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398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28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数学备课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

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

“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

4、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  学  内  容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①  机动①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②  

整理与练习②确定位置③  检测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③

数字与信息①  机动① 分数的意义① 

真分数和假分数②

真分数和假分数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①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②  机动①

整理与练习③  检测②

找规律② 机动①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②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①  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③  

整理与练习②  五·一放假

十一

球的反弹高度①  机动①  统计②  机动①

十二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② 

奇妙的图形密铺①

十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③  检测②

十四

圆的认识②  圆的周长②  圆的面积①

十五

圆的面积②  整理与练习②  机动①

十六

画出美丽的图案①  整理与复习④

十七

整理与复习②  期末复习

十八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

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

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1、2、3。

 

板书: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

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

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

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

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板书:

             学生的板演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

(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

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8、小结: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

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1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⑴、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

⑵、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⑶、集体核对。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⑵、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

生独立解答

⑶、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⑶、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

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

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

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

(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板书: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2)

 

教学内容: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