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339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人教版物理一轮课后限时集训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课后限时集训(九) 

(建议用时:

40分钟)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超重、失重现象

1.下面关于失重和超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

B.在电梯上出现失重现象时,电梯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C.在电梯上出现超重现象时,电梯有可能处于下降过程

D.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必定处于失重状态

C [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的重力增大或减小,而是使悬绳(或支持面)的弹力增大或减小,故A、D均错误。

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减速下降时,物体也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减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C正确。

]

2.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在机械指针体重计上,突然下蹲到静止。

根据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分析方法,判断整个下蹲过程体重计上指针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小于体重,后大于体重,最后等于体重

B.先大于体重,后小于体重,最后等于体重

C.先小于体重,后等于体重

D.先大于体重,后等于体重

A [此同学受到重力和体重计的支持力的作用。

开始重心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则支持力小于重力;后来重心减速下降,处于超重状态,则支持力大于重力,最后静止时等于重力。

因此,体重计的示数将先小于体重,后大于体重,最后等于体重。

A选项正确。

]

3.(2019·赣州检测)电梯顶上悬挂一根劲度系数是200N/m的弹簧,弹簧的原长为20cm,在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0.4kg的砝码。

当电梯运动时,测出弹簧长度变为23cm,g取10m/s2,则电梯的运动状态及加速度大小为(  )

A.匀加速上升,a=2.5m/s2

B.匀减速上升,a=2.5m/s2

C.匀加速上升,a=5m/s2

D.匀减速上升,a=5m/s2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l-l0)-mg=ma,解得a=5m/s2,电梯匀加速上升,选项C正确,A、B、D错误。

]

题组二:

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

4.(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μ≠0,则k=

  B.若μ≠0,则k=

C.若μ=0,则k=

D.若μ=0,则k=

BD [若μ≠0,选取P、Q、R三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2m+3m)g=(m+2m+3m)a,解得a=

-μg;以Q与R为研究对象,Q和P之间相互作用力为F1,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μ(2m+3m)g=(2m+3m)a,解得F1=

F;以R为研究对象,R和Q之间的作用力为F2,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μ·3mg=3ma,解得F2=

F,则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F2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1大小之比k=

,A错误,B正确。

若μ=0,以P、Q、R三个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2m+3m)a′,解得a′=

;以Q与R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2m+3m)a′,解得F′1=

F,以R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3ma′,解得F′2=

F,则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F′2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F′1大小之比k′=

,C错误,D正确。

  甲      乙     丙 ]

5.(2019·黄冈质检)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串在杆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对杆静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球m,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加,M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

A.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横杆对M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D.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A [对小球和物块组成的整体,分析受力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

Ff=(M+m)a,竖直方向:

FN=(M+m)g,则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横杆对M的摩擦力Ff增加到原来的2倍,横杆对M的弹力等于两个物体的总重力,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a,解得tanθ=

,当a增加到两倍时,tanθ变为两倍,但θ不是原来的两倍。

细线的拉力FT=

,可见,a变为两倍,FT不是原来的两倍,故C、D错误。

甲       乙 ]

6.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

现施加水平力F拉B(如图甲),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

若改用水平力F′拉A(如图乙),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不得超过(  )

甲       乙

A.2F   B.

   C.3F   D.

B [力F拉物体B时,A、B恰好不滑动,故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FN1、向前的静摩擦力f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①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3mg、支持力和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ma②

由①②解得fm=

F。

当F′作用在物体A上时,A、B恰好不滑动时,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物体A,有

F′-fm=ma1③

对整体,有F′=3ma1④

由上述各式联立解得F′=

fm=

F,即F′的最大值是

F。

]

题组三: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7.如图所示,E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

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物体下滑过程中的位移x、速度v、合力F、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B [据题意知,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B对;而xt图象的切线斜率是速度,故A错;据v2-v

=2ax得v

=2a1

,0-v

=2a2

,可见a1=-a2,D错;F1=ma1,F2=ma2,故F1=-F2,即前后二阶段合外力等大反向,C错。

故本题应选B。

]

8.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P(不拴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2mg作用在P上(g为重力加速度),使其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用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P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P的加速度a和x之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C [物块静止时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处于平衡状态,有kx0=mg,施加拉力F后,物块向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在物块离开弹簧之前,即x≤x0前,对物块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k(x0-x)-mg=ma,所以a=g+

,当x>x0后,物块加速度恒为a=g,C正确。

]

9.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在拉力F从0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m/s2。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物体的质量为6kg

D.4s末物体的速度为4m/s

C [将题图甲、乙对照可以看出,在0~2s时间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静摩擦力逐渐增大到6N时物体开始有加速度。

2s时力F1=6N,加速度a1=1m/s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1-f=ma1,4s时力F2=12N,加速度a2=3m/s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2-f=ma2,联立解得物体的质量为m=3kg,滑动摩擦力f=3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选项A正确,C错误。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mg,可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选项B正确。

物体从2s时开始运动,根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4s末物体的速度为v=

×2m/s=4m/s,选项D正确。

]

题组四:

动力学中“板块”“传送带”模型

10.(2019·南昌模拟)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

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将会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 [刚放上木炭包时,木炭包的速度慢,传送带的速度快,木炭包相对于传送带向后滑动,所以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选项A错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a=μg,当达到共同速度时,两者不再相对滑动,由v2=2ax,得木炭包位移为x1=

,相对滑动的时间为t=

,此时传送带的位移为x2=vt=

,故木炭包在传送带上滑动的位移是Δx=x2-x1=

,故黑色的径迹与木炭包的质量无关,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长,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选项B、C错误,D正确。

]

11.(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

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结合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可求得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为5m

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C.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2kg

D.可求得木板的长度L=2m

ABC [由运动学图象知,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x=

×1m+2×1m=5m,A正确;0~1s,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设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1,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μmg=ma1=Ma2,则m=M=2kg,C正确;μg=2m/s2,则μ=0.2,B正确;由于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不清楚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故无法求出木板的长度,D错误。

注意不能认为图象中三角形面积对应木板的长度,实际上三角形面积对应的是木板的最小长度。

]

[考点综合练]

12.(2019·马鞍山检测)两物块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块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A上,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甲所示,在A、B的速度达到6m/s时,撤去推力F。

已知A、B质量分别为mA=1kg、mB=3kg,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与地面没有摩擦,B物块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g取10m/s2,求:

甲         乙

(1)推力F的大小;

(2)A物块刚停止运动时,物块A、B之间的距离。

解析:

(1)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由B物块的vt图象得,

a=

m/s2=3m/s2

对于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Ag=(mA+mB)a,代入数据解得F=15N。

(2)设物块A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撤去推力F后,A、B两物块分离,A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B做匀速运动,对A,由-μmAg=mAaA,解得aA=-μg=-3m/s2

t=

s=2s

物块A通过的位移xA=

t=6m

物块B通过的位移

xB=v0t=6×2m=12m

物块A刚停止时A、B间的距离

Δx=xB-xA=6m。

答案:

(1)15N 

(2)6m

13.(2019·宜春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kg、长度L=0.75m的薄平板AB。

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4m。

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0.6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

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通过计算判断无初速释放后薄平板是否立即开始运动,并求出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Δt。

(sin37°=0.6,cos37°=0.8,g=10m/s2)

解析:

对薄板,由于Mgsin37°<μ(M+m)gcos37°,故滑块在薄板上滑动时,薄板静止不动。

滑块在薄板上滑行时加速度a1=gsin37°=6m/s2

到达B点时速度v=

=3m/s

滑块由B至C时的加速度a2=gsin37°-μgcos37°=2m/s2

设滑块由B至C所用时间为t,则有LBC=vt+

a2t2

代入数据解得t=1s

对薄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

a3=gsin37°-μgcos37°=2m/s2

设滑至C端所用时间为t′,则有LBC=

a3t′2

代入数据解得t′=2s

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

Δt=t′-t=1s。

答案:

滑块在薄板上滑动时,薄平板静止不动 1s

14.(2019·开封模拟)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的右端放置着一个小铁块A,在t=0时刻同时突然给A、B初速度,其中A的初速度大小为vA=1m/s,方向水平向左;B的初速度大小为vB=14m/s,方向水平向右,木板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B及B与地面之间均有摩擦(动摩擦因数不等),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始终没有滑出B,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提示:

t=3s时刻,A、B达到共同速度v=2m/s;3s时刻至A停止运动前,A向右运动的速度始终大于B的速度)求:

甲          乙

(1)小铁块A向左运动相对地面的最大位移;

(2)B运动的时间及B运动的位移大小。

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0~3s内A做匀变速运动,速度由vA=-1m/s变为v=2m/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A=

m/s2=1m/s2,方向水平向右。

当A水平向左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向左运动的位移最大,

则s=

=0.5m。

(2)设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A,

则μ1=

=0.1。

由题图乙可知,0~3s内B做匀减速运动,

其速度由vB=14m/s变为v=2m/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B=

m/s2=4m/s2,方向水平向左。

设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2μ2mg=maB,

则μ2=

=0.15。

3s之后,B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μ2mg-μ1mg=ma′B,

则B的加速度大小为a′B=2μ2g-μ1g=2m/s2,

方向水平向左。

3s之后运动的时间为t2=

s=1s,

则B运动的时间为t=t1+t2=4s,

0~4s内B的位移xB=

t1+

t2=25m,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0.5m 

(2)4s 25m

高考真题集中练

(教师用书独具)

1.(多选)(2015·全国卷Ⅰ)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

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      (b)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ACD [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

,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2=

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1,mgsinθ-f=ma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θ=

,滑动摩擦力f=

,而f=μFN=μmgcos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C正确。

由vt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正确。

]

2.(2014·全国卷Ⅱ)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

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平衡条件解题。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gt①

s=

gt2②

根据题意有

s=3.9×104m-1.5×103m=3.75×104m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t=87s④

v=8.7×102m/s。

(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

mg=kv

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

vmax≈360m/s⑦

由⑥⑦式得

k=0.008kg/m。

答案:

(1)87s 8.7×102m/s 

(2)0.008kg/m

3.(2017·全国卷Ⅲ)如图所示,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5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m/s。

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

(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

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滑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1=μ1mAg①

f2=μ1mBg②

f3=μ2(m+mA+mB)g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④

f2=mBaB⑤

f2-f1-f3=ma1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⑦

v1=a1t1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

v1=1m/s。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B=v0t1-

aBt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3=(mB+m)a2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

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⑫

对A有

v2=-v1+aAt2⑬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1=v1t2-

a2t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A=v0(t1+t2)-

aA(t1+t2)2⑮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⑯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0=1.9m。

(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答案:

(1)1m/s 

(2)1.9m

4.(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

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求:

(a)           (b)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M)g=(m+M)a1①

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v1=4m/s,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1t1②

s0=v0t1+

a1t

式中,t1=1s,s0=4.5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μ1=0.1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ma2⑤

由题图(b)可得

a2=

式中,t2=2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a3⑧

v3=-v1+a3Δt⑨

v3=v1+a2Δt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1=

Δt⑪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s2=

Δt⑫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Δs=s2-s1⑬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值得

Δs=6.0m⑭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⑮

0-v

=2a4s3⑯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s1+s3⑰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值得

s=-6.5m⑱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答案:

(1)0.1 0.4 

(2)6.0m (3)6.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