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799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docx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怀化学院

 

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考籍号9

姓名赵丽芹

专业教育管理

题目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教育对策分析

指导老师胡艺龄

通讯地址

 

怀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制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一)

毕业论文题目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赵丽芹

专业

教育管理

考籍号

9

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1年月日

怀化学院

自考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二)

毕业论文题目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赵丽芹

专业

教育管理

考籍号

9

评阅人评语:

建议成绩:

评阅人签名:

2015年月日

 

怀化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三)

毕业论文题目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赵丽芹

专业

教育管理

考籍号

9

答辩时间

2015年10月24日

答辩地点

武冈师范539班教室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职称)

蒋爱英

教授

邓琼湘

教授

蒋雁冰

教师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组长签名:

2015年月日

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意见:

评定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2015年月日

怀化学院2015届自考毕业论文答辩

记录情况表

助学点(公章):

论文题目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赵丽芹

考籍号

9

专业

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姓名

胡艺龄

答辩会纪要

时间

2015年10月24日

地点

武冈师范538班教室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职称)

蒋爱英

教授

邓琼湘

教授

蒋雁冰

教师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

1.请解释心理问题的概念是什么

答: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它不同于心理疾病,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

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完全正常的。

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答:

(1)了解厌学原因。

先了解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老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并乐于学习。

3.学校方面哪些要素可能诱发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答:

我觉得学校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和人际关系会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一些老师重尖子

,轻学困生的现象。

许多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会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还有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受到冷落和排斥,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吕丽君尹欢

2015年10月24日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姓名:

赵丽芹学号:

9专业:

教育管理

【摘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易受多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矛盾突出,不容忽视,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意志、情绪、性心理等方面,诱发原因除自身因素外,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值得关注,针对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成功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管理

引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

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

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

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而农村的则高达%;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郑州市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及有关因素调查问卷,对98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受试者焦虑倾向检出率为%,其中高焦虑者占%。

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在了解到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性时,对此尤为重视。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同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妨碍其自身良好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种种麻烦和困扰,并有可能转化成品德问题、人格异常和精神疾患,甚至犯罪和自杀。

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了解,积极寻求科学的教育对策。

本文试就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诱发原因及其教育对策进行浅析,旨在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

1.厌学情绪严重

据新华网消息,“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倾向。

当学生厌学时,一般表现为认知上、情感上和动机上的综合缺失状态。

学习动机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

态度消极,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时漫不经心,严重的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视上学为苦役,上课懒得打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为严重者根本无心学习,整天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困,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教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2.考试紧张焦虑

目前,学校课业负担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每一次考试,学生都如临大敌,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断层等现象。

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和同学的冷眼,以致产生焦虑感,而一旦真的考砸,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

这种现象在毕业班学生当中尤为突出,我在本校与学生交流中,不少学生倾诉,“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

”“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学,哪有脸见人。

”据有关方面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感到厌烦的比例为﹪,考试后无法摆脱困扰的有﹪,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

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其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常引起做噩梦、说梦话等睡眠障碍,并出现食欲不振、情绪烦躁等症状。

(二)交往方面

1.人际关系不协调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我在课余时间与这些学生谈心时,他们就提到“我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建立好人际关系,我很苦恼。

”据调查了解,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两点一线,“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封闭的心态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致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交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十分孤独、寂寞”,表现出与人不和、离群、畏缩,有时会因偏激心理与同学搞僵关系,他们行为迟疑不决,拖泥带水,跟周围的人在一起感觉不自在,格格不入。

2.自信心不足

表现为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并容易给自己贴上“我不行”“我没用”的标签。

为了逃避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往往选择了退缩,将自己封闭起来等方法,而这些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容易因自信问题而表现出沮丧、生气、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反应。

3.早恋萌发

青少年随着自身的生理发育,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微妙变化,产生内心躁动不安,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特别在高中阶段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通过问卷调查,约占15﹪的学生有这样的心理倾向,“总想看到他(她)”“我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和他(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着”,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应。

(三)意志方面

1.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

学习上,表现为一些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在遇到一两次学业上的失败后,就变得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偶尔做作业时遇到难题不能解决,便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信心,也有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或分析受阻,便开始否定自己的智力水平,而有的学生因无机会满足自己的兴趣,显示自己的才能而为之苦恼,因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烦恼不已。

情感上,主要表现为因不受老师宠爱,常遭批评而抑郁,因受到同学的排斥,交不到知心朋友,以及不良的亲子关系而苦闷形成自我封闭,因没有评上“三好生”,生理上有缺陷,遭到同学挖苦取笑而痛苦。

2.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轻率地改变自身行为方向

表现为人云亦云,左右摇摆,喜欢跟风,见异思迁,好似“墙头草,随风倒”,缺乏主见,流行什么学什么,三分钟热度,因此学业荒废,结果一事无成。

(四)情绪方面

1.孤独心理

它们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

他们自己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同时把因离群独居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人际孤独则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交往障碍而带来的孤独体验。

2.嫉妒心理

嫉妒是个体内心对他人的优越地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称“红眼病”。

它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正为特征的一种不悦、怨恨、恼怒、自惭形秽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

一般说来,嫉妒心理的发展有程度不等的几个阶段。

最初是程度较浅的嫉妒,它往往深藏于人们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中。

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随后是程度较深的嫉妒,它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

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隐藏,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最后是非常强烈的嫉妒,此时嫉妒者已丧失了理智,向对方作直接正面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

这种嫉妒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

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

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2.家庭分裂的创伤

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3.家庭的溺爱

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

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

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

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人际关系不良

研究表明,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学生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悦纳、肯定和尊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伴的情谊,他在学校集体里就会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其身心便会得到健康发展。

反之,一个在师生关系和集体中经常受到冷落、排斥或否定的学生,会形成自卑感或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青少年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青少年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及维护措施

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即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使他们尽快克服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的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改进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效的智力活动策略和自我监控智力活动的意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自觉性,兴趣和成就动机,考试辅导和学业成败归因分析等。

(2)生活心理教育:

a.自我意识教育和性格修养辅导:

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完善自我形象,培养自立、自信,增强意志力,关心他人,合群和培植爱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

b.情感心理教育:

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良好的情绪经验,调控消极的情绪和情感,教育学生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培养移情的能力,帮助学生情绪宣泄和自我调控。

c.人际交往教育:

培养学生交往意识,发展交往技能,引导他们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帮助他们消除社交障碍。

d.性心理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身的性心理体验,培养自我控制、调节性心理的意识和能力,预防不良的性心理和性偏差行为的产生,保持健康的人格。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⑴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

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可分为两块:

一块是基础理论课,通过举办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讲座等活动形式,使他们认识明确,矫正偏差,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身的心理冲突,另一块是活动训练课,活动内容包括:

小品表演、角色模拟、互访互问等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推荐自己,了解他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同时掌握一些如:

转移情绪、倾诉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的心理调节方法。

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在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情境、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备课时做有心人,就可将其发掘出来。

如语文学科既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音乐课、美术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音乐不仅可以影响生理,促进认知,改善情绪状态,调整行为方式,而且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速度、音调等还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调控效果。

美术作品鉴赏能引发学生审美的心理体验,体育课则蕴含着促进智力发展,调节消极情绪,增强抗挫折能力,健全学生人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等六种心理健康教育因子。

⑶设立知心信箱

设立知心信箱,有利于教育者与青少年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为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提供了渠道,也使有碍于颜面的话题可以自由轻松地在书信中交流。

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⑷建立心理辅导室

由于青少年学生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辅导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已不仅仅是少数青少年学生的现实需要,及时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认真耐心的科学的辅导,帮助解除心理障碍,同时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

⑸搭建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其讲授有关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减少或避免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的心理问题,从而有力地配合学校开展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

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四、总结

本文先列出几点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分析出引起这些问题的三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个因素密不可分,需要家庭、学校的配合,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应加倍关注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学习、性格、情感、人际交往、性心理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问题,学校可以开设专门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内容、设立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搭建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来作为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措施,从而让青少年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程利国.儿童发展心理学[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

开明出版社,2003.

[3]张履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娟娟.厌学的心理学分析及矫治[J].北京:

基础教育参考,2007,

(2).

[5]祁乃成.成长的喜悦与烦恼[M].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

[6]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

尤其要强烈感谢怀化学院的校领导们、指导老师们和武冈师范的校领导们,还有武冈师范的任课老师们,他们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