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5515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docx

小学科学考编测试题

学学科测试题

(一)

一、选择:

(每题2分,共40分)

1、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_______。

A、直立茎B、缠绕茎C、攀援茎D、匍匐茎

2、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的环境中。

 

A、潮湿  B、干燥 

3、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_______。

A、相同B、不同 

4、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_______方向旋转。

A、逆时针B、顺时针

5、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_______、_______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

 

A、高压输电B、变电站变电

6、家庭电路常用的是_______电路。

 

   A、串联    B、并联

7、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_______。

  A、相同    B、不同

8、两个磁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互_______,异极相互_______。

 

A、吸引 B、排斥

9、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_______光。

 A、红B、绿C、蓝 D、白

10、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到温水中左右手对同一盆水的感觉_______。

A、一样  B、不一样 

11、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时期到一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

 

A、幼儿期  B、青春期   C、童年期 D、中年期 

12、雌蕊是由:

柱头、花柱、_______三部分构成。

 

A、花丝B、花药  C、花瓣 D、子房

13、检验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实验是________。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在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时,可闻到臭味。

14、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A、神经B、大脑   C、脊髓 D、心脏 

15、不同年龄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少年儿童每天需要_______。

A、9---10小时 B、12---14小时C、7---8小时 D、14---16小时

16、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_______。

A、弹性 B、弹力C、拉力 D、重力

17、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一些物体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我们说,这些物体具有_______。

A、弹性   B、弹力C、拉力D、重力

18、冬虫夏草属于_______。

 

   A、动物B、植物 C、病毒D、真菌

19、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_______。

A、直根系B、根系 C、须根系   D、贮藏根

20、酸奶是人们利用新鲜牛奶做原料制成的,制作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加

入_______。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病毒 D、纯牛奶

二、判断:

(每题2分,共20分) 

1、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 )

2、各种形式的能量是不可以转换的。

         ()

3、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 )

4、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 ) 

5、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 )

6、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 )

7、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

8、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全都是一样的。

      ( )

9、热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也不同。

   ()

10、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

参考答案:

CA B ABABB BBADB ABDB BAB A D BB

√××√√√××√√

试题二

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1、水的三种形态是水、、 。

 

2、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老花眼镜的镜片是 ,教学投影器的反射镜是  。

4、心脏是人体的,耳廓具有 的作用。

5、生物体是由构成的。

6、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 造成的。

7、食物链是从 开始,到终止。

8、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

9、信息是用 传递的。

10、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    ,还可以降低    。

11、生物圈包括三层:

大气压、  、   。

12、填出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发明者,电灯  、飞机   。

二、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里:

(14分)

1、植物生长的养料绝大部分是从()中来的。

A、土壤B、绿叶C、阳光 D、沙漠

2、在()中可以找到古代生物化石。

A、岩浆岩B、沉积岩C、卵石D、金属矿

3、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A、地球B、土星C、木星D、火星

4、( )是能溶解的物体。

A、白糖 B、面粉 C、碎石子D、木块

5、水由液体变成气体会( )热量,从液体变成固体会( )。

A、吸收B、放出  C、不吸收也不放出

6、听说过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吗?

它是(  )增多引起的。

A、二氧化硫 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三、判断题:

对的写“R”, 错的写“W”(每题1分,共5分)

1、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 

3、打开冰箱门可以降低室温。

()  4、 水结成冰体积不变。

 ( )

5、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 )

四、实验分析题:

(每题4分,共8分)

1、晓明说:

“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太阳在绕地球转动。

”对吗?

为什么?

2、据观测:

在海滨,白天陆地比海面气温高;夜晚海面比陆地气温高。

请你根据这个情况推测,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五、1、填空:

(每空0.5分,共8分)

(1)三维目标是指(   )、(    )、(    )。

(2)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依法(   )、爱岗(  )、(  )学生、尊重(   )、(  )从教、(    )、(    )治学、团结(  )。

(3)“知识就是力量”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  )的名言。

(4)当你发现一起交通事故,而肇事车正在逃跑,你应该记住逃跑车的()、( )、( )等特征。

  (5)不惑之年是指(   )岁。

2、猜成语(5分)

彩色电视(   )单口相声( ) 鹦鹉学舌(    )

节日焰火(  )八分之七(   )

六、联系实际,说一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么?

(科学学科)5分

七、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选择一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300字的感想。

1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试题(四)

一、新课程理论部分(20分)

(一 )、填空。

(16分,每空0.5分)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__________,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

课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__________。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__________观、__________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3、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__________者,也是新课程的_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

5、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课程__________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__________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

(二)、简答:

(4分)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二、专业知识部分(80分)

(一 )、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_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_______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 )简答。

(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试题(五)

一、填空:

1、科学就是               。

2、科学探究的步骤:

 、  、    、      。

3、人体中共有  块骨头。

人体肌肉共有    多块。

4、骨骼具有  、    、 的作用。

5、用磁铁的S极和____极靠近,它们互相_ _,用磁铁的_ _极和__  极靠近,它们互相___  __。

请你用箭头画出磁铁的运动方向。

6、将下列物品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铜丝、毛线、盐水、

橡皮筋、铁丝、人体、陶瓷管、塑料尺、胶带、铝丝

A导 体

B绝缘体

7、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

太阳高度角  ,影子 ;太阳高度角     ,影子  。

8、能够帮助人们    或   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刀、筷子等,它们属于   ;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构成,它们属于,也可称为机器。

9、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10、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跳跃的青蛙        人跑步      

融化的冰   电脑       

风 筝   太阳    

人的食物        水力发电    

二、判断题:

1.人工合成材料的原材料是天然材料。

( )

2.毛细现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

3.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40%。

(  )

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

5.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 )

6. 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与吸进的气一样。

(   )

7.地球自东向西公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

8.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它的承受力变大。

()

9.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

10.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

()

三、连线题

a) 列文虎克  细胞

弗来明   微生物

 胡克    青霉素

四、选择题:

1、(  )是有生命的。

A、土壤 B、风 C、种子D、枯草

2、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金属中,导热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铜、铁、铝   B、铜、铝、铁   C、铁、铝、铜

D、铁、铜、铝    E、铝、铁、铜   F、铝、铜、铁

3、下列物体中, 属于自然光源, 是人造光源。

a.萤火虫b.镜子c.篝火 d.月亮

4、照相机的镜头是   。

a.凹透镜  b. 凸透镜   c.平面镜

5、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

a.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 b.是否能改变用力方向 c.是否省力

6、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  ;属于斜面的是  ;属于轮轴的是 ;属于滑轮的是   。

  a.吊车 b.水龙头c.钻头d.螺丝钉  e.撬棍

f.斧子g.刀 h.门把手i.方向盘j.镊子

7、耳朵是  的感觉器官,  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就会产生。

 a.接受声音b.听觉  c.听神经

8、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B、步鲁诺C、麦哲伦

9、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蜡烛融化 B、木材作家具C、铁块变铁水D、馒头发霉

1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

(六)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

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

因此,

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

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

也没有芽。

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

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

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

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

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

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

如: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

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

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

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

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

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

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

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

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

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

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

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答: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周日运动有关。

潮汐的涨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较少程度的太阳引力引起的(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

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每天涨落两次,离月球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最大,水会朝向正对着月球的那一点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对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离月球最远的一点也形成凸点,这样地球上就有两个新的最高水域点。

因此,当地球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转,几乎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过两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参考:

任何一点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都会发生在新月和满月,在那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同时作用向同一方向位,这就是“大潮”。

当月球位于1/4位相时,太阳的引力刚好作用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涨潮,称为“小潮”。

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

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试题(七)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