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8046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6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思维,掌握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概念:

经济学,理性行为假定,稀缺性规律,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的定位

1.经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

2000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和出现了经济学的萌芽。

年轻:

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以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发表《国富论》为标志的。

2.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

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A·Marshall)把经济学定义为“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二、理性行为假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人假设”。

按照斯密的分析,理性的人,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稀缺性规律

1.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2.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第一,维护人权。

第二,保护产权。

第三,理性政府。

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

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

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什么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

简单地说,实证分析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2.什么是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简单地说,规范分析所牵涉到的是“好”或者“坏”的问题,而区分好坏又必须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的,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的概念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

由于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到。

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

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对个人来说,已使私人利益极大化,或已达到最优。

2.边际分析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分的含义。

如“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或者说是增加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带来的增加的效用。

边际分析通过考察某些因素的微小的增量变动给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在这种分析中总是最后一个变动具有决定作用。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在已知和既定的条件下,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四、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化表述,经济学家需要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描述。

由于现实经济是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每一经济现象时,往往需要抽象掉那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基本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济模型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语言文字的分析比较细腻,几何图形的分析比较简明,数学符号的分析则比较严谨。

第四节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Jevons)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

二、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它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的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间。

故而,经济学需要多种知识的积累,经济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好的,经济学必须厚积薄发。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认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三、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并继续改变历史。

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不仅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而且在该书中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对英国和整个世界影响极大。

所以,作为经济学的斯密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

同样作为经济学家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对世界的影响也许用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说明。

在马克思逝世后大约一个多世纪的今天,至少在名义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已超过13亿。

这个数字在人类史上比任何皈依其他思想体系的信徒还要多,从占世界整个人口数字的比例来看也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凯恩斯在1936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在二战以后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造就了发达国家在战后长达20多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规律,掌握弹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弹性与税收负担间的关系。

关键概念:

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衡价格,均衡产量,蛛网周期,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需求

   在经济学中要形成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必须有具备两个重要的属性:

一是购买愿望,二是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需求首先来自于人的需要,但需要并不等于需求,只有那些有支付能力支持的需要才是需求。

购买愿望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是消费者产生的对商品的一种主观上的需要;支付能力受到消费者收入预算的约束,需求必须是有支付或购买能力的需求。

3

2

1

12

10

8

6

4

2

O

商品的需求量

图2-1   需求曲线

二、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

1.需求定理的内容

需求定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

需求定理意味着在买卖的过程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而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

2.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总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图形。

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因此,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需求量,只需将个人需求曲线横轴上表示的个人需求相加即可。

四、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

   在经济学中,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而需求量仅指某一特定价格下对商品需求的数量。

像在冰激凌的市场需求曲线上,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曲线上相应的那一点确定了冰激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量。

当价格下降时,市场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需求量的变化仅仅表示由于价格改变产生的结果。

因此,需求量的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某一固定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的变化表现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五、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消费者数量

2.偏好

3.收入

4.预期

5.相关商品价格

第二节供给分析

一、什么是供给

   在经济分析中,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供给也和需求一样强调供给成为现实必须同时具备生产愿望和生产能力。

一般而言,生产的愿望来自对利润的追求,而生产的能力帽取决于生产技术等一系列的因素。

二、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

1.供给定理的内容

3

2

1

12

10

8

6

4

2

O

商品的供给量

图2-2   供给曲线

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供给定理意味着生产者的供给量会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

供给曲线是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变动关系的图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由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数量越多。

2.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

   与需求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类似,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化也存在差异。

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条固定的供给曲线上的点沿着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变动。

而供给的变化是指除价格因素之外其他的因素造成供给曲线的移动。

五、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供给者的数量

2.投入要素价格

3.其他商品价格

4.技术

5.预期

6.政府税收与补贴

第三节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一、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均衡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状态。

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

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即不存在数量的供给过剩与短缺,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供求在数量关系上结清了。

二、市场均衡的变动

1.需求的变化

2.需求、供给同时变化

 

供给不变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需求不变

需求增加

需求减少

价格不变数量不变

价格上升数量增加

价格下降数量减少

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价格不定数量增加

价格下降数量不定

价格上升数量减少

价格上升数量不定

价格不定数量减少

三、实现均衡的过程

1.循环周期

2.收敛周期

3.发散周期

第四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和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它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敏感程度。

人们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表达式为:

E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计算:

3.分类:

需求价格弹性大小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不同反应程度,因此人们根据需求弹性对需求进行分类。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此时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此时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等于价格变动,此时需求是单位弹性。

4.弹性与收益:

若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提高价格收益将下降,降低价格收益将增加,这是因为需求量变动幅度要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若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1,提高价格收益将增加,降低价格收益将减少,这是因为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若需求是单位弹性的,Ed=1,此时收益不变,因为需求量下降的损失正好等于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

5.决定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它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

(1)商品的必需程度。

一般来说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的需求富于弹性。

像大米、燃料等必需品,即使价格上涨幅度很大,需求量也不会有很大变化。

而对生活中的一些奢侈品来说,像高档服装、小轿车等,价格上涨可能使潜在购买者转向其他商品的消费,因而弹性比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它就越富有弹性。

像市场上鸡肉消费可以被猪肉、牛肉等代替,如果鸡肉价格上涨,就会使得鸡肉消费极大下降,它的弹性也较大。

(3)商品的预算份额。

如果一种商品在总支出中的份额很小,其需求弹性也较小。

假如食盐的价格增加一倍,由于其支出占预算比例很小,人们还是会购买,其需求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4)商品市场的大小。

划分的商品市场范围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因为在小市场上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如果我们分析水和服装、食品等商品进行分类,水的消费将是不可替代的,需求缺乏弹性。

如果我们分析饮用水市场,就发现各种矿泉水、纯净水、果汁、饮料等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5)时间的长短。

消费商品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需求更富有弹性。

假如汽油价格长期上涨,人们慢慢会购买更省油的汽车,或转向更省钱的其他交通工具,因此长期内的弹性更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通过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表达式如下:

Ec=第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第二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衡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I)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通过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的表达式为:

EI=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1.定义:

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它通过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若供给量为Qs,价格为P,其表达式为:

Es=供给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2.影响因素:

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

如果市场壁垒较少,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行业,那么生产者可以根据价格和需求状况灵活决定是否进行该产品生产,则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像劳务服务的供给弹性就很大,因为从事劳务服务一方面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另一方面在提供服务产品时也不需要耗费太多固定成本。

(2)供给市场大小。

考察的市场大小不同,供给弹性也不同。

像考察个人劳动供给弹性时,由于每天个人劳动供给时间有限,劳动供给弹性会随着价格上涨而下降。

若考察某行业劳动供给弹性,由于各行业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其行业劳动供给就比较富有弹性。

当进一步考察总劳动供给弹性时,则由于一国劳动量存在一定限制,其供给较缺乏弹性。

(3)时间的长短。

时间的长短可以说是影响供给弹性的最主要因素。

在极短期内,由于生产者受到要素资源生产能力的制约,无法随着价格变化提供更多产品,弹性接近于零。

在短期内,厂商在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可变投入要素(像原材料、劳动力等)来扩大产量,弹性较大。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所有要素以改变其生产规模,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而且还可能吸引其他厂商提供该产品,供给弹性变得非常大。

(4)产量大小。

随着产量增加,沿着供给曲线生产者的供给弹性逐渐减小。

在产量很小时,供给弹性几乎完全富有弹性。

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限度,供给将会完全缺乏弹性。

对某种商品来说,这种极限很晚才会出现,因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将会引起成本大幅上升,价格上涨,此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就被限制住了。

五、弹性与税收

若政府对商品课税,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使得买卖双方的税收负担也不同。

第三章效用与偏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了解价格效应的进一步分解,了解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关键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恩格尔曲线,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任何一种物品的效用,不仅在于该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而且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二、边际效用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otalUtility)和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英文简写为TU和MU。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而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

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3.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即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通过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第二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偏好

1.偏好的完备性

偏好的完备性是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换言之,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仅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1)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

(2)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3)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A和B是无差异的)。

偏好的完全性假定保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

2.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种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有对A的偏好大于C。

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3.偏好的单调性

偏好的单调性也叫偏好的非饱和性,该基本假设是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指能够使消费者得到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2.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如图3-5中,在无差异曲线I1上,为了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当消费者增加商品X的消费量时就必须减少商品Y的消费量,两种商品间相互替代,此消彼长。

因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斜率为负。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不同。

在图3-5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曲线I2代表的效用水平要高于I1。

 

 

 

图3-6违反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这一点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

如图3-6所示,假设无差异曲线I1和I2相交于A点,A、B是无差异曲线I1上的两点,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可知,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记为A=B。

同理,在无差异曲线I2上有A=C。

根据偏好可传递性假定,必定有B=C。

但是,由于X2>X1,Y2>Y1,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B。

这与之前的结论C=B相矛盾。

因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关于这一特征,将运用下文所述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说明。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定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边际替代率递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凸向原点形状的无差异曲线是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

这说明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是不能完全替代的。

下面,考虑两种极端的情况,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有着特殊的形状。

完全替代品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的情况。

四、预算约束

1.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数量组合。

2.预算线的变动

(1)两商品的价格PX和PY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2)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X和PY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