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12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docx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

大名一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变化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

C、耕种D、冶铁

3.

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

这表明当时()

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

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

4.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5.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6.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

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

“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C.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D.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8.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

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

A.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9.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10.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1.近现代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以下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B.“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跟老农民"

C.“只要成份好,其他不计较"

D.“夫妇有义则合,无情即离”

12.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13.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

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

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

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

14.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15.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

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16.“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17.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

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

“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D.跨国公司的建立

18.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

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

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19.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使美国社会趋于稳定

D.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提高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

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国有化

21.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社会保险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22.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发动了第一次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炭、铁路以及城市共用事业等收归国有。

下列对这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实践了凯恩斯主义B.为了迅速治愈战争创伤

C.利于遏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D.目的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3.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

24.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

标。

”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提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2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26.有学者评论说:

“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

”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B.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注重发展重工业

27.美元是世界性货币,有时也把美元说成“美金”。

“美金”的说法应开始于()

A.罗斯福新政开始后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

C.《关贸总协定》签署后D.《马歇尔计划》实施时

28.下图分别是哪两个组织的标志()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B.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

29.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

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B.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C.各成员国必须执行“路线图”D.推动亚太地区走向政治一体化

30.美国海岸警卫队2014年1月4日表示,应俄罗斯和中国的要求派出船支去支援困在南极海滨中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和中国破冰船雪龙号。

这一事件最能说明

A.国际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

B.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众多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D.国家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

31.

材料解析题(40分)

材料一:

新航路

开辟航线图、三角贸易图、瓦特和改良蒸汽机、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线路1、线路2的开辟者分别是谁?

(2分)他们的活动给欧洲和亚非美洲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4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分)

 

(2)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

“Steam叔叔是英国人”(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

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5分)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又有何影响?

(2分)

 

(3)1929年从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客观上说明了什么?

(2分)为解决此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主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

(5分)

 

32.《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6分)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

(6分)说明其共同本质。

(2分)

 

(3)

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4分)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

1—5CDCCB6—10ABDCC11-15DD

ACD16—20DBCBA21—25ADCDA26-30BBABC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片中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从古代原始农业使用骨器到到汉代二牛一人的牛耕法再到隋唐时曲辕犁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即铁犁牛耕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因此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冶金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可知水排是用于冶金铸造的,由此排除ABC。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水排是冶金铸造时的鼓风工具,所以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的发展

3.C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文字“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说明“坊”和“市”的界限已打破,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故选C。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苏州纺织业分京苏两派,各有成规,而且都是世代相传,不互相交流,这就说明了技术垄断的存在所以C正确;而A没体系政府专营,材料中内容应该是私营的;B没体现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D没有说分工,只是提到各有主顾,即各有优势和特长。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手工业

5.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段是1895-1912年,这一阶段处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

府为了筹措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正确答案是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1927—1936年间,以华商纱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是该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大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A项正确。

B、C项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实际;D项与民族工业的繁荣无直接联系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

【名师点睛】五种经济成分的消长过程:

(1)代表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引导小农走向合作化道路。

(2)代表洋务企业,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出现,90年代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失败,洋务企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代表外商企业,鸦片战争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出现,其后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外国企业。

(4)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70年代产生,曲折发展,1953~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5)代表官僚资本,1927年南京国

民政府建立后出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急剧膨胀,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7.B

【解析】

试题分析:

“诚难与外货竞卖”,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A是现象。

“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说明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税负沉重,说明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CD都是原因,但是二者都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决定的,因此选择D。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原因。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大跃进”与“八字方针”,题眼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

依据数轴所反映的信息来看,1958—1960年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所以二者协调发展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1958年是“大跃进”时期,炼钢的质量没有保障,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并非是真正的工业化,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农业增速超过工业,但并不能说明农业反超工业,故C项错误;20世纪50—60年代,国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由国家统一管理,因此深受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故D项正确。

9.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是在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曲折与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来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故应选C。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共十四大”、“‘下海创市场’,与此直接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只有C项符合中共十四大史实,大会上,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

其余ABD三项的表述均与中共十四大没有直接联系,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四大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审题,“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A项是古代女性的婚恋观,排除;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的蓬勃开展,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人阶级的地位上升,故排除B;C项是文革期间的价值取向,排除;D体现了婚姻自主,符合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故选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的变化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可以得出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可以得出上海人对引进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自豪感,进而得出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19世纪70年代,近代铁路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算不上发达,故选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

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的信息说明报纸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故A项正确;B和D说法绝对;C说法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

14.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于1487年发现了好望角,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达伽马于1497年达到亚洲,麦哲伦于1519-1522年进行了环球航行,所以A,B,D皆错误,C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

·过程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表格可知,甲乙两国均为西方殖民大国;乙国从16世纪到18世纪商业贸易量节节攀升,尤其是18世纪后半期大幅攀升,故乙国应该是英国;而甲国16、17世纪贸易量持续上涨,18世纪相对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故应属荷兰,故D项正确;葡萄牙、西班牙在此前已经衰落,故A、B、C三项错误。

16.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世界市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正确,可排除。

而D明显错误。

随着世界市场的确立,这种世界经济体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显然是不公平的。

他们以先进的生产力和不平等的殖民特权对亚非拉实行殖民扩张,掠夺原料,抢占市场,所以D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的企业兼并浪潮。

结合材料中所给的时间“1893年”,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再结合材料的现象,进一步肯定了判断。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正确。

进一步可知,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是柯立芝和胡佛,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柯立芝繁荣”下的隐患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经济回升,社会趋于稳定;到二战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ACD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故选B项。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影响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经济自由放任等,罗斯福新政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纷纷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危机爆发后,工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

在罗斯福新政措施中,为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们生活,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故选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措施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英国政府发动了第一次国有化浪潮,把政策调整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遏制盲目生产,所以A和C正确。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衰落,所以政策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迅速治愈战争创伤,故B正确。

D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苏俄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采用“余粮收集制”以保障军事供应和城市民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借此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余粮收集制”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行为;新经济政策取消了“余粮收集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此时农民出售粮食的行为是合法的。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体制设立的目的是尽快的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体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的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故选D。

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B项说的是列宁时期的政策;C项是斯大林之后的改革。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评价。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