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5744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docx

1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课题: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1)

授课班级

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

技能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一、共价键及其分类

1、按成键方式分:

σ键和Π键

2、按成键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可分为:

单键、双键、三键、配位键

3、按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

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

(2)、非极性键: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二、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2、分子的对称性

(1)定义:

具有一定空间构型的分子中的原子会以某一个面成一个轴处于相对称的位置,即分子具有对称性。

(2)关系:

非极性分子具有对称性,极性分子中原子不位于对称位置。

3、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的影响

4、ABm型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化合价法

(2)物理模型法:

(3)根据所含键的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

(4)根据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全部成键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入]在必修II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产生的吸引作用。

在上一节,我们又学习了杂化轨道理论,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我们可以将共价键分为σ键和Π键。

[板书]一、共价键及其分类

1、按成键方式分:

σ键和Π键

[讲]σ键:

对于含有未成对的s电子或p电子的原子,它可以通过s-s、s-p、p-p等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共价键。

σ键构成分子的骨架,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两原子间只有一个σ键

Π键:

当两个p轨道py-py、pz-pz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

Π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不如σ键大,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

Π键不像σ键那样集中在两核的连线上,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较小,电子能量较高,活动性较大,所以容易断裂。

因此,一般含有共价双键和三键的化合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2、按成键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可分为:

单键、双键、三键、配位键

[讲]单键一般是σ键,以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间只能有1个σ键。

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而单双键交替结构是由若干个σ键和一个大Π键组成的。

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组成的。

而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如果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两个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单独提供一对孤对电子进入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共用而成键,这种共价键称为配位键。

[讲]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极性键中的两个键合原子,一个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板书]3、按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

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

(2)、非极性键: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讲]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愈强。

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可以认为成键电子对完全移到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一方。

这时原子转变成为离子,从而形成离子键。

[讲]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分子中正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是正电中心;负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是负电中心。

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一);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如果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

[板书]二、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投影]图2—28

[思考与交流]根据图2—28,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双原子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H202C12HCl

2.以下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哪个是极性分子,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P4C60

3.以下化合物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CO2HCNH20NH3BF3CH4CH3Cl

[汇报]1、H2、02、C12极性分子HCl,非极性分子。

2、P4、C60都是非极性分子。

3、CO2BF3CH4为非极性分子,CH3ClHCNH20NH3为极性分子。

[讲]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也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如果分子结构是空间对称的,则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各个键的极性和为零,整个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投影小结]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分子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结论

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子

非极性键

重合

非极性分子

H2、O2、N2

异核双原子分子

极性键

不重合

极性分子

CO、HF、HCl

异核多原子分子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为零

重合

非极性分子

CO2、BF3、CH4

分子中各键的向量和不为零

不重合

极性分子

H2O、NH3、CH3Cl

[板书]2、分子的对称性

(1)定义:

具有一定空间构型的分子中的原子会以某一个面成一个轴处于相对称的位置,即分子具有对称性。

[讲]例如CH4分子,相对于通过其中两个氢原子和碳原子所构成的平面,分子被分割成相同的两部分,这个面即为对称面。

[板书]

(2)关系:

非极性分子具有对称性,极性分子中原子不位于对称位置。

[讲]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一定的影响。

[板书]3、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的影响

[讲]分子极性越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越强,克服分子间的引力使物质熔化或汽化所需外界能量就越多,故熔点、沸点越高。

[过]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总结一下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4、ABm型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化合价法

[讲]ABm型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此时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称。

若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价电子数目,则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对称,其分子为极性分子。

[投影]

化学式

BF3

CO2

PCl5

SO3(g)

H2O

NH3

SO2

中心原子化合价绝对值

3

4

5

6

2

3

4

中心原子价电子数

3

4

5

6

6

5

6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板书]

(2)物理模型法:

[讲]将ABm型分子的中心原子看做一个受力物体,将A、B间的极性共价键看做作用于中心原子上的力,根据ABm的空间构型,判断中心原子和平衡,如果受力平衡,则ABm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板书](3)根据所含键的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

[讲]当ABm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对称结构时,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可以重合,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是直线型,BF3是平面正三角型,CH4是正四面体形等均为非极性分子。

当ABm型分子的空间构型不是空间对称结构时,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为V型,NH3为三角锥形,它们均为极性分子。

[板书](4)根据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全部成键判断

[讲]中心原子即其他原子围绕它成键的原子。

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若全部成键,此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此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

[投影小结]空间构型、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类型

实例

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键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

空间构型

X2

H2、N2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直线形

XY

HCl、NO

极性键

极性分子

直线形

XY2(X2Y)

CO2、CS2

18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直线形

SO2

120°

极性键

极性分子

V形

H2O、H2S

104°30′

极性键

极性分子

V形

XY3

BF3

12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平面三角锥形

NH3

107°18′

极性键

极性分子

三角锥形

XY4

CH4、CCl4

109°30′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正四面体

[自学]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

[自学提纲]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团?

疏水基团?

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单分子膜?

双分子膜?

举例说明。

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排列?

[汇报]1、分子的一端有极性,称为亲水基团。

分子的另一端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极性,称为疏水基团。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由于油渍等污垢是疏水的,会被包裹在胶束内腔,这就是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2、由于表面活性剂会分散在水的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朝向空气的“单分子层”,又称“单分子膜”。

双分子膜是由大量两性分子组装而成的,

3、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两侧都是水溶液,水是极性分子,而构成膜的两性分子的头基是极性基团而尾基是非极性基团。

 

教学回顾:

 

 

模块学习评价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容量瓶、滴定管、蒸馏烧瓶、量筒等仪器上都具体标明了使用温度

B.冷浓硫酸保存在敞口的铅制的容器中

C.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D.KNO3晶体中含有少量NaCl,可利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

【解析】 蒸馏烧瓶没有规定使用温度;铅不能被冷浓硫酸钝化,铅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浓硫酸;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D

2.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各种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解析】 铜与AgNO3反应置换出Ag,同时生成Cu(NO3)2,A项正确;NaOH既能与HCl反应,也能与CO2反应,B项不正确;浓硫酸能使蛋白质变性,C项不正确;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D项不正确。

【答案】 A

3.(2013·浙江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 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时,过滤后要加入氧化剂(如H2O2等)将I-氧化为I2,再加入萃取剂(如苯、CCl4等)进行萃取、分液,最后经蒸馏获得单质碘,A项错。

实验室利用乙醇制取乙烯时,要控制温度在170℃,不能用水浴加热,B项错。

Cl-存在时,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形成空隙,加速铝制品的腐蚀,C项正确。

(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uSO4溶液为重金属盐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D项错。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