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73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docx

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

东南大学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日期座位号报告成绩

实验名称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

预习报告……………………………………………2~5

实验目的……………………………………………………2

实验仪器……………………………………………………2

实验中的主要工作…………………………………………2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3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4

实验报告…………………………………………6~12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讨论……………………………………………………………

实验目的:

1、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气垫导轨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实验仪器(包括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仪器编号

气垫导轨和附件

MUJ-6B电脑通用计数器

MUJ-6B

天平

试验中的主要工作:

实验一:

1、练习通用计数器的基本使用

2、调平气垫导轨:

①粗调:

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然后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②细调:

设置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

t1,

t2,仔细调节调平螺钉,使

t1略小于

t2即可。

实验二:

1、打开MUJ-6B电脑通用计数器,选择加速度功能,设置挡光片宽度值

2、安置光电门A和B,取S=|XB-XA|=50.0cm,在滑块上安装挡光片和小钩套,打开气源,调整导轨水平

3、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1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a

1/M的关系

4、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5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F

a的关系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1、在实验中如何调节导轨水平?

答:

先进行粗调,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然后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在进行细调,设置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

t1,

t2,仔细调节调平螺钉,使

t1略小于

t2即可。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何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而合外力F改变?

答:

可以在砝码盘中放入一些砝码,然后通过向滑块上转移砝码来改变合外力F,而此时系统总质量M不变。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二:

1、保持系统合外力F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验证

即Ma=F

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m2:

砝码1只+砝码盘M1:

小滑块+砝码1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固定螺钉3只

M2:

M1+配重块2个+固定螺母2只M3:

M2+配重块2个

m2=10.04gF=m2g=9.83*10-2N

系统质量/g

加速度a/(cms-2)

Fi与F比较(百分误差)

M1=181.67

1

52.28

=52.30

F1=M1

=9.50*10-2N

3.4%

2

52.24

3

52.37

M2=281.72

1

34.52

=34.71

F2=M2

=9.78*10-2N

0.51%

2

35.13

3

34.46

M3=381.42

1

24.27

=24.67

F3=M3

=9.41*10-2N

4.3%

2

24.89

3

24.66

 

2、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改变系统的合外力F的大小,验证F∝a

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组成系统总质量的附件清单:

滑块+砝码5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

系统总质量M=262.06g

m2/g

加速度a/(cms-2)

1

2

3

平均值

m21=砝码盘质量

4.99

17.86

17.83

17.88

17.86

m22=m21+1只砝码质量

9.89

35.81

35.87

35.77

35.82

m23=m21+2只砝码质量

14.81

53.52

53.47

53.42

53.47

m24=m21+3只砝码质量

19.70

71.40

71.34

71.18

71.31

m25=m21+4只砝码质量

24.62

89.41

89.18

89.32

89.30

m26=m21+5只砝码质量

29.529

107.00

107.08

107.12

107.07

 

实验一:

1、用通用计数器的S2功能,测定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处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时的速度V1、V2

定高垫块厚度h=1.00cm气垫导轨脚距d=86.0cm

O点位置X0=110cm

光电门A的位置XA=90cm光电门B的位置XB=40cm

挡光片宽度

△l=1.00cm

△l=3.00cm

△l=5.00cm

△l=10.00cm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1

21.57

39.60

22.02

39.63

22.03

39.61

23.04

39.94

2

21.51

39.59

21.77

39.49

21.83

39.53

22.93

39.87

3

21.39

39.73

21.78

39.51

22.02

39.62

23.05

39.97

4

21.41

39.54

21.69

39.40

22.25

39.84

22.93

39.87

5

21.42

39.57

21.63

39.50

22.18

39.80

22.94

39.87

平均值

21.46

39.61

21.78

39.51

22.06

39.68

22.98

39.91

2、理论推算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的速度V1、V2

定高垫块厚度h=1.00cm气垫导轨脚距d=86.0cm

O点位置X0=110cm

光电门A的位置XA=90cm光电门B的位置XB=40cm

路程S1=|XA-XO|=20cmS2=|XB-XO|=70cm

推算

,同理V2=39.93cm/s

查本地区重力加速度g=9.795cm/s2,将V1、V2实测数据和推算数据对比、分析和讨论

 

3、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选择挡光片宽度△l=1.00cm

S=|XB-XA|

40.0cm

50.0cm

60.0cm

V1/

(cms-1)

V2/

(cms-1)

a/

(cms-2)

V1/

(cms-1)

V2/

(cms-1)

a/

(cms-2)

V1/

(cms-1)

V2/

(cms-1)

a/

(cms-2)

1

21.41

36.58

11.00

21.57

39.60

11.03

21.29

41.68

10.96

2

21.45

36.54

10.97

21.51

39.59

11.05

21.32

42.02

10.93

3

21.57

36.70

11.02

21.39

39.73

11.07

21.35

42.11

10.97

4

21.48

36.74

11.03

21.41

39.54

11.05

21.34

42.18

11.03

5

21.64

36.68

11.02

21.42

39.57

11.07

21.36

42.16

11.01

平均值

21.51

36.65

11.01

21.46

39.61

11.05

21.33

42.03

10.98

比较三种S值情况下的加速度值,判定滑块是否做匀加速运动

 

一、实验原理

1、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测定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位移为△x,平均速度

,当Δt→0,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①

在实验中,直接用定义式①来测量物体上某点的瞬时速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测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测定

在气垫导轨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式得到:

……②

式中v1和v2是滑块经过前后两个光电门位置(x1和x2)时的速度,△t是滑块通过这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路程s=∣x1-x2∣的时间。

3、由于在气轨上运动的物体的摩擦力接近于零,这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③式中M=m1+m2为系统总质量,F=m2g为系统受的合外力,a为系统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应从两方面考虑:

(1)保持系统合外力F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测出各条件下系统的加速度a,则应满足

,即M1a1=M2a2=…=F

(2)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改变系统合外力F的大小,测出各外力条件下系统的加速度a,作图分析a与F的关系应满足F∝a,且比例系数为M。

二、实验步骤

1、练习通用计数器的基本使用

将光电门的信号线插入P1和P2端口,开启电源,显示屏示值为“0.00”,按功能键,选择S2功能,利用笔杆对每个光电门进行偶数次遮光操作,观察计数器计时是否正常。

2、调节气垫导轨

(1)粗调:

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检查气轨两端的缓冲装置,在滑块上安装△l=5.00cm的挡光片,调节导轨的调节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2)细调:

设置通用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t1,△t2,仔细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得滑块在导轨上往返运动时,每经过前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1总是略小于经过后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2。

3、打开MUJ-6B电脑通用计数器,选择加速度功能,设置挡光片宽度值。

4、安置光电门A和B,取s=∣xB-xA∣=50.0cm,在滑块上安装挡光片和小钩套,打开气源,调整导轨水平。

5、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1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a∝

的关系。

6、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5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F∝a的关系。

三、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实验一:

1、用通用计数器的S2功能,测定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处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时的速度V1、V2

定高垫块厚度h=1.00cm气垫导轨脚距d=86.0cm

O点位置X0=110cm

光电门A的位置XA=90cm光电门B的位置XB=40cm

挡光片宽度

△l=1.00cm

△l=3.00cm

△l=5.00cm

△l=10.00cm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V1/

(cms-1)

V2/

(cms-1)

1

21.57

39.60

22.02

39.63

22.03

39.61

23.04

39.94

2

21.51

39.59

21.77

39.49

21.83

39.53

22.93

39.87

3

21.39

39.73

21.78

39.51

22.02

39.62

23.05

39.97

4

21.41

39.54

21.69

39.40

22.25

39.84

22.93

39.87

5

21.42

39.57

21.63

39.50

22.18

39.80

22.94

39.87

平均值

21.46

39.61

21.78

39.51

22.06

39.68

22.98

39.91

 

2、理论推算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的速度V1、V2

定高垫块厚度h=1.00cm气垫导轨脚距d=86.0cm

O点位置X0=110cm

光电门A的位置XA=90cm光电门B的位置XB=40cm

路程S1=|XA-XO|=20cmS2=|XB-XO|=70cm

推算

,同理V2=39.93cm/s

查本地区重力加速度g=9.795cm/s2

对比V1及V2的实测数据和理论数据知相差不大,因为实测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而且气垫导轨存在极小的摩擦,故近似可以代替

3、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选择挡光片宽度△l=1.00cm

S=|XB-XA|

40.0cm

50.0cm

60.0cm

V1/

(cms-1)

V2/

(cms-1)

a/

(cms-2)

V1/

(cms-1)

V2/

(cms-1)

a/

(cms-2)

V1/

(cms-1)

V2/

(cms-1)

a/

(cms-2)

1

21.41

36.58

11.00

21.57

39.60

11.03

21.29

41.68

10.96

2

21.45

36.54

10.97

21.51

39.59

11.05

21.32

42.02

10.93

3

21.57

36.70

11.02

21.39

39.73

11.07

21.35

42.11

10.97

4

21.48

36.74

11.03

21.41

39.54

11.05

21.34

42.18

11.03

5

21.64

36.68

11.02

21.42

39.57

11.07

21.36

42.16

11.01

平均值

21.51

36.65

11.01

21.46

39.61

11.05

21.33

42.03

10.98

可知三种情况下加速度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故可以认为滑块做匀加速运动。

 

实验二选做:

1、保持系统合外力F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验证

即Ma=F

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m2:

砝码1只+砝码盘M1:

小滑块+砝码1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固定螺钉3只

M2:

M1+配重块2个+固定螺母2只M3:

M2+配重块2个

m2=10.04gF=m2g=9.83*10-2N

系统质量/g

加速度a/(cms-2)

Fi与F比较(百分误差)

M1=181.67

1

52.28

=52.30

F1=M1

=9.50*10-2N

3.4%

2

52.24

3

52.37

M2=281.72

1

34.52

=34.71

F2=M2

=9.78*10-2N

0.51%

2

35.13

3

34.46

M3=381.42

1

24.27

=24.67

F3=M3

=9.41*10-2N

4.3%

2

24.89

3

24.66

可知在允许的范围内,由于实际系统合外力的大小应略小于m2g,则可近似认为系统合外力F不变时,a∝

 

2、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改变系统的合外力F的大小,验证F∝a

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组成系统总质量的附件清单:

滑块+砝码5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

系统总质量M=262.06g

m2/g

加速度a/(cms-2)

1

2

3

平均值

m21=砝码盘质量

4.99

17.86

17.83

17.88

17.86

m22=m21+1只砝码质量

9.89

35.81

35.87

35.77

35.82

m23=m21+2只砝码质量

14.81

53.52

53.47

53.42

53.47

m24=m21+3只砝码质量

19.70

71.40

71.34

71.18

71.31

m25=m21+4只砝码质量

24.62

89.41

89.18

89.32

89.30

m26=m21+5只砝码质量

29.529

107.00

107.08

107.12

107.07

可知F1=m21g=48.8771*10-3Na1=17.86cm/s-2

F2=m22g=96.8726*10-3Na2=35.82cm/s-2

F3=m23g=145.0640*10-3Na3=53.47cm/s-2

F4=m24g=192.9615*10-3Na4=71.31cm/s-2

F5=m25g=241.1529*10-3Na5=89.30cm/s-2

F6=m26g=289.1484*10-3Na6=107.07cm/s-2

取点(17.86,48.8771)及点(107.07,289.1484)

则斜率

故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