC25.BC

(2)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突触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的转化

(3)注射生理盐水

28.

(1)叶绿体、线粒体[H]、ATP

(2)光照强度、温度

(3)S1+S3S2+S3

(4)0.8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30.⑴Mrna

(2)无限增殖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缺一不可)

(3)胃癌细胞凋亡率增强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或Bax基因与Bel-2基因的表达;或促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降低

31.

(1)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

(2)0.05

(3)蔗糖溶液的浓度a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

(4)上浮(5)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

32.

(1)样方法378

(2)①取样前振荡试管②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酵母菌密度太大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左上原则)(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4)25随酵母菌数量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减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

33.

(1)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

(2)目的基因显微注射法

(3)胰蛋白酶

(4)B桑椹胚期或囊胚期

(5)荷斯坦奶牛PCR技术XX

(6)乳腺(房)生物反应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