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8106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docx

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

基于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及学习,分别从规划层面及设计层面对综合性公园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阐述。

【关健词】生态视角;综合性公园设计;植物配置1引言综合性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绿肺。

园林树木不仅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分泌挥发性杀菌素、滞尘、减弱风速等功能,而且可营造丰富的空间景观,例如:

高大树木不仅为人们在公园中健身提供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而且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

植物还可使公园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因此,植物配置在综合性公园园林空间营造上具有重要作用。

2园林植物空间空间很容易被人们感知,空间感是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或单独或共同围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是人的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1]。

不同特征的植物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围合而形成的空间范围,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

在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应讲求封闭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天时空间的的营造。

开敞空间即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2]。

而半开敞空间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不全开敞,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封闭空间则是指空间四周用植物材料封闭,人的视线受限。

天时空间是指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园林要素,随着岁月变化和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它所构成的空间类型也会产生变化。

各种不同植物材料组成特色各异的空间,又由各个空间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以植物组成门、墙、大小各异的空间,引导人的视线与活动,构成设计要求的空间组合,应用植物材料调节空间范围,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3]。

3生态视角下—综合性公园设计的中植物配置思考综合性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应该从规划和设计两个层次着手。

3.1规划层面在规划层面上,首先要明确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然后运用自然界中植物景观形式,按绿地的实际功能要求,结合其他造景要素,来考虑植物种类的搭配。

3.1.1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首先要明确整个设计的理念,提出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特色,该理念指导植物配置整个过程,影响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形式。

综合性公园是人们假日聚会最重要的场所,人们日益重视植物造景的生态学理念,通过自然起伏地貌、生态植物群落来创造多方胜景。

3.1.2自然界中植物景观形式的应用自然界中植物景观是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富有自然美,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在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的空间营造中,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成为设计者灵感的来源。

自然界中植物景观形式多种多样,所产生的园林空间形态也不同。

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按照园林景观的视角大致分为密林、纯林、疏林草地、灌木丛林、草原(草坪)、湿地,如表1。

3.1.3根据绿地对空间的要求来考虑植物种类的搭配综合性公园按功能大致可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5]。

文化娱乐区是公园的闹区,包括俱乐部、电影院、音乐厅、展览室等,人们在这里开展文化娱乐性活动,需要开阔的空间,但为避免该区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绿化要求以列植、孤植、对植树木为主并配以花坛、花境、草坪进行隔离,即不影响视线,同时方便集散游人。

老人活动区要求有一处足够面积的场地供中老年团体练习,可以是公园里的广场等开敞空间,也可以是林下的空地[6]。

体育活动区周围的绿化种植设计应选用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木形成覆盖空间,便于夏日遮阳。

儿童活动区周围要考虑到场地的围合性,提供缓坡林地或者栽植浓密的乔灌草,与其他区域隔离。

并在儿童活动区中,设置遮荫疏林,以便方便夏日遮荫。

观赏游览区往往选择山水景观优美的地域,建造盆景园、展览温室、布置观赏树木、花卉专类园。

该区相对安静,室内空间居多,在冬季,室内仍能鲜花盛开。

室外植物用以烘托出建筑物的形态特征。

安静休息区要求树木茂盛、绿草如茵,创造出情趣浓郁的氛围。

多采用密林形式,形成封闭的空间,突出周围环境季相变化的特色。

公园管理区可利用乔灌草结合,与周围环境隔离开,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使工作人员和游人可互不干涉。

3.1.4植物与其他造景元素的搭配在规划阶段,植物种植规划,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部分相互协调,全面考虑,相互影响,多样统一。

(1)植物和地形。

植物材料可以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能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可以使地势趋于平缓[7]。

在综合性公园山体的景观营造中,主要是通过植物配置来营造山林气氛,山顶多植乔木,配以灌木,山麓则以地被植物为主,配以小乔木,为了突出山的高耸。

山涧则种植苍松翠柏,增加山林野趣。

植物配置结合地形的高低变化可创造出丰富的园林绿地景观空间,达到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景观效果。

(2)植物和水。

综合性公园中一般水体面积较大,同时为了丰富水景层次,用堤、岛等将水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水面,各种水面无不借助植物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宽阔水域,植物配置上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创造出壮观的空间效果,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小面积水域要注意它的私密性,可用乔灌草相结合,周围形成密林区,给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之感。

(3)植物和建筑物。

综合性公园建筑物的面积不大,主要有公园管理处、售票处、厕所、餐饮部、小卖部、亭廊轩榭、花架等。

园林建筑具有观赏性和使用性,植物与园林建筑相结合进行配置,应起到烘托气氛、相互渗透的作用,并用来分隔构成空间。

建筑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树丛中,使人产生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情。

植物自然柔和、活泼的线条衬托了建筑挺直的线条,使建筑活泼生动[8]。

3.2设计层面根据综合性公园中的各个节点所需营造的氛围,选择配置的具体树种以及确定树种的间距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配合以及植物间距的不同,产生的园林空间也丰富多样。

在设计层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留出透景线植物的分支点高低,枝叶的密度,对空间有很大影响。

植物配置的空间常常是虚实结合,它们枝叶疏密有度,在这半遮半掩中常常引发人的好奇心,起到了对空间的引导和暗示作用。

利用植物的封闭性和通透性,留出公园中的透景线,形成借景,大大地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增加了景深。

透过枝叶扶疏的植物看景物,就在原有的距离上增加了一重层次,虽然实际距离不变,但感觉上却觉得景物退却到这一层次之后,感觉深远[9]。

3.2.2注重植物的形态对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影响乔灌木的外形有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圆球形、垂枝形、棕椰形。

不同植物形态所形成的空间感不同。

圆柱形的植物,可引导人的视线向上,突出空间的垂直面,使植物空间增加垂直感和高度感。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个小景点中,运用高大挺拔的圆柱形的钻天杨与前面下沉式广场形成对比,使整个景点横竖对比强烈。

圆锥形的植物如雪松可成为视觉的焦点。

卵圆形的树木有悬铃木、泡桐、樟树等在构图中可调和外形较强烈的植物类型。

圆球型的植物如黄刺玫、小叶黄杨、五角枫等,此类植物也可调和外形较强烈的植物类型,垂枝形的植物可创造优雅、和谐的气氛。

棕椰形植物有棕榈、椰子等,它们可创造具有南方特色的景观。

在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中,经常运用到各种形态植物相互间的搭配,使植物空间的构图更加和谐。

可用于桥、亭、台、榭的点缀和陪衬,也可专门设于水边、草坪、广场一侧,以丰富的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

运用写意手法,几株树木从植,姿态各异,相互趋承,便可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

3.2.3注重植物的色彩对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影响色彩是刺激人视觉最敏感的信息符号,在公园设计中,经常运用到色彩这种要素。

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人的视线,而且也会让人产生空间上的前进和后退感。

暖色在前进,冷色在后退,园林中树木的色彩丰富,有嫩绿色、深绿色、灰绿色、彩叶树种等等,将不同颜色的树木进行搭配,层次丰富。

深色调植物配置有趋向性,这种亲近的趋势,会缩短游人与被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空间中,如果深色植物占多数,则空间使人感到比实际尺寸小。

浅色调的植物在视觉上有远离观赏者的感觉。

深绿陪衬浅绿,可给构图及其所在空间带来坚实凝重感,有稳定的作用。

色叶树木随季节的不同,变化出复杂的色彩,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如银杏[10]、黄栌、五角枫等。

3.2.4注重植物的间距对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影响植物间距越大,空间越开敞,植物之间的间距越小,则空间越封闭。

例如玉泉公园中紧邻道路两侧的种植绦柳,则给人感觉视线较封闭,而距离道路几米之外种植绦柳,则视线开敞。

小水面、大水面岸线上同样栽植绦柳,但产生的视觉感不同。

在综合性公园中,乔灌草结合,植物配置间距小,给人压抑、安静之感,而在娱乐区,植物之间的间距变大,则有轻快、活跃之感。

3.2.5注重植物的大小对公园的空间影响植物大小是指植物三维体块比例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11]。

植物大小对组成空间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植物成熟时,各种植物搭配所组成的空间关系,乔木通常6m至数十米,孤植、从植或群植,常形成视线得焦点。

在需要分割空间、划分界线的时候,乔木的列植配置形式可使人们产生领域感和分割空间的作用[12]。

大灌木犹如垂直墙面,构成闭合空间,顶部可开敞;小灌木可不遮挡视线而分割或限制空间,形成开敞空间。

地被植物不遮挡人们的视线,形成开敞空间,并可进一步丰富空间层次。

藤本植物是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在公园中,可搭配花架等园林小品使用或者当作地被使用。

另一方面,植物自身在生长变化过程中,影响空间变化的关系。

比如杭州花港观鱼悬铃木合欢草坪,刚完成时,主景为自由栽植的5株合欢树,二十多年以后,该处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主景发生变更,由于合欢体量较小,与悬铃木相比,在高度与冠幅上都不具有优势。

植物是个有生命的个体,在设计层面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因素,从而营造出符合各个节点要求的园林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4结语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态理念更深层次的运用,植物在综合性公园的空间设计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了解每一种树木的特性,合理配置,并且对公园的全局进行把握,成为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的必要条件。

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蓉,陈月华.园林植物的空间组合[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69~73.[2]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

136-138.[3]徐少武,张璧娜.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72-273.[4]中国园林网.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分析[eb/ol]http:

//wwwyuanlincom/zhuanti/sj1/2011.04.26.[5]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04-211.[6]徐涛.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与游憩功能研究-以成都市两座公园为例园林设计[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10:

21.[7]渠志勇.园林微地形植物造景应用初探[j]同煤科技,2010

(2):

41-43.[8]彭历,管岩岩.浅析北京紫竹院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08(10):

51-52.[9]信璟花木之功.利用植物营造园林空间意境的多样性[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4):

59-61.[10]张毅.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37

(2):

187-188.[11]柳骅,吕琦.植物景观设计[m].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77.[12]陈家秀,文清岚,黄品丽.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与知觉心理效应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

3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