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5552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docx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1工程分部分项实施流程

1.1移动通信机房用电报装

按照当地的用电报装程序,向当地电业主管部门进行报装,并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1.2架空线路铺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电杆组立和绝缘子安装→拉线安装→导线架设→接户线和进户线安装→检查验收

1.3管道线路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铺设PVC管或钢管→管道固定→穿电缆线→管口封堵→检查验收

1.4直埋电缆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按照线路的路径划线→挖电缆沟→敷设套管→绝缘测试→套管内敷设电缆→混凝土包封(如需要)→绝缘测试→回填夯实→检查验收

1.5变压器安装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基础施工→变压器就位找正→变压器固定→检查验收

2.施工方法及难点、重点技术措施

2.1架空线路敷设

2.1.1线路路径选择

1)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径短、交叉、跨越、转角少、靠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

3)应尽量避开易受洪水、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地方立杆和地埋电缆。

2.1.2架空线路铺设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现象。

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地宽度不应超过0.1mm,预应力应无纵横向裂缝。

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

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不小于1.5m。

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4)水泥杆应用8米以上,跨公路10米以上,高山可用7米杆。

电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长的六分之一,参见如下:

5)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毫米,电杆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

6)转角杆不得向内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

7)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为45度,若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度。

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一致。

不得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匀的现象,拉桩杆(高板拉)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度。

8)拉桩坠线上端固定点距杆顶端为0.25米。

9)拉线棒应露出地面为0.3-0.5米,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

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10)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

拉线绑扎线应采用不大于3.2mm(#8或#10)镀锌铁线,扎线长头为15圈,短头为5圈,扎线尾线应拧花。

扎线短头离线尾留25mm,扎线须均匀、紧密、美观。

11)直线档每8根杆装人字拉线,人字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12)终端杆不得向受力方向倾斜,向拉线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

13)钢吊线7/2.2,拉线7/2.6。

或25、35平方毫米。

14)杆洞深度无法达标的须做护墩,但杆深须确保杆长的十二之一深。

护墩的高度应大于未挖杆深部分的1.5倍,护敦上直径不少于电杆直径的8倍(含杆),护墩下直径是上直径的1.3倍。

护墩需用混凝土内外筑实片石无空隙。

2.1.3横担和绝缘子的安装

横担安装应平正,其上下歪斜不大于20mm,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绝缘子安装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进行绝缘测试。

2.1.4放线施工

1)放铝线或钢芯铝线时,应在每根电杆的横担上预挂3只开口滑轮,待导线拉至每根电线处,用绳子将导线提起,嵌入滑轮,使其沿滑轮移动。

2)导线应该一根根地放,线盘处应留守有经验的人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防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还要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折扣。

2.1.5导线连接

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

2)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90%,电阻不超过同长导线电阻的1.2倍

3)架空线连接方法(钳压连接、液压连接、爆压连接)

2.2电缆管道敷设工程

2.2.1电缆穿管铺设前对电缆进行检查,电缆外观良好,绝缘无损坏,管口打磨光滑,不会对电缆造成划伤。

2.2.2电缆管道敷时,采用PVC管或刚管时,其要求线管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可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固定点的间距不大于1m。

2.2.3水平与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

水平度误差≤1mm/m;垂直度≤1mm/m;全长不应超过20mm。

2.2.4电缆穿敷设时,对于管道较长的应采用绳索牵引,较短的管道科直径敷设,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对管口进行封堵处理。

2.2.5低压接户线和进户线的要求

1)穿墙加保护套管:

当进户线穿墙时,应套上瓷馆、钢管、硬塑料管或竹管等保护套管。

套管露出墙壁部分应不小于10mm,且在户外的一端应稍低,并做成方向朝下的防水弯头。

2)防水弯的设置:

为防止雨水沿进户线流进室内,在穿墙前将进户线向下弯一个弯(称为防水弯),雨水沿导线流到防水弯处,滴到地上,就不会流到户内去了。

当防水弯对地距离超过2m时,还应加装绝缘套管。

2.2.6电缆敷设的要求

1)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

采用机械牵引可用电动绞磨或托撬(旱船法)。

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2)电缆在沟内敷设应有适量的蛇型弯,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电缆井内、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3)电缆敷设完毕、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2.3直埋电缆敷设

2.3.1直埋电缆沟要求:

电缆地沟宽×深要达到500mm×700mm。

2.3.2电缆直埋敷设需套直径110PVC管,再回填、夯实。

2.3.3野外站点或被盗可能性较高的站点,电缆敷设时直接用300mm×300mm混凝土包封,混凝土需用C20或以上。

2.3.4电缆敷设前后都要进行绝缘接地并进行绝缘试验。

2.3.5电缆头制作要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施工,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制作,完成后做耐压试验。

2.3.6电缆途径线路走向每25米距离埋设电缆标示桩。

2.3.8如果遇到岩石无法开挖的地面,可以采用水泥包封的方式解决,上包封厚至少20CM,侧包封厚至少各5CM厘米,底部可不采取包封,但需用软土,细砂垫底。

2.3.9电缆出入地面要求用钢管套管进行防护,进入基站直埋长度一般在15-30米。

2.3.10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

2.3.11敷设埋地电缆注意事项

1)敷设埋式线缆时应统一指挥。

2)线缆入沟时,严禁抛甩,应逐段敷设;穿过障碍或悬空时不准强行蹬踩落地。

3)用机械敷设线缆,必须先清除路面上的障碍物,并在牵引机后,敷设主机前,设不妨碍作业视线的带孔挡板。

防止牵引钢丝绳崩断反弹。

4)线缆路线如需通过铁路、公路、河堤,采用顶管法预穿钢管时,顶管前必须将顶管区域内的其他地下设备(如电力电缆、下水管、下水道、煤气管、其他通信线缆)的具体埋设位置调查清楚,避免发生人身和其他事故。

5)电缆敷设时,电缆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得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2.4室外变压器安装

2.4.1不论采取哪一种变压器台,变压器的高压引线均应使用多股绝缘线,铜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16mm2,铝线的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

2.4.2高压引线与跌落式高压熔断器的各相距离不得小于350mm。

2.4.3高压引线与低压引线间不得小于350mm;高压引线与横担撑铁、电线杆、变压器外壳等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2.4.4低压引线间的距离,以及低压引线与其他物体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2.4.5引线的驰度应整齐一致,严禁低压线穿过高压引下线。

2.4.6变压器中性点及避雷器可合用一组接地下线和一组接地装置。

2.4.7变压器台是距离高压杆2—3m远的地方在立根余约8m的电线杆。

在离地面2.5—3m高处用两根槽钢或角钢搭成安装变压器的台架,在台架上方

1.8—2m处装设母线架。

2.5配电箱安装

2.5.1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可在混凝土墙或者砖墙上固定配电箱,其方法是根据弹性定位的要求找出准确的固定点位置,用冲击钻在固定点上钻孔,其孔径应刚好将金属膨胀螺栓的胀管部分埋入墙内,且孔洞应平直不得歪斜。

2.5.2在混凝土或砖墙上固定明装配电箱时,采用暗配管及暗分线盒和明配管两种方式,如有分线盒,先将盒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相序,按支路绑扎成束。

2.5.3待配电箱找准位置后,将导线端头套上塑料管加强绝缘引致箱内,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PE保护地线压在PE汇流排上,并将箱调整平整后进行固定。

2.5.4明配管进入配电箱时,明配管要理顺,不能交叉,管子进入箱体时,先成鸭了勃对谁敲落孔进入,进入箱体后用锁紧螺母固定,管了盔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

2.5.5明敷电缆直接进入配电箱时.配电箱进入孔要加装绝缘护套,防止电线划伤。

电缆和设备连接之前,要套上热缩电缆终端头,电缆相线外露部分要套土相色热缩绝缘管,用压线鼻和设备连接。

2.6电缆线头制作

2.6.1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艺的人员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进行。

2.6.2制作电缆终端头前应保证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附件规格应与电缆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L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施「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清沽,消耗材料齐备。

2.6.3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而而积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2.6.4制作电缆终端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剥切电缆时不应损衡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2.6.510KV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应有改善电缓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2.6.6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二电缆通过零序互感器}付,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按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2.6.7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2.6.8控制电缆终端可采用一般包孔,接头应有防潮措施,

2.7施工各阶段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本工程采用的均为非常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工艺和技术经过多次实践,效果很好,完全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3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工程在施工中需按照以下的标准严格进行,以防止在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导致的质量通病的发生。

3.1市电引入标准

3.1.1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米。

对于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

3.1.2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接地方法同上。

3.1.3供基站下电的高低压架空线路应与周围的树木、建筑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2搭火点要求

3.2.1拱火点应合理,三相搭序应正确并美观。

3.2.2连接应牢固,铜铝对接应用线夹,并做滴水湾。

3.3交流配电箱标准

3.3.1交流配电箱位置正确(区分是否一体化配电箱),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3.2交流配电箱内各种接线连接正确并牢固。

3.3.3进线应用开孔器、用橡皮圈保护。

压接头用热缩套管。

3.3.4交流配电箱具体安装要求需符合移动基站室内设备安装等相关规范。

3.4三相电要求

3.4.1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四线制阻燃铠装电缆。

3.4.2除租用机房外,三相线线径应不小于25mm2,中性线不小于25mm2。

3.4.3交流中性线与保护地不接触,不合用。

3.4.4三相四线,尽量各相均衡,单相电压范围为185V~265V。

3.4.5电源线走线合理、整齐。

3.5杆路要求

3.5.1线路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②路径短、交叉、跨越、转角少、靠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

③应尽量避开易受洪水、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地方立杆和地埋电缆。

3.5.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5.3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3.5.4水泥杆应用8米以上,跨公路10米以上,高山可用7米杆。

电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长的六分之一,参见如下:

3.5.5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毫米,电杆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

3.5.6转角杆不得向内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

3.5.7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为45度,若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度。

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一致。

不得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匀的现象,拉桩杆(高板拉)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度。

3.5.8拉桩坠线上端固定点距杆顶端为0.25米。

3.5.9拉线棒应露出地面为0.3-0.5米,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

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3.5.10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

拉线绑扎线应采用不大于3.2mm(#8或#10)镀锌铁线,扎线长头为15圈,短头为5圈,扎线尾线应拧花。

扎线短头离线尾留25mm,扎线须均匀、紧密、美观。

3.5.11直线档每8根杆装人字拉,人字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3.5.12终端杆不得向受力方向倾斜,向拉线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有地形的角拉、终端拉拉距比1:

0.75以上,终端杆的拉线及耐张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长杆路终端拉应采用双拉。

3.5.13钢吊线7/2.2,拉线7/2.6。

或25、35平方毫米。

3.5.14杆洞深度无法达标的须做护墩,但杆深须确保杆长的十二之一深。

护墩的高度应大于未挖杆深部分的1.5倍,护敦上直径不少于电杆直径的8倍(含杆),护墩下直径是上直径的1.3倍。

护墩需用混凝土内外筑实片石无空隙。

3.6线缆的布放

3.6.1电源线、信号线及铜(铝)接线端子,螺栓,螺母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6.2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线、控制线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不要互相缠绕,要平行走线,其间隔尽可能大,应至少预留100~150mm空间。

布线整齐,尽量直角弯曲。

如线缆需要使用PVC线槽明敷时,要求横平竖齐,转弯处要使用专用弯头,线槽可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墙面,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

3.6.3交流电源线和直流电源线不能交叉;若交叉,交叉部分须套绝缘管屏蔽处理。

所有直流电源线与铜鼻子要紧固连接,可采用胶带或热缩套管封紧,没有裸露的铜线。

3.6.4交流电源线两端要有标签,标签上要标明路由。

3.6.5开关电源工作地线应采用70mm2的铜导线就近与基站的室内地排连接。

3.6.6电源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合用。

3.6.7设备接地线连接越短越好且不得与信号线并排敷设。

3.7导线要求

3.7.1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应防止发生导线擦伤、断股、扭弯、小圈等现象,放线时,绝缘线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瓷瓶或其它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绝缘层。

3.7.2线芯损伤的处理:

1)线芯截面损伤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的17%时,可敷线修补,敷线长度应超过损伤部分,每端缠绕长度超过损伤部分不小于100mm。

2)线芯截面损伤在导电部分截面的6%以内,损伤深度在单股线直径的1/3之内,应用同金属的单股线在损伤部分缠绕,缠绕长度应超出损伤部分两端各30mm。

3)线芯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锯断重接:

a)在同一截面内,损伤面积超过线芯导电部分截面的17%;

b)钢芯断一股。

3.7.3绝缘层的损伤处理:

1)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的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补。

可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每圈绝缘粘带间搭压带宽的1/2,补修后绝缘自粘带的厚度应大于绝缘层损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

也可用绝缘护罩将绝缘层损伤部位罩好,并将开口部位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封住。

2)一个档距内,单根绝缘线绝缘层的损伤修补不宜超过三处。

3.7.4绝缘线连接的一般要求:

1)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

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绝缘线,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内做承力连接。

3)在一个档距内,分相架设的绝缘线每根只允许有一个承力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低压集束绝缘线非承力接头应相互错开,各接头端距不小于0.2m。

4)铜芯绝缘线与铝芯或铝合金芯绝缘线连接时,应采取铜铝过渡连接。

5)剥离绝缘层、半导体层应使用专用切削工具,不得损伤导线,切口处绝缘层与线芯宜有45°倒角。

6)绝缘线连接后必须进行绝缘处理。

绝缘线的全部端头、接头都要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

7)中压绝缘线接头必须进行屏蔽处理。

3.7.5绝缘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夹、接续管的型号与导线规格相匹配;

2)压缩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1.2倍,机械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2.5倍,档距内压缩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体计算拉断力的90%;

3)导线接头应紧密、牢靠、造型美观,不应有重叠、弯曲、裂纹及凹凸现象。

3.7.6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1)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其绝缘处理示意图如下。

承力接头钳压连接绝缘处理见图3承力接头钳压连接绝缘处理示意图

1—绝缘粘带;2—钳压管;3—内层绝缘护套;4—外层绝缘护套;

5—导线;6—绝缘层倒角;7—热熔胶;8—绝缘层

3.7.7钳压法施工:

1)将钳压管的喇叭口锯掉并处理平滑。

2)剥去接头处的绝缘层、半导体层,剥离长度比钳压接续管长60~80mm。

线芯端头用绑线扎紧,锯齐导线。

3)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4)按表10规定的压口数和图6压接顺序压接,压接后按钳压标准矫直钳压接续管。

5)将需进行绝缘处理的部位清洗干净,在钳压管两端口至绝缘层倒角间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成均匀弧形,然后进行绝缘处理。

导线钳压口尺寸和压口数

注:

压接后尺寸的允许误差铜钳压管为±0.5mm,铝钳压管为±1.0mm。

导线钳压方法见图6。

导线钳压示意图

注:

压接观上数字、2、3、„表示压接顺序

6)钢芯铝绞线接头处的绝缘层、半导体层的剥离长度,当钢芯对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铝接续管的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的1/2和铝接续管的长度之和长40~60mm;当钢芯搭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长度之和的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的长度之和长40~60mm。

7)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3.8引入、引上、引下管线保护

1)架空线引入进机房的,采用铠装电缆架空7/2.2钢吊线式敷设,每30厘米挂钩,并做滴水湾。

2)引上杆铠装电缆采用长度至少2.5米,直径4-5厘米镀锌钢管保护,引上缆、引上钢管用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

3)杆上引下线用铠装电缆,连接应牢固,铜铝对接用线夹,铠装电缆要用电缆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引下线到油切箱孔要有皮圈保护,电缆穿入油切箱内不得有导线和电缆外露。

如无油切箱,用至少2.5米,直径4-5厘米镀锌钢管保护入地,进入机房。

4)凡是有空隙的管口、孔口均用防火泥封堵、充实。

3.9电缆地埋要求

3.9.1挖电缆沟时要注意地下是否有动力电缆、水管、通讯光缆等,要有一定安全距离,如发生挖破、损伤的应立即上报相关管理员,且做好现场处理或相应的准备工作。

3.9.2挖电缆沟时沟底要平整,沟深度按规定要求不得少于0.7米,农田挖沟不得少于1米。

沟深不够0.6米可采用混凝土包封,上包封厚至少8厘米,侧包封厚至少各5厘米,底部可不采取包封,但需用软土,细砂垫底。

3.9.3过路时应用钢管保护,深度离地面1米。

3.9.4钢管两端接口应密封,接口平整、光滑、可靠。

3.9.5进机房或进设备前,下杆处建议做窨井,放余缆5-10米,盘圈直径1.5米。

3.9.6地埋长度>15米,正常地行应走直线(不够时应绕行)。

3.9.7电缆桩设置合理、深度一致、外观整齐、方向正确。

起点、终点、转弯、弯角处应设桩,中间根据需要设置。

3.10架空电缆要求

3.10.1架空钢吊线应使用7/2.2钢绞线。

3.10.2架空电缆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四线制阻燃电缆。

3.10.3架空电缆转角处、起点处、终端处应进行固定,建议放余缆5-10米,挂钩密度每米不少于3只,与光缆同杆架设时电缆必须在上,间距不小于80厘米。

3.10.4跨越公路等特殊地方时,不做角杆,并应加红白警示保护标志。

3.10.5杆路引下线用铠装电缆,用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

3.10.6杆路架设参照《通信杆线施工标准》。

3.11接地要求

3.11.1配电箱、柜、电缆、钢抱应做接地。

3.11.2接地线径>35平方毫米。

3.11.3接地线应用钢管保护,接地桩在地面处应尽量用水泥封盖。

3.11.4接地桩采用50X5角杆,深度>1.5米。

如深度不够须用二根地桩。

电阻值须≤10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