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436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docx

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事迹1000字左右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

  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

  “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家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1回顾历史,异常是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本的蓄谋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应战。

战争的结果是残酷的,让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赔款割地更是空前的过分,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这些本是中国的领土割让给日本。

日本可是区区弹丸之地,就能够凭借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让给他那么多的土地,这让那些本就不怀好意的列强们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脚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明显,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对那时的中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

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王国灭种的重大危机感。

这一次的战败原因:

1、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

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是夜‘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岸逐声妓未归,擅弃值守,苟且偷生.2、舰艇荒于管理。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曼特尔谈过一段对中国舰队的观感:

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误会狼藉,业已无可驶用。

  3、政治腐败风气发展至舰队。

舰队训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平日操练炮靶、雷靶,唯船动而靶不动.直至全军覆没,定、镇两舰到底有几枚305毫米主炮战时用弹,人人讳莫如深。

就此一项,北洋舰队大口径火炮方面的优势立成无有。

  4、战火硝烟中谎报军情。

丰岛海战首站失利,广乙沉没,济远受伤。

但丁汝昌谎报李鸿章:

风闻日本提督阵亡,‘吉野’伤重,中途沉没。

黄海海战,我方在有效射距外仓促开炮震塌飞桥所致,奏报却谎报成日海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丁汝昌还向李鸿章谎报称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即沉没.事实则是日方舰队中根本没有鱼雷快船,致远在沉没前也未曾将来船攻沉.5、李鸿章、丁汝昌编造虚假的军情欺骗国人。

  黄海海战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5舰,日舰一艘未沉。

李鸿章却致电谎报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谎奏据海军提督丁汝昌呈称此次据中外各将牟目击,攻沉倭海三艘。

而采诸各国传闻,则被伤后沉者尚不止此数。

内有一船系装马步兵千余,将由大孤山登岸袭我陆兵后路,竟令全军俱覆.事实则是日舰没有携一艘装马兵步兵千余的运兵船来寻北洋舰队决战,完全是无稽之谈。

  李鸿章,丁汝昌为掩盖失败,说谎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却被丁、李两人形容为以寡击众,转败为功.虚假的军情奏报,使全国上下受骗:

本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严重加剧了国人对局势的错误确定。

  6、继续谎报军情使威海防卫战失败。

丁汝昌、李鸿章谎报击沉的日舰之后纷纷出此刻围攻威海的日舰行列中,但直至全军覆灭那一天,谎报军情仍未曾终止。

  1894年11月,镇远舰在归威海港时为避水雷浮标,误触焦石,管带林泰曾见破损严重难以修复,深感职责重大,自杀身亡。

这样一齐严重事故,丁汝昌、李鸿章谎报奏成了‘镇远’进港时为水雷浮标擦伤多处,具体损伤状况则瞒而不报。

1895年2月,威海防卫战中,鱼雷艇管带王平驾驶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报威海已失。

陆援

  军得知此讯,信以为真,遂撤销了对威海的增援,威海防卫战所以而战败失守。

军风至此,军纪至此,欺上瞒下,不由不亡。

  可是光是这些就能概括清政府的失利的原因吗?

我当然是不认同的。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封建思想,被人奴役久了,就忘了子还是有独立思想的人,还有就是自私是人的本性,自私的偷懒,为享乐而挪用公款,还有好多的自私行为让我列举不完。

可是不知奉献的中国人民,如果就只顾及自我的安危,终究走不出被别的国家欺辱的状态。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里总是有那么一部分觉醒的人,他们带领着国人冲破枷锁,经历了磨难,建设了新中国,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

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些伟大的运动虽然它们所代表的观念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摆脱当时悲惨的现状,创立一个让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度,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它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最终实现。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2“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

  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

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

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

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

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

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

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

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

但事实会如此吗?

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

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

  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这样一个落败的腐朽的政府给它在好的军事装备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就像将要落山的夕阳,那微弱的光芒和那即将散失的血一样红色是无法改变的。

官僚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的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

打不过就不打,躲得过就去躲。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

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怎会换来一个崭新的另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

我很自豪的说:

  “我是中国人”。

中国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

革命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必须接手并发扬光大,去完成历史的使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不忘国耻。

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

心中的战火再也难以平息,让我们: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3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

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

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

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

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

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20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

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

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

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

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正是在辛亥革命2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

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

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

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4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上升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中华儿女磨练出了许多美好的品质。

在这段历史中,出了许多爱国爱民的真英雄。

这段历史也为将来的欣欣向荣打好了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略,,林则徐、邓世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在今天,人们为了让自己牢记这些人物,便把他们弄得英雄事迹拍成了电影。

而我也看了其中额一部讲邓世昌事迹的——《甲午风云》,它讲得是:

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肆意挑衅。

北洋大臣李鸿极力求和。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极力主战,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工作,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因为炮弹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

撞沉敌舰“吉野号”。

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全舰无一人退缩。

但在追赶敌舰的时候,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可是,却没有人后悔过。

这部与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电影还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电影中,邓世昌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精神已深深感动了我!

  那胆小懦弱的卖国贼和恃强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耻!

这帮可恶的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真是丧心病狂!

侵略者的贪婪、自私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备份,这要是我们中国人在日本土地上欺凌他们自己的人民,那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一定也是非常愤怒,非常伤心。

可这也是因为清政府腐败,要是国家强大,那还会有别的国家欺负我们吗?

邓世昌的勇敢无畏、坚强不屈、为人着想的美好品质都是因为他爱国!

而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

不忘国耻,好好读书,振兴中华,并学习邓世昌的美好品质,将来报答这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

  走过世纪的风雨,万里长城像巨龙在云中穿梭;跨过岁月的长河,珠穆朗玛峰像雄鹰傲立在世界最高坡。

我们的共和国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我们的人民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5看完《甲午大海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

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

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

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

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

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

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

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但是像邓世昌这样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并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无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