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技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8055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培训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技巧.docx

《培训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技巧.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训技巧.docx

培训技巧

 

培训技巧与方法

 

目录

第一章授课技巧---------------------------------------------------------------------------------------3

一、成人学习的特性------------------------------------------------------------------------------3

二、授课的态度------------------------------------------------------------------------------------3

三、开场白技巧------------------------------------------------------------------------------------4

四、讲话技巧---------------------------------------------------------------------------------------4

五、表达技巧---------------------------------------------------------------------------------------7

第二章教学方法---------------------------------------------------------------------------------------8

一、使用教学方法之注意事项------------------------------------------------------------------8

二、代表性教学方法的特征---------------------------------------------------------------------8

三、教学方法介绍---------------------------------------------------------------------------------8

1、讲授法-----------------------------------------------------------------------------------------8

2、会议指导法----------------------------------------------------------------------------------10

3、工作指导法----------------------------------------------------------------------------------12

4、个案研讨法----------------------------------------------------------------------------------13

5、角色扮演法----------------------------------------------------------------------------------13

6、讨论教学法----------------------------------------------------------------------------------14

7、分组对抗法―――――――――――――――――――――――――――15

8、视听教学法

9、知识竞赛法

10、辨论赛法

第三章培训需求分析――――――――――――――――――――――――――16

一、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意义--------------------------------------------------------161、培训需求分析是基础―――――――――――――――――――――――16

2、培训需求分析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准则―――――――――――――――16

3、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培训工作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16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16

1、工作任务分析:

评估新员工的培训需求---------------------------------------------16

2、工作绩效分析:

确定在岗员工的培训需求------------------------------------------17

三、案例及总结----------------------------------------------------------------------------------18

第四章集中封闭式培训流程-----------------------------------------------------------------------18

一、准备工作--------------------------------------------------------------------------------------19

二、开学典礼--------------------------------------------------------------------------------------20

三、培训课程设置--------------------------------------------------------------------------------20

四、分段练习--------------------------------------------------------------------------------------21

五、串讲练习--------------------------------------------------------------------------------------22

六、毕业典礼--------------------------------------------------------------------------------------18

七、培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9

八、后期培训与跟进-----------------------------------------------------------------------------20

第五章培训课堂气氛的调节与控制-------------------------------------------------------------------23

附件:

教学演练评鉴表-------------------------------------------------------------------------------------25

附件:

培训需求调查问卷----------------------------------------------------------------------------------26

第一章授课技巧

一、成人学习的特性

1、明确的企图心

2、学而时“忘”之

3、过去的经验影响学习

4、现学现卖

5、耐久性差

二、授课的态度

1、态度大方、不采取否定的态度,以免破坏课程效果

A、对自己持否定态度:

不要过分谦虚或自卑

B、对学员持否定的态度:

忽视学员,或以反正你们听不懂的态度,会引起学员的不满,降低听课的意愿。

C、对主题持否定的态度:

对课程的主题或章节的主题本身持否定的态度是最糟的情形。

D、培训员本身若抱着诚恳的热忱讲课,学员也一定为之感动,而热心学习。

2、不畏惧失败

●当你想到学员中有人比自己懂得更多,自己决不能讲错,不能失败时,你反而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

●任何人都会紧张。

但为了减少你的紧张,最重要的就是事前充分的准备。

事前准备的时间应为上课时间的4倍。

3、培训员的位置

A、坐着指导:

可给学员稳重的感觉。

B、站着指导:

可制造紧张的气氛,如此一来,培训员也须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

因此让学员阅读教材时可坐着,也可籍此检查进度及时间。

C、培训员的移动:

培训员有必要移动适当方位,以改变气氛。

●建立庄严、紧张的气氛时:

与学员保持距离

●建立温和的气氛时:

缩短与学员的距离

●开始有人窃窃私语时:

走到那个人附近说话,或者请他周围的人回答问题。

●有人提出疑问、询问时:

相反方向移动。

●使用黑板或放投影时,应该让所有学员都看得到你所指的部分。

如果使用黑板,应该在写完黑板时,往下图斜线方向移动,使所有的学员都能看到。

4、姿势

●靠着桌子、弯着腰会给予人懒散的感觉,没有威严,最好保持自然、大方的姿态。

●尤其应避免两手插在口袋,或摆在后面的姿势。

5、对学员的视线要平均,不落在特定的学员身上

人都有将视线落在特定方向的习惯,因此在无意中,会将视线朝向某些位置。

效果:

A、视线交会时,学员会点头。

B、学员会认为讲师关心自己。

C、学员不会打瞌睡。

6、手势尤其是手的动作的运用

不需要过度夸张的手势,摆的范围不宜超出自己身体的宽度,但为了配合讲话的内容,有效利用脸上的表情及手势是有必要的。

三、开场白技巧

1、自我介绍—姓名、工作、部门、资历、经验

正式的人际关系由自我介绍开始。

通过自己的说明,让别人了解自己。

这就是自我介绍。

A、礼貌性的问候

●各位早

●各位好

B、说出自己的姓名

●让别人记得自己的姓名。

●文字说明。

名字越难或越特殊就越容易推销自己。

●如果有黑板,可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C、说明内容

●配合场合及聚会目的制作话题

●自己的学历、年龄、出生地、家人、嗜好等,使别人能够了解你这个人的话题。

●向他人宣传自己的SalesPoint和人生观。

●简单的总结,但不过度夸张。

D、再说出自己的姓名

E、结束之问候或感谢语

●自我介绍有上述5个阶段,你只要记得以C为中心,相互对称就行了。

●自我介绍是为了让别人认识自己,同样的,如何去认识别人也极为重要。

●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应认真的听,并记得他们的姓名,这有助于往后相互的交往。

2、介绍课程名称、目标。

各位年长与我,今天我带个头,大家做一起了解下产品。

洋酒9月份进入易捷,属于非油品中高档商品,希望通过我们努力,日后能为易捷提供更多的帮助。

3、询问学员期望

4、介绍上课方式。

今天我用20分钟把我们的7款单品简要介绍一下,剩下10分钟,我带了一些小礼品,大家做下来互相沟通一下。

5、介绍教材使用方法

四、讲话技巧

1、培训员的讲话技巧

这里所指的讲话技巧指的讲课及讨论时的技巧,因此与一般讲话的技巧不同。

沟通的目的在于表达者将自己的观念向对方进行说明,而获得原来所预期的目标。

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讲课,这项沟通就是:

“一个说话的人(也就是培训员)向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对象(如学员),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用较长的时间,来进行传输,以达到自己观念转移的一种行为。

关于讲课,如从听众的立场来讲,听众有不听的自由,也有误解的权利;

语言不见得能够完全达到说话的人所要求的功能。

我们在日常沟通上所使用的方法除了语言以外,其他还有别的传达方法(如手势、动作、表情)。

印象公式:

身体表情*55%+语言表情*37%+语言内容*8%

但,即使你使用这么多的方法,仍免不了沟通困难或误解、曲解。

更不用说同时听你说的对象极多。

而且你希望获得同样反应的讲课状况了。

因此,你必须在讲话上下工夫。

不要有“我说了人家就会懂”的心理,而且也不能全然不理会听众的吸收能力。

2、没什么效果的讲课

A、催眠型

声音象蚊子一样,人家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好象内心在说“我根本不想说”,这一型的课很受不专心的人欢迎。

B、远山含笑型

完全不看听众,他看着远处的墙壁说话,好象在憧憬着远方未知的世界似的。

C、自首罪犯型

“本人才疏学浅,有机会在各位专家面前卖弄,实在感到惭愧,希望各位包涵。

”。

这一型的人讲话时弯腰驼背,两手放在前面,似乎太自卑了。

D、纸老虎型

虚有其表,整天战战兢兢,没什么元气,好象鼓起很多勇气才敢开口似的,写黑板的手会颤抖,翻教材的手也不断发抖。

E、轻浮型

脸上堆满微笑,眼睛不断转动,一刻也静不下来,脚在地板上踩来踩去,或者经常更换位置,语气轻飘飘的,整体而言似乎缺乏稳重感。

有些人无论他在说什么,都会有下列的动作:

●将笔记本或白纸又折又叠

●手边有什么就玩什么

(粉笔拿在手中把玩,指挥棒拿来伸展,或收起,敲敲肩膀等)

●双脚抖动

F、按时计费型

不时注意时钟,只要讲完一段就瞄一下墙上的钟。

再讲一段就赶紧再瞄一下。

希望在时间内将知识卖光。

这种人你不会感受到他的热诚。

G、逐次解说型(语文老师)

他会念教材,念他所分发的资料,再加以说明,解说时,他又要针对解说时的某些用语加以解说,所以会造成听众不易了解。

这种人误以为解说就是讲课。

H、套用型

这种人没有自己的哲学(看法、观点),自己也不深入研究。

所以你感受不到他的学识(个性),他从头到尾都引用别人的话或理论。

I、经验报告型

自始至终只报告自己的见解、观念和经验,此种人偏向自我主义。

他的理论不是从事实推理出来的,而是凭直觉分析出来的。

以上为方便起见,我们分类出几种类型。

实际上往往是一个人涵盖好几个类型。

总而言之,以“自我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3、讲话的要素

A、语调要有变化、要清楚

●强调之处要加强语或重复

不是强调之处却不断重复时,会使人厌烦

强调之处要有顿挫、及表情。

●语尾不要消失

往往重要的话在语尾部分,若消失了语尾,可能会使学员误会语意。

●避免模棱两可的语气,要肯定。

人们认为。

人家说。

这种语气,不晓得是谁这么说,这么想。

●使用常用的言辞

使用日常的语言

简称或专门用语应换成日常用语,如果不得不使用时应事先说明再用。

●肯定、否定语气要分明

在讲话中不要使用太多“但是”、“所以”等。

的连接词。

●注意自己的口头禅

●避免双重否定

否定的否定,结果是肯定,可是易造成听者的错觉。

B、讲话的速度与间隔

●慢慢的说

为了使对方了解,差不多1分钟240个字,新闻报道的播音员1分钟360个字,所以我们要比播音员稍慢。

如果讲话速度不变,给学员的印象也会很差。

所以有必要做笔记的部分可慢慢的说,而较简单的部分可轻轻带过。

如果对象是较年轻的人,可以稍微快一点(因为他们从电视上或收音机上已经习惯了播音员的快言快语)

●间隔

讲话中适当的间隔可促进听者的理解,间隔标准大致如下:

10秒看看大家,让大家好好的想

6秒给听者稍微想一下

3秒文章的段落

2秒语句间的段落

间隔可使学员有机会思考,所以每个重点都应分段,尤其是强调之处及较困难的话题要开始之前都应有些间隔,

每句话的结语之后,应有适当的间隔。

培训员第一次上讲台时,更须注意说话的间隔。

首先停顿6~7秒,再开始说话。

如此可使学员注意自己,同时也可消除自己的紧张。

即使你是新手,你认为你没有勇气看每一个人,也应该这么做,等你习惯之后,自然就会驾轻就熟。

C、声音的抑扬

●音域

普通人讲话大多在7~11音阶的范围内,音调变化若低于7音阶就会变成平坦单调,如果变化超出一个Octave(八度)音调就极为活泼。

●音程

用自己本声的音域,用什么音调讲话,由什么音开始,由什么音结束也应列入考虑。

●抑扬

抑扬太少,会降低人们的印象,太多又予人以表演的感觉。

提高音调适用于提出疑问,及强调某些重点时,降低音调适用于叙述某件事实,讨论某件很严肃的事,或指责学员时非常有效。

D、音量

●音量应视学员人数、教室大小、授课时间及内容来控制。

●可事前练习音量,但应注意空屋和室内坐满了人的音效,效果不同。

●无论如何,原则上“语调适中,不急不缓”是不会错的。

五、表达技巧

1、有效表达应注意的事项

A、有效表达的基本原则

●记住开场白和结论,不要看稿子。

●站上讲台时要气定神闲、有权威感。

●正式讲授之前暂停一会,眼光在学员身上收巡一遍。

●在学员中选几位友善的面孔,开始讲课后保持微笑。

●和学员保持良好的视线接触。

必须看笔记本上的重点提示时,先暂停说话,低下头,看好之后抬头,再继续说话。

●双手的高度保持在腰际,手势要自然,身体不要僵硬。

●要面对学员,不要背对他们。

●重要的地方,说话速度要放慢。

●适度的暂停,好让学员消化听到的内容。

●音调的高低要有变化,以突显重点。

●句子要短,一口气说一句话。

●做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呈现出特殊的个人风格。

●结束时明确的让学员知道,然后稳步下台。

B、非口语表达应有的正面讯息

非口语表达可丰富表达内容,加强表达效果。

●脸部---随时准备倾听;微笑;嘴部放松

●眼睛---良好的视线接触(照顾全场)

●头部---直立;上下点头

●手势---自然展开;动作在腰部以上

●身体姿态---自然放松;平衡站姿

●声音---抑扬顿挫

2、表达时应避免的事项

A、僵硬的身体姿势,例如:

●身体僵硬、双手紧握在前

●身体僵硬、双手紧握在腰后

●身体僵硬、双手紧握着讲台

●身体僵硬地斜靠着讲台

B、身体摇晃不已、单脚着地抖动或者双手插进口袋

C、无目的的移动双脚,走来走去

D、不由自主地敲击讲台

E、盯着稿子或天花板看

F、嘴唇紧绷,下巴肌肉紧缩

G、缺乏视线接触或只做局部接触

H、手遮着嘴,玩弄指挥棒或者铅笔

I、声调平缓、单调、无强调感

J、虚字词语,如“呃”、“喔”、“恩”。

等不必要的口头词。

第二章教学方法

一、使用教学方法之注意事项

1、训练方法应考虑对象及状况加以灵活运用。

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程度不同,所以不得统一,或机械性的使用训练方法。

2、训练方法应交互配合使用,以达到最高效果

一个方法一定有其优点及缺点,因此有必要取长补短。

3、训练方法的使用应不断的创新

某些课程目的或教育内容可能适用某些方法,但这并非绝对的。

方法应随时不断的创新,以求新求变,

二、代表性教学方法的特征

讲习(上大课)

讨论

角色扮演

个案研讨

知识

技能

态度

优点

1、可一次在短时间内教育多数的人

2、可有次序的,有系统的将你想教的内容整理出来让学员了解。

1、学员的参与度较高。

2、可产生各组间的竞争心,提高效果。

1、透过实践、体验“他人传授的知识”。

2、可学习应变能力。

透过应用与实践更加吸收“他人传授之知识”(较角色扮演更具应用性)。

缺点

1、学员参与度较低

2、你无法当场就了解学员的理解度。

1、费时。

2、有时脱离正题

1、费时。

2、准备上较费工夫。

3、对手及评审均须有些技巧

1、费时。

2、准备上较费工夫

3、对手及评审均须有些技巧

三、教学方法介绍

1、讲授法(上大课)

A、性质:

讲师以演讲方法单向地传达训练内容。

B、适用状况:

●能同时对多数学员授予知识观念。

●对知识教育有效。

●不受学习人数限制,经济有普遍性。

●讲述的资料容易记录并能保有其有效性。

●是学生最熟悉的教学方式。

C、限制:

●缺乏将知识付之行动的效果。

●缺乏自动思考、被动性大。

●不能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在技能方面的教学,有效性受限制。

●不容易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了解学员的理解程度。

●学员是被动的,针对课程内容,很少积极思考。

●忽视学员水准,只能统一教育。

●长时间的讲习造成学员精力不能集中、精神疲劳。

●讲师的讲法,上课方式都会影响学员的吸收能力,因此讲师的讲话技巧极为重要。

D、优点:

●讲话技巧如果很好,将可吸引学员对课程的兴趣。

●可向多数人同时上课。

●可在短时间内传达知识。

●费用及场地较省。

E、准备动作

为了有效使用讲习方式事前应有周全准备,无论是多短暂的讲习,都要有准备。

●订定课程的目标,将重点分条写下。

●整理重点,有效组合、构筑。

●制作SessionNote(上课脚本)。

●预演练习。

●重点的部分不妨附注概要。

●考虑需要使用的视听器材。

F、使用方法

●起头法

⏹利用问答方式

如果适时的给予学员一个问题,他们就会针对这个问题自己想一想。

而后将各自分歧的意见引导至共同主题。

⏹利用冲击法

叙述学员无法想像的事实或假设,使他感到震惊,藉以吸引其注意力,并认真的听讲。

⏹说明目的与目标值

叙述培训、会议的目的及目标值,并简捷的介绍概要。

如此,学员会有一些心理准备,并会先在头脑里进行思考。

●内容的提示

⏹主旨明确。

⏹引用事例。

为了谈话内容能够吸引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用各种事例。

有时引用通俗的例子,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动态的展开

讲习中利用各种提示方法,或视听器材,可产生一些变化。

⏹有点幽默感。

⏹用对话的方式,消除被动的气氛。

成功的必备要项:

●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使学员感到有意义及重要性

●使学员了解内容

 

2、会议指导法

A、性质:

针对一个问题,学员一起充分交换意见,综合整理出解决对策的方法。

简单的说,这一方法可以集合众人智慧,得到正确结论的同时,也可以训练要解决问题时必要的思考方法。

集合众人智慧是一般会议时所用,在此一训练方法中所用的会议,其用意稍有不同

B、使用状况

●讨论的内容及经过讨论后所要导出的结论,事先都已设定。

●指导者将已定的议题,依已定的步骤,用意周到的向学员提问题,控制后得到原已设定的结论的一种会议。

●是控制会议的方法,而且,导引方法,不可强制导引,也不能急。

既然是学员们自由探讨,自由做结论的自由会议,其会议指导之困难可想而知。

C、限制

●事先对议题要有充分的经验与见解

●对于学员们没有经验过的议题要求他们发言是有所困难的。

D、优点

●集合众人的智慧

●由多方面检讨,可以获致接近正确的结论

●集团的意见容易被接受

●内容可以确实了解

●培育判断力、分析力

●受训人员已知的事、物,也可确认其理解力

●了解集团思考的效果,养成自然的习惯

●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

●训练成果,具有可行性

E、引导会议成功的方法

会议法训练虽有种种优点,可是漫无限制的集合人,召开会议,就无法获得上述效果。

朝着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