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6051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docx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青树下的小学部编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写作:

能借助提示,介绍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人文主题

体会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之处,感受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等;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新词,完成《预习卡》。

2.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8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借助“资料袋”,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读词语。

(课后“资料袋”图片)这些少数民族你认识吗?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1)读准字音。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名字不好读,你会读吗?

(2)学生交流了解到的这几个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

2.教师导入: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他们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所学校呢?

(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或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

2.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并相互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读一读自己画的词语,相互正音,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重点指导部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引导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指导读准词语:

坪坝、鲜艳、打扮、摔跤、凤尾竹、洁白。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初读课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习,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词句有新鲜感,然后通过图片引导理解。

预设1:

如学生对课文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事物或景物比较好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坪坝、铜钟、绒球花、凤尾竹”等,加深感受。

(出示课件)

预设2:

如学生觉得课文中对上课情景的描写有新鲜感,如: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4.(结合插图)小结:

这真是一所特别的小学,这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都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小动物被他们吸引过来,也加入了他们的活动,真有意思呀!

三、学习第1自然段,想象画面,说出学校的特别之处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反馈印象。

(出示课件)

2.边读边想象第1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和同学交流。

预设:

从山坡、坪坝、小路上走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

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运用边朗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

将句子的学习与学生初读课文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画面中理解意思,促进语言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圈画并交流描写画面的语句,相机指导。

预设1: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引导学生想象:

读到“山坡、坪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走在这么美丽的小路上,心情怎样?

学生反馈。

预设:

山坡上长着碧绿的小草,树木郁郁葱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坪坝平整、空旷,一路走来可以看到美丽的鲜花,闻着花香,让人一大早就很清爽。

(2)引导学生想象:

小学生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

试着用上“从……从……从……”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2: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1)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根据“鲜艳”想象小学生服装的颜色、样子,再想象他们在大青树下、洁白的墙边,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2)学生再读句子,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

预设3: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请学生朗读句子,想象学生到学校后会怎样跟小鸟打招呼,怎样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表演动作。

(2)引导学生思考:

在上学路上,或是在校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用“向……向……向……”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

示例:

早上来到学校,我向高大的梧桐树打招呼,向门卫爷爷问好,向值周的老师敬礼。

4.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5.引导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8个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绒、球”,注意笔画的穿插,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

(3)教师范写“绒、球”,提醒“绒”右边部分的“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提的下面。

(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抄写“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8个词语。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摘抄积累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静、停”等5个字,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

2.学习第2~4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4.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复习巩固

1.引导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特别的学校,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巩固字词。

二、学习第2、3自然段,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2.组织学生交流所想象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圈画描写这些画面的具体词句,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以“交流圈画描写画面的具体语句”为切入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习课文中有关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描写。

把理解词句与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1)引导学生交流圈画的词句,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播放图片或视频。

(2)教师指导学习相关句子,引导想象,理解内容。

预设1: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①引导学生结合初读课文时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体验,想象这几句话描绘的画面,感受“安静”的氛围。

②教师点拨:

这里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了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出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③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小动物在听大家读课文,用上“(花儿)________(小草)________(蚂蚁)________,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2: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①引导学生想象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大家玩耍、游戏,赶来看热闹的情景。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围绕“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这所学校已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将“特别”与“新鲜感”融合在一起来反映特别之处。

②教师点拨:

这里写小鸟、松鼠等小动物来看热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下课后同学们玩耍的热闹景象。

三、学习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在环境方面的特别之处,如有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等独特的景物,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可爱。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感情。

预设: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仿照课文,描述学校生活场景

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从整体上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提示:

可以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如“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也可以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说,如学校独特的景物、不同民族的学生、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等。

2.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学校生活,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出示课件)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如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可以在不同时间去看看这些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

(2)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借助课后第三题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说话;也可以说说其他时间,如“早晨……”“下课了……”“中午……”。

(3)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仿说意在促进理解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表达,再一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五、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指导书写“静、停、孔、雀、粗”5个字。

(1)观察结构,发现异同。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2.引导学生对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示例:

表示事物名称的:

服装、国旗、孔雀、树枝、枝干、影子。

表示动作的:

穿戴、打扮、敬礼、招引。

描写事物或人物的:

鲜艳、敬爱、好奇、安静、粗壮。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本课《随堂练》。

3.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会做什么。

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对于刚刚结束暑假生活的学生们来说,算是一篇“收心”的课文。

学生重新回到久违的校园,对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变化还比较感兴趣。

而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正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就借助课后的“资料袋”介绍相关民族的图片和知识,这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感知学校的特别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

通过品读词句、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表达,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最后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在运用中积累、内化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