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3248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 精品.docx

最新高三教案归纳猜想证明1精品

归纳、猜想、证明教案

  教学目标

  1.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不断深化.

  2.帮助学生掌握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探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想出问题的结论,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

我们已学习了数学归纳法,知道它是一种证明方法.请问:

它适用于哪些问题的证明?

  生:

与连续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

  师: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

共有两个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师:

这两个步骤的作用是什么?

  生:

(1)步是一次验证,第

(2)步是用一次逻辑推理代替了无数次验证过程.

  师:

这实质上是在说明这个证明具有递推性.第

(1)步是递推的始点;第

(2)步是递推的依据.递推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什么?

  生:

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证第

(2)步时,必须用归纳假设.即在n=k成立的前提下推出n=k+1成立.

  师: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递推关系的存在,才真正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解决一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请看例1.

  

(二)归纳、猜想、证明

  1.问题的提出

  

  师:

这个题目看起来庞大,其实它包括了计算、推测、证明三部分,我们可以先一部分、一部分地处理.

  (学生很快活跃起来,计算工作迅速完成,请一位同学口述他的计算过程,教师板演到黑板上)

  

  

  师:

正确.怎么推测an的计算公式呢?

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2.归纳与猜想

  生:

我猜出了一个an的计算公式.(许多学生在偷笑)

  师:

大家在笑什么?

是笑他的“猜”吗?

“猜”有什么不好.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多都是以“猜”开始的,探索新领域就需要大胆,敢猜敢想,当然还要有严谨的思维做后盾.我想他的“猜”,也一定不是胡蒙乱猜,一定会有他的道理的,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

大家也一定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为什么用“猜想”呢?

  生:

我只是通过对a1,a2,a3,a4的观察,就去归纳an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不一定对,所以还只能是“猜想”.

  师:

他是经观察有限个特例从中获取一定信息、分析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后,归纳出对一切自然数的一般结论.他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他的结论虽不一定正确,但这却是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重要途径,归纳法是可以用于猜测与发现的.

  我们一起把他的“猜想”记录下来.

  (教师板书)

  

  师:

这个“猜想”的正确性怎么能保证?

  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证明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

证得非常好.在证明n=k+1时,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生:

因为在这里,能否用上归纳假设是关键.因此先根据定义用ak表示ak+1,然后就可代入归纳假设,再化简整理,即可证出n=k+1的相应结论.

  师:

这才能体现出递推性.必须注意要由归纳假设(n=k时)的正确性来推n=k+1时的正确性,这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核心与关键.

  回顾我们的解题过程,光用不完全归纳法对事物的一部分特例,通过观察,加以归纳,得到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对猜想加以证明.这种从观察到归纳到猜想到证明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也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

归纳、猜想、证明)

  4.不完全归纳法中的“猜测”二法

  师:

高斯说过:

“发现和创新比命题论证更重要,因为一旦抓住真理之后,补行证明往往是时间问题.”

  在“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猜想准确是关键.我们再看一个例题,在解题过程中重点思考:

如何猜想.

  

  (学生们在笔记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完成情况,请两位同学把自己的解法写到黑板上)

  (学生甲书写如下)

  

  则f(n)=f(n-1)+lg2n-1(n≥2).

  

  f(3)=f

(2)+lg23-1=0+2lg2=2lg2,

  f(4)=f(3)+lg24-1=2lg2+3lg2=5lg2.

  猜想:

……

  (学生乙书写如下)

  

  得f(n)=f(n-1)+lg2n-1(n≥2).

  则f

(2)=f

(1)+lg22-1=-lg2+(2-1)lg2=(-1+2-1)lg2,

  f(3)=f

(2)+lg23-1=(-1+2-1+3-1)lg2,

  f(4)=f(3)+lg24-1

  =(-1+2-1+3-1)lg2+(4-1)lg2

  =(-1+2-1+3-1+4-1)lg2.

  由此可以推测:

  f(n)=[-1+(2-1)+(3-1)+…+(n-1)]lg2

  =[-1+1+2+…+(n-1)]lg2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学生甲的计算结果正确,但没有猜出来.学生乙没有求出f

(2),f(3),f(4)的值,但猜出了计算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予了证明.题目要求求值,还是应写出结果的,说说你这么写的理由吧.

  生乙:

其实一开始,我跟学生甲一样,先算出了f

(2),f(3),f(4)的值,但从-lg2,0,2lg2,5lg2我除发现了应是多少倍的lg2就再无收获了,这“多少倍的”从-1,0,2,5实在无法断定,于是我就往回找,从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规律,一高兴就忘了写结果了.

  师:

你是怎么从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的?

  生乙:

我是看f

(2),f(3),f(4)每一个的计算过程都是在前一个结果的基础上加上(n-1)lg2,也就是从n=2,3,4,…分别代入递推关系式f(n)=f(n-1)+(n-1)lg2的求值计算过程中得到的.这里算每一个时要用前一个的结果,写时也用它的计算过程来表示,这样就容易发现规律了.

  师:

实际上,他是通过算式的结构特征作出归纳、推测的,这种归纳我们不妨称之为:

“猜结构”,而例1那种归纳我们就叫它做“猜结果”吧.

  其实,我们在猜想时,往往是先看结果,从结果得不出猜想时,再看过程,从解题过程中的式子结构去思考.但不管怎么猜想,都离不开对题目特征的认识.

  学生乙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时,注意了两个步骤及归纳假设的使用,证明正确.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要的解题途径,它是我们认识数学的一把钥匙.

  (三)练习

  已知数列{an}和{bn},其中

  an=1+3+5+…+(2n+1),bn=1+2+22+…+2n-1,(n∈N+)

  当n∈N+时,试比较an与bn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教师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适时点评)

  师:

有的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一下子就想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是不太容易,但我们可以从特殊的n=1,n=2,……入手,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出一个一般的结论,这应是可以做到的吧.

  ……

  有的同学结论下得太草率,只看了a1与b1,a2与b2,a3与b3就下结论了,急于去证明,证的时候就有困难了.这种时候该怎么办?

①看证法是否正确;②回过头来多试几个,甚至还应看看an,bn的结构,再慎重下结论.

  (待大部分学生都解出后,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写在投影片上的解答在投影机上打出来并讲评.)

  

  

  当n=1时,a1=4,b1=1,则a1>b1;

  当n=2时,a2=9,b2=3,则a2>b2;

  当n=3时,a3=16,b3=7,则a3>b3;

  当n=4时,a4=25,b4=15,则a4>b4;

  当n=5时,a5=36,b5=31,则a5>b5;

  当n=6时,a6=49,b6=63,则a6<b6;

  当n=7时,a7=64,b7=127,则a7<b7;

  ……

  由此得到:

当n≤5(n∈R)时,an>bn;

  猜想:

当n≥6(n∈R)时,an<bn.

  前一结论在推导时已用穷举法得到证明,后一猜想我们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证明:

(1)当n=6时,上面已证得a6<b6,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6)时命题成立,即k≥6时,(k+1)2<2k-1.则当n=k+1时,bk+1=2k+1-1=2·2k-1=2(2k-1)+1>2(k+1)2+1=2k2+4k+3=k2+4k+4+(k2-1).

  因k≥6,则k2-1>0.所以k2+4k+4+(k2-1)>k2+4k+4.即bk+1>k2+4k+4=(k+2)2=[(k+1)+1]2=ak+1.故ak+1<bk+1,所以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

(1),

(2)得an<bn对任意n≥6且n∈N+都成立.

  第

(2)步亦可由分析法证得.

  

(2)假设当n=k(k≥6)时命题成立,即k≥6时,(k+1)2<2k-1,则当n=k+1时,要证ak+1<bk+1,即证:

(k+2)2<2k+1-1.

  这只要证(k+2)2<2·2k-1.

  由归纳假设2k>(k+1)2+1,

  只要证(k+2)2<[(k+1)2+1]×2-1,

  只要证k2+4k+4<2k2+4k+3,

  只要证1<k2.

  这由k≥6是显然成立的,所以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师:

本题不能只对n=1,2,3,4做出检验,就冒然断定当n∈N+时,an>bn成立.如果仓促做出此推测,在后面证明受阻时,也应重新检查猜想是否准确.

  其实,仔细看看式子an=(n+1)2,bn=2n-1的结构,就不难发现:

随着n的不断增大,bn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an.想想这些,对结论的猜测会是大有好处的.

  (四)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小结)

  1.归纳、猜想、证明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既需要探求和发现结论,又需要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它引导我们在数学的领域中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可以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数学想象力.同时又要求我们注意对所得的一般结论作严格的数学证明.

  2.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归纳法帮助我们提出猜想,而数学归纳法的作用是证明猜想.在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猜想是关键.我们可以“猜结果”,也可以“猜过程”,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知识的内在联系,就不难得到猜想.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有时还可以弥补猜想中的不足.

  (五)布置作业

  1.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下册(必修)P129第35题.

  2.(选作)已知数列{an}满足Sn+an=2n+1,其中Sn是{an}的前n项和.先求出a1,a2,a3,a4的值,再推测{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本题的求值计算、猜想都不是很困难,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一定难度.在由归纳假设ak成立推证ak+1成立时,需ak+1与ak的关系式,而题目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这

  

  仅在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简化计算.有整体构想的同学应先推导出此关系式,再计算、猜想、证明)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利用“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维方法解题,在课本中虽无这类例题,但复习参考题的最后一道却属此类.它对于学生认识数学、提高数学修养、发展数学能力的作用重大.

  在归纳、猜想、证明中,准确猜想是关键.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如何猜想.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世纪人材都很有意义.

  在例题、习题、作业题的配备上,我们认为高中的学习特点是梯度陡、跨度大、思维能力要求高(较初中而言).因此在题目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思维的含量.让学生在处理每一个问题,操作每一步时都必须有所思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

数学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学习数学、看待数学.

  本节安排的这道练习题.从题目本身看,学生得不到一个解题程序,似乎无从下手.但如果他已掌握了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而不只是方法的话,他就会有解题意识与思路.更可从中领略到发现、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会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等辩证关系.

  至于课后思考题,其计算、猜想都不困难,使学生对此题轻松上手.但证明时的不顺利会引发他们的思考:

照搬例习题的模式是不行的,它与例习题的区别何在?

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出此题,更有助于学生从实质上理解数学归纳法,抓住其核心——递推.

  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始终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通过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从认识上得到提高.逐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本质,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思维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