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047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品全生命周期.docx

产品全生命周期

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获取、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产品分配、产品使用和维护、产品报废处理等阶段。

各阶段都需要有物料和能源输入,也都有废弃物向周围环境输出,如图2—5所示。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贯穿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中。

1原材料获取阶段传统的产品设计大都仅从材料的机械和物理性能是否最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来考虑,很少考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点,应该从材料的开采起,到机械报废、材料回收止,始终把与环境协调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对选材用材应作出全面综合考虑。

在开采制备阶段,所选择的应该是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少、无毒性,或经过处理毒性可以消除的材料。

对可再生资源应考虑再生周期和成本,对不可再生资源则应严格控制用量,特别是稀有资源应保护性使用。

这一切,当相应的资源法规健全后,都将会反映到材料成本中;在加工过程中,所选材料应易加工、低能耗、废料不污染环境;在使用中应不产生有害物质,在产品寿命终止后,应易降解和回收。

2加工装配阶段传统的零件加工相处理工艺的选择侧重于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对在零件加工相处理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仅采取对最终排放物进行处理的局部被动的措施。

这种生产方式没有对生产全过程污染的控制,采取末端处理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末端处理投入高,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企业缺乏积极性,通常需要动用政府法令强制施行。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对污染采取主动防治的技术路线,争取减少或消灭在生产过程的上游,持别是在产品加工制造阶段产生的污染。

这样不仅正本清源,从根本上保护环境,而且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例如人们在研究新的镀覆工艺取代电镀工艺,以便消除电镀液排放造成的污染;研究用高速无切削液加工工艺消除切削液排放造成的污染;研究用新的表面装饰涂层取代传统的漆层,消除漆中有机溶剂挥发带来的大气污染等等,把制造过程中的三废(废气、废液和废物)降到最少。

同时,要求制造过程节约能源,具有很好的宜人性。

3产品分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涉及产品包装和运输。

长期以来,在运输方面注重运输时间、运输价格、便利性和可靠性;在包装方面,注重产品的保护。

但为了竞争,则不惜花费很高成本制作精美的包装,以迎合用户高消费心理。

可持续发展观点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可运输性,节约空间,减轻自重,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为此,现在很多设备以至家用电器都设计成组装式,特别是占空间很大的家具也都设计成组装式,可用纸盒包装,运输性能很好。

长期以来用作产品包装衬垫的发泡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它正迅速被纸质等其他材料所取代。

4产品使用阶段产品在使用阶段的能耗、资源消耗、排放物以及易维护性,是可持续发展论关心的热点。

一方面,像家用电器的用电量、小轿车的油耗量之类问题,用户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会主动予以关心。

另一方面,不科学的高消费观念驱使人们又在大量浪费能源和资源IW如,家庭中每人拥有一辆轿车,每天单人驾车上下班,所驾驶的又是大排量的大型轿车,这就是发达国家常见但很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提倡公共交通,应推行紧凑型轿车,应探索各种既方便个人,又最佳利用资源的集体用车模式。

此外,更换产品中的易损件,是使用、维护产品的重要内容,但频繁更换,既耗费物资又给用户带来不便,为此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但近来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超短,过长的使用寿命反而是一种浪费。

相反,模块化的、可重组的、具有合理寿命的产品和零部件,将是对资源的最佳利用。

今天,汽车排放的尾气、冰箱中氟里昂泄漏造成的污染已为人们所重视,为此人们对这些产品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

但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依然比比皆是。

在21世纪,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大量产品都将改换面貌构低排放、零排放的新设计所取代。

5产品报废阶段在传统的观念中,报废的产品称为垃圾,并在这一层次上加以处理。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它们始终是资源,应进入再循环系统重新加以利用。

这里涉及报废产品回收政策和体系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己制定法律,规定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负责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否则将课以重税,因为政府将为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作出投入。

回收后的报废产品必须能拆卸成零部件,并进行分类,由此产生“面向拆卸”的设计技术,零部件编码分类技术等概念全新的设计制造技术。

报废产品解体后,面临一个如何利用的问题,从而出现各种翻新重用技术。

例如,从回收汽车中获得旧发动机、旧启动电机等,经翻新,提供给修理部门作配件用,这些配件的性能完全达到使用要求,寿命与送修车剩余寿命相一致.价格便宜,很受用户欢迎。

也有一些产品lx中一些关键耐用零部件,经翻新后可作为正规零部件装入新货中使用,如柯达公司出品的“相迷救星”相机,其机芯和电子部分的回收循环使用次数可多达10次。

也有一些零、部件可以巧妙地改用,如汽车中的空调和音响改作小型操作室或家用空调和音响。

材料的再生利用是回收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金属材料可重新熔炼使用.关键是大量有机材料的再生利用尚缺良策,如塑料的再生利用,它已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据报道,人们已能够从废塑料中提炼石油,用细菌培殖手段再生利用废旧轮胎。

资源回收科学在今天已成为融各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贯彻,产生了“清洁生产”(C1eanerProduction)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此对清洁生产作出如下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即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讲,清洁生产包括:

(1)清洁的能源如太阳能、水电、风力以及现有燃料的清洁燃烧。

(2)清洁的材料低污染,无毒,易降解.可回收。

(3)清洁的制造过程不消耗带污染环境资源,无三废排放。

(4)清洁的产品使用中不污染环境,报废后易回收。

由此产生绿色产品准则及其相应的绿色设计技术。

1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可持续发展观的最基本点就是协调,即,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

对可持续发展现念实施效果和影响的评估,也应重点放在协调上。

目前还没有建立一致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但一些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图2—6是人与自然、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机制系统模型。

它反映了协调的内容和彼此间的关系。

这里引用已经存在的三个再生产的过程:

(1)第一再生产过程指的是人类繁殖、人口增长,人的教育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生活需要一代代的发展,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发展过程。

(2)第二再生产过程指的是人类从自然界或可再生物质中获取资源与能源,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所进行的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

(3)第三再生产过程是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耗损与恢复过程,包括可再生资源的再生与增殖、废弃物再资源化、无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改善等。

第一与第二再生产过程之间构成供需平衡关系,第二与第三再生产过程之间构成生态平衡关系,前者反映生产与经济发展,后者反映环境支持能力,两者之间应处于协同反应状态。

这种协同性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评定:

(1)三大再生产过程是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处于有序状态就汽车的发展来说,应使中国人口发展得到控制;应形成一个科学的汽车消费结构,在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形成合理的汽车消费总量、产品种类和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应面向这样的市场开发产品与生产;自然资源由于汽车良好的设计而完全能够支撑;环境受到了保护;如果人类进步能够从太阳能、自然发电或可再生资源中获得供给汽车的能源,那么整个汽车的发展就处于理想的有序状态中,具有长久发展的持续力。

(2)三大再生产过程是否形成正向的合力作用同样以汽车为例,如果其设计是节能型的,与合理消费配套的,就能减轻了自然资源的负担;如果是零排放型的,就能减轻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如果充分考虑了回收利用,而且大量采用绿色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就能使环境的协调容易实现。

正向和有序是协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3)为实现协调所作的投入与效益显然,一个好的设计应提供一个良好的、低成本的协调环境。

今天,为解决汽车的排放尾气的污染,必须采用电子喷射、无铅汽油、尾气净化装置3项昂贵措施,显然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方法。

目前很多材料回收技术,在实验室已实现,但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投入实用。

在实现三大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协同发展同时,入门必须考虑措施的总体经济性。

图2—7为这项分析的过程结构。

最后应该指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估是具有层次性的。

可以从全球、国家地区等不同空间,自然与人类社会等不同领域进行评价。

2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思维

设计是一个综合思维过程,它不仅表现在技术系统内部功能的综合之中,而且表现在产品的全部寿命周期中,正如图l—l2所示,设计是纵向与横向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

2.1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

一个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

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退让期,如图1-13所示。

1投入期(T1)是产品初次投放市场的阶段。

这时需要用各种手段向用户介绍产品.如展销、参加博览会、作各种媒体形式的广告等,促销费用很大,销售量很低,一般很少取得效益。

2成长期(T2)可分为成长前期和成长后期。

成长前期又分为试销期、初步稳定期和失望期。

(1)试销期(T21)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由十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新产品的优点,用户受到吸引,新产品迅速被市场接受。

销售量迅速增长,产品逐渐扭亏为盈。

(2)初步稳定期(T22)由于销售量迅速增加,使用者越来越多,经过一段使用过程,新产品的缺陷开始暴露,用户开始抱怨新产品有缺点。

不过,这时虽有不利于新产品的议论,但肯定性意见是基本的。

后期销售量会略有减少,但对企业的盈利影响不大。

(3)失望期(T23)新产品的缺陷全面暴露,用户意见纷纷,有些用户可能对新产品持否定态度,有些保守的用户可能仍去购买功能相同的老产品,有些原来想买新产品的用户可能改为持观望态度。

这时形成购买新产品的低潮,导致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企业盈利受到较大影响。

(4)成长后期(T24)生产厂在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新产品存在的缺陷,大力进行改进,使产品的优点更为突出,缺陷得到弥补。

通过宣传试用,广大用户对新产品又有了较好的评价相信任,便进入了成长后期。

产品的销售量迅速回升,企业盈利额迅速增加,逐步达到高峰。

3成熟期(T3)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基本平衡,销售量趋于稳定。

这个阶段时间较长,可一直持续到下一代新产品的出现。

我国过去技术进步不快,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使许多机械产品长期处于成熟阶段,即所谓“几十年一贯制”状态。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4退让期(T4)由于新的替代产品的出现,原产品便进入了衰退时期。

在这个阶段,或者由于习惯的作用,保守的用户不会很快接受新产品,或者由于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数量有限,供不应求,所以老产品不可能一下于就没有销路,要经过一个新老产品共存,新产品销售量逐步上升,老产品销售量逐步下降的退让阶段,老产品才会完全退出市场。

产品价格和销售额、利润在整个市场寿命周期内的变化情况如图1—14所示。

根据产品所处市场寿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进行分析思考的重点也不同。

当产品处于成长期的前3个阶段时,重点问题是根据用户的意见,改善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加强产品的市场地位;当产品处于成长后期和成熟期时,重点应放在成本降低上,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当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末期或刚刚进入退让阶段时,就需要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

这时,可通过价值分析改变产品的外观,局部提高产品的某些功能,或使产品成本有大幅度的降低,以维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迟产品的衰退时间

2.2产品的全寿命周期

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制造该产品的原材料开采制备起,到产品使用寿命终止的全

部过程。

现代设计要求在产品设计阶段必须对这一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全面的、综合的

考虑。

图l—15是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阶段构成。

由于产品总是处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围

之中,所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都与这两种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1原材料的开采与制备阶段长期来主要从经济性和材料本身性能出发选用材料。

今天,应同时注重材料资源保护与再生,以及材料开采、制备过程中污染、毒性和能源消耗。

例如石棉已披确认为致癌物质,很多原先使用石棉的工业产品,如汽车刹车片,都已由国际公约禁止采用,设计中就应回避。

材料的选择与很多社会因素相关,有些材料属战略物资,有些材料时时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有些材料,如稀土元素,为中国所富有,应优先考虑采用等等,在设计中都应予以注意。

2产品设计阶段产品设计的水乎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成本、质量、使用和研制周期。

统计资料表明,产品的质量事故中有50%是由于设计失误而造成的,产品的成本60%一70%取决于设计。

产品在生产、使用中性能基本上都是在设计阶段披决定下来,所以,设计是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决定性一环。

3产品生产阶段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特别是应该相当今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包括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相适应,如便于在加工中心加工、便于由机器人装配等等。

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少消耗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需要的劳动条件要符合社会劳动法规的要求。

在今天实现了制造全球化的形势下.产品的生产往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特别是零部件的生产。

因此在设计中,对配件从国际市场的获取,国际市场上的规格、标准,为便于异地生产而将产品作必要的模块分隔,都应作出周密考虑。

4产品销售阶段现代的产品通常对准国际市场,即使国内市场也将面向辽阔的国土。

所以,产品的流通、销售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特别是运输过程中的保护。

为便于运输应将产品设计成便于拆装的形式。

全于产品包装,已成为一门专业,它对轻工产品的商品形象有着重要作用,产品应设计成易包装的结构。

由于使用时包装材料将被丢弃,所以对包装材料的污染问题应引起社会的特别重视。

5产品的使用阶段大多数产品使用中要继续从自然界吸取能源和物资。

汽车要消耗石油,家电产品要消耗电能,大量的易损件将在维修中更换。

像汽车,在使用中还有很多社会费用,如购置费、税费、道路管理费等等。

有些费用起因于社会消耗,有些则由于国家的政策,如对进口产品实行高税收,以保护民族工业。

今天的消费者都已懂得,不能只从产品的销售价格考虑购买与否,必须从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消费值来衡量产品的经济价位。

据调查,在中国目前有能力购入轿车的家庭中,有50%的家庭考虑到购后使用费用太高而不准备购买。

所以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仅应有好的功能,面且要有低的使用成本,这就要求产品具有高的效率、很好的可靠性、第一流的售后服务.同时,产品的结构要便于售后服务。

6产品的报废与消亡阶段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遗体”将转化为环境的负担。

今天要求产品在设计中就对报废产品的回收与再循环利用作出周密考虑,形成现代设计中的一个新的分支一——面向回收的设计方法。

产品全寿命周期中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2.3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观

长期以来,人类不断从大自然索取资源,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其转化为物质财富,构成人类文明生活的基础,并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是人类创造性生产活动的成果,是首先必须加以肯定的一面。

但是,当人们回顾百年发展史时,清楚地看到这一时期同时存在两个负面。

一是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反过来变成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摧毁力。

直到今天,局部性的战争始终未见停止,军事技术依然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资源狂取滥用,使自然资源而临枯竭,地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支承力日渐削弱,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自然开始向人类提出了严重警告,并进行报复。

而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相应地而临着两大任务,即和平与发展。

社会的进步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导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去抑制战争,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文明的进步则使人类认识到,今后的发展必须采取与环境相协调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1992年由世界各国首脑签署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中作出的决议,是人类共同的决策。

它不仅从宏观上指导人类未来的一切生产活动,而且也是现代设计每一环节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

2.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战后经济获得恢复的基础L,西方经济学家和许多国家的政府先后开展了以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为目标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旨在推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政策和法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后,亚洲的一些国家相地区也先后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行列,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成为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使那些促成这一发展的模式和观念深深渗透到人们的一切生产活动之中,形成传统的发展观。

它表现为对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强烈追求,认为GNP高的国家就是经济强国,人均GNP高的国家就是经济成功或繁荣的标志,GNP增长迅速的国家就是经济上取得很大进步的国家。

因此,追求GNP的增长就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不论西方工业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来都是按照这一模式束发展自己的国家。

尽管这一模式在一些国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实际上却隐伏着很多弊病。

(1)这种增长带有一定的虚假性一个国家为获得经济发展必须付出沉重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丧失,和为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所作的投入。

在现行的GNP指标中,非但没有计及这一因素,反而将很多这一方面投入累计到GNP中。

例如汽车:

工业的发展带来GNP的增长,但汽车的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为此采取三大治理措施,即采用无铅汽油、发动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和尾气净化装置。

从事这三项措施的生产企业,将其的产值计入GNP中,而这些产值并没有增强社会经济实力,何况这里还没有计入国家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引起污染所投入的管理费用。

再如,我国一些企业用发泡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这些企业的产值自然计入GNP中,但仅在长江上游航行的客轮中扔入江中的一次性饭盒造成“白色污染”的垃圾,就多次造成葛洲坝电站停机事故,为此,电站不得不在电站上游水域堵截和打捞这些饭盒,其耗资远超过这些饭盒的产值。

因此,这种饭盒形成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应为负值。

据此,GNP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应是两个不能混同的概念。

美国的世界资源研究所同印度尼西亚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估计了石油、森林和土壤损耗的经济价值,并以此对GDP(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调整。

结果表明,印尼1971至1984年未调整的GDP年增长率是7.1%,调整后是4%,如果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人体健康的损害和其他环境污染造成损失,GDP下调的幅度还要加大。

(2)这种增长观助长粗放型经济发展粗放经济为了偏面追求GNP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初始投入,和资源、能源的高消耗。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谋求在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条件下的高速发展,常以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其发展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是不高的。

如我国从1953至1990年经济虽增长了11.7倍,但初始投入平均增长对经济平均增长的贡献占94.54%.而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对经济平均增长的贡献只有5.46%。

在能源利用方面,1952—1987年,我国单位GNP的能源消耗为世界平均值的3.5倍,甚至比印度还要高1倍以上.消耗的货物周转量为世界平均值的4.2倍,用水量为发达国家的5—10倍,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

(3)这种增长是依靠高消费、高享受来刺激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往往走刺激消费的道路。

在缺少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而将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不断增长的合理需求引导到奢侈和浪费误区。

其结果同样导致自然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人类生活的质量实际上是在下降。

法国是世界上人均轿车拥有量领先的国家,平均每2人拥有l辆轿车。

1997年9月30日,由于轿车排放尾气的污染,巴黎的空气达到三级污染标准,导致人们呼吸困难,咽喉发炎,甚至窒息。

这就迫使法国政府宣布,在10月1日禁止市内一半私人轿车上街,并决定市内各种机动车辆最高时速下调20km。

1997年某一天,法国有一城市进行丁一次有趣的试验,宣布当日为元汽车日,市民们普遍为城市的清洁空气、蓝天和宁静所陶醉。

这一试验并不想表明汽车的存在是错误的,但却向人们展示了没有空气和吸声污染的环境能为人们提供怎样的高生活质量。

高消费带来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最为严重,据《我们的星球》1994年报道,若以能源使用当量来度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则不到全世界人口1/3的富人对环境的破坏约占总破坏量的2/3。

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使人类自身进一步的发展和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大气的污染和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森林破坏性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大量物种的灭绝,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等,都是今天人们熟知的危害,而像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的枯竭,已成为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中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行为。

1972年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80年代初,由联合国授权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l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HarlenBrundtland)领导下的WCED组织出版74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这次被称为“地球首脑会议”上,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就人类摆脱环境危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签署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两个重要文件,正式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最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它表明整个世界将从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转向现代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协。

它包含如下一些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仍然是发展,但是为人类指出一条更文明、更科学、更理智的发展道路,持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决不能再重复发达国家前工业化时期所走过的道路,而从发展初期就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政府在里约环发大会后,于1994年3月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在中共中央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与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相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是协同,即社会进步的目标、经济增长的目标、环境保护的目标三者之间的协同,也5p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要使人类的发展有一个可持续的资源保证相协调的环境支持。

这对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

我国可耕地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2.3%.森林为14.5%、淡水为28.1%。

据有关调查估算,我国土地资源潜在的自然力1年生物生产量约为72.6亿吨干物质,若按温饱标准计算,其理论上的最大承载人口能力为几亿一16亿人。

如果我们不控制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