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8998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

中药鉴定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

中药鉴定之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

1、A大黄 RadixetRhizomaRhei

【来源】为蓼科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 、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根及根茎 

【产地】掌叶大黄主产于、、、等地,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及地区,野生或栽培。

药用大黄主产于、、、、等省,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

【性状鉴别】根茎呈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外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具髓部维管束的异常构造。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外木质部,侧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粉末:

掌叶大黄粉末淡黄色。

1草酸钙簇晶多而大,直径21~125μm,,

棱角大多短钝。

2    淀粉粒单粒或复粒。

3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

 

【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

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sennosidA、B、C、D、E、F)等,泻下作用强。

大黄苷(rheinosideA、B、C、D),亦为泻下成分。

鞣质类物质约5%:

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的甲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置紫外光灯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与土大黄苷等的芪类化合物区别)。

(2)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2、B黄连RhizomaCoptidis

名称

味连

雅连

云连

来源

毛茛科 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根茎

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 根茎

黄连CoptisteetaWall.根茎

产地

石柱县,、、等省亦产。

主为栽培品,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主产于洪雅、峨眉等省,栽培,少量野生。

主产于德钦、碧江及地区,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10~11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干,撞去须根。

云连在干燥后,再喷水使表面湿润,用硫黄熏12~24h,干燥。

形状鉴别

根茎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表面黄褐色。

断面鲜黄色。

根茎多单枝,较粗壮,似蚕形“过桥”较长。

表面棕黄色。

断面黄色,有的中空。

根茎单枝,较细小,略弯曲,蝎尾形,表面棕黄色。

断面黄棕色。

显微鉴别

①木栓层:

为数列扁平细胞,外则有时可见鳞叶组织。

②皮层:

较宽,单个或成群;常可见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

③中柱鞘纤维:

成束存在

④维管束:

外韧型,断续环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细胞扁平射线明显,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均木化,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纤维较发达。

⑤髓部:

由薄壁细胞组成。

⑥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

薄壁组织中有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纤维或拌有少数石细胞。

髓部无石细胞。

髓部尚有多数石细胞群。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特征

①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及纹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鲜黄色,多成束,纺锤形或长梭形,较粗短,壁厚末端尖,壁孔明显。

③木纤维鲜黄色,成束,较细长,壁稍厚,纤维管胞,具缘纹孔明显,韧形纤维单纹孔。

④导管:

主要为孔纹导管,少见具缘纹孔。

⑤鳞叶表面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或类方形,无细胞间隙,壁呈微波状弯曲或连珠状增厚。

主要成分

三种黄连均含有多种生物碱:

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

3、A人参RadixGinseng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精固脱,强心安神”。

时珍:

“因根如人形而得名”。

【来源】为五加科PanaxginsengC.A.Mey.  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等省。

栽培品习称“园参”。

野生品产量甚少,习称“山参”。

【性状鉴别】人参 一般分芦、艼、体、腿、须等部。

其上部的根茎称“芦头”,芦头上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芦头上不定根,习称“艼”,多为2一3支。

主根称体,纺锤形或圆柱形,支根为腿,分支为3一5不等,腿生有细须根,其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

体轻,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

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显微鉴别】主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层窄;

②   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含黄色分泌物,外侧常有裂隙。

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

③   形成层成环。

④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

⑤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

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

①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②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③   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20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

(红参中淀粉粒已糊化)

④   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直径10~56μm。

⑤   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成分】1.人参皂苷(ginsenosides),约4%:

是14种以上皂苷的混合物,称为人参皂苷

【伪品】

(1)豆科植物野缸豆,无芦头,具有晶纤维,豆腥气。

(2)商路无芦头,巨罗盘纹,麻口,无参味。

(3)菊科山莴苣含有菊糖,无碳酸钙结晶。

(4)茄科植物华山参,有异常维管束。

4、C柴胡(RadixBupleuri)

南柴胡

北柴胡

来源

伞形科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的根 

为伞形科柴胡Bupleurumchinense.的根

产地

主产于东北(、)、蒙、、、等省。

主产于、、、、等省。

性状鉴别

根较细,多不分枝,根头顶端有细毛状枯叶纤维。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

具败油气。

呈长圆锥形,下部分枝,根头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无毛刷状纤维,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

显微特征

①皮层油管较多而大。

②木纤维少而散列,多位于木质部外侧。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下为7~8层栓层细胞。

②   皮层、韧皮部散有油管。

③   形成层成环。

④   木质部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列成2~多个断续环状。

5、A川贝母(BulbusFritillariaeCirrhosae)

【来源】 为百合科 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

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鳞茎。

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栽培品”

松贝(川贝母)

青贝(暗紫贝母)

炉贝(贝母)

形状鉴别

呈类圆锥形或球形,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l~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呈类扁球形,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口,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气微,味微苦。

呈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

基部稍尖或较钝。

气微,味微苦。

6C、麦冬(Radix0phiopogonis)

【来源】 为百合科 麦冬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块根

【产地】 主产慈溪、余、肖山、及省者称杭麦冬,主产地区三台县者称川麦冬。

【性状鉴别】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皱纹。

质柔韧。

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气微香,味甘微苦。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根被3~5列木化细胞。

②   皮层宽广,散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壁及侧壁均增厚,纹孔细密。

③  中柱甚小,韧皮部束16~22个,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束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状。

④   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粉末;白色或黄白色。

①   根毛细长弯曲,长约150μm,宽约30μm。

②   根被细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

③   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5~50μm。

④   石细胞呈长方形,常成群存在,细胞壁木化,壁孔细密,有的一边薄壁性,孔沟极明显。

⑤   木纤维细长,细胞壁木化,壁孔呈稀疏点状,孔沟明显。

⑥   导管及管胞多单纹孔及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直径可至35μm,常与木纤维相连。

(1.表皮毛2.表皮3.根被4.外皮层5.皮层6.草酸钙针晶束7.石细胞8.皮层9.韧皮部10.木质部11.髓)

 

7、B天麻(RhizomaGastrodiae)

【来源】为兰科天麻GastrodiaelataBl.块茎

【产地】主产于、、等省。

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性状鉴别】呈长椭圆形,长5~13cm,宽2~60cm,厚1~3cm。

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为残留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称为“肚脐眼”;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成多轮横环纹。

有纵皱纹。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

气微而特异(鸡屎味),味甘。

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冬麻)”质佳;

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春麻)”质次。

(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皮,松香断面要牢记)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

①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②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③中柱维管束周韧型或者外韧形。

④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

黄白色。

①厚壁细胞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71~250μm,壁孔明显。

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长25~93μm。

③有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

④薄壁细胞含粘液质及卵形或长椭圆形的颗粒状物质,有的粘结成块,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

【理化】 

(1)粉末1g+水10ml浸渍4h、振摇,过滤,滤液+碘试液3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8、B沉香(LignumAquilariaeResinatum)

白木香

沉香

【来源】

为瑞香科 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心材。

【产地】 

主产于省。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

自树干中割取沉香,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晒干。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块、片状。

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孔洞和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可见黑褐色树脂和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质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

断面刺状。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

表面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

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

 

【显微鉴别】 

 

白木香横切面:

①   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42~128µm,往往2~10个成群存在,有的含棕色树脂。

②   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µm,壁稍厚,木化。

③   木射线宽l~2列细胞,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棕色树脂。

④   含韧皮部薄壁组织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沉香极少)。

切向纵切面:

可见木射线细胞同型性,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沉香木射线多为1列细胞,高5个细胞)

     导管为具缘纹孔,多为短节导管。

     纤维细长,有单纹孔。

     函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粉末特征】

 

白木香黑棕色。

①  纤维状管胞长梭形,多成束,直径20~30µm,有具缘纹孔,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②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30µ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导管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

③   木射线细胞单纹孔较密。

④   函韧皮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质,细胞壁非木化,有时可见纵斜交错纹理及菌丝。

⑤   韧型纤维壁上具单斜纹孔。

⑥   草酸钙柱晶,长69µm,直径9~15µm。

9、A肉桂 (CortexCinnamomi)

 【来源】 为樟科 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 的树皮

 【产地】 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多为栽培。

【性状鉴别】 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

外表面灰棕色;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

嚼之渣少。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数列,最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存在。

④       韧皮部约占皮的1/2厚度,油细胞随处可见;粘液细胞亦较多。

⑤       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

红棕色。

①       石细胞,三面壁增厚,一面壁菲薄。

②       纤维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③       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油滴。

④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于射线细胞中尤多。

⑤       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壁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10、C黄柏(CortexPhellodendri)

川黄柏

关黄柏

【来源】 

为芸香科 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meid.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   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产地】

黄皮树主产于、等省。

黄柏主产于、等省,以产量最大。

【性状鉴别】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3~7mm。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皮孔横生,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的粗皮。

表面暗黄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断面深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

气微,味甚苦,粘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通常较川黄柏薄,厚约2~4mm。

外表面绿黄色或淡棕黄色,偶有暗灰色的栓皮残留,栓皮厚,有弹性,

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粉末鉴别】

川黄柏粉末不同于关黄柏的特征是:

石细胞大多呈分枝状,呈圆形者直径40~128μm,纹孔沟可见。

黄色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遇水渐膨胀呈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40~72μm,壁薄,有时胀裂,胞腔可见无定形粘液汁。

呈绿黄色或黄色。

①       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②       石细胞众多,鲜黄色,长圆形、纺锤形或长条形,直径35~80μm,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钝尖,壁厚,层纹明显。

③       草酸钙方晶极多,直径12~24~30μm。

④       粘液细胞可见,呈类球形,直径32~42μm。

【显微鉴别】

①       未去净外皮者可见木栓层由多列长方形细胞组成,含棕色物质。

栓层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②       皮层比较狭窄,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石细胞大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③       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而细长

④韧皮部占树皮的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又称硬韧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⑤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随处可见。

 

关黄柏与川黄柏相似,不同点是关黄柏木栓细胞呈方形,皮层比较宽广,石细胞较川黄柏略少,射线较平直,硬韧部不甚发达。

 

10、A肉桂、C黄柏、C厚朴粉末比较

肉桂

黄柏

厚朴

颜色气味

红棕色,气芳香,味甘,辣粘液性。

绿黄色或黄色,川黄柏为黄色;味极苦,带粘液性。

棕色,有香气,味辛微苦

石细胞

类圆形或三角形,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

成群分布,壁极厚,呈不规则形状(分枝状)

众多,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分枝状

纤维

单个散在,长梭形

散在纤维束,含晶鞘纤维

成束存在,壁厚,呈波浪或锯齿状

油细胞

类圆形或者长圆形

较大,细胞壁木栓化,含黄棕色油状物

粘液细胞

多见

可见,呈类球形

草酸钙晶体

针晶或柱晶,成束或零星散在,在射线细胞中尤多

方晶众多,鲜黄色,长园形、纺锤形

放晶或棱晶少见

 

 

11、C厚朴(CortexMagnoliaeOfficinalis)

【来源】为木兰科 厚朴MagnoliaeoffiinalisRehd.Wils.凹叶厚朴MagnoliaeofficinalisRehd.var.biloba干皮、枝皮和根皮。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发汗”,至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

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

【性状鉴别】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

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断面外部颗粒性;部纤维性,富油性,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

气香、味苦带辛辣感。

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显微鉴别】 厚朴干皮横切面:

 ①木栓层;栓层为石细胞环带。

 ②皮层中散有多数石细胞群,石细胞多呈分枝状;靠层有油细胞散在,壁稍厚。

③韧皮部占极大部分,油细胞颇多,纤维束众多,壁极厚。

射线宽1~3列细胞,向外渐宽。

薄壁细胞中淀粉粒多已糊化,有时可见少数草酸钙方晶。

粉末:

棕黄色。

①   石细胞众多,有的呈不规则分枝状。

②   油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细胞壁木化。

③   纤维壁甚厚,平直,孔沟不明显,木化。

④   稀有草酸钙方晶。

 

12、番泻叶(FoliumSennae)

 【来源】 为豆科 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尖叶番泻CassisacutifoliaDe1ile 小叶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基部略不对称,全缘。

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尖叶番泻叶小叶片略卷曲或常有破碎。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1.2cm;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无叶脉压迭线纹,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显微鉴别】 

粉末:

黄绿色。

①      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

②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µm,壁厚,有疣状突起。

③      晶鞘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µm。

④      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细胞中,直径9~20µm。

⑤      等面叶组织碎片

(1、表皮2、6栅栏组织3、草酸钙簇晶4、海绵组织5、导管7、草酸钙棱晶8、非腺毛9、韧皮部

10、厚角组织11、中柱鞘纤维)

13、C大青叶(FoliumIsatidis)

【来源】 为十字花科 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叶

【性状鉴别】 

多用基生叶,叶片极皱缩,成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

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倒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

叶柄腹面略呈槽状。

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鉴别】

1、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2、叶肉组织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略呈长圆形。

3、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形,每个维管束上下侧均有薄壁组织。

4、薄壁组织中含有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粉末特征】

1、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聚集成堆。

2、橙皮苷样结晶,呈淡黄绿色或无色

3、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

4、厚角细胞较多。

5、导管网纹或螺纹。

大青叶

路边青

马蓝

来源

十字花科菘蓝的叶

马鞭草科植物大青叶的干燥全株

爵床科马蓝的叶

性状鉴别

暗灰绿色,叶全缘,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质脆易碎,气微,味微酸,苦,涩

叶片多破碎,黄绿色,下表面色稍浅,全缘,叶脉上面平坦,下面明显隆起,气微,味微苦。

表面灰褐色,有细皱纹,叶缘有细小浅钝锯齿,背面叶脉明显,质脆易碎,气微味淡,粉末呈绿褐色。

粉末特征

1、靛蓝结晶

2、橙皮苷样结晶

3、气孔不等式

1、腺毛与非腺毛

2、石细胞

3、晶纤维

1、腺毛与非腺毛

2、含有碳酸钙钟乳体的晶细胞

3、气孔直轴式

14、C金银花FlosLonicerae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 主产于、,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鉴别】 

花蕾呈细长棒状,上粗下细,稍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花萼绿色,细小,先端5裂,裂片有毛。

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

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

有清香气,味微苦。

【显微鉴别】 忍冬粉末:

浅黄色。

①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直径60~70μ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