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27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10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9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9页
亲,该文档总共1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A、私学B、官学C、书院D、大学

2、“六艺”中的“书”为(C)

A、艺术教育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D、政治伦理教育

3、汉代的太学属于(A)

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A、识字教育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D、算术教育

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C)

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

7、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

A、白鹿洞书院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D、象山书院

8、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

9、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文官制

1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A、天津西学学堂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D、京师同文馆

11、(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A、癸卯B、壬子-癸丑C、壬戌D、近代学制

12、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A、四年一贯制B、五年一贯制

C、三年一贯制D、三三分段

13、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A、日本B、德国C、美国D、英国

1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A、1949年B、1951年C、1958年D、1967年

15、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B)

A、视学B、学部C、提学使司D、督学

16、“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D、卢梭

17、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

A、《大教学论》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儿》

18、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

A、孔子B、杜威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

19、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0、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D、强调早期教育

21、《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卢梭

22、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

A、《爱弥尔》B、《教育漫话》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23、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

A、《大教学论》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24、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D、《大教学论》

2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A、《学记》B、《孟子》C、《大学》D、《中庸》

26、《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

A、资历B、地位C、道D、年龄

27、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

(A)

A、《颜氏家训》B、《大学》C、《论语》D、《师说》

28、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

A、严复B、辜鸿铭C、蔡元培D、王国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D、马卡连柯

二、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

A、受社会制约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D、一种个人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ABD)

A、非形式化B、形式化C、非制度化D、制度化

3、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

A、太学B、官学C、私学D、书院

4、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

A、太学B、书院C、私塾D、经馆

5、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

A、察举制B、科举制C、文官制D、九品中正制

6、关于1922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

7、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

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增强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

A、全民化B、终身化C、民主化D、现代化

9、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几个方面(ABCD)

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C、强调早期教育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

A、亚里士多德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D、洛克、卢梭

11、杜威的教学主张(ACD)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D、从做中学

12、《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

A、循序渐进原则B、及时施教原则

C、预防性原则D、学习观摩原则

13、《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CD)

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

传道、授业解惑

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

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D、择师的标准是“道”

14、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1949年来中国讲学、访问的有(ABC)

A、杜威、推士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D、克柏屈、梅伊曼

15、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C)

A、陶行知B、梁漱冥C、陈鹤琴D、陈寅恪

16、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一、判断题

1、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Í)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段性。

(Ö)

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

(Ö)

4、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Í)

5、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

(Ö)

6、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

(Ö)

7、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Ö)

8、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Í)

9、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Í)

10、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Ö)

11、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

(Ö)

12、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

(Ö)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

(C)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

A、《21世界议程》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C)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4、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5、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

6、“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

A、顺序性B、间断性C、稳定性D、可变性

7、“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

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

8、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A、60B、70C、80D、90

三、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

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

B、教育权利平等

C、教育机会均等

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

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

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

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

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

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

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

12、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

A、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D、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D、秦梯利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素B、洪堡C、卢梭D、沛–西能

4、(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

5、(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A、林则徐B、张之洞C、梁启超D、蔡元培

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

A、抽象性B、理想性C、可操作性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A、约翰–密尔B、罗素、小原国芳C、哈耶克D、洪堡、爱伦–凯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A、涂尔干B、萨特C、凯兴斯泰纳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连续性D、示范性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

A、5B、6C、7D、8

4、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D、进修培训权

5、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D、进修培训权

6、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

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C)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D、条件—反射理论

7、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的核心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D、条件—反射理论

8、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9、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

A、复杂性与创造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

A、补助金B、奖学金C、贷学金D、助学金

7、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ABC)

A、以教师为中心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D、以知识为中心

8、“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

A、卢梭B、凯洛夫C、杜威D、赫尔巴特

第五章课程理论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课程的是(A)

A、洪堡B、杰弗逊C、埃利奥特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

A、洪堡B、杰弗逊C、埃利奥特D、杜威

5、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

A、斯宾塞B、卢梭C、杜威D、爱伦–凯

6、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

A、学科课程B、显性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7、“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C)

A、杰克逊B、杜威C、克伯屈D、阿普尔

9、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10、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12、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

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连续模式D、断续模式

13、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

A、杰克逊B、杜威C、克伯屈D、斯滕豪斯

14、有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有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

A、目标理论B、过程理论C、纵向理论D、横向理论

15、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选修课程D、综合课程

16、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17、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B、逻辑组织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18、(A)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而且前后不重复所组织起来的方式。

A、直线式组织B、螺旋式组织

C、横向组织D、心理组织

19、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D、隐性课程

三、多选题

1、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AB)

A、卡斯威尔B、坎贝尔C、塔巴D、约翰逊

2、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BC)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C、封闭、预成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D、经验

3、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CD)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D、杜威的课程观

4、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斯宾塞

5、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

A、趣味性B、逻辑性C、简约性D、系统性

6、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7、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BC)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8、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9、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BC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10、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1、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BD)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12、隐性课程具有(BCD)的特点。

A、计划性B、内隐性C、随机性D、不确定性

13、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ACD

A、主学习B、快学习C、副学习D、附学习

14、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BD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D、学科专家的建议

15、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