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617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docx

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

咸宁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学科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以教育部2011年正式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2、命题应遵循“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内容创新。

4、命题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建构,结合咸宁市语文教材使用和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5、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0之间。

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赋值

1、考试形式

语文考试实行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及赋值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约占1

6%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0分,约占42%

第三部分:

写作表达50分,约占42%

三、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

以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为主要依据,涉及

课本的考试内容以知识为主,约占30%左右。

课外内容主要为与教材难易相当的现代文阅读,兼及相关的语文知识和写作。

考试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

(一)积累运用

能准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相关语文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正确、规范地书写常用汉字,能辨析并改正错别字。

4、在语境中辨析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5、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6、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同义词、反义词及关联词语。

7、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熟语或成语)。

8、能准确辨析句子成分。

9、能准确理解并概括句意。

10、能辨析并改正常见的语病(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错误)。

11、能根据表达需要,对句子加以紧缩或扩展。

12、仿句、造句合乎语境及其规范要求。

13、根据

语境变换和选择句式。

14、能简明、连贯、得体地表情达意。

15、能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6、能根据表达需要进行口语交际。

17、能初步对课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予以赏析。

18、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19、了解教材中列举的部分中外名著。

20、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21、能准确默写教材规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本阅读,检测学生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概括、欣赏、评判、表达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能自主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以课外篇目为主。

阅读能力的考查,突出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把握,具体要求主要有:

1、领会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阐释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概括语段或文章的中心意思。

3、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4、理解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5、能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主要写法和语言

特色加以分析、归纳和鉴赏。

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文言文阅读

能正确地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7、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

8、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

的大意,并能准确、通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

9、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10、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11、默写课文的主要背诵的段和篇。

(三)写作

能根据表达需要写一般的常见的文体。

1、正确理解题意,立意行文有创新意识。

2、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3、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4、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

5、书写规范、工整,不写错别字。

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写记叙文,记事写人内容具体形象,有真情实感。

8、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9、写议论文,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10、写应用文类,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符合体式要求。

四、试题示例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撮合(cuō)颚骨(é)褶皱(zhě)在劫难逃(jié)

B.挑衅(xìn)洗濯(zhuó)狡黠(xiá)春华秋实(huá)

C.贮蓄(zhù)虔信(qián)瘠薄(jǐ)筋疲力竭(jīn)

D.睥睨(pì)愧怍(zuò)技俩(jì)吹毛求疵(cī)

2、按课文默写古诗。

(4分)

(1)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3)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化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的两句是:

,。

(4)杜甫的《登楼》一诗中,“,”两句诗

人由登楼所见之春色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辛勤劳动”“资源匮乏”“空气污染”“道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辛勤劳动”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B、“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句中的存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C.“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艳阳跳跃。

D.“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

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该句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B.“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句中的“终于”“不”“颇”都是副词。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是个病句,应删掉“由于”,或去掉“给”并把“带来”改为“受到”。

D.自传和小传都要真实地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也可以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

5、填入下面横

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

;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这里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这里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那儿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那儿的景色真美!

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6、名著导读。

(3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的心情。

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

7、综合性学习。

(5分)

学校开展一次以“看漫画,学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

践活动。

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并根据它下面的提示

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1分)

(2)你的表哥能力很强,但他在公司里职位很低,

一直不被重用,内心感到很郁闷。

这时如果要你劝劝你

表哥,请你想想应该怎么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引

用一句俗语)。

(2分)提示:

砍下这么大一棵树,仅

(3)学校要举办一次漫画展览,请你从寓意、构思仅只是为了做一双小小的筷子!

等角度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推荐语。

(2分)(这与环保无关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4分)

掌声高军

(1)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

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

(2)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

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3)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5)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6)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

“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7)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

“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8)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9)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10)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

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11)我面带笑容说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12)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

(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

“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

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

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

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

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

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19)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20)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是个吗?

”要求道:

“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21)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22)他说:

“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23)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

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24)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

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

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25)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

“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

”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

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

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26)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

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

了起来。

(27)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

如今,李晓已成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

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28)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3分)

9、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

(2分)

10、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

(2)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博士后在读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1、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分)

12、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

请简述理由。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

①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

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

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

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

不是的。

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纳,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

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愿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

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纳系统,它比人造声纳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

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

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

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

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

蝙蝠声纳的分辨本领很高。

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

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

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

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其微弱的回声,那些回声甚至用极灵敏的人造微音器也收听不到。

蝙蝠声纳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

即使人为地去干扰蝙蝠,哪怕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一

二百倍,它仍能有效地工作。

千万只甚至上亿只蝙蝠同住一个岩洞,它们都使用声纳,但互不干扰。

而人造声纳,却难于排除声波折射和水下反响的干扰,抗噪声能力比蝙蝠差了很多。

而且,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它的小巧程度真要使上百千克笨重的人造声纳或雷达的设计者们瞠目结舌了。

④正是凭着这独特的本领,蝙蝠在捕食昆虫时,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时一分钟之内竟能捕食十几只蚊子,简直可以做到“无一漏网”。

13、揣摩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完成①②小题。

(3分)

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

①这句话说明蝙蝠飞行的哪两个特点?

ab

②该句表意很准确,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b特点?

14、

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请在本段中再找一例。

(3分)

15、下列各项中的例句与前面的概括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体积小“蝙蝠声纳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

B.速度快“能在一秒钟之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

C.区分准“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

D.抗扰强“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16、下面有关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说明了蝙蝠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纳系统,从而使它具备夜间飞行和捕食昆虫的独特本领。

B.第③段中“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

”一句主要是为了说明蝙蝠反应敏捷这一特点。

C.第②段用人造声纳与蝙蝠的天然声纳作对比,是为了突出后者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D.第③段中介绍蝙蝠回声定位的过程是:

发射超声波→超声波被反射→接收回声→分辨物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12分)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

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

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

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

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

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

一年冬天,大雪纷飞。

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

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

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

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

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

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

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

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

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

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

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

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

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

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

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你对生活失望,生活

也会懒得理你。

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17、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

(2分)

18、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分)

19、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20、本文有些句

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

(2分)

21、第⑦段柳公权的例子除了给我们感动外,还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再列举出一个恰当的事例予以证明。

(3分)

(四)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

(12分)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为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然志犹未已,君胃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三、写作表达。

(50分)

27、一株百年古松,虽然被移植到城里,但它始终惦念着家乡。

尽管这里的风很柔和,雨水很充沛,但空气污浊,噪声太大,又有人为的破坏。

几年了,它的根须始终是短突突的,始终没有伸展开去。

它默默地忍受着,坚持着,然后在一个风雨之夜,借助一次强风完成了生命的历程,它枯萎了。

松树选择了枯萎以彰显自己的性格。

这种选择是一种拒绝,但是,这是松树用生命做代价的拒绝!

其实,或许松树还有其他选择……

生活中许多人、事、物都会面临类似于松树的选择,会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以“的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紧扣材料,确定选材和立意;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横线上可填一个词或一个短语;③可以编童话、讲故事,也可以阐述某种感想或看法,要有真情实感;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⑤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⑥不少于600字;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附录:

阅读、背诵的古诗文推荐篇目

附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