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493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docx

狗是军龄最长的动物

1。

档案摘抄犬,亦称狗,古称地羊。

哺乳纲,肉食目,犬科。

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

耳短直立或长大下垂,听觉灵敏。

犬齿锐利。

舌长而薄,有散热功能。

前肢五趾,后肢四趾,有钩爪。

尾上卷或下垂。

嗅觉敏锐,性机警,易受训练。

发情多在春秋两季,持续三周,妊娠期约60天,年产两胎,每胎产仔2—8只。

寿命一般为15—20年,最高长寿记录是34岁。

品种很多,按用途可分为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以及挽曳,皮肉用等。

其毛色可分为红、黄、蓝、黑、灰、白、棕和各种混合杂色。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分为善守家门、善猎野兽和供馔食用三类狗。

《动物学大辞典》则依狗的产地和其特性不同,分为豺狗、藏獒、牧羊犬、灵、鹿、曲膝狗、喇叭狗、谍犬、水犬、向导犬、救冻犬、北极犬、澳洲犬、纽芬兰犬等34个品种。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狗的品种逐渐繁多。

经过人们不断地杂交培育和诱导驯化,狗的作用不仅为人们守家护院,助猎捕兽,供馔食用,还扩大为人们找矿、报震、缉私、救人、检查物品、医学试验、杂技娱乐、军事侦察、刑事破案和探索危险物品等等。

不同品种的犬,其体格大小差异可在20倍以上。

犬体最高的可超过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130千克,最轻的犬不足1000克。

南非有一只世界上最小的狗,出生一个月后仅重35克,可以放进一只香槟酒杯里。

母犬的乳头对它来说太大了,于是,主人用注射器给它喂奶。

有一种微型狗,体重只有1000克。

它叫吉娃娃狗,产于墨西哥的吉娃娃。

这种小狗毛是褐色的,偶而也有白色的;性情温顺,活泼,但遇敌时表现得相当勇敢。

英国伦敦克尼哈青培育的一种小狗,成年后身高仅10厘米,体重380克。

犬的体格虽然差异较大,但解剖构造基本相同。

犬的肌肉发达、强壮,使它不但能快速奔跑,而且耐久性好。

据报道,犬100米的纪录是5。

925秒,是由一只荷兰灰犬在1971年创造的。

这个速度远比人类快的多,而且与赛马的100米速度5。

17秒很接近,就是一般的家养中型犬,其100米速度也不超过10秒。

由于犬的腰荐骨较长,使犬不但跑的速度快,而且机动性好,非常灵活。

犬的耐力闻名于世,犬能连续奔跑几十公里。

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传令犬,仅用50分钟就跑完了21。

7公里的路程。

最著名的是在北极附近举行的雪橇拉力赛,十几条犬拉着几百千克重的物品,在摄氏零下40多度,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奔驰,而每天只有短短数小时的休息。

据记载,1只犬在雪地上可拉动100千克的物品。

犬的后肢骨强壮,肌肉发达,因此犬也是跳高能手,最高可跳过5米的障碍物。

有的犬对饥饿有极大的急受力,最高绝食记录达117昼夜。

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实验医学研究所的大院里,矗立着一座“无名狗纪念碑”,它是根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要求,于1935年建立的,因为狗帮助巴甫洛夫创立了伟大的学说。

这座狗纪念碑台座上的题词是:

“因长期对人友好、机灵、耐心和驯服,狗能多年乃至终生为实验者效劳。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18只狗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迪金”勋章。

1994年6月20日,美国国防部为一尊德国种短毛猎犬铜像揭幕,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军犬,铜像的题辞是“永远忠诚”,这尊铜像将置于关岛的军犬公墓。

加拿大的北极湾城等地,终年积雪,狗拉雪橇成了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为了感谢狗的辛勤劳动,这里规定:

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狗的节日,这一天狗不拉雪橇,主人还要为狗精心打扮一番,并让狗享受一天节日佳肴。

2。

犬的感觉机能

(一)嗅觉灵敏犬的嗅觉灵敏度位居众畜之首,对酸性物质的嗅觉灵敏度要高出人类几万倍。

犬的嗅觉器官叫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许多皱褶,其面积约为人类的4倍。

嗅粘膜内的嗅细胞是真正的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内大约有2亿多个嗅细胞,为人类的40倍,嗅细胞表面有许多粗而密的绒毛,这就扩大了细胞的表面面积,增加了与气味物质的接触面积。

气味物质随吸入空气到达嗅粘膜,使嗅细胞产生兴奋,沿密布在粘膜内的嗅神经传到嗅觉神经中枢——嗅脑,从而产生嗅觉。

犬灵敏的嗅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别气味的能力。

犬对气味的感知能力可达分子水平。

将硫酸稀释1000万倍时,犬仍能嗅出。

其嗅觉灵敏度比人高100万倍。

犬可嗅出各种制式地雷中的火药味,弥补探雷技术的不足。

犬可嗅出“蛙人”通过呼吸器从水下发出的气味,及时向主人报警。

犬辨别气味的能力相当强,可在诸多的气味当中嗅出特定的味道。

经过专门训练识别戊酸气味的犬,可以在十分相近的丙酸、醋酸、羊脂酮酸等混合气味中分辨出有戊酸的存在。

警犬能辨别10万种以上不同的气味。

犬的嗅觉在其生活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犬主要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鉴定同类的性别、发情状态,母仔识别,辨别路途、方位,猎物与食物等。

犬在认识和辨别事物时,首先表现为嗅的行为,如我们扔给犬某种食物时,犬总是要反复地嗅几遍之后才决定是否吃掉。

遇到陌生人,犬总要围着生人嗅其气味,有时未免使人毛骨悚然。

犬根据留在街角的味道信息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时候,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有人说犬的生活完全依赖鼻子,虽然有些绝对化,但是以此来强调嗅觉对犬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犬敏锐的嗅觉被人类充分利用到众多领域。

警犬能够根据犯罪分子在现场遗留的物品、血迹、足迹等,进行鉴别和追踪。

即使这些气味在现场已经停留了一昼夜,如果犯罪现场保护得好,警犬也能鉴别出来。

人穿过的雨靴,虽经过3个月之久,警犬也能嗅出穿靴的人。

缉毒犬能够从众多的邮包、行李中嗅出藏有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包裹。

搜爆犬能够准确地搜出藏在建筑物、车船、飞机等处的爆炸物。

救助犬能够帮助人们寻找深埋于雪地、沙漠及倒塌建筑物中的遇难者。

(二)犬的听觉非常灵敏犬不仅可分辨极为细小的与高频率的声音,而且对声源的判别能力也很强。

据测试,人在6米远听不到的声音,犬在24米处却可清楚地听到,它的听觉是人的16倍。

它可以区别出节拍器每分钟振动数为96次与100次、133次和144次。

这对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晚上,它即使睡觉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对半径1公里以内的各种声音都能分辨清楚。

立耳犬的听觉要比垂耳犬更为灵敏。

犬听到声音时,由于耳与眼的交感作用,有注视音源的习性。

这一特征,使猎犬、警犬能够准确地从听到的声音为主人指明目标,以追踪和围攻猎物。

犬对于人的口令或简单的语言,可以根据音调、音节变化建立条件反射,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

犬完全可以听从很轻的口令声音,没有必要大声喊叫。

过高的音响或音频对犬是一种逆境刺激,使犬有痛苦、惊恐的感觉,以致躲避。

当然,在犬做出错误行为时,为了禁止或纠正,可以用较严厉的口令。

(三)犬的视觉较差犬眼的调节能力只及人的1/5或1/3。

犬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决定于该物体所处的状态。

固定目标,50米之内可以看清,超过这个距离就看不清了,但对运动的目标,则可感觉到825米远的距离。

犬的视野非常开阔,单眼的左右视野为100°—125°,上方视野为50°—70°,下方视野为30°—60°。

它对前方的物体看得最清楚,但由于犬的头部转动非常灵活,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犬是色盲。

在犬的眼里,世界就如同黑白电视里的画面一样,只是黑白亮度的不同,而无法分辨色彩的变化。

导盲犬之所以能区别红绿信号灯,是依靠两灯的光亮度区别的。

犬对灰色浓淡的辨别能力很细微,依着这种能力,就能分辨出物体上的明暗变化,产生出立体的视觉映像。

犬视觉的另一个特征是暗视力比较灵敏,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看清物体,这说明犬仍然保持着夜行性动物的特点。

(四)犬的味觉迟钝犬的味觉器官位于舌上,但很迟钝。

吃东西时,很少咀嚼、几乎是在吞食。

因此,犬不是通过细嚼慢咽来品尝食物的味道的,主要是靠嗅觉和味觉的双重作用。

3。

犬的智力聪颖惊人犬具有很强的智力,能够领会人的语言、表情和各种手势,有时会做出令人们惊叹不已的事情。

如通过训练,能计数、识字等。

犬的时间观念和记忆力很强。

在时间观念方面,每一个养犬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喂食的时间,犬都会自动地来到喂食的地点,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如果主人稍显迟钝,它就会以低声的呻吟或扒门来提醒你。

在记忆力方面,犬对饲养过它的主人及住所,甚至主人的声音都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如在英国,有一只犬从收音机里听到它阔别近10年的主人的声音后,马上站起来走到收音机旁专注地倾听着,直到长长的一段话结束后,才若有所失地带有着悲伤的神情,默默地离开收音机。

犬有惊人的归家本领,能从百里千里之外返回主人家中。

有关犬行千里寻主的故事很多,曾报道美国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苏格兰牧羊犬从美国西部的西尔巴顿到东部去,当到达印地安纳州欧鲁克特时,犬走失了,寻找无着。

但约过了半年,经过3300公里跋涉,此犬混身伤痕出现在主人面前,犬归家能力的生理基础,其说不一。

有人认为与犬的嗅觉有关,有人则认为是依靠其灵敏的方向感来完成的。

4。

睡觉时也保持警觉睡眠是恢复体力,保持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休息方式。

犬在野生时期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被人类驯养后与人的起居基本保持一致,改为白天活动,晚上睡觉。

但与人不同的是,犬不会从晚上一直睡到早晨,而且睡觉时始终保持着警觉状态。

有人认为犬在睡觉时对于味道的反应完全停止,而对声音却特别敏感。

另外犬睡觉的姿势也总是将头朝向外面,比如庭院的大门方向,随时可以观察到外面的各种变化。

这一特性成为犬能看家、警卫的本领。

犬每天约需要14—15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不会用这么长的整块时间,而常分成几次。

5。

有战争就有军犬自从世界上有战争以来,犬一直是军人的得力助手,在战争中累建战功;就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它仍活跃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战斗在公安和国防线上,担负侦察、追踪、反特、防暴等特殊任务。

据传,古巴比伦人、埃及人、亚述人以及罗马人在讨伐征战中,曾率先将犬用于战争。

由于军犬在战争中大显身手,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军队的训练体制中,出现了专门训练军犬的机构和编制管军犬的专业技术人员。

古埃及的石碑上至今还残留着当年埃及人携带军犬,驰骋疆场的图形。

在我国将犬运用于军事也有悠久的历史。

据古典文献《周礼》记载,当时周朝设有一种官职叫“犬人”,专司养犬、驯犬。

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防御专家墨翟,曾使用犬进行防御。

在他的著作中曾专辟章节,论述犬在防御中的作用。

敌人在城外挖地道,墨翟就在城内遍挖土井,进行防范。

每个井口,均派上耳聪目明的狗来执勤,以“审知穴之所在,凿穴内迎之”。

如果地道相通,就让狗“来往其中”进行巡逻,“狗吠即有人也”。

唐代《通曲》有载:

为防止敌人夜间攻城,“每30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

有时还有专门驯养警犬和派遣警犬执勤的机构,官名“犬铺”。

据《资治通鉴

》述:

唐代天复二年,“朱金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犬铺,架铃,以绝内外。

”“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

敌来则犬吠,使营中知所警备。

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在对付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骑时,事先将训练有素、身披甲胄的军犬埋伏起来,待法军骑兵接近,便一声号令,群犬起而攻之,把整个马队的战斗队形搞得乱七八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军犬参加反侵略战争也屡见不鲜。

在中法战争中,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爱犬——黑虎,在著名的谅山大战中专咬法国侵略军扛旗士兵的喉咙,致使法军士兵望旗生畏。

时至今日,在广东陆丰碣石镇北郊,刘永福的“义犬冢”,仍赫然屹立。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爱国将领邓世昌,在军舰爆炸沉没后落水,被其爱犬救起,最后爱犬同他一起沉入大海,这只犬的献身行为,催人下泪,一直为天下英雄所敬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军犬成为西方国家的热门。

德、意、比、英、法等国都编有军犬勤务分队。

当时,德军有3万之众的军犬在军队中服役,其足迹踏遍整个欧洲、伸到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犬数量剧增,同盟国和轴心国共有25万条军犬。

美军以2万条军犬编成的“K—9部队”,配合各军兵种执行探雷、侦察、传令、警戒、放哨和拉雪橇等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大约有170个分队使用过狗。

当时有6万多条狗受过军犬中心学校的驯练。

它们的功绩包括:

炸毁了300多辆坦克,传递了200万份情报,往火线运送了数千吨弹药,发现了400多万颗地雷,救出了60万负伤官兵。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中,军犬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犬还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帮手,曾经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6。

朝战和越战中的军犬分队二次大战后,美军在侵朝战争(1950。

6—1953。

7)和侵越战争(1961。

5—1975。

5)中,赋予军犬的任务更加广泛。

数十个编有27至36条军犬的排,担任陆军和海空军基地的警戒、巡逻、放哨、侦察和追踪等任务。

在侵朝战争中,其步兵第26侦察犬排,参加过500多次巡逻。

在越南战争期间,军犬排分散在仓库、弹药补给站、石油储存区、码头和简易机场等担任警戒勤务。

陆军还使用军犬为小规模步兵作战部队充当尖兵,探查当面敌情,可在23米至900米的距离上发现敌人并及时报警。

军犬还经常为机动分队担负翼侧和后方警戒任务,或支援警戒分队和伏击分队作战,或协助侦察队搜索可疑地区和居民点。

使用军犬在森林地探测拌雷、饵雷和其他地雷,比探测器还有效。

战斗追击犬,不仅能跟踪敌军,或捕捉逃跑的俘虏,还能跟踪并救回被对方俘获的美军人员,跟踪并引回掉队人员。

美陆军中的军犬宪兵连,成为宪兵执行任务的好帮手。

7。

朱可夫的“军犬敢死队”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为迅速打败苏联,集中了150万人的兵力,向苏联发动猖狂进攻。

他们每天派出上千架次的飞机,不停地轮番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

轰炸刚一过去,成群结队的坦克,又向苏军阵地发动猛烈的冲锋。

在这紧急的关头,只见一条条军犬从那些炸坍的楼房废墟中冲出来,闪电般冲向迎面驶来的德军坦克,然后是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德军的坦克被炸毁,军犬也同归于尽。

原来,这支军犬部队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元帅专门用来对付德军坦克的“军犬敢死队”。

当时,德军妄图一举攻下这座具有十分重要的

战略意义的城市。

先后调集了“A”、“B”两个集团军群,50个师的兵力(含1个坦克集团军)来进攻。

而当时守卫这座城市的苏军,既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相匹敌的坦克进行防御。

正当朱可夫元帅正在发愁的时候,苏军警犬学校及时提供了500多条“携弹犬”。

这批军犬经过专门训练,能自带弹药去对付敌人的坦克。

朱可夫将这些狗作为秘密反坦克武器,组成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6条受过特殊训练的军犬。

作战时,“携弹犬”带上炸药去同敌人坦克拚命。

共炸毁德军坦克300多辆,约占整个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击毁德军坦克总数的1/3。

对战役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说起苏军的“携弹犬”,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原来,训练人员是采取食物引诱的方法训练这批军犬:

将食物挂在坦克下面,让它们去寻找,找到就可以饱餐一顿。

这样时间一长,它们一见到坦克就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

可是一上战场,却出现了出乎预料的麻烦:

那些身系炸弹的饿犬被放

开后,没有扑向敌军坦克,反而直奔苏军坦克。

这倒不是它们临阵脱逃,而是由于它们只认得苏军坦克。

粗心的驯犬员没有教会它们如何区分敌我。

后来改用德军坦克训练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8。

义犬复仇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犬文尔内随苏联红军战士斯达罗一起服役,抗击德国侵略者。

有一天,斯达罗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在临近德国边境的山林里警戒时,突然遭到德军的袭击。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斯达罗牺牲在一个德寇的枪口下。

文尔内见状,嘶嚎着扑向凶手,一口咬下了那个德寇的三个指头,并带伤逃回驻地,然后又领着斯达罗的战友亚力山大等红军战士,来到烈士身旁,把凶手的三个指头放在烈士的胸前,伏在主人身上,默默地舔着。

德国投降了,亚力山大所在部队,奉命驻守柏林市区。

五年后的一天,军犬文尔内跟随亚力山大上街。

当一个身着便服的德国人从它不远处走过时,它先是驻足一愣,旋即愤怒地猛扑过去,死劲地咬住那人的脖子,把他掀翻在地,没命地撕咬着,任凭亚力山大奋力制止,也无法抑住文尔内的狂怒。

仅几分钟,那个德国人被狗咬死了。

文尔内也因过度狂怒引起脑溢血,倒在亚力山大的脚下,再也没有起来。

原来,那个被咬死的人手上少了三个指头。

经多方证实,他正是杀死斯达罗的凶手。

9。

比美国兵勇敢的军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了大量军犬,仅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序列中就有465条军犬。

这些军犬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站岗放哨,给巡逻兵带路,探察洞穴,地雷和其他爆炸物,搜索敌军的狙击手和伏兵,拯救了无数美国人的生命,为消灭敌人立了大功,“不愧是无所畏惧和忠心耿耿的战士”。

从欧洲大陆到太平洋诸岛,不管是诺曼底滩头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沼泽地,都留下了军犬的足迹。

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军动用了7队军犬,每队20条。

在关岛战役中,有将近350条军犬参战。

在战斗中,有25条军犬牺牲,一些军犬表现得比它们的主人勇敢。

军犬霍珀在关岛带领一队海军陆战队队员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搜索前进。

前面出现了日军的营房,陆战队员个个退缩不前,只有霍珀不顾眼前的危险继续前进。

陆战队员很快发现,眼前的日本兵都死了,他们的尸体摆出活人的架势,是为了吓人的。

只有霍珀没有上当。

10。

一个流产的阴谋:

“敢死狗”行刺周总理这是发生在本世纪70年代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为阻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台湾曾筹划谋杀周恩来总理。

执行这一罪恶计划的是一条犬——也许是一条军犬,也许不是,读者大概不会责怪我的叙述脱离了本书的主题,而亟欲知道故事的发展与结局。

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国电视上公开证实:

他将为“寻求美中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而出访北京。

这一宣布令台湾“朝野”惊骇心悸,乱了方寸。

蒋经国紧急召集情治单位负责人谋划对策。

情治部门负责人建议,为阻止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最奏效的办法是刺杀周恩来。

国民党选择这一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周是仅次于毛泽东与林彪的当时中国第三号人物,他是中国外交路线的设计者,“乒乓外交”就是他的智慧一招;二是周的将被谋杀会刺激中共党内对美持强硬路线的人,迫使他们阻止尼克松访华,而使中国不得不重新回到孤立的国际环境中去。

在台湾当局的支持下,特务头子们策划刺杀周恩来的阴谋终于出台。

他们获悉,为寻求欧洲国家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周恩来将在数个星期后的某个时刻赴巴黎访问,他们等待下手的机会来临,准备在欧洲打响暗杀周恩来的第一炮。

由台湾“国家安全局”拟定、并由国民党最高当局首肯的这个计划“别出心裁”:

由用重金雇来的某国一个新法西斯组织来执行谋杀,而执行任务的刺客竟是一条受过训练的“敢死狗”,他们设计让这条狗先熟悉周的气味,并在它身上藏匿遥控炸弹,选定在周恩来访问的某个合适时刻,即他向人群挥手,或下车时,或向大门走去时,这条训练过的狗便会猛扑周而去,直到炸弹爆炸和周同归于尽。

虽然说该方案曾招致国民党军方的反对,他们担心此举一旦成功将会激怒中方,从而引发大陆对台湾更猛烈的攻击,但台安全局坚持认为此方案定能奏效。

就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焦急地等待周出访的这一天到来时,事情发生了突变。

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林彪,在政变阴谋被识破而仓惶乘机出逃时,坠机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

林彪死后,中国国内大量棘手的事情等待周总理去亲自处理。

同时,中国加入联合国即将实现,台湾被逐出联合国亦将成定局。

周恩来的欧洲之行不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他全副身心投入到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中。

因此台北的暗杀计划终成泡影。

11。

军犬勇斗眼镜蛇这是前不久发生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故事。

一天,浙东某仓库勤务连战士高杰在崎岖的山道上巡逻,军犬“山虎”和“海豹”欢快地跑前颠后,一切象往常一样平静。

突然,“山虎”和“海豹”机警地竖起了耳朵。

原来,草丛中一条手腕粗的眼镜蛇正悄悄地向小高逼近。

说时迟,那时快,两军犬“嗖嗖”地挺身跃出,一下子把蛇截住。

蛇见进攻受阻,便缩成一团,铁犁般的头高高昂起,两只绿豆眼射出森森寒光,猩红的舌尖“呼呼”作响。

军犬毫不怯阵,围着蛇团团打转。

须臾,“海豹”突使一个前扑虚招,待眼镜蛇躲避时腾空一跃,直扑那高昂的头。

可蛇也狡诈,一缩一甩便化险为夷。

“山虎”助战,“汪”的一声直捣蛇的要害七寸。

眼镜蛇招架不及,竟殊死一搏,迎头一口,正中“山虎”右眉心。

“山虎”强忍疼痛,将咬住的蛇狠狠地抛向空中,蛇在空中打了几转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时,战士高杰已抄起铁锹前来助战。

被咬摔得晕头转向的蛇见势不妙,企图仓皇逃窜。

高杰眼疾手快,铁锹雨点般地向蛇铲去。

顿时,眼镜蛇便死于非命。

战罢,“山虎”搭拉着眼皮,绕着高杰的脚直叫。

小高瞧在眼里,痛在心上,抱起‘山虎“直奔卫生所。

卫生所所长邓绪云立即为”山虎“清洗伤口,并拿出最好的”季德生蛇药“进行敷治。

库领导得知消息后,迅速作出指示:

“军犬是我们的‘战友’,它们为仓库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必须全力进行救护。

”保管队和勤务连专门派出护理小组,昼夜监护“山虎”,一天三次消毒敷药,并为它做可口的饭菜。

“海豹”也一直陪伴着“山虎”,十分同情体贴。

不久,“山虎”恢复了健康,它们又跟随着战士日夜警卫着仓库的安全。

12。

军犬救战士老犬“露易丝”退役前曾是一只表现很出色的良种狗。

周六那天,“露易丝”同班长刘彬一块在营区散步。

当走到连队养猪场时,“露易丝”突然停止不前,盯着饲养员王兴林一动不动。

猛然间,只见“露易丝”挣脱链锁直奔小王而去,吓得正在喂猪的小王慌忙逃窜。

这下刘彬也慌了,随手捡起一木棍追了过去。

就在他们跑出离猪圈不足10米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猪圈北面的土墙正好倒塌在小王刚才站立的地方,惊愕得两位战士直发愣。

这是发生在人民解放军某部的真人真事。

至于“露易丝”为何能预先感知土墙就要倒塌,她为什么不躲避反而直奔就要倒塌的土墙,这是有待探讨的问题。

13。

大猎犬的故事1983年5月18日下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州立公园里野营的一班学生中,有3个10岁的女孩失踪了,她们在应该向右转弯的时候却往左拐了。

女孩们的父母在公园里的州警察所度过了一个刮风、潮湿的夜晚,听着搜索人员用步话机报告他们在那些林深草密、布满岩石的地带搜寻的进展情况;心神不定地猜测着搜索的结果。

这无疑是他们生活中最难熬的一个夜晚。

清晨,救护车正在就近待命,100多个新到的志愿者准备再次搜寻。

其中有一条名叫克莱的大猎犬,它眼睛发红,肌肤松驰。

狗的主人,州警察安德鲁。

雷门把狗

牵到最后见到那3个女孩的地方。

等狗闻了闻一个女孩的父母从家里带来的她的一件衣服之后,雷门说:

“去吧!

克莱不动声色地行动起来,气味强烈时它就猛跑,把皮带绷得紧紧的;气味减弱时,它就犹豫不决,踟蹰不前。

走出3英里后,这条狗跑到一片沼泽边上,它不再闻地面而开始嗅空气。

于是搜寻者大声呼唤着孩子们的名字,这时,从沼泽那头传来了回答。

雷门跟着狗涉过齐腰深的水,在沼泽彼岸发现了那3个安然无恙的女孩。

对这种狗来说,以上发生的只是小事一桩。

这种大猎犬体形大,相貌显得有点忧伤,是专门被驯养来凭气味辨别人的一种狗。

它们营救了无数失踪的儿童和成人,而且经常在大批搜寻人员失败的情况下建立奇功。

要闻出某种东西,如炸弹,德国牧羊犬比较在行;而黑色的拉布拉多猎犬在某一特定地区进行搜索时表现十分出色;但说到要追踪一个人的特殊踪迹,大猎犬首屈一指。

多少世纪以来,大猎犬曾追寻过逃亡的国王(苏格兰的罗伯特一世);曾受到两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更不必说其他许许多多君主了。

这种狗曾追踪过偷羊人、盗马贼、纵火犯、杀人犯和强奸犯。

当然,大猎犬更常用来帮助追捕逃犯。

对大猎犬的相貌,却实在不敢恭维。

一条好的大猎犬颈部有很大的下垂的皮肉;它颈后松松垮垮的皮肉足够做一块牧师的头巾。

这种狗的特征是有下垂的皮肤和长长的耳朵。

当它的头左右转动时,两只耳朵似乎要把气味“扫”在一起;当它的鼻子贴近地面时,它那松弛的皮肉垂向前下方,好象要将气味“掬”起来。

它浑身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